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xia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的就业形势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所以指导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工作,应该要形成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工作体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引言
  
  随着近年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越迈越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攀高。各高职院校毕业生近年来就
  业形势相对严峻,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做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出口畅才能入口旺”,学校只有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才能保证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它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如今学校每年都有几百万毕业生走向社会,只有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了就业,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所以,各高职院校都应把指导学生就业当作一件头等大事来抓。
  
  二、准确把握就业指导工作的定位
  
  (一)明确本校自身特色
  作为一名指导学生就业的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本校的办学特色,强化学校自身的个性,以避免层次错位,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学生“滞销”情况的出现。首先要从我们的就业工作观念入手,正确把握住就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科院校培养的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可继续发展的专门人才,而高职院校则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这就明确了高职学生的教育是“理论以够用为准”,侧重的是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高职本质,充分掘其内涵,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人才。
  (二)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应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自身特点来开展。工作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注重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突出就业理想、就业道德、就业知识的教育和求职就业、开拓创业能力的训练。
  2、援助性原则。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择业、就业、创业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3、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计划、选择、决定自己发展方向的能力。
  4、实践性原则。加强与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和学生家庭的联系,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5、系统性原则。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在各科教学工作中的渗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在各项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中的渗透,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育人功能。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一)做好市场调查,培养对口人才
  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克良认为,虽然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比较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大学毕业生总量已经过剩,现在的局面是多方因素造成的,其中之一就是学校培养的不是适销人才。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实用英语、工程建筑、现代文秘、旅游饭店管理等等,市场需求量都很大,有的地方部门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甚至供不应求。
  究其原因,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对口学生就是制胜秘诀。各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优化专业结构,增设社会急需的专业。一方面开展市场调研,调研内容包括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技术要求、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则组织校内外专家和学者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以此作为确定专业调整和设置的重要依据。
  (二)强化就业导向,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很多职业技术学生都认为证书是无用之物,其实我们应该指导他们正视职业证书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可性,这好比是人的仪态外表,在求职应聘时尤为重要。固然,我们不能光靠证书吃饭,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证书的“敲门砖”作用。各种证书一直是社会衡量学生含金量的标准之一,尤其是对于高职,实行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并重,鼓励“ 一专多证”,是主动适应就业需求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而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针对性地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尽快就业就是就业导向的实践运用。高职院校应提倡学生在保证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考取与所学专业相关、相近职业的资格证书,做到“一专多证”,增加在就业市场中的砝码。除了有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外,如果毕业生手里有好几本其他证书,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定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校一方面应为学生考证提供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应做好考证服务工作,包括组织报名、提供培训等等。高职学生以考证为自己的就业加码,对相应的训练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考证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强化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形成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从而打响学校毕业生“品牌”。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
  1、苦练内功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学生就业的内因,即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心理承受能力、组织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社会交际能力、环境适应性,等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能力和业绩,获得用人单位的肯定。
  2、加强与企业的衔接,缩短职业适应期。
  职业能力培养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人才市场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设计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同时建立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双轮驱动的教育教学机制,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职业适应期。自我认知与个性指导
  3、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应该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当中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等现象。
  同时,在就业工作上,指导教师对学生应加强个体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目标及能力特长,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增强学生 “职业” 及“职业化能力”的意识。“量体裁衣”式的指导工作,才能为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否则,“囫囵吐枣”式的大众化就业指导,只会导致学生就业方向迷茫。
  4、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事实上,临近毕业时进行的求职辅导已经属于临时抱佛脚了,只能期待它产生“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短期效果。我认为,要想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本,真正使就业工作产生实效,可能需要做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应该提前。据我所知,很多高职院校都会在学生大三上学期开设一门课程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学生此时已为找工作而心烦意乱,怎么还会有心思花费在听取指导意见?因此,在我看来,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应该提前到大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完成,而毕业前的求职辅导工作也不应一味地讲授,更需要增加一些诸如“成功毕业生求职经验与教训座谈会”、“成功职场人士谈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及“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等内容生动且富启发意义的活动。
  
  四、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心工程”
  
  (一)心理问题的表现
  就业心理辅导是针对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某些心理上的困惑而提供的指导与服务。高职院校应努力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准确自我评价,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择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消除被动、依赖的就业心理,树立市场竞争意识,主动就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学校可以通过集体讲座等形式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帮助高职学生克服就业过程中的种种误区,如功利心理、自卑心理、自大心理、依赖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增强自主择业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适应能力。
  (二)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1、自我认知不准确
  学生缺乏自我认知,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定位。具体表现为:一是择业期望值过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宿条件是否优越等作为选择标准。二是缺乏艰苦创业、从基层岗位做起的心理准备,不愿到艰苦而更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基层岗位工作,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三是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
  2、社会因素影响
  第一,薪酬不高。在现今社会,薪酬的高低不仅在物质上给大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消费能力,而且成为体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的指标。
  第二,由于受传统招聘观念的影响,目前很多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且要有标准的身高和出众的体形容貌,这就人为的给广大“相貌平平”的专业毕业生产生就业应聘的心理障碍。
  第三,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服务行业,工作世界纷繁复杂,这对于阅历尚浅、人生观尚未完全确立、鉴别和抵御能力差的毕业生来说,在心理上无法适从,由此引发心理问题。
  (三)心理调节方法
  结合行业特点,进行职前就业心理指导,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平常心面对,以保持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持有良好心境,构筑完善情绪情感。排除诸如不满、愤感、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终生职业”的择业、就业观。建立新型就业观,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陷阱。
  第二,合理确定择业目标。择业目标的确立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关键,要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特长、性格气质和能力水平,尽可能让择业的目标跟岗位的要求相统一。
  第三,做好职业的耐挫心理准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多面向服务行业,这时我们要教导学生学会忍耐,始终把道理让给对方,在客人面前始终保持平静、恭谦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 结语
  
  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就业指导队伍才能更好的为学生就业服务,而学生的择业观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仅仅在毕业前下点“毛毛雨”是解决不了他们的思想症结的。我们必须长期对学生的技能、认知以及心理进行辅导和培养,加强与市场需求的密切联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就业工作的成效。
其他文献
新课改已实施很久了,但应试教育色彩仍较浓厚。这样的作业练习,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产生,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何扭转这种教学态势,在作业设计上落实新课标精神呢?     一、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作业在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业直接反映学科教学的落实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因此,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这是从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语文学科“育人”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准“育人点”,落实“育人”的重任呢?  一、挖掘教材——育人的凭借点  新编小学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集聚而成的。这些文章,运用语言文字“显之以像,动之以情”
期刊
目前,有效教学活动在全国各地正在扎实有效地开展。然而,如同其它活动一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障碍是难免的。”那么,有效教学扎实有效乃至高效开展的障碍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学科本位论。这是因为: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  圣使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和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成为了人们接触社会的又一重要途径,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亿大关。互联网的发展的确级人们带来了极大方便,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严峻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网民低龄化已成为大家必须正式的问题。一些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使自己前途迷失方向,荒废了学业。本文主要浅析了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危害及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建意。  关键词中学生;网瘾;心理分析    一、主要
期刊
识字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初入学的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但识字又是低年级学生非跨越不可的一道门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习的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时,努力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营造轻松快乐的识字氛围,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乐学、会学,具有很重
期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史上罕见的灾难——汶川大地震骤然袭来,我们过去那欢歌笑语、书声朗朗的校园,倾刻间成了重度危地。全校师生在举国人民的大爱下,2008年7月中旬迁到距原校3.5千米之外的60米大街旁新建的板房学校。与实验小学、方亭四小三校合一恢复教育教学工作。  板房学校是临时的教学场所。板房学校的设计、选址、施工……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的教学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不少的安全陷患。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以下是我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
期刊
摘 要 幼师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幼师教学的需要,也是他们从业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需要。舞蹈教学蕴藏着多种创造性思维能力,舞蹈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有效的渗透及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舞蹈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等师范学校幼师专业舞蹈课是培养能够从事幼儿舞蹈教学、示范表演和舞蹈编导的幼儿教师。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中师必需的基本课程,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现代社会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竞争化程度和个人社会生活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时代将越来越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去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和唤醒尚未被开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学体育教学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追求,那就是必须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真正得到尊重,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又鉴于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发挥学生之间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怎样提高高中女生体育兴趣、积极性所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体育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