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古代诗歌语言风格进行鉴赏,近两年越来越多地登陆高考试卷。语言风格是作品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方法等方面所体现的个性特征。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质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直抒胸臆,有的言此意彼,有的平易近人,有的险怪奇特。体会诗歌的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诗歌的语言之美,体会诗歌的深层意蕴。比如李白的雄奇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清浅通俗,李贺的幽峭冷艳,李商隐的绮丽朦胧等等。
然而,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只是死记硬背一些“名词术语”,不在对诗歌文本的理解上下工夫,答题时不得要领,频频失分。那么,怎样进行诗歌语言风格的辨识与理解呢?
这类试题就题干指向的显、隐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直白式
直白式即直接告诉考生相关诗歌的风格特征,要求考生结合原诗阐释分析。这类“风格术语”往往不太常见,故分析起来有难度。
例1 (2008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这里的“简要分析”主要是阐释、印证“新丽”,而“新丽”相对较生疏。王观的作品,风趣而近于俚俗,时有奇想。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起拍“水是”“山是”两句,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参考答案:(1)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2)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词人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眉眼盈盈处”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二、隐含式
隐含式即先说出命题材料与某个著名诗人的风格特征相近,再要求考生结合原诗的风格特征作简要分析。
例2(2008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试题中的“诗风接近”是提示语,要耐心揣摩。处士,旧指有才德而不肯出来做官的人。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九日即重阳佳节,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赏菊、怀远的习俗。诗人从“惊秋老”起兴,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的是:它在抒写离情别绪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颇具老杜之风,情切意深,抒发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参考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遇、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三、综合式
综合式即把风格与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
例3 (2009年上海春招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文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背景资料: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五十九岁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此词为他独登卞山绝预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
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解析:分析语言,就是分析遣词造句。就古典诗歌来说,一般有三个观察角度:一是表达是否含蓄,有没有“炼字”?是否有表现力很强的“诗眼”?是否有词语的活用?二是词句的语体风格,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是否多用“语典”?词语的色彩感强不强?是否有词序的调整?三是看是否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修辞手法,比如托物言志等。从这些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下面这些特点——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浅显明快、辞藻华丽、质朴无华、委婉含蓄、简洁洗练、平中见奇、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用这种方法来观察叶梦得这首词,就会发现,遣词造句接近口语,朴实自然。
答题模式:特色(一两个词语,如:多用口语,质朴无华) 举例(一两处) 评析(如何传情达意)。
例4(2008年台湾地区指定科目考试国文科试题)阅读下列散曲,选出叙述正确的选项(
)
平生淡泊。鸡儿不见,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炰。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一种烤饼),汆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王磐《满庭芳》)
A.平声韵与仄声韵通押
B.采第三人称的叙述观点
C.情节着重煮鸡待客的细节描写
D.旨在宽慰童子勿因失鸡而自责
E.以诙谐的口吻塑造雅正蕴藉的曲风
解析:明代的王磐一生既不做官,也不求功名,他兼能琴棋书画和度曲,其人性情温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遇事不急不躁,为人非常风趣。有一次,他家唯一的一只雄鸡丢失了,书童气得叫骂不休。王磐心平气和地填了一首《满庭芳》,语言诙谐幽默。本题答案为A、D。B项错误是应为第一人称,从“倒省了我开东道”可知;C项错在细节描写,作者主要是描写闲散的生活,并非着意于煮鸡待客的细节描写;E项错在“雅正蕴藉”,“蕴藉”即含蓄,本曲虽见诙谐,但明白如话,风格即以通俗见意,并非“雅正蕴藉”。
总之,解答语言风格鉴赏题,考生可分两步走:
(1)结合语言特点,辨识界定风格;
(2)结合具体诗句,阐释风格。
这“两步走”可以说是两个关键点,在具体运用时,可根据题干指向,或一步,或两步,不必拘泥;在界定风格时,可以概括或变通使用平时掌握的风格“术语”,但是不能乱贴标签。
牛刀小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聯想到人生易老,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所以有太白遗风。
编辑:文 墨
然而,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只是死记硬背一些“名词术语”,不在对诗歌文本的理解上下工夫,答题时不得要领,频频失分。那么,怎样进行诗歌语言风格的辨识与理解呢?
这类试题就题干指向的显、隐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直白式
直白式即直接告诉考生相关诗歌的风格特征,要求考生结合原诗阐释分析。这类“风格术语”往往不太常见,故分析起来有难度。
例1 (2008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这里的“简要分析”主要是阐释、印证“新丽”,而“新丽”相对较生疏。王观的作品,风趣而近于俚俗,时有奇想。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起拍“水是”“山是”两句,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参考答案:(1)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2)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词人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眉眼盈盈处”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二、隐含式
隐含式即先说出命题材料与某个著名诗人的风格特征相近,再要求考生结合原诗的风格特征作简要分析。
例2(2008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试题中的“诗风接近”是提示语,要耐心揣摩。处士,旧指有才德而不肯出来做官的人。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九日即重阳佳节,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赏菊、怀远的习俗。诗人从“惊秋老”起兴,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的是:它在抒写离情别绪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颇具老杜之风,情切意深,抒发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参考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遇、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三、综合式
综合式即把风格与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
例3 (2009年上海春招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文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背景资料: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五十九岁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此词为他独登卞山绝预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
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解析:分析语言,就是分析遣词造句。就古典诗歌来说,一般有三个观察角度:一是表达是否含蓄,有没有“炼字”?是否有表现力很强的“诗眼”?是否有词语的活用?二是词句的语体风格,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是否多用“语典”?词语的色彩感强不强?是否有词序的调整?三是看是否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修辞手法,比如托物言志等。从这些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下面这些特点——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浅显明快、辞藻华丽、质朴无华、委婉含蓄、简洁洗练、平中见奇、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用这种方法来观察叶梦得这首词,就会发现,遣词造句接近口语,朴实自然。
答题模式:特色(一两个词语,如:多用口语,质朴无华) 举例(一两处) 评析(如何传情达意)。
例4(2008年台湾地区指定科目考试国文科试题)阅读下列散曲,选出叙述正确的选项(
)
平生淡泊。鸡儿不见,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炰。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一种烤饼),汆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王磐《满庭芳》)
A.平声韵与仄声韵通押
B.采第三人称的叙述观点
C.情节着重煮鸡待客的细节描写
D.旨在宽慰童子勿因失鸡而自责
E.以诙谐的口吻塑造雅正蕴藉的曲风
解析:明代的王磐一生既不做官,也不求功名,他兼能琴棋书画和度曲,其人性情温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遇事不急不躁,为人非常风趣。有一次,他家唯一的一只雄鸡丢失了,书童气得叫骂不休。王磐心平气和地填了一首《满庭芳》,语言诙谐幽默。本题答案为A、D。B项错误是应为第一人称,从“倒省了我开东道”可知;C项错在细节描写,作者主要是描写闲散的生活,并非着意于煮鸡待客的细节描写;E项错在“雅正蕴藉”,“蕴藉”即含蓄,本曲虽见诙谐,但明白如话,风格即以通俗见意,并非“雅正蕴藉”。
总之,解答语言风格鉴赏题,考生可分两步走:
(1)结合语言特点,辨识界定风格;
(2)结合具体诗句,阐释风格。
这“两步走”可以说是两个关键点,在具体运用时,可根据题干指向,或一步,或两步,不必拘泥;在界定风格时,可以概括或变通使用平时掌握的风格“术语”,但是不能乱贴标签。
牛刀小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聯想到人生易老,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所以有太白遗风。
编辑: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