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学生和家长都对一个问题比较头疼:学校和专业究竟哪个摆在第一位?有的家长认为选学校比选专业更重要,有的认为优先选专业比选学校更合理。
优先选学校的理由:“专业可以换,学校就不容易了。”“找工作的时候,学校好会占点便宜。”“专业只是一个概念,学风、校风才是重头。”“去差的学校丢脸。”“名校、重点大学的号召力对考生而言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能挤进重点高校,还是学校比较重要。”“重点大学从师资到硬件都具备优势,学生在这里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的确,学校优先战略具有这些优点:
学校的声望是学生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全國性的名牌大学、重点学府或者地方性的重点学校的名声,无论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还是就业,都是一笔财富。一些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往往只看重学校,不看重专业。好的学校,能给学生打下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好的学校,学科门类众多,名师云集,思想活跃。学生除主修某专业外,还可辅修其他专业,可跨系、跨学科选课。图书馆藏书丰富,各种讲座不断,名流往来,与社会交往广泛。即使学生就读的专业不甚理想,也有很多机会学习自己所想学的知识,使自己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广,创造力得到较为充分的培养。好的学风来自于好的校风。好的学校通常有好的校风、好的学风。大学生的学风直至为人处世的作风的养成,同学校有很大的关系。大学也只是打基础的阶段,好学风的养成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其意义甚至胜过专业知识的培养。
优先选专业的理由:“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冷门专业就业很困难,热门专业起码在你找工作时机会要多一些。”“优先选择专业的人,主要考虑的是就业问题。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应该考虑去学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
的确,专业优先战略具有如下优点:
专业直接联系着未来的职业。专业一般按照社会分工设立,尽管高等教育的很多学科都只是给学生未来的深造和就业打下一个基础,专业和职业并非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选择某一种专业总是与某一种职业、某一种岗位相联系的。因此,专业的定向也基本是一种职业的定向。学文史的不会去搞工程,学工程的恐怕也很少有人转过头去搞文史;上了师范学校的一般要做一段时间的教师,上了军校的恐怕总要当几年兵;学了会计将来就要去做会计,学了医学自然是要当医生。地质系的学生毕业以后去从商,很多东西总要从头学起,政治系的学生去搞考古恐怕不会合格;金融行业虽然需要各种专业的学生,但金融专业还是大头;企业管理虽然谁都可以介入,但受过专业训练者毕竟更有优势。对于有着明确职业理想的考生来说,选择与职业直接相联系的专业,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专业总是与考生的特长相联系的。每一个考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如果选择的专业是与自己的特长、爱好相一致的,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成才的机会就大得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百倍地激发起人的热情,能够让人更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如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选择喜欢的专业,志愿选择不妨以专业为中心。强的高校有弱专业,弱的高校也有强专业。再好的高校,即使如北大、清华,也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强过其他高校。好的高校也有一些新设的实力相对较弱的专业;相反,再弱的高校也有它的强项,有它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通常都配备较强的师资,有丰富和独特的教学经验。
那么选学校与选专业究竟如何定向?这要用分段法来区别对待。高考生一般可分为四个档次:第一个档次是高分考生,数量最少但质量最高,对于他们来说,学校比专业重要;第二个档次是能考入重点大学中的非一流学校和二本学校的学生,这类学生专业重于学校;第三个档次是三本院校和专科层次的学生,这时候又是学校重于专业了;第四个档次的学生是高职高专的,这时候是专业重于学校。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档学生靠名气,二档学生靠专业,三档学生靠能力,四档学生靠手艺。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对于成绩优秀的尖子生而言,报考的自由度很大,几乎是想上哪所学校就可以上哪所学校,因此当然首先要考虑报考名牌学校,其次就是考虑报考热门专业。只要成绩过硬,身体等其他条件合格,一般都会如愿以偿,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即使成绩稍稍差一点的,考取名牌院校的一般专业也是完全可能的,至少是吃着熊掌,喝着鱼汤。
△鱼与熊掌二者得其一的。这是对高考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考生而言的。这些考生的成绩,可以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但不能考取分数线高的专业。如果他们把专业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的话,可以报考一般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鱼和熊掌在这里是冤家对头,不可能把两者凑合在一起。这个层次的学生,要么在名牌大学享受高质量的教学环境,要么在普通大学里做“鸡头”。
△鱼与熊掌皆不可肯定的。这是针对成绩一般的考生来说的。由于他们的成绩一般,考名牌大学无望,考热门专业学校(如电力、邮电等)同样吃力,只有考一所普通学校的普通专业。鱼和熊掌的关系只是对选择学校和专业发生矛盾时的一种简单对比。在现实中,对这两个方面都要认真加以考虑,反复权衡利弊,结合个人兴趣、志向,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最后确定自己的选择。
在填报志愿时,能将学校选择与专业选择结合起来是最好的。对于成绩不很理想的同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这对于以后的工作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考分在一般本科线和重点线之间,这个档次对应的普通高校实力、声望差别不大,而专业差别对就业和今后的发展关系却较大。如果学校办学实力相差不是很大,就应从长远打算,选择自己喜欢、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这样既可为继续深造打好基础,更是为四年后的就业作好铺垫。
如何选学校和选专业,学校与专业孰先孰后,我们已在上面谈论了很多。其实,具体到某一个考生的时候,处理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的。首先是要看考分,看上了哪一个批次的分数线;其次是要看考生的兴趣、特长、地域意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最后还应考虑今后的就业,如果“毕业即失业”的话,对考生和家庭的打击将是巨大的。去年,重庆考生宋洋高考考了548分,超过重点线4分。在重点批次里,他填了太原理工等大学;在二本批次里,他填了长江大学等大学。后来,太原理工大学录取的最低分是550分,最高分是592分,宋洋未能被录取。但他早有思想准备,因为仅超重点线4分,一方面不好选学校,二方面即使被录取,也绝对读不到好专业。之后,经过约十天的等待,二本院校录取结果公布了,宋洋被预料之中的长江大学的最好专业——石油工程录取。从此,他可以说基本不用为就业问题费心了。
编辑:蓝 忆
优先选学校的理由:“专业可以换,学校就不容易了。”“找工作的时候,学校好会占点便宜。”“专业只是一个概念,学风、校风才是重头。”“去差的学校丢脸。”“名校、重点大学的号召力对考生而言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能挤进重点高校,还是学校比较重要。”“重点大学从师资到硬件都具备优势,学生在这里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的确,学校优先战略具有这些优点:
学校的声望是学生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全國性的名牌大学、重点学府或者地方性的重点学校的名声,无论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还是就业,都是一笔财富。一些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往往只看重学校,不看重专业。好的学校,能给学生打下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好的学校,学科门类众多,名师云集,思想活跃。学生除主修某专业外,还可辅修其他专业,可跨系、跨学科选课。图书馆藏书丰富,各种讲座不断,名流往来,与社会交往广泛。即使学生就读的专业不甚理想,也有很多机会学习自己所想学的知识,使自己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广,创造力得到较为充分的培养。好的学风来自于好的校风。好的学校通常有好的校风、好的学风。大学生的学风直至为人处世的作风的养成,同学校有很大的关系。大学也只是打基础的阶段,好学风的养成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其意义甚至胜过专业知识的培养。
优先选专业的理由:“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冷门专业就业很困难,热门专业起码在你找工作时机会要多一些。”“优先选择专业的人,主要考虑的是就业问题。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应该考虑去学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
的确,专业优先战略具有如下优点:
专业直接联系着未来的职业。专业一般按照社会分工设立,尽管高等教育的很多学科都只是给学生未来的深造和就业打下一个基础,专业和职业并非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选择某一种专业总是与某一种职业、某一种岗位相联系的。因此,专业的定向也基本是一种职业的定向。学文史的不会去搞工程,学工程的恐怕也很少有人转过头去搞文史;上了师范学校的一般要做一段时间的教师,上了军校的恐怕总要当几年兵;学了会计将来就要去做会计,学了医学自然是要当医生。地质系的学生毕业以后去从商,很多东西总要从头学起,政治系的学生去搞考古恐怕不会合格;金融行业虽然需要各种专业的学生,但金融专业还是大头;企业管理虽然谁都可以介入,但受过专业训练者毕竟更有优势。对于有着明确职业理想的考生来说,选择与职业直接相联系的专业,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专业总是与考生的特长相联系的。每一个考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如果选择的专业是与自己的特长、爱好相一致的,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成才的机会就大得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百倍地激发起人的热情,能够让人更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如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选择喜欢的专业,志愿选择不妨以专业为中心。强的高校有弱专业,弱的高校也有强专业。再好的高校,即使如北大、清华,也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强过其他高校。好的高校也有一些新设的实力相对较弱的专业;相反,再弱的高校也有它的强项,有它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通常都配备较强的师资,有丰富和独特的教学经验。
那么选学校与选专业究竟如何定向?这要用分段法来区别对待。高考生一般可分为四个档次:第一个档次是高分考生,数量最少但质量最高,对于他们来说,学校比专业重要;第二个档次是能考入重点大学中的非一流学校和二本学校的学生,这类学生专业重于学校;第三个档次是三本院校和专科层次的学生,这时候又是学校重于专业了;第四个档次的学生是高职高专的,这时候是专业重于学校。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档学生靠名气,二档学生靠专业,三档学生靠能力,四档学生靠手艺。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对于成绩优秀的尖子生而言,报考的自由度很大,几乎是想上哪所学校就可以上哪所学校,因此当然首先要考虑报考名牌学校,其次就是考虑报考热门专业。只要成绩过硬,身体等其他条件合格,一般都会如愿以偿,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即使成绩稍稍差一点的,考取名牌院校的一般专业也是完全可能的,至少是吃着熊掌,喝着鱼汤。
△鱼与熊掌二者得其一的。这是对高考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考生而言的。这些考生的成绩,可以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但不能考取分数线高的专业。如果他们把专业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的话,可以报考一般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鱼和熊掌在这里是冤家对头,不可能把两者凑合在一起。这个层次的学生,要么在名牌大学享受高质量的教学环境,要么在普通大学里做“鸡头”。
△鱼与熊掌皆不可肯定的。这是针对成绩一般的考生来说的。由于他们的成绩一般,考名牌大学无望,考热门专业学校(如电力、邮电等)同样吃力,只有考一所普通学校的普通专业。鱼和熊掌的关系只是对选择学校和专业发生矛盾时的一种简单对比。在现实中,对这两个方面都要认真加以考虑,反复权衡利弊,结合个人兴趣、志向,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最后确定自己的选择。
在填报志愿时,能将学校选择与专业选择结合起来是最好的。对于成绩不很理想的同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这对于以后的工作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考分在一般本科线和重点线之间,这个档次对应的普通高校实力、声望差别不大,而专业差别对就业和今后的发展关系却较大。如果学校办学实力相差不是很大,就应从长远打算,选择自己喜欢、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这样既可为继续深造打好基础,更是为四年后的就业作好铺垫。
如何选学校和选专业,学校与专业孰先孰后,我们已在上面谈论了很多。其实,具体到某一个考生的时候,处理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的。首先是要看考分,看上了哪一个批次的分数线;其次是要看考生的兴趣、特长、地域意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最后还应考虑今后的就业,如果“毕业即失业”的话,对考生和家庭的打击将是巨大的。去年,重庆考生宋洋高考考了548分,超过重点线4分。在重点批次里,他填了太原理工等大学;在二本批次里,他填了长江大学等大学。后来,太原理工大学录取的最低分是550分,最高分是592分,宋洋未能被录取。但他早有思想准备,因为仅超重点线4分,一方面不好选学校,二方面即使被录取,也绝对读不到好专业。之后,经过约十天的等待,二本院校录取结果公布了,宋洋被预料之中的长江大学的最好专业——石油工程录取。从此,他可以说基本不用为就业问题费心了。
编辑:蓝 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