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由于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入学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即使在同一学校的学生入学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坚持分类要求,因材施教。各校应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世纪水平,参照本大纲要求列出的预备级、大学英语一至六级、高级英语等各个级别确定自己的教学要求。”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特点,在同一课堂上使用相同的教材,还要满足不同英语基础学生的要求,让每位学生都掌握所有内容是不现实的。所以,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我们就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分级教学。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些问题,如学生的心理问题,高等级班的学生盲目乐观、沾沾自喜,而低等级班的学生破罐破摔、自暴自弃。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成了“分级教学”亟待解决的“瓶颈”。经过四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需要增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优胜劣汰的晋/降级办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忧患意识
“分级教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针对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变化调整具体的实施方案,不是简单地把学生人为的分级为A班、B班、C班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应该引入相应的竞争机制:
首先,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及入学后的摸底测试成绩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初步的判断,根据分数高低将学生大概分为ABC三个等级。
其次,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逐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通过定期测试(每月或者每季度)、教师对学生的综合判断,决定将一部分原A班学生降级到B班学习;将一部分原B班学生升级到A班学习,形成一种竞争机制,让基础好的学生认识到,如果自己不继续努力将有可能降级至B班;让基础差的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有可能晋级至A班,从而在学生中产生一种学习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然后,在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中,不乏“得过且过”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游现象”——既没有降级压力,也没有升级欲望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制定相应的淘汰机制(针对基础相对较好的班级,通常指AB班),“逆水行舟”制——EX:班级考试10-30位的学生要在下次测试中提升名次,达不到预期目标者直接淘汰至低级别班级。
以上只是手段,终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最终目的自然是提高学生英语的整体水平。
二、在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对完善的“机制”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与“分级教学”配合,将“分级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班级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首先,针对基础较好的A班来讲,应相应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除了完成普通的学期考试、调研考试之外,鼓励他们多参加能证明自己实力的英语比赛、英语考级等项目,使强者更强。同时也要让他们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针对B班,应在日常教学内容上与A班无大异,只是在日常教学中侧重巩固基础为主,相对A班来讲,“高精尖”的内容一定要有,只是可以减轻分量,让他们感觉与A班学生无异。教师应用事实说话,鼓励B班学生向A班发起挑战,形成一种“比着学”的风气,给B班的学生营造一种随时有晋升至A班的可能性的状态。
针对C班,以基础教学、查漏补缺,激励式教学为主。相对AB班,C班应该花更大的精力。要想提升整体英语水平,其关键就是C班。在查漏补缺的基础教学过程当中,要留心观察学生的亮点,合理的运用批评和表扬的方法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经常组织趣味英语活动,将基础知识揉进活动当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表达,辅以表扬的方式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认识英语在实践当中的重要作用。(EX:挑选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演出08奥运会期间碰到外国友人的情景,或外企求职时的情景等等)
三、运用课堂教学以外的辅助手段,让学生真正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除了“机制”与“合理的教学手段”以外,更重要的是“花时间、花精力”,运用科学的辅助手段,从心理层面让学生真正认识和接受“分级教学”模式。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除了课堂以外的时间里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与他们成为课外的朋友。
在朋友的基础上,教师可现身说法,潜移默化地教授一个心理学问题——“正确认识自己”。要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处境、英语学习的必要性、社会发展需要、就业等等问题。只有“直面惨淡的人生”,才能“知耻而后勇”。要让学生先弄清楚“我是谁”、“我在哪儿”的问题,继而鼓励他们不断反省,不断反问自己“我该做什么,该往哪里走”,以达到“认识自我,准确定位;不断反省,超越自我”的最终目的。
通过教学实践,“分级教学”还在不断地发展。我仅就个人认识,粗浅地谈了以上几点内容,只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关于教学改革的讨论。
其实,这种不断的改革,就好像电脑程序不断需要升级、更新、安装补丁,需要的是网络工程师的不断创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改革的推动者,我们教师更应该解放思想,努力创新,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发生过的或者即将发生的,学习上的或者生活中的一切变革。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特点,在同一课堂上使用相同的教材,还要满足不同英语基础学生的要求,让每位学生都掌握所有内容是不现实的。所以,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我们就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分级教学。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些问题,如学生的心理问题,高等级班的学生盲目乐观、沾沾自喜,而低等级班的学生破罐破摔、自暴自弃。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成了“分级教学”亟待解决的“瓶颈”。经过四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需要增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优胜劣汰的晋/降级办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忧患意识
“分级教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针对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变化调整具体的实施方案,不是简单地把学生人为的分级为A班、B班、C班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应该引入相应的竞争机制:
首先,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及入学后的摸底测试成绩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初步的判断,根据分数高低将学生大概分为ABC三个等级。
其次,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逐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通过定期测试(每月或者每季度)、教师对学生的综合判断,决定将一部分原A班学生降级到B班学习;将一部分原B班学生升级到A班学习,形成一种竞争机制,让基础好的学生认识到,如果自己不继续努力将有可能降级至B班;让基础差的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有可能晋级至A班,从而在学生中产生一种学习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然后,在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中,不乏“得过且过”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游现象”——既没有降级压力,也没有升级欲望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制定相应的淘汰机制(针对基础相对较好的班级,通常指AB班),“逆水行舟”制——EX:班级考试10-30位的学生要在下次测试中提升名次,达不到预期目标者直接淘汰至低级别班级。
以上只是手段,终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最终目的自然是提高学生英语的整体水平。
二、在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对完善的“机制”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与“分级教学”配合,将“分级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班级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首先,针对基础较好的A班来讲,应相应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除了完成普通的学期考试、调研考试之外,鼓励他们多参加能证明自己实力的英语比赛、英语考级等项目,使强者更强。同时也要让他们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针对B班,应在日常教学内容上与A班无大异,只是在日常教学中侧重巩固基础为主,相对A班来讲,“高精尖”的内容一定要有,只是可以减轻分量,让他们感觉与A班学生无异。教师应用事实说话,鼓励B班学生向A班发起挑战,形成一种“比着学”的风气,给B班的学生营造一种随时有晋升至A班的可能性的状态。
针对C班,以基础教学、查漏补缺,激励式教学为主。相对AB班,C班应该花更大的精力。要想提升整体英语水平,其关键就是C班。在查漏补缺的基础教学过程当中,要留心观察学生的亮点,合理的运用批评和表扬的方法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经常组织趣味英语活动,将基础知识揉进活动当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表达,辅以表扬的方式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认识英语在实践当中的重要作用。(EX:挑选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演出08奥运会期间碰到外国友人的情景,或外企求职时的情景等等)
三、运用课堂教学以外的辅助手段,让学生真正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除了“机制”与“合理的教学手段”以外,更重要的是“花时间、花精力”,运用科学的辅助手段,从心理层面让学生真正认识和接受“分级教学”模式。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除了课堂以外的时间里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与他们成为课外的朋友。
在朋友的基础上,教师可现身说法,潜移默化地教授一个心理学问题——“正确认识自己”。要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处境、英语学习的必要性、社会发展需要、就业等等问题。只有“直面惨淡的人生”,才能“知耻而后勇”。要让学生先弄清楚“我是谁”、“我在哪儿”的问题,继而鼓励他们不断反省,不断反问自己“我该做什么,该往哪里走”,以达到“认识自我,准确定位;不断反省,超越自我”的最终目的。
通过教学实践,“分级教学”还在不断地发展。我仅就个人认识,粗浅地谈了以上几点内容,只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关于教学改革的讨论。
其实,这种不断的改革,就好像电脑程序不断需要升级、更新、安装补丁,需要的是网络工程师的不断创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改革的推动者,我们教师更应该解放思想,努力创新,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发生过的或者即将发生的,学习上的或者生活中的一切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