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在紧张而又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合作学习;提高;激发兴趣
The group cooperation study I see
Wei Kedong
【Abstract】The group cooperation study is refers to the teaching, studies together through two or two above individual composition cooperation study group, enhances the study result one kind of teaching form. The group cooperation can the enormous stimulation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arouse student’s study enthusiasm, causes them completes the study task in intense and the happy cooperation atmosphere.
【Key words】Cooperation study; Enhances; Stimulation interest
小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在紧张而又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策划的散乱性、学生参与的不均性、关系处理的失衡性等问题,致使小组探究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造成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实为摆架子、走过场。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以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第一,首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其特点有如下几点:
(1)小组合作学习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此为核心:小组的组建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2)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基于以上对小组合作学习特点的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可作如下表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其次,要明确小组合作的好处:
(1)合作学习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2)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再次,要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局限性:
(1)小组合作学习不利于集体中弱势群体的发展。集体中的弱势群体一般指的是集体中的被忽略儿童和不受欢迎儿童。在合作的小组中,学优生比学困生显示出更高质量的参与行为。学困生问了更多的问题,而学优生则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回答。学困生在合作小组的大部分情景中被淘汰出局。小组合作学习造成的这种情况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最主要,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只有让“游离者”们参与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才算真正叩开了成功的大门。
(2)不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调控学生,易顾此失彼。一个班级一般有四、五十个学生,四、五人为一组,大约有十多个组,即使是小班化教学也有五、六组。教师不是神仙,没有三头六臂,一个教师只有一双眼睛,要想在同一时间兼顾每一组的学习情况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死角。教师在教室中巡视一圈要花上一段时间,但也并不能把小组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掌握,况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常常因各种原因没有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就使得许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在第一时间难以掌握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一般由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当然不是每个代表都能有机会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因而教师收到的信息往往比较片面,较为局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使得教师很难把握每个学生,造成一些教学中的空白区。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弱势。
最后,就本人肤浅的经验,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合作空间的内容。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因此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选择具有合作空间的内容。也就是选择那些解答的思路或答案不是唯一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红新服装厂本月生产衬衫40000件,上半月完成,如果下半月完成的与上半月同样多,本月生产的衬衫比原计划多多少件?”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得出如下不同的解法:
①40000× +40000× -40000
②40000×(+ )-40000
③40000× ×2-40000
④40000×( + -1)
⑤40000×( ×2-1)
⑥40000× (5×2-8)
这道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现,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意识得到加强,合作能力也得以提高。
(2)把握好小组学习的应用频率和时间:小组学习要达到预期目标,就要有充裕的时间给予以保证。因为学生有时思考方向不当,曲折迂回。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规律,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讨论,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讨论有时间,发言有机会,才能避免讨论形式化、表面化。
但若给了学生过多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不可否认,小组性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新鲜感的。课堂中教师不在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己在小伙伴中间畅所欲言。但若每节课都用它,甚至一节课用上好几次,那么学生的兴趣便会减弱,产生厌烦心理。上课本应有的一定的紧张情绪会被一点点打磨光。给他们过多的自由空间,他们的思想会跑到其他地方去,让他们有时间闲聊,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对传统的全班教学的全部取代,而是一种全班教学受到抑制时,通过积极主动的小组合作学习而非个人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持续学习的辅助手段。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把握好学习的频率和学习持续时间,这当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目的要求等因素自由安排。
(3)引导弱势群体:如何改变弱势群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不利地位是教师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是要看这群学生。教师巡视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这些同学,给予必要的督促与帮助。同时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让所有同学都去关心、帮助这部分学生,让他们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快快成长起来。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让这些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一些角色,比如让他们作汇报人或记录人,让他们有事可做,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刻意安排几次,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让他们发现自己能行,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加信心,以后他们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再做“多余人”。
(4)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小组成员为了无关小事而争吵,比如谁来担当汇报人等;也会有转移话题闲聊的情况发生。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达到学习目标,根本收不到效果。针对这些情况,在小组学习前,教师应明确提出本次学习的目的,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与正确方向。教师可以采用“建议”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不要用“要求”的形式,这样便使得“小组学习”浮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效果。
(5)教师及时、适时地给予帮助、鼓励和表扬: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問题,若是个别问题可以单对单解决,若问题存在典型性,则可以集体交流时大家共同探讨。对于表现出色的小组予以肯定;对属于弱势群体的同学取得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鼓励;对于出色的个人必要时可以进行表扬,在学习过程中更要提倡学生进行表扬与自我表扬。当然这些鼓励、表扬有时可以是集体公开性的,也可以是私下的非公开性的,有时可以是言语上的,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这些形式的应用应有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和对象随机而定。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充分肯定讨论的结果,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成功感。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评价、学会创新。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仅是教学组织的一种形式,我们只有正确、合理地运用它,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学习效率。倘若教师能好好利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将其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定能成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学习模式。
【关键词】合作学习;提高;激发兴趣
The group cooperation study I see
Wei Kedong
【Abstract】The group cooperation study is refers to the teaching, studies together through two or two above individual composition cooperation study group, enhances the study result one kind of teaching form. The group cooperation can the enormous stimulation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arouse student’s study enthusiasm, causes them completes the study task in intense and the happy cooperation atmosphere.
【Key words】Cooperation study; Enhances; Stimulation interest
小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在紧张而又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策划的散乱性、学生参与的不均性、关系处理的失衡性等问题,致使小组探究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造成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实为摆架子、走过场。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以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第一,首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其特点有如下几点:
(1)小组合作学习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此为核心:小组的组建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2)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基于以上对小组合作学习特点的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可作如下表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其次,要明确小组合作的好处:
(1)合作学习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2)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再次,要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局限性:
(1)小组合作学习不利于集体中弱势群体的发展。集体中的弱势群体一般指的是集体中的被忽略儿童和不受欢迎儿童。在合作的小组中,学优生比学困生显示出更高质量的参与行为。学困生问了更多的问题,而学优生则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回答。学困生在合作小组的大部分情景中被淘汰出局。小组合作学习造成的这种情况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最主要,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只有让“游离者”们参与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才算真正叩开了成功的大门。
(2)不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调控学生,易顾此失彼。一个班级一般有四、五十个学生,四、五人为一组,大约有十多个组,即使是小班化教学也有五、六组。教师不是神仙,没有三头六臂,一个教师只有一双眼睛,要想在同一时间兼顾每一组的学习情况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死角。教师在教室中巡视一圈要花上一段时间,但也并不能把小组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掌握,况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常常因各种原因没有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就使得许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在第一时间难以掌握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一般由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当然不是每个代表都能有机会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因而教师收到的信息往往比较片面,较为局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使得教师很难把握每个学生,造成一些教学中的空白区。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弱势。
最后,就本人肤浅的经验,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合作空间的内容。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因此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选择具有合作空间的内容。也就是选择那些解答的思路或答案不是唯一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红新服装厂本月生产衬衫40000件,上半月完成,如果下半月完成的与上半月同样多,本月生产的衬衫比原计划多多少件?”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得出如下不同的解法:
①40000× +40000× -40000
②40000×(+ )-40000
③40000× ×2-40000
④40000×( + -1)
⑤40000×( ×2-1)
⑥40000× (5×2-8)
这道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现,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意识得到加强,合作能力也得以提高。
(2)把握好小组学习的应用频率和时间:小组学习要达到预期目标,就要有充裕的时间给予以保证。因为学生有时思考方向不当,曲折迂回。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规律,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讨论,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讨论有时间,发言有机会,才能避免讨论形式化、表面化。
但若给了学生过多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不可否认,小组性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新鲜感的。课堂中教师不在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己在小伙伴中间畅所欲言。但若每节课都用它,甚至一节课用上好几次,那么学生的兴趣便会减弱,产生厌烦心理。上课本应有的一定的紧张情绪会被一点点打磨光。给他们过多的自由空间,他们的思想会跑到其他地方去,让他们有时间闲聊,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对传统的全班教学的全部取代,而是一种全班教学受到抑制时,通过积极主动的小组合作学习而非个人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持续学习的辅助手段。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把握好学习的频率和学习持续时间,这当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目的要求等因素自由安排。
(3)引导弱势群体:如何改变弱势群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不利地位是教师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是要看这群学生。教师巡视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这些同学,给予必要的督促与帮助。同时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让所有同学都去关心、帮助这部分学生,让他们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快快成长起来。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让这些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一些角色,比如让他们作汇报人或记录人,让他们有事可做,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刻意安排几次,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让他们发现自己能行,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加信心,以后他们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再做“多余人”。
(4)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小组成员为了无关小事而争吵,比如谁来担当汇报人等;也会有转移话题闲聊的情况发生。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达到学习目标,根本收不到效果。针对这些情况,在小组学习前,教师应明确提出本次学习的目的,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与正确方向。教师可以采用“建议”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不要用“要求”的形式,这样便使得“小组学习”浮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效果。
(5)教师及时、适时地给予帮助、鼓励和表扬: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問题,若是个别问题可以单对单解决,若问题存在典型性,则可以集体交流时大家共同探讨。对于表现出色的小组予以肯定;对属于弱势群体的同学取得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鼓励;对于出色的个人必要时可以进行表扬,在学习过程中更要提倡学生进行表扬与自我表扬。当然这些鼓励、表扬有时可以是集体公开性的,也可以是私下的非公开性的,有时可以是言语上的,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这些形式的应用应有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和对象随机而定。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充分肯定讨论的结果,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成功感。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评价、学会创新。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仅是教学组织的一种形式,我们只有正确、合理地运用它,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学习效率。倘若教师能好好利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将其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定能成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