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必须为生活服务,但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的影响,数学教学严重脱离实际。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成为改革数学教学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联系生活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采撷数学实例,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你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 )米。一个苹果大约重( )克。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数学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二、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就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猴子骑车”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骑那种装有圆形做的轮子比较安全,也不会颠簸的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活用数学知识,优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他们肯定是十分乐意的,这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也真正达到了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例如,在学分数乘法知识后,给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买门票方案”,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100。我们班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如果让学生分组讨论“买门票方案”。这样的题目学生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 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 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 5×7=125(元)
方法 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 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 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四、在数学应用中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1、在应用中认识生活实际
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需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碰到实际生活却显得不知所措,特别是一些中、差的学生在一堆反复操作的数据符号前,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长期这样,学生就有可能产生一种对数学的恐惧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
如在教轴对称图形后,有一位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让他们仔细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呈对称图形的。学生在观察中显得十分的投入,有的说:“房子”、有的说“汽车”、有的说“蜻蜓”……。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每天看见的,但又没有意识到是对称图形的物体一一找了出来。更为有意义的是,当第二天上课时,学生看见数学教师后竟蜂拥而上,围着教师要说说家中看见的对称图形。学生的这种自觉的参与,大大丰富了他们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离得很近。
2、在应用中参与社会生活
从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说,数学教育既是一种科学教育,又是一种文化教育。虽然科学也是文化,但文化不一定是科学,作为科学的数学与作为文化的数学是不完全一样的。文化的数学既包括纯数学,也包括数学科学以外的关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行为、观念和态度。这种行为、观念和态度对学生来说,只有在参 与社会生活后才能得到潜移默化地接受。
如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表后,教师安排一个课后作业,让三四个学生组成一组,利用课后,到某路口收集某一时刻的交通工具的客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第二天,一张张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的统计表呈现在教师眼前。更为可贵的是,有一组学生别出心裁,去收集行人、自行车、助动车遵守交通法规与违规的信息。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 的身体和头脑都得到锻炼。
一、联系生活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采撷数学实例,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你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 )米。一个苹果大约重( )克。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数学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二、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就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猴子骑车”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骑那种装有圆形做的轮子比较安全,也不会颠簸的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活用数学知识,优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他们肯定是十分乐意的,这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也真正达到了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例如,在学分数乘法知识后,给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买门票方案”,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100。我们班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如果让学生分组讨论“买门票方案”。这样的题目学生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 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 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 5×7=125(元)
方法 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 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 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四、在数学应用中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1、在应用中认识生活实际
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需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碰到实际生活却显得不知所措,特别是一些中、差的学生在一堆反复操作的数据符号前,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长期这样,学生就有可能产生一种对数学的恐惧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
如在教轴对称图形后,有一位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让他们仔细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呈对称图形的。学生在观察中显得十分的投入,有的说:“房子”、有的说“汽车”、有的说“蜻蜓”……。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每天看见的,但又没有意识到是对称图形的物体一一找了出来。更为有意义的是,当第二天上课时,学生看见数学教师后竟蜂拥而上,围着教师要说说家中看见的对称图形。学生的这种自觉的参与,大大丰富了他们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离得很近。
2、在应用中参与社会生活
从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说,数学教育既是一种科学教育,又是一种文化教育。虽然科学也是文化,但文化不一定是科学,作为科学的数学与作为文化的数学是不完全一样的。文化的数学既包括纯数学,也包括数学科学以外的关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行为、观念和态度。这种行为、观念和态度对学生来说,只有在参 与社会生活后才能得到潜移默化地接受。
如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表后,教师安排一个课后作业,让三四个学生组成一组,利用课后,到某路口收集某一时刻的交通工具的客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第二天,一张张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的统计表呈现在教师眼前。更为可贵的是,有一组学生别出心裁,去收集行人、自行车、助动车遵守交通法规与违规的信息。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 的身体和头脑都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