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的实现。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中学生作文总体水平欠佳现状,分析了导致这种状况的几个原因,之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如何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化不利为有利,以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 农村中学生 兴趣 习惯 评语
笔者是一名从农村中学考上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任教的中学语文教师,较清楚目前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也开始受到了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市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体现在作文水平的差距上。针对这一点,笔者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作文教学的科学理论,提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状况
在农村中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
其一,学校要组织春游活动,教师刚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春游回来,不知道要不要写作文,如果要写作文,我宁愿不去。”
其二,“当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语文教师就轻松多了。”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聚在一起时常颇有同感地议论。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这样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
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社交面的窄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比如为了应付考试,许多学生不得不编造作文,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不是亲身经历是不能体会“贫困生”等人的辛苦与艰难的。所以,他们的作文也打动不了人。
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对生活在闭塞的农村的中学生而言,教师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因此,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跟教师不无关系。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他们无视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当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弄蒙了,灰了心,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被迫写出的作文不可能很优秀。另外,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并且尽心尽力地去教完教好,因为它对考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防。当然,这和以往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对写作的热情。
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学生从小就受到家长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家长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对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当然,因为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
三、解决办法
对于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的落后和教学环境的不足,单凭语文教师的一己之力是很难改变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退缩,在当前的大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师除了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外,至少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以成就感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
“写作的动机”是写作的关键。苏、美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美国教育家唐纳•格雷夫指出,随处乱涂乱画,是儿童所有符号能力的表现。初中学生均有比较强烈的表现自我的欲望,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采用相应的对策,给学生创建体验成功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平台。
开展课前两分钟的急性讲演。讲演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中表现出来的某种行为,提出的某种言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看到的某种现象,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当然,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创办班级周报,鼓励学生自撰文章,在班级周报上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此刊物上分期分批地进行作文知识的系列讲座。
定期开展作文比赛,教师可以相互合作以学校为单位将优秀的作文汇编成“获奖作文集”。
编制班级作文评点集。每次学生作文时,由教师发给统一印制的作文纸,作文评改后,按照 A 、 B 、 C 三个等级装订成册,附上封面,让学生传阅。
鼓励学生与家长、教师进行书信交流。学生可将一周或者一月的学习情况,学习心得,思想上的疑问与家长或者教师交流,以达到交流思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鼓励学生积极向各级报刊投稿,体验成功的喜悦。
上述每项活动,均应该引入奖励和竞争机制。
(2)切实抓好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
古人说:“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呢?
①观察生活,善于积累
“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说得相当有道理,笔者发现,在作文训练时,学生就变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在正常生活中,他们往往是很能侃侃而谈的,这说明他们并不是不会谈,而是缺乏对生活的体察与思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不是象牙塔里的神话,也不是故纸堆里的传奇,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作文的“源头”。所以要把作文写好,还必须把眼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投向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体察社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只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仔细,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学生必须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苏轼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是要善于积累,有了生活的素材,你不把它及时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就容易忘记,只有善于积累,才能把你观察到的生活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仍记忆犹新,很多作家都有这种随时记事的习惯,所以,他们的文学作品条理清晰,事件之间衔接关系明确,若非没有积累的习惯,作家是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的。
有学生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了大功夫,储备了丰富的材料。不少同学写作,常是“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质量高低,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我们对此开怀一笑的同时,也感到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随时作生活笔记,有多少写多少,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素材,迸发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只要用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提炼生活,及时积累,作文素材自然就会丰富了。
②培养抒写真情实感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实际都敞开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整个身心在里面。”但是,随手翻翻案头学生的习作,有多少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有多少能显示生命的靓丽和青春的音符?又有多少是用个性心血挥洒出的心灵图画?毋庸置言,不少学生的作文已经不能称之为“作文”了,简直成了一种“完成任务”式,机械编造的“戏弄”教师的“文字游戏”,而学生并没有把这种游戏当作是展示自己个性的领地,相当一部分同学完全是被“逼”着,被“勒索”着写作文的。这种游戏作文中很难看到抒写个性的语言,很难找到属于“自我”的论断,大多是生搬硬造、无病呻吟。
有的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认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定势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只要是自己的真情都可以在作文中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教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说是真文字吗?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的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的资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③养成勤读、多练、多改的习惯
在生活中,我们仅凭直接经验了解社会是有限的,素材的积累除了靠直接经验以外,还得靠间接经验,而阅读是获取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鲁迅先生说自己的写作体会是这样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有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走马观花,看了很多,临到写作文时还是写不出来,这是不懂阅读技巧所致。在阅读过程中,要边读边写,读写结合,才能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当然,多练习也是一种良好习惯,“人之才思气力,不用则日减,用则日增”,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所以,教学过程中多一点练笔对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多练还要多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有时,为了改一个字我们要反复推敲,一篇文章写好,教师适当讲解后,宜给学生创设自改、互改的环境,养成他们良好的修改习惯,从修改简单的错别字到修改病句,再到体味全篇的立意、主题。
良好的写作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该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有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写得轻松,写作素养自会不断提高。
2.写好作文评语
传统的作文评语严肃而呆板,使学生读起来感到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好的评语,对教育学生大有裨益。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师生相互沟通的机会。
(1)平等交流,鼓励为主
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成长烦恼,心里秘密,上网经历,喜欢异性……在批改时,我们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努力深入学生内心,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如笔者所教班的一名李姓女同学,她在作文中写道:“我是一名留级生,老师和同学们一定觉得我是个中考失败者……我总是抬不起头来,我害怕大家的眼神。”我在写评语时,引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劝勉她不要理会少数人的误解,同时也写了一段话“……愿一切烦恼都随晚风飘散,明天头上又是一片晴空”规劝她不要自卑,要抬起头来,找回自我。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中,她都附上一段话与我笔谈,直至重新找回自信。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教师在引导他们写作时应循循善诱,与之平等交流,而不是以权威面孔对其加以否定或乱棒打死,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自觉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作欲望。如: “这是你自己写的吗?”“表达不清,内容简单。”“不符合要求,重写!”“文章写得很平淡,像一杯白开水,无味”等怀疑、否定字眼。对于学生作文,教师要善于找出其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对于其存在的缺点,教师应具体指出而不失委婉。写评语时要满怀深情,以充满爱的话语,饱蘸感情的笔,抒写对学生的期望、关怀,让学生从中获取进步的信心与力量。
(2)有的放矢,评点到位
写作文评语是一件颇费脑筋的事。写些什么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教师的意见?怎样写学生更能接受?怎样说更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热情?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特点的作文,怎样的评语才能避免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这些都需要教师绞尽脑汁,用心琢磨。绝大部分学生相当重视教师的评语,愿意按照教师的指点去做。这就要求教师在评语的撰写上要格外用心,看准问题,抓住关键,点明要害,指出方法。
由于工作繁忙,我们在写评语时往往求简、求省工,很多评语不痛不痒,语义不明,有时甚至妄下断语。更有甚者,在桌旁放几页“作文评语集锦”,读完就“拈”几句放在作文本上敷衍了事。比如“本文结构完整,但层次不清”、“应写得再具体些”、“还可以”……层次有何混乱之处?怎么写才具体?“可以”是个什么程度?对学生来说,这都是需要指明的问题。这样的评语学生要么看不懂,要么看懂了不知如何修改,此外还会让学生失望,伴随而来的还有对教师责任心的怀疑。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语能让学生警醒,为其指点迷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并从中悟出修改之道,逐渐提高其写作水平。
(3)评语幽默,富有文采
文明得体的幽默,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激发爽朗的笑声,同时也可以在笑声中让学生心神领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避免重犯错误。笔者所教的班里有位李姓同学,写字时,总喜欢把撇、捺、竖拉长,看上去很不整洁。笔者评道:“看你的字还真累人,长枪短棒,刀光剑影,弄得人心惊肉跳,你能饶过你忠实的读者吗?”有一女生习惯写在格子线上,且不成行,笔者批道:“请把字写在格子中间好吗?既不要上爬下坐,也不要左挪右占,请记住,侵略乃不义之举也。”如此等等,幽默中见师情,学生在笑声中接受了教师的意见。有时还可以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代批语,如发现有抄袭之嫌的作文,就用“似曾相识燕归来”,语言质朴自然的就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好的评语本身就应该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能让学生模仿、借鉴和欣赏,让学生满怀敬意,又深觉知心,既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去阅读体会,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做好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无论是作文教学水平,还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均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组稿编辑:杨 勇 】
(作者单位:425700湖南省新田县十字乡中学)
【关键词】作文 农村中学生 兴趣 习惯 评语
笔者是一名从农村中学考上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任教的中学语文教师,较清楚目前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也开始受到了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市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体现在作文水平的差距上。针对这一点,笔者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作文教学的科学理论,提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状况
在农村中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
其一,学校要组织春游活动,教师刚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春游回来,不知道要不要写作文,如果要写作文,我宁愿不去。”
其二,“当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语文教师就轻松多了。”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聚在一起时常颇有同感地议论。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这样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
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社交面的窄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比如为了应付考试,许多学生不得不编造作文,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不是亲身经历是不能体会“贫困生”等人的辛苦与艰难的。所以,他们的作文也打动不了人。
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对生活在闭塞的农村的中学生而言,教师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因此,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跟教师不无关系。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他们无视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当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弄蒙了,灰了心,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被迫写出的作文不可能很优秀。另外,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并且尽心尽力地去教完教好,因为它对考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防。当然,这和以往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对写作的热情。
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学生从小就受到家长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家长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对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当然,因为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
三、解决办法
对于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的落后和教学环境的不足,单凭语文教师的一己之力是很难改变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退缩,在当前的大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师除了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外,至少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以成就感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
“写作的动机”是写作的关键。苏、美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美国教育家唐纳•格雷夫指出,随处乱涂乱画,是儿童所有符号能力的表现。初中学生均有比较强烈的表现自我的欲望,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采用相应的对策,给学生创建体验成功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平台。
开展课前两分钟的急性讲演。讲演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中表现出来的某种行为,提出的某种言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看到的某种现象,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当然,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创办班级周报,鼓励学生自撰文章,在班级周报上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此刊物上分期分批地进行作文知识的系列讲座。
定期开展作文比赛,教师可以相互合作以学校为单位将优秀的作文汇编成“获奖作文集”。
编制班级作文评点集。每次学生作文时,由教师发给统一印制的作文纸,作文评改后,按照 A 、 B 、 C 三个等级装订成册,附上封面,让学生传阅。
鼓励学生与家长、教师进行书信交流。学生可将一周或者一月的学习情况,学习心得,思想上的疑问与家长或者教师交流,以达到交流思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鼓励学生积极向各级报刊投稿,体验成功的喜悦。
上述每项活动,均应该引入奖励和竞争机制。
(2)切实抓好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
古人说:“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呢?
①观察生活,善于积累
“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说得相当有道理,笔者发现,在作文训练时,学生就变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在正常生活中,他们往往是很能侃侃而谈的,这说明他们并不是不会谈,而是缺乏对生活的体察与思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不是象牙塔里的神话,也不是故纸堆里的传奇,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作文的“源头”。所以要把作文写好,还必须把眼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投向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体察社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只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仔细,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学生必须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苏轼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是要善于积累,有了生活的素材,你不把它及时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就容易忘记,只有善于积累,才能把你观察到的生活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仍记忆犹新,很多作家都有这种随时记事的习惯,所以,他们的文学作品条理清晰,事件之间衔接关系明确,若非没有积累的习惯,作家是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的。
有学生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了大功夫,储备了丰富的材料。不少同学写作,常是“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质量高低,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我们对此开怀一笑的同时,也感到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随时作生活笔记,有多少写多少,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素材,迸发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只要用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提炼生活,及时积累,作文素材自然就会丰富了。
②培养抒写真情实感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实际都敞开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整个身心在里面。”但是,随手翻翻案头学生的习作,有多少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有多少能显示生命的靓丽和青春的音符?又有多少是用个性心血挥洒出的心灵图画?毋庸置言,不少学生的作文已经不能称之为“作文”了,简直成了一种“完成任务”式,机械编造的“戏弄”教师的“文字游戏”,而学生并没有把这种游戏当作是展示自己个性的领地,相当一部分同学完全是被“逼”着,被“勒索”着写作文的。这种游戏作文中很难看到抒写个性的语言,很难找到属于“自我”的论断,大多是生搬硬造、无病呻吟。
有的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认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定势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只要是自己的真情都可以在作文中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教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说是真文字吗?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的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的资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③养成勤读、多练、多改的习惯
在生活中,我们仅凭直接经验了解社会是有限的,素材的积累除了靠直接经验以外,还得靠间接经验,而阅读是获取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鲁迅先生说自己的写作体会是这样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有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走马观花,看了很多,临到写作文时还是写不出来,这是不懂阅读技巧所致。在阅读过程中,要边读边写,读写结合,才能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当然,多练习也是一种良好习惯,“人之才思气力,不用则日减,用则日增”,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所以,教学过程中多一点练笔对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多练还要多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有时,为了改一个字我们要反复推敲,一篇文章写好,教师适当讲解后,宜给学生创设自改、互改的环境,养成他们良好的修改习惯,从修改简单的错别字到修改病句,再到体味全篇的立意、主题。
良好的写作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该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有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写得轻松,写作素养自会不断提高。
2.写好作文评语
传统的作文评语严肃而呆板,使学生读起来感到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好的评语,对教育学生大有裨益。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师生相互沟通的机会。
(1)平等交流,鼓励为主
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成长烦恼,心里秘密,上网经历,喜欢异性……在批改时,我们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努力深入学生内心,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如笔者所教班的一名李姓女同学,她在作文中写道:“我是一名留级生,老师和同学们一定觉得我是个中考失败者……我总是抬不起头来,我害怕大家的眼神。”我在写评语时,引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劝勉她不要理会少数人的误解,同时也写了一段话“……愿一切烦恼都随晚风飘散,明天头上又是一片晴空”规劝她不要自卑,要抬起头来,找回自我。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中,她都附上一段话与我笔谈,直至重新找回自信。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教师在引导他们写作时应循循善诱,与之平等交流,而不是以权威面孔对其加以否定或乱棒打死,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自觉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作欲望。如: “这是你自己写的吗?”“表达不清,内容简单。”“不符合要求,重写!”“文章写得很平淡,像一杯白开水,无味”等怀疑、否定字眼。对于学生作文,教师要善于找出其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对于其存在的缺点,教师应具体指出而不失委婉。写评语时要满怀深情,以充满爱的话语,饱蘸感情的笔,抒写对学生的期望、关怀,让学生从中获取进步的信心与力量。
(2)有的放矢,评点到位
写作文评语是一件颇费脑筋的事。写些什么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教师的意见?怎样写学生更能接受?怎样说更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热情?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特点的作文,怎样的评语才能避免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这些都需要教师绞尽脑汁,用心琢磨。绝大部分学生相当重视教师的评语,愿意按照教师的指点去做。这就要求教师在评语的撰写上要格外用心,看准问题,抓住关键,点明要害,指出方法。
由于工作繁忙,我们在写评语时往往求简、求省工,很多评语不痛不痒,语义不明,有时甚至妄下断语。更有甚者,在桌旁放几页“作文评语集锦”,读完就“拈”几句放在作文本上敷衍了事。比如“本文结构完整,但层次不清”、“应写得再具体些”、“还可以”……层次有何混乱之处?怎么写才具体?“可以”是个什么程度?对学生来说,这都是需要指明的问题。这样的评语学生要么看不懂,要么看懂了不知如何修改,此外还会让学生失望,伴随而来的还有对教师责任心的怀疑。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语能让学生警醒,为其指点迷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并从中悟出修改之道,逐渐提高其写作水平。
(3)评语幽默,富有文采
文明得体的幽默,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激发爽朗的笑声,同时也可以在笑声中让学生心神领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避免重犯错误。笔者所教的班里有位李姓同学,写字时,总喜欢把撇、捺、竖拉长,看上去很不整洁。笔者评道:“看你的字还真累人,长枪短棒,刀光剑影,弄得人心惊肉跳,你能饶过你忠实的读者吗?”有一女生习惯写在格子线上,且不成行,笔者批道:“请把字写在格子中间好吗?既不要上爬下坐,也不要左挪右占,请记住,侵略乃不义之举也。”如此等等,幽默中见师情,学生在笑声中接受了教师的意见。有时还可以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代批语,如发现有抄袭之嫌的作文,就用“似曾相识燕归来”,语言质朴自然的就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好的评语本身就应该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能让学生模仿、借鉴和欣赏,让学生满怀敬意,又深觉知心,既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去阅读体会,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做好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无论是作文教学水平,还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均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组稿编辑:杨 勇 】
(作者单位:425700湖南省新田县十字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