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氏评点本生逢其时
1980年代文学创作的旗帜性人物王蒙与刘心武等人先后遁入《红楼梦》等古典文学的研究、欣赏与把玩,1990年代初的“告别理想主义”的思潮涌现,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的横空出世,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著作《中国古代房内考》的出版与发行,以棉棉、卫慧、安妮宝贝等为代表的“身体写作”文学浪潮之勃兴,乃至木子美、竹影青瞳等网络作家欲望写作的文本于稍晚一些时间的赫然出现。
这些镶嵌在性产业卷土重来、情趣商品公开街头化、明清色情小说盗版书充斥于大街小巷等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事件之先后涌现,已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刘心武评点本的出版与发行荡平了道路。
刘氏评点本生逢其时,且用不着“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世,当为我们这个已然彻底欲望化、商品化、去道德化之时代的一个形象隐喻;而《金瓶梅》一书中所展现的那些纵情于声色犬马的人物与千姿百态的社会风情,也犹如我们这个时代的镜像一般。
尽管作为最新的《金瓶梅》版本而言,“刘心武评点本”具有值得肯定之处,但是,当我拿这个版本去与“张竹坡评点本”做了一番对比阅读之后,我发现,它却有着诸多让人感到沮丧的不足之处。
首先,如此一部有着千余页码、近百万字、一百章回的巨著,出版者却没给读者开出一份人物表来,这一严重有悖于通常出版规律与阅读习惯的缺憾,给读者带来的不便则是不容原谅的。
其次,每个页码的右上角,竟然没有每个章回的目次;文本中令今人不解的话语或事物,也无相应的注释。这种版式设计的纰漏与缺憾,也给读者的阅读理解带来了极大不便。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尽管“刘心武评点本”标榜此一版本的《金瓶梅》是一个立足于文本叙述话语本身,运用二十世纪文学批评方法,对文本予以客观解读与批评的版本,然而,除了序言与有些“回后评”写得比较精彩之外,此书中大量的旁批则显得极为主观、生硬或情绪化,有些地方,则完全暴露出了评点人学养水准的先天不足,以及极为可耻的男性中心主义价值立场。
回避了《金瓶梅》的真正意图
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性开放尺度,与《金瓶梅》诞生的那个时代简直好有一比:當下中国达官贵人们的性掠夺与性占有之疯狂程度,已远远超过了金瓶梅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而那些富贵的酒色之徒在索取女色的过程中所发明与创造出来的新花招,也早已使得西门大官人所拥有的“银托子”“硫磺圈”“白绫带”等性趣玩意儿显得低级与原始多了;不仅《金瓶梅》被改编为多个版本的故事片与舞剧,就是纯粹色情小说的《肉蒲团》,也公然高调地以3D电影的面貌向人们迎面扑来。在如此波涛汹涌的性文化浪潮前,出版社还羞答答地推出一个貌似“纯情”版《金瓶梅》来,这有任何意义吗?
通观一百回《金瓶梅》文本世界,我们难道不能合乎逻辑与常识地推导出《金瓶梅》——一个欲望与毁灭的时代寓言之结论来吗?刘心武先生当然不愿接受这一合乎逻辑与常识的结论,他和他的一些朋友早已由先前的文学先锋,蜕变为去寻找精神得以慰藉的保守主义者或文化犬儒主义者了。如此一来,他们就当然认同下面的这种《金瓶梅》的意义世界:“感受到俗世的魅力,凡人琐事的‘天然合理’,世道中超越黑暗的那些‘共享乐趣’,以及不必为‘形而上’约束的洒脱与狂放,当然还有‘我色,故我在’的坦然,超出个人际遇的那种自然美景与‘人创繁华’,死的未必可怖,生的不必那么沉重,等等,从而又生出一些乐观与旷达,自珍与自谅。”(注:此为“刘心武评点本”序言中的文字)
两耳不闻窗外事,这就成就了“刘心武评点本”的《金瓶梅》。
1980年代文学创作的旗帜性人物王蒙与刘心武等人先后遁入《红楼梦》等古典文学的研究、欣赏与把玩,1990年代初的“告别理想主义”的思潮涌现,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的横空出世,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著作《中国古代房内考》的出版与发行,以棉棉、卫慧、安妮宝贝等为代表的“身体写作”文学浪潮之勃兴,乃至木子美、竹影青瞳等网络作家欲望写作的文本于稍晚一些时间的赫然出现。
这些镶嵌在性产业卷土重来、情趣商品公开街头化、明清色情小说盗版书充斥于大街小巷等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事件之先后涌现,已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刘心武评点本的出版与发行荡平了道路。
刘氏评点本生逢其时,且用不着“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世,当为我们这个已然彻底欲望化、商品化、去道德化之时代的一个形象隐喻;而《金瓶梅》一书中所展现的那些纵情于声色犬马的人物与千姿百态的社会风情,也犹如我们这个时代的镜像一般。
尽管作为最新的《金瓶梅》版本而言,“刘心武评点本”具有值得肯定之处,但是,当我拿这个版本去与“张竹坡评点本”做了一番对比阅读之后,我发现,它却有着诸多让人感到沮丧的不足之处。
首先,如此一部有着千余页码、近百万字、一百章回的巨著,出版者却没给读者开出一份人物表来,这一严重有悖于通常出版规律与阅读习惯的缺憾,给读者带来的不便则是不容原谅的。
其次,每个页码的右上角,竟然没有每个章回的目次;文本中令今人不解的话语或事物,也无相应的注释。这种版式设计的纰漏与缺憾,也给读者的阅读理解带来了极大不便。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尽管“刘心武评点本”标榜此一版本的《金瓶梅》是一个立足于文本叙述话语本身,运用二十世纪文学批评方法,对文本予以客观解读与批评的版本,然而,除了序言与有些“回后评”写得比较精彩之外,此书中大量的旁批则显得极为主观、生硬或情绪化,有些地方,则完全暴露出了评点人学养水准的先天不足,以及极为可耻的男性中心主义价值立场。
回避了《金瓶梅》的真正意图
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性开放尺度,与《金瓶梅》诞生的那个时代简直好有一比:當下中国达官贵人们的性掠夺与性占有之疯狂程度,已远远超过了金瓶梅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而那些富贵的酒色之徒在索取女色的过程中所发明与创造出来的新花招,也早已使得西门大官人所拥有的“银托子”“硫磺圈”“白绫带”等性趣玩意儿显得低级与原始多了;不仅《金瓶梅》被改编为多个版本的故事片与舞剧,就是纯粹色情小说的《肉蒲团》,也公然高调地以3D电影的面貌向人们迎面扑来。在如此波涛汹涌的性文化浪潮前,出版社还羞答答地推出一个貌似“纯情”版《金瓶梅》来,这有任何意义吗?
通观一百回《金瓶梅》文本世界,我们难道不能合乎逻辑与常识地推导出《金瓶梅》——一个欲望与毁灭的时代寓言之结论来吗?刘心武先生当然不愿接受这一合乎逻辑与常识的结论,他和他的一些朋友早已由先前的文学先锋,蜕变为去寻找精神得以慰藉的保守主义者或文化犬儒主义者了。如此一来,他们就当然认同下面的这种《金瓶梅》的意义世界:“感受到俗世的魅力,凡人琐事的‘天然合理’,世道中超越黑暗的那些‘共享乐趣’,以及不必为‘形而上’约束的洒脱与狂放,当然还有‘我色,故我在’的坦然,超出个人际遇的那种自然美景与‘人创繁华’,死的未必可怖,生的不必那么沉重,等等,从而又生出一些乐观与旷达,自珍与自谅。”(注:此为“刘心武评点本”序言中的文字)
两耳不闻窗外事,这就成就了“刘心武评点本”的《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