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概念具有严密性、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出定义、名称和符号,要求熟读、熟记定义,然后转入巩固应用,忽视了概念产生的背景及生成过程.虽然能节省时间,但是不能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在概念教学中,利用微课辅助学习的方式,能够处理好概念的引入、表述、理解以及巩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下面以“椭圆的概念”教学为例谈谈微课设计.
一、引入概念时,创设情境
形成概念的首要条件,是要让学生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而合理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概念的形成有直观感受.课前,让学生利用微课对“椭圆的概念”作情境引入.(1)请学生把印有定圆F1的圆形纸片拿出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第一步,在圆内部任取不同于圆心的一点F2;第二步,在圆F1上任取一点P1,将纸片对折,使点P1与点F2重合,然后将纸片展开,用铅笔把折痕L画出来(如图1);第三步,在圆F1上任取其他点,按照步骤二多操作几次,就可以画出一系列折痕(如图2),观察、猜想这是一种什么图形(如图3)? (2) 要想取遍圆周上所有的点,这个工作量非常大,接下来借助几何画板,让电脑来帮助我们演示作图(如图4).(3) 研究其中的一条折痕,在圆F1上任取一点P1,然后把折痕L加粗显示出来(如图5),P1F1与L交于点P,思考折痕L与线段P1F2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4) 能否求出|PF1| |PF2|的值?这个结果是否是定值?(|PF1| |PF2|=|PF1| |PP1|=|F1P1|,|F1P1|是常数)(5) 如果另换一条其他的折痕,这个结果会改变吗?(不变)(6) 如果在折痕L上除点P外任取点Q(如图6),将|QF1| |QF2|的值与|PF1| |PF2|的值进行比较,有何发现?(|QF1| |QF2|=|QF1| |QP1|>|F1P1|)(7)根据不是定值可知點Q不在椭圆上,即折痕L与椭圆只有一个交点P,折痕其实是椭圆的一条切线,无数条切线包围住椭圆.课前学生的动手探索,微课件的动画演示,直观、形象的实际模型,对椭圆概念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表述概念时,必须准确
数学概念是用科学的、精练的数学语言概括表达出来的.它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必须准确,对概念中每一词、句进行仔细推敲,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利用微课,能够加深学生对“椭圆的概念”的准确表述.(1)“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一定是椭圆吗?”(动画演示可能是空间的椭球形,必须限制:“在平面内”)(2)这里的常数2a为什么要大于2c?若常数2a=2c,2a<2c呢 ?(2a=2c得到的图形为一条线段,2a<2c不存在图形)让学生知道,如果漏掉其中一句甚至一个字,就会引起椭圆概念的错误.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用恰当、简洁的文字准确表达概念.
三、理解概念时,运用对比
对比是寻找事物联系的有效方法.数学概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教学中,可以把相近或学生易于混淆的数学概念、结论等,通过对比,找出其联系及差异,使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概念.在教学中,利用微课,能够使学生对“椭圆的概念”进行对比理解.(1)“在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 的距离之比是常数 λ (λ>0,λ≠1) 的点的轨迹是圆吗”(轨迹是圆,圆与椭圆的定义相似,但本质不同).(2)分别改变焦距或者定值,观察轨迹的形状.(借助几何画板演示,焦距改变常数为定值,F1、F2位置越近椭圆越圆, F1、F2位置越远椭圆越扁,当椭圆的两焦点逐渐靠拢直至重合时,椭圆逐渐变为圆,焦距不变常数变化,常数越大椭圆越扁,常数越小椭圆越圆.通过观察、探讨发现,当ca越小时,椭圆越圆,当ca越大时,椭圆越扁)通过动画演示,对比揭示其本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椭圆概念的理解.
总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微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使学生在探索、辨析、感悟和运用中掌握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引入概念时,创设情境
形成概念的首要条件,是要让学生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而合理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概念的形成有直观感受.课前,让学生利用微课对“椭圆的概念”作情境引入.(1)请学生把印有定圆F1的圆形纸片拿出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第一步,在圆内部任取不同于圆心的一点F2;第二步,在圆F1上任取一点P1,将纸片对折,使点P1与点F2重合,然后将纸片展开,用铅笔把折痕L画出来(如图1);第三步,在圆F1上任取其他点,按照步骤二多操作几次,就可以画出一系列折痕(如图2),观察、猜想这是一种什么图形(如图3)? (2) 要想取遍圆周上所有的点,这个工作量非常大,接下来借助几何画板,让电脑来帮助我们演示作图(如图4).(3) 研究其中的一条折痕,在圆F1上任取一点P1,然后把折痕L加粗显示出来(如图5),P1F1与L交于点P,思考折痕L与线段P1F2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4) 能否求出|PF1| |PF2|的值?这个结果是否是定值?(|PF1| |PF2|=|PF1| |PP1|=|F1P1|,|F1P1|是常数)(5) 如果另换一条其他的折痕,这个结果会改变吗?(不变)(6) 如果在折痕L上除点P外任取点Q(如图6),将|QF1| |QF2|的值与|PF1| |PF2|的值进行比较,有何发现?(|QF1| |QF2|=|QF1| |QP1|>|F1P1|)(7)根据不是定值可知點Q不在椭圆上,即折痕L与椭圆只有一个交点P,折痕其实是椭圆的一条切线,无数条切线包围住椭圆.课前学生的动手探索,微课件的动画演示,直观、形象的实际模型,对椭圆概念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表述概念时,必须准确
数学概念是用科学的、精练的数学语言概括表达出来的.它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必须准确,对概念中每一词、句进行仔细推敲,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利用微课,能够加深学生对“椭圆的概念”的准确表述.(1)“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一定是椭圆吗?”(动画演示可能是空间的椭球形,必须限制:“在平面内”)(2)这里的常数2a为什么要大于2c?若常数2a=2c,2a<2c呢 ?(2a=2c得到的图形为一条线段,2a<2c不存在图形)让学生知道,如果漏掉其中一句甚至一个字,就会引起椭圆概念的错误.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用恰当、简洁的文字准确表达概念.
三、理解概念时,运用对比
对比是寻找事物联系的有效方法.数学概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教学中,可以把相近或学生易于混淆的数学概念、结论等,通过对比,找出其联系及差异,使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概念.在教学中,利用微课,能够使学生对“椭圆的概念”进行对比理解.(1)“在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 的距离之比是常数 λ (λ>0,λ≠1) 的点的轨迹是圆吗”(轨迹是圆,圆与椭圆的定义相似,但本质不同).(2)分别改变焦距或者定值,观察轨迹的形状.(借助几何画板演示,焦距改变常数为定值,F1、F2位置越近椭圆越圆, F1、F2位置越远椭圆越扁,当椭圆的两焦点逐渐靠拢直至重合时,椭圆逐渐变为圆,焦距不变常数变化,常数越大椭圆越扁,常数越小椭圆越圆.通过观察、探讨发现,当ca越小时,椭圆越圆,当ca越大时,椭圆越扁)通过动画演示,对比揭示其本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椭圆概念的理解.
总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微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使学生在探索、辨析、感悟和运用中掌握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