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使用《新华字典(第六版)》时,发现字典中有关化学的部分字词的释义不够严谨,提出质疑的同时也提供了修改建议。
关键词:新华字典;字词释义;质疑和商榷
1 问题起因
同事开设了一节《酯 油脂》的教学研讨课。在评课环节,大家对乙酸乙酯中“酯”字的读音产生了争议:念“zhǐ”还是“zhī”?笔者翻出了商务印书馆发行、2013年修订的第六版《新华字典》,确认应念“zhǐ”。虽然平息了争论,却惊讶地发现对“酯”的释义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酸分子中能电离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新华字典》是从酯的生成机理角度进行释义,但从化学专业角度看,这一释义值得商榷。
现代化学通过同位素示踪法,对酯化反应的机理已达成了共识:“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里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所以建议“酯”字的释义修改成“酸分子中的羟基(-OH)被烃氧基(RO-)取代而成的化合物(RCO-OR)”。根据新华字典的释义,RCOO-H的氢原子被烃基(R-)取代的产物是RCOO-R,但这只是“形似神不似”。
笔者突然来了兴致,上述例子仅仅是个案吗?是否还存在类似的错误?于是翻找与化学有关的字词,将值得商榷的释义整理如下。
2 对部分字词释义的商榷
氨:“是一种无色而有剧臭的气体(第4页)”。
化学中认为氨气是“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虽然“刺激性”和“臭味”都会令人不快,但产生的人体感受却不尽相同。“刺激性”气体会对呼吸器官或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而让人呼吸困难、咳嗽。氨气“会对眼及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眼结膜、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发生喉头水肿及肺水肿,最终导致呼吸衰竭。”
所以,氨是一种无色而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淀粉:“一种不溶于水、很微小的颗粒(第99页)”。
如果淀粉不溶于水,那淀粉溶液(化学上用于检验碘单质)该如何配制呢?高中化学教材选修第三册(1995年10月第二版)第94页提到“淀粉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它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破裂,有一部分淀粉会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
所以,淀粉是很微小的颗粒,不溶于冷水,但部分可溶于热水。
酸酐:“是含氧的无机或有机酸缩水而成的氧化物(第146页)”。
酸酐分为无机酸酸酐和有机酸酸酐两种。
无机酸酸酐是指无机含氧酸脱水后生成的氧化物。如SO3是H2SO4脱水后生成的氧化物,又被称作是H2SO4的酸酐。
有机物酸酐是羧酸分子间或分子内脱水缩合而产生的有机物。如两分子的乙酸分子脱水生成的乙酸酐(CH3CO)2O,从组成上看它就不属于氧化物。
建议修改为:“无机含氧酸脱水后生成的氧化物或者有机羧酸分子间或分子内脱水缩合而生成的有机物,称为酸酐”。
另外,某些有机酸分子缩水后生成的氧化物,却不是酸酐,如甲酸(HCOOH)分子内脱水生成CO,但CO却不是HCOOH的酸酐。
焓:“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含的全部热能(第178页)”。
焓没有确切的物理意义。热力学上把压强和体积的积与内能的和定义为焓,即H≡U + PV。所以不能把它误解为物质所含的热能。
碱:“化学上称能在水溶液中电离而生成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第225页)”
众所周知,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卤:“制盐时剩下的黑色汁液,是氯化镁、硫酸镁、溴化镁及氯化钠的混合物,味苦有毒,供制豆腐用(第316页)。”
认为卤水有毒,是受了一些文学作品的的影响。如影片《白毛女》中白毛女的父亲杨白劳就是喝卤水自尽的。但卤水有毒吗?据百度百科介绍:“大量口服或误服,也可以导致严重中毒。盐卤对皮肤及口腔、食管、胃粘膜腐蚀作用很强烈,口服后即出现胃部烧灼感、恶心呕吐、口干、痉挛性腹痛、腹胀、腹泻,可伴有头晕、头痛、皮肤出疹等,……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呼吸麻痹和休克,以致循环衰竭而死亡。”所以卤水中毒,是因为过量摄入后的生理性反应,而卤水自身的毒性。生理性中毒,与摄入量有关,如短时间内过量摄入水会引起“水中毒”,但我们不会说水有毒。
炔:“有机化学中分子式可以用CnH2n-2表示的一系列化合物(第417页)”。
有机化学是根据有机物中特定结构——官能团,而非分子式对物质进行分类,因为有机物存在复杂的同分异构现象。满足释义中CnH2n-2的可以是炔烃,也可以是二烯烃,如丁二烯分子式是C4H6。
所以,炔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
类似的错误还出现在《新华字典》第522页的“烯”字的释义中,也应作相应的修改“烯烃是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
3 小结
新华字典是中国最畅销的字典,销量超过3亿册,在字词的读音、字形及释义上有很高的权威性。对于非专业的科技工作者而言,《新华字典》是一条极其重要的了解科技名词的途径。所以《新华字典》对专业性较强的字词的编辑应追求极其的仔细和严谨,让每一释义都能承担起科学普及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新华字典[M].商务印书馆出版,1998年5月第9版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第5版
[3]高级中学化学课本选修第三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2版
[4]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4版
[5]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二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2版
关键词:新华字典;字词释义;质疑和商榷
1 问题起因
同事开设了一节《酯 油脂》的教学研讨课。在评课环节,大家对乙酸乙酯中“酯”字的读音产生了争议:念“zhǐ”还是“zhī”?笔者翻出了商务印书馆发行、2013年修订的第六版《新华字典》,确认应念“zhǐ”。虽然平息了争论,却惊讶地发现对“酯”的释义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酸分子中能电离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新华字典》是从酯的生成机理角度进行释义,但从化学专业角度看,这一释义值得商榷。
现代化学通过同位素示踪法,对酯化反应的机理已达成了共识:“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里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所以建议“酯”字的释义修改成“酸分子中的羟基(-OH)被烃氧基(RO-)取代而成的化合物(RCO-OR)”。根据新华字典的释义,RCOO-H的氢原子被烃基(R-)取代的产物是RCOO-R,但这只是“形似神不似”。
笔者突然来了兴致,上述例子仅仅是个案吗?是否还存在类似的错误?于是翻找与化学有关的字词,将值得商榷的释义整理如下。
2 对部分字词释义的商榷
氨:“是一种无色而有剧臭的气体(第4页)”。
化学中认为氨气是“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虽然“刺激性”和“臭味”都会令人不快,但产生的人体感受却不尽相同。“刺激性”气体会对呼吸器官或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而让人呼吸困难、咳嗽。氨气“会对眼及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眼结膜、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发生喉头水肿及肺水肿,最终导致呼吸衰竭。”
所以,氨是一种无色而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淀粉:“一种不溶于水、很微小的颗粒(第99页)”。
如果淀粉不溶于水,那淀粉溶液(化学上用于检验碘单质)该如何配制呢?高中化学教材选修第三册(1995年10月第二版)第94页提到“淀粉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它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破裂,有一部分淀粉会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
所以,淀粉是很微小的颗粒,不溶于冷水,但部分可溶于热水。
酸酐:“是含氧的无机或有机酸缩水而成的氧化物(第146页)”。
酸酐分为无机酸酸酐和有机酸酸酐两种。
无机酸酸酐是指无机含氧酸脱水后生成的氧化物。如SO3是H2SO4脱水后生成的氧化物,又被称作是H2SO4的酸酐。
有机物酸酐是羧酸分子间或分子内脱水缩合而产生的有机物。如两分子的乙酸分子脱水生成的乙酸酐(CH3CO)2O,从组成上看它就不属于氧化物。
建议修改为:“无机含氧酸脱水后生成的氧化物或者有机羧酸分子间或分子内脱水缩合而生成的有机物,称为酸酐”。
另外,某些有机酸分子缩水后生成的氧化物,却不是酸酐,如甲酸(HCOOH)分子内脱水生成CO,但CO却不是HCOOH的酸酐。
焓:“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含的全部热能(第178页)”。
焓没有确切的物理意义。热力学上把压强和体积的积与内能的和定义为焓,即H≡U + PV。所以不能把它误解为物质所含的热能。
碱:“化学上称能在水溶液中电离而生成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第225页)”
众所周知,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卤:“制盐时剩下的黑色汁液,是氯化镁、硫酸镁、溴化镁及氯化钠的混合物,味苦有毒,供制豆腐用(第316页)。”
认为卤水有毒,是受了一些文学作品的的影响。如影片《白毛女》中白毛女的父亲杨白劳就是喝卤水自尽的。但卤水有毒吗?据百度百科介绍:“大量口服或误服,也可以导致严重中毒。盐卤对皮肤及口腔、食管、胃粘膜腐蚀作用很强烈,口服后即出现胃部烧灼感、恶心呕吐、口干、痉挛性腹痛、腹胀、腹泻,可伴有头晕、头痛、皮肤出疹等,……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呼吸麻痹和休克,以致循环衰竭而死亡。”所以卤水中毒,是因为过量摄入后的生理性反应,而卤水自身的毒性。生理性中毒,与摄入量有关,如短时间内过量摄入水会引起“水中毒”,但我们不会说水有毒。
炔:“有机化学中分子式可以用CnH2n-2表示的一系列化合物(第417页)”。
有机化学是根据有机物中特定结构——官能团,而非分子式对物质进行分类,因为有机物存在复杂的同分异构现象。满足释义中CnH2n-2的可以是炔烃,也可以是二烯烃,如丁二烯分子式是C4H6。
所以,炔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
类似的错误还出现在《新华字典》第522页的“烯”字的释义中,也应作相应的修改“烯烃是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
3 小结
新华字典是中国最畅销的字典,销量超过3亿册,在字词的读音、字形及释义上有很高的权威性。对于非专业的科技工作者而言,《新华字典》是一条极其重要的了解科技名词的途径。所以《新华字典》对专业性较强的字词的编辑应追求极其的仔细和严谨,让每一释义都能承担起科学普及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新华字典[M].商务印书馆出版,1998年5月第9版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第5版
[3]高级中学化学课本选修第三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2版
[4]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4版
[5]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二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