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海外抄底三年教训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境并购并不是捡便宜,要实现并购资产在并购后升值,还需要在海外并购中日益抢眼的民营企业在并购前做足功课。
  自金融危机爆发的三年来,中国企业大举抄底海外资产,跨境并购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在这轮抄底热潮中,顺利整合者固然有之,但是,并购资产在并购后要实现升值,还需要企业在并购前做足功课。跨境并购的目的是什么?并购后的“消化不良”应如何避免?中介机构又该怎样挑选?在海外并购中日益抢眼的民营企业,显然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抄底不是捡便宜
  “即便是抄底,也需要想清楚抄底的战略意义所在。企业家的战略视野和胸怀是决定抄底成败的胜负手。”一位给企业并购提供顾问服务的专业咨询公司高管对2008年以来的中国企业海外抄底实践做出了这样的总结。
  所谓“战略视野”,按照前述高管的解释,就是国内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能否看清楚自己抄底是服务于怎样的战略目标”。在回顾该咨询公司参与的金融危机后发生的七十余宗跨境并购案例时,这位高管便指出:“部分民营企业家是缺乏战略视野,过于保守而错失并购良机,但更多的民营企业家进行抄底只是因为贪便宜,根本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去并购。这种贪便宜的并购往往让他们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背上了包袱。”
  2009年,一位本无海外扩张计划的民营矿产企业主,在中介公司的介绍下,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了一家东南亚矿山。按照中方收购前的估计,只要这座矿山能实现设计产量的75%,即可在三年内完全收回投资成本,并能使中方企业的利润在未来五年获得300%的高额利润。
  自以为捡到大便宜的中方企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该矿山身处热带雨林之中,必须遵守苛刻的环保规定,规划中的生产计划仅能完成二分之一,并且还需支付高昂的环保治理费用。最终在遭遇巨亏之后,中方企业被迫将冶炼厂停产。
  而除了这种“环保陷阱”外,“工会陷阱”、“政府采购陷阱”、“劳工休息权陷阱”也让众多“贪便宜”的中国民营企业付出了惨重代价。
  除了“贪便宜”的心态,“蛇吞象”的诱惑亦是导致国内民营企业进行非战略性海外抄底的重要动因之一。“蛇吞象”的难处在于“吞下后无法消化”:小企业收购大企业首先就会面临管理能力上的挑战;其次是对企业家精力的严重牵扯;最后则是大企业往往有着系统性的组织文化,小企业并购后能否对其进行有效改造,亦存在疑问。
  企业家要具备国际化胸襟
  企业家是否具备国际化的胸襟,也被多位海外并购资深人士反复强调。一位前瑞银资深投行人士就表示,不少民营企业家在进行海外收购后,仍缺乏“置身境外”的胸怀,眼光也只关注国内市场,急着将收购来的资产全部转移回国内,或者非要用自有品牌替换收购来的品牌。“这些做法,轻则削弱海外收购原本具有的国际化意义,重则直接导致并购整合的最终失败。”而这样的毛病,国企甚至也不能免俗。
  LED国企京东方收购一家韩国同行数月后,便宣布对被收购企业在当地的工厂进行关闭处理,只将主要的技术力量和核心设备全部转移至国内。
  这种做法虽然极大加快了收购资产的整合速度,但在海外留下了中国企业不择手段获取技术而缺乏责任感的负面印象。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国电子产业几乎将所有来自中国企业的收购要约均打入另册。
  更让京东方追悔的是,将外方技术人员和设备全部迂回国内的做法,导致被并购企业大量技术骨干离职,转投至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韩国另一家LED电子巨头。
  相中了就要抢时间
  杠杆并购大师亨利·克拉维斯曾有名言:“如果要买下一家企业,无论是转手套利,还是继续经营,抢时间尽快成交都是第一位。”
  光明集团收购澳洲糖业巨头西斯尔公司失败的案例印证了抢时间的重要性。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1月,光明以14亿美元要约收购西斯尔糖业及可再生能源部门遭到对方拒绝后,光明一度提价后再次发出要约。
  几乎在同一时间,新加坡丰益国际也对西斯尔提出了相同的收购报价。对此西斯尔公司一度更倾心于光明方面,并透过中介渠道暗示,只要光明能够再稍稍提价,就可与光明达成交易。
  然而对于这一信号,光明方面颇有犹疑,迟迟没有给出正面回应,反倒是听到风声的丰益国际立即加价数千万,并由公司高层亲赴澳洲,承诺任何光明已经作出的承诺,丰益国际也可做到,但必须一周内完成交易。光明集团此次收购也就此折戟沉沙。
  完成并购需要抢时间,要达成并购初衷,并购后的整合同样需要抢时间。
  江苏一家数控机械制造企业在收购后的整合经历,就颇能显示民营企业并购中灵活、高效的特点。这家企业在并购一家同行业欧洲企业后,原本希望以派遣中方技术人员分批轮换前往被并购企业培训的方式,吸收其全部生产工艺和技术成果,将研发力量全部集中于国内,并为此制订了庞大的轮训计划。
  但在这一做法实行两月后,中方企业发现这种技术消化模式效果极不理想,且速度太慢,无法帮助企业在竞争中确立预期的优势。于是这家民企便迅速调整策略,专门拨出大笔经费,直接将原欧方的主要生产技术骨干在短时间内全部聘回国内,最终保证企业技术战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充分考虑当地高校科研资源集中的实际,转而决定保留研发部门以充分借重当地人力资源优势。
  有钱不一定就有势
  “有钱不一定就有势”,对于这句话,进行海外抄底的不少民企同样深有体会。
  奢侈品品牌是2008年以来这轮并购热潮中涌现出的新型并购领域。然而,当一位国内知名的学者型商人对意大利高端服装品牌BRIONI发起收购时,对方却在与其短暂接触后,便直接拒绝了这位学者型商人的收购要求,而将品牌转卖给一家出价低于中国企业的法国顶级奢侈品公司。
  事后,这位企业家才得知,对方拒绝自己收购要约的原因,并非是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感觉“中国企业家太商人,可能会有损BRIONI的文化内涵”。
  无独有偶,2010年意大利奢侈品品牌PradaSDA也是以“交给中国人,会把质量、格调都变差”的理由,回绝了上海富客斯公司总裁陆强谋求控股权的尝试。
  “不少中国企业家,一出行便是黑西装、保镖开道,随从拉着大箱小包前呼后拥。这一招或许在国内能够证明企业的信誉,但在海外企业看来,却是缺乏文化底蕴的表现。”一位外资投行人士坦言,“他们在寻找买方的时候,也很注重对方是否具有真正的名流气度,这在一些高端品牌收购中尤其重要。”
  选择好中间人
  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一轮并购浪潮中,中国企业所借助的中介力量不仅是寒酸,甚至可以用鱼龙混杂来形容。“从专业的投行、事务所到一般的商贸公司,再到当地的中国侨民乃至街头势力,只要是牵线搭桥,就都算中介。”一位曾操作民企海外并购事宜的企业界人士表示,中介力量的混乱局面也为并购交易的安全合规,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在一家民企收购南美一处矿产资源的过程中,中间人就曾与当地黑帮勾结,在并购协议达成后又以破坏矿区水电设施等手段,逼迫中国企业增加收购金额。
  非正规中介不可靠,但专业中介的表现似乎也不能令人满意。国内一家汽车企业对某海外汽车品牌的收购就险些坠入专业中介陷阱。2010年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发酵,某海外汽车企业开始传出濒临破产的消息。这时,一家外资投行主动找到国内一家汽车企业,向其推介收购这一海外汽车品牌的策划方案,并自荐负责这一收购的融资安排。
  按投行对收购对象资产情况的描述以及提出的收购参考价格,原本并无海外扩张计划也无技术引进需求的国内车企,顿感这是花低价获得优质资产的大好良机,立即启动并购程序。
  然而在收购交易双方即将达成协议时,由国内收购方聘请的第三方财务顾问却发出警告,指出上门推销收购计划的投行实际上隐瞒了被收购企业大量隐性债务负担,同时也没有充分说明该企业被外国企业收购后可能会失去大量当地政府订单的经营风险。如梦初醒的国内收购方立刻中止了收购程序,并颇费了一番精力才避免由此引发的违约责任。
  当然,投行在中国企业海外抄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中联重科成功收购意大利工程机械制造商CIFA过程中,投行就在收购目标筛选和谈判时发挥较大作用。
  资深投行人士就建议,中国企业在未来进行海外收购选择中介机构时,应该充分考虑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利益一致性。
  “民企可以通过成立专业委员会,雇佣第三方财务顾问等方式,协助筛选并购机会,并对中介机构尽职程度进行监督。”
  在中铝第二次对力拓股权发起并购时,摩根大通作为中铝财务顾问,其英国的合资公司——摩根大通Cazenove却与瑞士信贷一起担任被并购方力拓的联合经纪商。这一罕见的“通吃”交易双方财务顾问的行为一度引发投行界的职业道德争论,同时也为中国企业留下了一个宝贵的警醒。
  责编 葛沐溪
其他文献
明确阶段性、目的性和匹配性的铁三角对广告活动的限制与支持关系,广告活动才因为受到限制而能变得独特起来。  打开央视,白酒广告此起彼伏,从最高端的,到区域龙头的,应有尽有。考察企业,走在路上,高炮、户外也不断进入眼帘。但真正问及企业,这些广告究竟哪些起了作用,哪些没起作用,白酒企业同样无法真正指标量化。一些白酒企业家苦笑着将此生动地形容为:不敢打广告等死,打广告找死,不会打广告生不如死。  笔者认为
期刊
电视节目中的广告时间变得愈加宝贵,央视为何愈发重视公益广告的份量?  2011年12月22日,中央电视台宣布启动2012年公益广告新计划,推出七大“新政”:一、成立“公益广告专项工作机构”,完善公益广告的制作播出机制;二、推出100支以上的电视公益广告;三、组织优秀的央视播音员主持人拍摄公益广告,并联手50位以上的各界名人参与;四、安排更多的时间播出公益广告,并力争在多个频道安排固定时段播出;五、
期刊
杨元庆初人联想是想做技术工作的,进去后要每天往外跑,结果性格内向的杨元庆做起了销售,最后做到了总裁。  据传段永基曾说,四通之所以比不上联想,在于柳传志给自己选对了杨元庆和郭为两个人。这或许有些偏颇,但也说明,联想的帅才确实是成就今天联想的重要因素之一。柳传志说,自己在企业生存问题基本解决后就开始注意培养接班人问题。那联想究竟是怎样孵化帅才的呢?  第一式:扎鞋垫法  柳传志说,培养战略型人才跟培
期刊
如何才能留住这些员工,以确保他们不会为了为数不多的工资增长而拿着你公司的机密信息跳槽去竞争对手公司呢?  “如果你没有每两年换一次工作,那么你犯了一个错误。”一直以来,我都听到跨国公司亚太区高级管理人员如此表述在中国工作的年轻中国白领的这种职业心态。  我在北京担任咨询顾问时,我的同事们经常在中国的顶级跨国管理咨询公司之间频繁跳槽。我上任后一周内,看到了一些公然从麦肯锡、波士顿咨询集团和埃森哲的中
期刊
为什么海信兼并科龙后没有抓住行业高速发展的良机,从而失去了进入空调领头羊行列的机会?  海信是国内著名的家电品牌,一直以来是技术立企的一个标杆,不仅在黑电领域非常强势,其在白电领域的兼并收购也曾让人们寄予遐想。但在收购控股科龙后已经过去整整5年了,业内没有看到海信科龙有1+1≥2的效应,反倒是被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  为什么海信兼并科龙后,在空调领域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呢?  战略定位不当  
期刊
仅仅通过管理,是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和经销商这两个不同利益体的合作矛盾的,要优化厂商关系就必须优化厂商合作模式。  “经销商不听话”就像是一个怎么也解决不了的难题,几乎就是哪里有经销商,哪里就阴魂不散的跟随着“经销商执行有问题”、“经销商配合度不好”等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一些企业不断调整销售政策,甚至调换经销商,但努力过后,仍然是深陷其中,一些企业开始意识到仅仅通过管理,是没办法从根本上解
期刊
如果你给VC网站上的邮箱投递商业计划书,恭喜你,你使用了一种最糟糕的方式与投资人接触。  很多VC(风险投资)的网站都提供一个可以投递商业计划书的邮箱,但是创业者投递了商业计划后,能够得到反馈吗?答案是:“不能。”实际上,这是一种最糟糕的跟VC接触的方式。  当然,现在找到他们的方法很多,我在公开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会提醒听众,“我当初融资的时候,要找出谁是VC的朋友是很困难的,但是现在,你有很多
期刊
尽管金钱奖励很好,但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看,能够节省时间的福利,如班车服务、日托和干洗服务,事实上更重要。  让所有员工都更有效率,对雇主来说是个难题——但是津贴和福利往往能够缓解员工的情绪。  一些企业会为员工提供免费小吃、公司消费折扣和充足的假期,另一些企业则会提供一些更为令人惊喜的设施和福利,如打盹舱(nap pods)、现场酒吧和跑步机办公桌,让员工保持积极性。  但是,这种奇怪奢华的激励因
期刊
忠诚只是一种利益依存关系。他的最大利益,只能从你那儿获得,不能从其它另外任何地方获得,他就会对你忠诚。  要判断他人的忠诚度,首先必须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忠诚,而另一个人却不忠诚?原因究竟何在?”这样两个问题。  其实,忠诚与否跟人性没有关系,也不是品行问题。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不追求自身利益和欲望的满足。有欲望、追求自身利益的满足,并不能说是一种缺点。而缺点只是在于他追求自身利益和欲望的满足方式
期刊
理财即对财务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性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财也随之受重视。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企业的理财观念及理财方法存在误区。  企业理财的误区  (1)资金越多越好。资金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原动力,是企业经营赖以依存的物质基础。资金的多少决定了企业的实力。因此,不少企业把理财的重点放在千方百计地筹资上,总以为只要有了资金,企业经营就会如鱼得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