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及求知欲。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教师面临着课改的严峻考验,若能真正做到“教人以渔”,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用,逐步由“知之者”变为“乐之者”、“好之者”,从而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  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心理上才能呈现可接受性。在知识上展现出积极地迁移,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  那么如何用好教材,在教学中扎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习惯呢?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是一种氛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精神体验,诸如对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对教师的热爱。
  引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讲述生动的故事,介绍数学的巧妙计算或有趣的数学小游戏,使学生在几分钟内思维活跃起来,使每一节课,有良好的开端,达到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如讲到“勾股定理”应用、“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举以下例子:有一圆柱,它的高为12cm,底面半径为3cm,在圆柱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上底面与A点相对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是多少?
  (1)自己做一个圆柱如图l,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
  (2)如图2将圆柱侧面剪开,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  (3)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B点食物需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通过以上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问题的切人点引入勾股定理。
    二、营造幽默的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  例如。在上应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时,有的学生常忘了假设未知数,我就称他们“马失前蹄(题)”。又如,在讲直线的性质前。我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我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三、鼓励学生动手,诱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知识,而初中生对数学的认识,处于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学生实践及动手操作。
  如上《截一个几何体》课,课前让每位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正方体、长方体,感受何为截面,截面是什么形状,分组讨论截面的种类,总结截一个几何体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直观理解,感受截面的概念。又如上《圆》这一章的垂径定理的应用时.可组织学生测量当地的石拱桥的跨度及其高,计算出半径。又如在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量角器、剪刀和各种三角形纸片,学生先独立“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为多少度”,再四人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及结果,然后师生共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样就打破了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学生是被动的听众的局面,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中的演员,让每位学生动起来,学生不仅得到知识,而且发展了能力。这样,让学生与数学亲密接触,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触手可及,而不是“空中楼阁”。
  
  四、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数学教育现代化这一课题已经摆在教育者的面前,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而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的作用,进行直观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像我们农村完中,每学期可利用多媒体上四五节课,可多用投影仪或实用教具来辅助教学。
  如在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位置关系》时,可通过多媒体观察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发生关系,观察交点个数变化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这样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适当形象比,打破数学的神秘感,如上《函数》这一章,可利用多媒体观察图像的变化,以研究函数的性质。总之。教师要恰如其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清楚理解概念公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五、展示数学的内在美,巩固学习兴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学美是自然美的核心。它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注意对数学美的挖掘。培养学生寻求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
  如,几何课的对称美随处可见。正方形、圆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还有数学中的奇异美、简洁美等。又如:画家设计的腿长。腿长与身高的比为0.618:1,画出的人体身材最优美,弦乐器能弹奏优美动听的音乐,都是因为用了黄金分割的原因。
  总之,数学美一直隐藏于丰富的数学知识土壤中,它像一个个宝矿存在于地球中。它遍布整个数学“地球”的每个角落,它正等着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寻找发现,挖掘及欣赏。
  此外,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教师采用分层教学,学生可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每一节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挖掘教学潜力,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极大的满足,使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欢乐及喜悦中,产生“乐是学,学是乐”的感受。
  实践证明:学习中若有了浓厚的兴趣。将会使自己在一种活跃、舒畅、快乐的心理支配下,使思维达到最佳状态,寓学于乐,寓学于趣,那么,潜在的创造潜力将会源源不断地爆发出来,所以要提高成绩,主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越主动、越积极、教学质量提高得越快越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今“一带一路”政策影响下,中俄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更趋密切。基于中俄文化的相近与相异,分析其对中俄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从前苏联俄罗斯到当代俄罗斯的比较,结合Hofstede五种文化维度,从权力维度来看, 前苏联俄罗斯青年和当代俄罗斯青年文化价值观相近,变化不大,易受意见领袖的影响,且信息的人际影响更强、更快。从关系维度来看, 当代俄罗斯青年有个人主义的倾向,群体趋于不附和大众口碑。从性别维度
摘要:《元曲选》是现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元杂剧选集,又名《元人百种曲》,明臧懋循编。其语言大致反映了元明时期的口语面貌。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汉语的称谓语是汉语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元曲选》中女性称谓的调查分析,解读其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元曲选》;女性;文化解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2
摘要: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工作,组织和教育学生,家长会成为教师汇报学生表现和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但是,往往一听说开家长会,学生和家长都十分害怕,像是参加批斗会、告状会。为了让家长会开展得更有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家长会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型家长会模式,开展特色主题家长会,深化家校关系,打开家校交流新局面,创造新风景。  关键词:新型家长会;特色主题;家校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以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六章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为例,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为主线,从构建核心概念和规律、践行科学思想、体会实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四个方面,介绍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策略,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知识内化理解,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角度,实现能力进阶。  关键词: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探究;科学思想;核心素养  引言  近年来高中新课标修订用“学科活动”
摘要:现代作曲技法不断创新与发展,但不论其如何演变,作曲家们的音乐活动和艺术创作都是围绕着音乐的三大基本要素而展开的,即:音高、节奏与和声。他们在不断探索音乐最重要的一个要素——音高在创作中的组合方式与创作理念,探索、发掘及寻找新的音响。总的来看,从调式的起源与发展,再到无调性和序列音乐的创作手法,音乐作品始终离不开其音高内在排列所具有的一定的规律性和逻辑性。民族调式是最能体现中国现当代作品的特色
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同时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正当防卫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近些年我国对正当防卫的重视并不高,现实生活中运用很少。在司法实务的司法案列中更是寥寥无几,甚至我在看见有些刑法实践案列中我认为应当属于正当防卫,但结果往往宣判为防卫过当,法院很少承认案件被告人提出的关于正当防卫的辩护意见。全国的法院中关于正当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改变传统式教学为突破口”的课改理念要求我们应该倡导探究性教学,即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试以“多倍体”一节的教学为例探讨探究性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本节课主要在掌握“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摘要:“爨文化”,作为西南民族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自魏晋以来,南中大姓之一的爨氏便逐渐称霸南中地区,控制长达四百余年。今以现存于云南省曲靖县第一中学的《爨宝子碑》为依据,通过对其碑刻内容、爨氏家族的历史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再次探析爨文化的历史内涵,探讨其对民族文化发展继承与保护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爨文化;爨宝子;南中大姓;汉文化;内涵  中
摘要:中国内地的综艺节目起步较晚,现已进入以真人秀为主的发展阶段。近几年,中國大量引进国外版权的综艺节目,海外真人秀综艺节目的本土化发展趋势不容小觑,2014年,浙江卫视引进韩国SBS电视台综艺节目《Running Man》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大获成功,然而随着《奔跑吧》六季的播出,收视率高开低走,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奔跑吧》为例,分析《奔跑吧》已有的本土化路径、本土化不足的原因、最后提
摘要: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说,民族身份与文学创作是不可分割的。而清朝末年到建国初期,汉民族文化对于少数民族特别是满族的话语压力造成了少数民族作家民族身份的认同危机。因此,老舍作品中的满族文化情结由抑到扬,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老舍的自传小说《正红旗下》虽未完成,但充分地展现了一幅北京满族生活的风俗画卷。在这部作品中,老舍描绘了满族的传统与丰满的旗人形象,也体现了其对满族文化的身份认同。  关键词: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