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黄花铺就小康路 脱贫迎来眉眼笑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kk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值七月,大同云州区的黄花金针灿灿

  黄花铺就致富路,忘忧花开分外香。6月30日,记者驱车行进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坪万亩黄花菜种植基地的“忘忧大道”上,路两侧满目黄花,田间劳作的农户忙碌得热火朝天,沿途喷灌、滴灌,尺把高的黄花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为这片广袤的田野装点出特有的塞北韵味。
  “咱这地方水土适合种黄花,品质要比别的地方好得多!”刚一下车,云州区唐家堡村会计吴刚就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道。据了解,原本在七八年前,唐家堡村一家农户种植黄花最多二三亩,如今每家农户种植黄花菜均在40多亩。“出现这样可喜可庆的局面,真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吴刚感慨道。据了解,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把黄花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振兴乡村的重大举措,全力打造脱贫致富“黄金产业”。2016年,云州区获批省级出口黄花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助推黄花产业做大做强,云州区在黄花品牌化、市场化、高端化上做文章,实施投资2000多万元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
  “再有半个来月就进入采摘期了。这两天地里每天有百十来人在施肥、浇水、除草、杀虫,今年的收成肯定差不了。”在大同市志海黄花合作社打工的村民王利向记者介绍说,“这些人大多数是本村或邻村的脱贫户,这些天光打工就挣了四五千块钱了。”自打响黄花脱贫攻坚战,云州把党的好政策,变成了老百姓的好日子。黄花种到哪儿,水利机井就打到哪儿,晾晒用的水泥场地就修到哪儿,农业保险、技术指导、烘干设备购置等政策补贴跟着老百姓需求走,黄花种植井喷式发展。“施的全是有机肥,除草、杀虫全部靠人工。这两天正在对每亩黄花从发芽、返青到花蕊成熟,再到人工采摘、加工晾晒、成品分拣,直到包装成产品,进行追溯体系建设,以后只要一扫码,都能看到大同黄花各个数据记录。”云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庞有军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传遍千家万户。庞有军说:“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要用更大的努力带领乡亲们致富,绝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大同市云州区黄花产业时说:“你们这里也是‘小黄花大产业’,很有发展前途。”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保护好、发展好黄花这个产业,让它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一个好门路,变成群众的“致富花”。
  “有总书记的关心,我们的黄花肯定能做大,我们的日子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自从总书记看了黄花后,来我们这里观光的游客可多了,每天都有上百人。”“为了让游客在地头就能买到干黄花,政府专门给我们设置30多个农户直销摊位,我们不光卖黄花,还卖土鸡蛋、小米、糕面,来得人多、卖得也多。”唐家堡村公路边一处造型典雅的木质凉亭里,赵华、杨德海等几位村民争相向记者诉说这些日子的变化。
  与此同时,在实现农民增收之路上,云州区还依托黄花产业、40天花期、近郊区位、乡土文化等资源,推进农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增强品牌广度和厚度。“这片黄花基地太壮观了,这里的空气也好。看到辛勤劳作的农民除草、施肥,这简直就是一幅新时代的乡村田园美景呀!”河北省阳原县游客乌晓霞,在田间木栈道上来回穿梭,拿着手机正在直播。
  在這片生机盎然的田野上,小小黄花正在释放出巨大的产业能量、价值能量和品牌能量,必将成为推动当地脱贫攻坚、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动能。
其他文献
近一段时间,中国学术界损失不小。据媒体公开报道,仅今年五六月,就有4名中青年专家去世。这不是个别现象,最近几年来,一大批具有突出贡献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专家接连去世。他们去世时可以说正處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龄段。对此,人们不禁发问:为何中青年专家教授会接连英年早逝?   在近日一个对某高校负责人的访谈中,该负责人提到自己每周工作7天,每天11个小时,因此学生用“711”这个词来评价自己,这种工作精
期刊
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对冲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数字经济将开启新一輪经济周期,成为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引擎。应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围绕新基建关键技术研发、产业数字化转型等作出战略规划,引导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与企业合作推动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合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市场主体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新基建,更好地对接市场终端需求。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期刊
地震自古以来就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古人也一直探索研究地震预警和抵抗地震的方法,提出了相关理论并发明了实用的工具,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应对地震的。地震的侦测与“预警”   今天我们都知道,地震跟板块运动有关。   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验震器。但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少之又少,《后汉书·张衡传》对地动仪的外观和用法做了简单介绍,之后的《续汉书》《后汉纪》等七部典籍中
期刊
6月以來,南方多地发生持续强降雨。目前,全国共有26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已致1938万人次受灾。  这场暴雨洪水的洗礼,让我们不禁想起1998年中国遭遇的那场特大洪水灾害。  2002年的一部主旋律电影《惊涛骇浪》,为我们讲述了1998年夏天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可歌可泣的抗洪故事。电影还原了当年洪水到来时的惨烈情形和动人故事: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乡村的平静生活,毫不知情的村民们来不及逃离,
期刊
《追風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  记录时代是新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将镜头对准生命个体,以展开一场关于时代面貌的宏观叙事,在个体生活中透视时代风景、感受时代温度——《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编辑毕锋的新作《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中国铁道出版社)即做了这样的探索。这位有着30余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资深记者,用他一贯沉稳、精准的文字,讲述了中国人的高铁故事。  作者将镜头对准多个领域的
期刊
我很幸运,我的外祖父喜欢读书,为母亲读了很多唱本,所以,虽然母亲是文盲,但能给我讲故事。到少年时期,我认识了一些字,看小人书、连环画。那个年代,小人书铺的店主会把每本新书的书皮扯下来,像穿糖葫芦一样穿成一串,然后编上号、挂在墙上,供读者选择。由于囊中羞涩,你要培养起一种能力——看书皮儿,了解这本书讲的故事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古代的还是当代的,从而作出判断,决定究竟要不要花两分钱来读它。   小
期刊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一栋民国风格的小院在树荫掩映下,别有洞天。推门而入,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映入眼帘,有栩栩如生的牡丹、有展翅飞翔的雄鹰……这是民间根雕艺人彭勇的创作基地。从事根雕40余年,彭勇收获颇丰:刘开渠根艺奖获得者、重庆市首届民间艺术大师、重庆市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等等。但对于这些头衔,他一笑置之:“我只是个有着‘农民’身份的‘寻根人’。”  11岁那年,在自家屋后的林子里,彭勇发现
期刊
北京空竹博物馆  简介:北京空竹博物馆位于北京报国寺南广场西侧的一座小四合院内,博物馆共设三大展厅,从空竹的历史、工艺、技法三大方面展示空竹的发展演变历程、制作工艺和“抖空竹”的各种玩法。馆内还复制并珍藏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玩过的空竹。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简介: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前身为邮电部邮票发行局资料室,是中国唯一收藏和利用邮政、邮票文物进行相关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馆内分别设有“
期刊
近年来,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日益加深。但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有没有可能一劳永逸地破解人类能源短缺的困局?  随着核技术日渐成熟,被誉为“人造太阳”和“人类终极能源”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或有可能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洁能源、造福后代子孙。这项技术的主要原理是氘和氚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核聚变反应,并生成大量热能用于发电。  近日,深圳大学增材制造研究所陈张伟和
期刊
《出小镇记》,路明著,译林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  一个孩子眼中,关于成长与变迁的故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平静的江南小镇里,来了一群被时代裹挟的上海人,以及随父母迁徙的知青子女、厂矿子弟。少年奔波于小镇与上海之间,像反复的练习。有一天,他们离开小镇,奔赴各自的命运。  多年后回望,小镇上的夏驾桥、龙王庙、糕点铺、街机房、国二厂,隔代人的群像,纷纷以倒带的方式重建。一段历史、几代人生,都在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