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全国论交通运输业,治堵已不再是一线、二线城市的“专利”和“特色”,本文结合江西省萍乡城市交通现状及拥堵成因,提出公交优先、科学规划道路及配套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采取增强城市公交吸引力、均衡新旧城区交通需求等一系列治堵攻略。
萍乡属于三线城市,新城区机动车辆时速40公里左右,老城区机动车辆时速25公里以内,呈现出“新城区疏、旧城区密”的交通形态。
老城区交通拥堵的成因
城市私家汽车迅猛增长。据相关部门统计,萍乡私家车数量也在迅速增长,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萍乡机动车保有量由3.85万辆增加到30.96万辆(大车由3491辆增长到10753辆;小车由4826辆增长到46536辆;摩托车由30178辆增长到252326辆),增长了近10倍,而同期道路通车里程仅增长两倍。
城市公交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种种原因,萍乡城市公交基础设施成了“短板”,出行与路网结构不合理,公交覆盖率低、换乘不便、车辆拥挤、准点性差等问题较为突出,对于注重出行舒适度和时间较紧的人群来说缺乏吸引力。据统计,萍乡公交车总数420标台,年均客运量8600万人次,公交分担率不到20%,对比一线、二线城市相差近30%。
道路基础设施存在局限性。由于道路设施受到土地、资金、拆迁和城市规划的限制,以及地形、地貌等先天条件不足的影响,萍乡市至今没有建设一条配套的、像样的环城公路,以往城市的规划也为交通拥堵埋下了“伏笔”,红绿灯交叉路口密集,各类市场和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集中在老城区,大量的日常交通出行需要通过市中心,造成老城区流量集中,潮汐交通现象明显,交通分布极不平衡。
城市交通秩序缺乏规范性。一是机动车超速行驶、未按规定让行、逆向行驶、违法(规)会车、随意调头等不文明行为;二是行人不走人行道、不走斑马线横穿马路、跨栏过马路等;三是骑摩托车人员有空就钻、有路就抢、随意穿行、逆行、不靠边行、闯红灯等;四是城区公交站点站台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站台站距偏短,站台规模偏小,造成道路阵发性堵塞。调查显示,在交通高峰时段和点段,不文明行为造成车辆在路上停留1分钟,至少就会导致后面0.5公里的道路拥堵。
萍乡市治堵攻略
中小城市不可能效仿一线、二线城市推行的治堵政策,因而,萍乡市不可全面采取限号、限购、限行的政策,必需探究一套其它方面的治堵“组合拳”。
完善道路基础设施,疏解老城区交通压力。要利用旧城改造的机会,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科学分布交通流,修通萍水北路、中环路等规划内的道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要针对商城、公交西站、南站等拥堵点采取可行性措施。如公交西站迁至城乡结合部,分别在青山镇中环路旁、井冲地段选址,与峡山口、麻山以远的道路客运形成接驳,可减少或控制西环路的交通量;为便于大宗货物的运输和装卸,一些批发市场、货运站要迁入国道周边;重点医院等单位需打通出口,进出车辆要形成对流,或是考虑规定时段准入与“禁左”,可缓解商城地段交通拥堵;对老城区一些特殊线路要科学设立单行线或是隔离栏杆。
科学规划配套设施,均衡新城区交通需求。新城区规划应充分考虑交通需求和交通发展,要注重协调好土地利用与产业布局、居住配置的关系,加强城市规划功能的多样化,以此降低人们对交通的依赖,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尤其是要分散老城区商业网点和工作网点,建设多中心分散组团的城市结构,均衡新老城区工业、居住用地规划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方便市民就近工作和生活,减少旧城区交通需求总量。如政府机关大院搬迁至新城区既可缓解老城区拥堵,又能增加新城区交通需求,是治堵的重要招数;金山角铁路涵洞桥是新老城区连接的交通瓶颈,在高铁线运行之后,可考虑拓宽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持续推进公交优先,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为了全方位提高萍乡市公交吸引力和舒适度,使广大民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一要落实公交场站建设和路权优先,科学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加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力度,推进接驳换乘配套设施建设。二要研究建立公交信息化建设投资长效机制,完善公交智能化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如GPS智能调度系统的完善、公交电子路牌的运用。三要优化车型结构,配置高档次、高品位的公交车辆,推进节能环保型公交车及配套设施建设,如投入天然气空调车。四要提升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如推行星级服务管理、创建文明服务示范线等。五要加大公交优惠力度,政府支持公交低票价运行,而且要为70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伤残警察、离休老干部和盲人提供免费乘车服务。
重视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合理使用机动车。倡导大公交、大容量客运方式,引导性交通需求管理是未来萍城交通政策的发展导向。如萍城今后举行演唱会、短期性的大型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以及一些单位的通勤班车和重大活动,可采用公交车集约型运输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尽管出租车是城市公交的补充,但不能过度发展,因它时常在老城区“扎堆”,往往是交通堵塞的制造者、受害者。摩托车更要严控,上牌数量必须控制在上年度摩托车总数的5%以内,以期实现对市区摩托车实行限量上牌,达到减少、控制市内摩托车数量增长目的。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提升城区交通管控力。部分道路交通管理盲点多、路面管控警力不足、执法管理效率不高等管理性因素不容忽视。要运用科技创新,提高信息化交通管理水平,这也是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一剂良药。一要加强电子警察管理。在拥堵点增加监控设备,对机动车实施实时监控,运用路口视频监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抓拍,严格查处机动车故意闯红灯、压双黄线、随意调头、不按指示方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二要加强交警上路管理。组织人员经常性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警力不够时可推行差别化管理,针对秩序混乱、堵塞和事故多发的重点路口、路段和时段,加大对行人、非机动上路通行管理力度,提高应对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特别对摩托车和自行车闯红灯、行人翻越隔离栏杆、机动车乱停乱放要给予严厉处罚。
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增强绿色出行意识。为最大限度地减轻路面交通流量、减少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效应,营造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要注重发挥环保组织、学校、社区等组织的作用,建立绿色出行宣传教育基地和绿色出行志愿者阵营,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绿色出行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绿色出行理念,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方式,鼓勵市民出行尽可能少开汽车,倡导集约使用道路资源和交通工具。比如组织开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政府官员要做好表率,带头乘坐公交车。要建设绿色出行体系,鼓励人们选择“公交车+步行”或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倡导买菜、购物等短距离出行选择步行或自行车,行政和企事单位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网络办公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减轻交通压力。
城市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取决于交通,城市的发展又带动了交通,城市发展到今天,其交通拥堵不是一天造成的,要彻底根治或短期内解决交通拥堵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说,我们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也不要抱任何一劳永逸的幻想,解决了目前的问题,可能会出新的问题,这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但是城市也正是在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毋庸置疑,萍乡市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解决好交通拥堵问题,需要跳出萍城交通看交通,在其它城市中寻找更多、更好的治堵方式。(作者单位:萍乡市公路运输管理处)
萍乡属于三线城市,新城区机动车辆时速40公里左右,老城区机动车辆时速25公里以内,呈现出“新城区疏、旧城区密”的交通形态。
老城区交通拥堵的成因
城市私家汽车迅猛增长。据相关部门统计,萍乡私家车数量也在迅速增长,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萍乡机动车保有量由3.85万辆增加到30.96万辆(大车由3491辆增长到10753辆;小车由4826辆增长到46536辆;摩托车由30178辆增长到252326辆),增长了近10倍,而同期道路通车里程仅增长两倍。
城市公交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种种原因,萍乡城市公交基础设施成了“短板”,出行与路网结构不合理,公交覆盖率低、换乘不便、车辆拥挤、准点性差等问题较为突出,对于注重出行舒适度和时间较紧的人群来说缺乏吸引力。据统计,萍乡公交车总数420标台,年均客运量8600万人次,公交分担率不到20%,对比一线、二线城市相差近30%。
道路基础设施存在局限性。由于道路设施受到土地、资金、拆迁和城市规划的限制,以及地形、地貌等先天条件不足的影响,萍乡市至今没有建设一条配套的、像样的环城公路,以往城市的规划也为交通拥堵埋下了“伏笔”,红绿灯交叉路口密集,各类市场和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集中在老城区,大量的日常交通出行需要通过市中心,造成老城区流量集中,潮汐交通现象明显,交通分布极不平衡。
城市交通秩序缺乏规范性。一是机动车超速行驶、未按规定让行、逆向行驶、违法(规)会车、随意调头等不文明行为;二是行人不走人行道、不走斑马线横穿马路、跨栏过马路等;三是骑摩托车人员有空就钻、有路就抢、随意穿行、逆行、不靠边行、闯红灯等;四是城区公交站点站台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站台站距偏短,站台规模偏小,造成道路阵发性堵塞。调查显示,在交通高峰时段和点段,不文明行为造成车辆在路上停留1分钟,至少就会导致后面0.5公里的道路拥堵。
萍乡市治堵攻略
中小城市不可能效仿一线、二线城市推行的治堵政策,因而,萍乡市不可全面采取限号、限购、限行的政策,必需探究一套其它方面的治堵“组合拳”。
完善道路基础设施,疏解老城区交通压力。要利用旧城改造的机会,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科学分布交通流,修通萍水北路、中环路等规划内的道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要针对商城、公交西站、南站等拥堵点采取可行性措施。如公交西站迁至城乡结合部,分别在青山镇中环路旁、井冲地段选址,与峡山口、麻山以远的道路客运形成接驳,可减少或控制西环路的交通量;为便于大宗货物的运输和装卸,一些批发市场、货运站要迁入国道周边;重点医院等单位需打通出口,进出车辆要形成对流,或是考虑规定时段准入与“禁左”,可缓解商城地段交通拥堵;对老城区一些特殊线路要科学设立单行线或是隔离栏杆。
科学规划配套设施,均衡新城区交通需求。新城区规划应充分考虑交通需求和交通发展,要注重协调好土地利用与产业布局、居住配置的关系,加强城市规划功能的多样化,以此降低人们对交通的依赖,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尤其是要分散老城区商业网点和工作网点,建设多中心分散组团的城市结构,均衡新老城区工业、居住用地规划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方便市民就近工作和生活,减少旧城区交通需求总量。如政府机关大院搬迁至新城区既可缓解老城区拥堵,又能增加新城区交通需求,是治堵的重要招数;金山角铁路涵洞桥是新老城区连接的交通瓶颈,在高铁线运行之后,可考虑拓宽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持续推进公交优先,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为了全方位提高萍乡市公交吸引力和舒适度,使广大民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一要落实公交场站建设和路权优先,科学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加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力度,推进接驳换乘配套设施建设。二要研究建立公交信息化建设投资长效机制,完善公交智能化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如GPS智能调度系统的完善、公交电子路牌的运用。三要优化车型结构,配置高档次、高品位的公交车辆,推进节能环保型公交车及配套设施建设,如投入天然气空调车。四要提升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如推行星级服务管理、创建文明服务示范线等。五要加大公交优惠力度,政府支持公交低票价运行,而且要为70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伤残警察、离休老干部和盲人提供免费乘车服务。
重视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合理使用机动车。倡导大公交、大容量客运方式,引导性交通需求管理是未来萍城交通政策的发展导向。如萍城今后举行演唱会、短期性的大型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以及一些单位的通勤班车和重大活动,可采用公交车集约型运输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尽管出租车是城市公交的补充,但不能过度发展,因它时常在老城区“扎堆”,往往是交通堵塞的制造者、受害者。摩托车更要严控,上牌数量必须控制在上年度摩托车总数的5%以内,以期实现对市区摩托车实行限量上牌,达到减少、控制市内摩托车数量增长目的。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提升城区交通管控力。部分道路交通管理盲点多、路面管控警力不足、执法管理效率不高等管理性因素不容忽视。要运用科技创新,提高信息化交通管理水平,这也是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一剂良药。一要加强电子警察管理。在拥堵点增加监控设备,对机动车实施实时监控,运用路口视频监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抓拍,严格查处机动车故意闯红灯、压双黄线、随意调头、不按指示方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二要加强交警上路管理。组织人员经常性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警力不够时可推行差别化管理,针对秩序混乱、堵塞和事故多发的重点路口、路段和时段,加大对行人、非机动上路通行管理力度,提高应对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特别对摩托车和自行车闯红灯、行人翻越隔离栏杆、机动车乱停乱放要给予严厉处罚。
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增强绿色出行意识。为最大限度地减轻路面交通流量、减少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效应,营造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要注重发挥环保组织、学校、社区等组织的作用,建立绿色出行宣传教育基地和绿色出行志愿者阵营,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绿色出行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绿色出行理念,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方式,鼓勵市民出行尽可能少开汽车,倡导集约使用道路资源和交通工具。比如组织开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政府官员要做好表率,带头乘坐公交车。要建设绿色出行体系,鼓励人们选择“公交车+步行”或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倡导买菜、购物等短距离出行选择步行或自行车,行政和企事单位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网络办公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减轻交通压力。
城市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取决于交通,城市的发展又带动了交通,城市发展到今天,其交通拥堵不是一天造成的,要彻底根治或短期内解决交通拥堵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说,我们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也不要抱任何一劳永逸的幻想,解决了目前的问题,可能会出新的问题,这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但是城市也正是在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毋庸置疑,萍乡市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解决好交通拥堵问题,需要跳出萍城交通看交通,在其它城市中寻找更多、更好的治堵方式。(作者单位:萍乡市公路运输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