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uz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拥有着重要价值,无论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还是改善大学生思想状况等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对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予以分析,并提出了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融入路径,旨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赋予高校思政教育更强的实效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35-0054-02
  作者简介:岳丽丽(1983-),女,满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傳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价值分析
  (一)丰富了教学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发展逐渐凝聚起来的智慧结晶,其所具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准则等,不仅呈现出了强烈的历史性和遗传性等特征,而且动态性和现实性等特点也不容忽视,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与基础,同时,传统文化也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一,传统文化中囊括的各民族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有效补充。爱国主义精神、忧国忧民意识以及义重于利等价值观念都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有效资源;第二,传统文化中对优秀人物人格的颂扬也是对教学资源予以补充的重要形式[1]。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是传统文化主要倡导的内容,在我国历经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也不乏有许多优秀的人物修身养性,这都能对当今青年学习起到一定的榜样和引领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此强化对学生人格和自身修养的教育;第三,传统文化中也囊括了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对教学资源予以补充提升其丰富性的重要因素。以安贫乐道为首的道德价值观、强调重义轻利的道德境界等都是当今时代的宝贵财富。
  (二)增强了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促使中国传统文化作用的最大化发挥,那么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也大有裨益。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渗透会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具体来讲,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和要求予以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以此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到教学中还可以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无论是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方面还是自豪感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外,由于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一些负面现象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冲击,而传统文化中提倡的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对坚定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提高自身修养等具有重要帮助。
  (三)丰富和补充了教学思想
  传统文化除了上述提到的在内容方面对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外,同时在教学思想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对传统文化教学思想予以总结可以整合为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等多个方面,这些教学思想在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然具有启迪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而言,其实践性更强,与学生实际联系更为紧密。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具体路径
  (一)从教学主体方面来讲,提升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学活动通常是由教师组织开展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效果会受到教师的直接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中具有组织者和设计者的双重身份,其道德品质、文明修养以及个人价值观也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此,教师应着重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确保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2]。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要以多渠道为载体,深化课程教师对传统文化具有的重要价值的认识,提升其在强化传统文化素养方面的紧迫感,赋予其更强的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要着力打造一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造诣的教师队伍,并以教学研讨、教育培训等方式为路径,从而使教师在传统文化思想和观点的运用下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整合,确保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有效渗透。
  (二)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讲,要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教学内容质量的好坏会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是保证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的基础所在。因此,我们要对教学内容给予高度重视,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其中的积极渗透。第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对其中囊括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资源进行深入剖析与挖掘,做到了然于心,为教学活动得心应手的开展做好铺垫;第二,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备课、课堂教学以及课程考核的各个方面,确保传统文化知识与教材和课程的贴合性,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入脑入心。例如在选择教学案例上,应有意识地增加传统文化案例在其中的比重。对于一些涉及到爱国主义等内容的章节时,可以为学生布置翻阅典籍等课前预习任务,从而让学生在翻看查找我国典型人物和案例的过程中丰富其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兴趣;第三,教师还要以现有教材为基础对其进行拓宽,例如可以增设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举办传统文化的讲座等,实现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补充。
  (三)从教学方法方面来讲,要体验和领悟传统文化具有的魅力
  教学方法简单来讲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目标引导下,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的总称。从宏观角度来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两种。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以此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例如讲授法的运用可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自主学习法可以使学生传统文化视野得到有效的拓宽;体验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深刻感悟传统文化具有的魅力;问题探究法可以提升学生在领悟传统文化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时,可以立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对教学方法予以合理化选择,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深刻感悟传统文化具有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   (四)从教学载体方面来讲,要开辟传统文化教育的新阵地
  在新媒体逐渐普及背景下,仅仅依靠以往课堂多媒体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具体需求。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依然采取固有的讲授或让学生自学的方式其教育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对此,教师要以多种新媒体技术为路径,在各种途径支撑下开辟传统文化新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平台运用方式,并予以充分运用,围绕传统文化开设相应的特色网站,例如课程网站、微信平台等。同时,还要借助开设专栏、专刊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予以详细的介绍,以此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力度。此外,也可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鼓励,结合自身所學专业,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相应的创作演出活动,并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介方式实现对其的传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论坛等载体围绕传统文化学习进行网上沟通与交流,以此使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升,为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提供有利条件。
  (五)从教学实践方面来讲,要注重传统文化在校园活动的渗透
  传统文化想要更好地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那么就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以此创设出利于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对此,教师一方面可以围绕传统文化教育这一主题开展相应的讲座或知识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举办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除了要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外,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中华民族辉煌历史和人文资源的充分运用下推动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强化,真正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做到知行结合。
  三、结束语
  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时要明确其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从而使传统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学资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韩德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才智,2019(26):76.
  [2]何俊.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J].法制博览,2019(25):277-278.
其他文献
本刊于2019年2月(上)第4期第209頁刊登作者 杨茜茜 撰写的《 电子证据运用的困境与对策 》一文,补充刊登此文项目基金为“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资助(项目号:Yxm2018038)。”
期刊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下中国的一次“新的伟大长征”。[1]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刑法修正案(八)》和新《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社区矫正”进行了崭新的规定。社区矫正制度虽非我国首创,但在刑罚领域仍属一重大革新之举。由于缺乏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全国各地设计和创新不免显得随意和杂乱,在运行中也出现了林林总总的问题,如何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社区矫正;检视
期刊
摘 要:于2015年11月1日生效实施《刑法修正案(九)》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对受贿罪的判决需“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并处”意味着一旦适用此条,则必须对罪犯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基于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的适用可能会受制于上诉不加刑原则和从旧兼从轻原则。在此情况下,《刑法修正案(九)》第四十四条需割裂适用。  关键词:受贿罪;上诉不加刑;从旧兼从  中图分类号
期刊
【内容摘要】《民法总则》修订新增了成年人意定监护制度的法律条文,但规定较为原则,对意定监护合同具体如何实施并未做详细规定,缺乏相配套的程序性规范。因此,明确意定监护合同原则,进一步完善意定监护合同构建问题,有助于健全意定监护的制度发展。  【关 键 词】成年人意定监护制度;民法总则;意定监护合同  中图分类号:D9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
期刊
【内容摘要】危险增加告知义务的司法适用主要集中于机动车交通事故引发的保险合同纠纷之中,焦点问题在于危险显著增加的认定,尤其是对机动车用途的改变的认定,一方面存在相同情形下“同案不同判”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忽略适用危险增加告知义务的前提条件的问题,建议统一认定机动车用途改变的尺度、准确把握公平原则、论证保险人是否尽到说明义务。  【关 键 词】危险增加告知义务;网约车;危险显著增加的认定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拾荒者这特殊一群体迅速壮大,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对拾荒者研究较多,但对校园内的拾荒者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我们调研小组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拾荒者群体生存现状的调查,了解和发现校园拾荒者的生存现状,以及当代大学生对拾荒者的看法和拾荒者对校园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学校提供相关资料与数据,推出有关措施,促进对拾荒者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缓解校园矛盾,为建设和谐美丽校园提供助力。  关键词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其中,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年丰村在民主法治工作上取得突出成效,被评为“2018年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本文利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年丰村的干部群众、驻村法律顾问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前往南沙区司法所和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力求对年丰村民主法治工作的实况进行细致了解,总结年丰村的民主法治模式,为广大乡村的法治建设提供经
期刊
【内容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男性仍然是企业的主体。事实上,在一个企业中保证相应的女性员工及董事会成员的比例对一个企业具有较大裨益。虽然现在还没有完整的数据来说明女性董事对公司利益增长有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女性董事成员会使得公司董事会的决定更加科学。为此,欧洲各国都在为提高女性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而努力,本文以挪威为例,该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关 键 词】性别配额制;董事会;挪
期刊
摘 要:回顾历史,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个多世纪中,大量毒品通过各种非法途径被国际贩毒分子走私到我国,使得贵州省成为了历史上毒品犯罪的重灾区。贵州省与世界有名的毒品产地相邻,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金三角”“金新月”地区,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就使得毒品不断地从境外非法涌入进来。黔地“毒风日盛”,而今贵州的毒品制造问题也相当严重,打击毒品犯罪斗争任重而道远。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毒品犯罪问题对贵州
期刊
摘 要: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大量就业困难、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大学生,也可称之为“四难”学生。这些学生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是造成学校管理难度增加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就武昌工学院“四难”学生家访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找到有效的民办高校“四难”学生家访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四难”;家访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