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域,你总是能听到幽灵的絮语。
  当我踏上河西走廊这片广袤的土地时,耳畔总有个声音在问我:“你为什么要到这里来?”这个声音时隐时现,微弱而苍老,似乎从混沌未开的远古飘来,从大戈壁荒凉的地心飘来。像一块辨别不清的古老化石,一块埋在流沙里的古陶碎片。
  有时候,我经常想,这声音可能就来自古老的鬼魂吧?是西出阳关姗姗而来又匆匆而去的远古幽灵吧?
  这片空旷而荒凉的土地,太寂寥,太厚实,太沉重了。它埋葬了多少金戈铁马的故事,埋葬了多少姑娘的闺中梦里人,又埋葬了多少商队的驼铃,埋葬了古今多少个疑问?没有人知道。当我在去月牙泉的路上,看见红柳丛里飘出的一缕孤烟时,我真地嗅到一种大地的远古气息。那是从远古飘来的炊烟。可能是汉军的一次野外炊事,也可能是匈奴骑兵烤羊肉留下的一堆灰烬重新点燃,它引诱我一次又一次地奔向敦煌的鸣沙山和月牙泉。我第三次到敦煌去的时候,是坐部队的越野吉普车去的,那时候,我是一名中尉军官。
  在车上,我满脑子里都是月牙泉,那水色蔚蓝的一湾泉,仿佛像一面月牙型的镜子。那个镜子要照什么?我不知道。它或许是照历史的,或许是照现实的,或许什么也不照。只是让你来感动的。我不管它是照什么的,我只觉得它很美、很美。一首关于月牙泉的歌唱得好:“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看那,看那,月牙泉想那,念那,月牙泉。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仿佛又回月牙泉。我的心里藏着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这首歌触动了我的心弦,它让我和月牙泉之间有了一种缠绵的、难舍难割的情结。每次听这首歌,我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感动,不知道自己为谁而伤心?是为月牙泉吗,不知道。
  我的车在河西古道上穿行,是个下午,晚霞红得像火,灰蓝色的天空里,有一只山鹰在翱翔。黄泥筑就的村庄和云朵一样的杂树林一闪而过。偶尔,不太宽的马路上,会迎面碰见一辆赶着毛驴车的河西汉子,很木讷,憨憨的,但车上会坐一位围着红头巾的女人,脸被同样的围巾包着,只能看见她的一双眼睛。我想听一曲甘肃花儿,但始终没人唱。汉长城的残垣断壁隐约可见,有一条河,可能是季节河吧,从祁连山的方向流了过来,在戈壁流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我看见牧羊的老人,穿着光板羊皮袄,用拦羊铲赶着白云一样的羊群。羊群像孩子一样的叫声隐约可闻。
  我乘坐的越野车穿过一片疙瘩路后,豁然向西而去。在车上,我仿佛看见在一个夕阳西下、红霞满天的傍晚,唐朝的王维率领几名佩剑执刀的属僚驱车来到了这条河西古道,一行归雁啼鸣着掠过长空,浩瀚无边的大漠深处,一缕孤烟笔直地悬在关隘的空际,蜿蜒曲折的黄河,辉映着逐渐西沉的一轮红日,横贯沙漠,滚滚东去。这雄浑壮美的塞外景象引起了王维的惊叹,他立刻以诗人和画家的慧眼捕捉住了以简练线条组合构成的山川之美,写下了气势恢弘、千古壮观的诗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咀嚼着古人今人的诗词我来到敦煌。到敦煌宾馆时,天黑了下来。我和司机小郭休息了一个晚上。
  翌日,我们开车来到鸣沙山。走进山门,我突然想起了酒泉的《地方史志》中记载关于月牙泉的楹联:“一湾水曲似月宫,仙境涤尘心,顿起烟霞泉石念;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传奇响,恍闻丝竹管弦声。 ”沙山和月牙泉是河西大地上奇妙地孪生在一起的天然奇观。我是骑着骆驼上山的,牵骆驼的是个敦煌人,他秃脑门,戴着墨镜,留着撮山羊胡须,一口甘肃话。他说鸣沙山又叫神沙山,由五色沙积累而成。骑骆驼登山而上,我听见沙砾颓落,轰鸣作响,犹如金鼓齐鸣,又似雷声滚动。
  站在沙梁上,我远远地看见在沙山的怀抱中,卧着一弯轻浅的泉,它水色蔚蓝,渊葶澄澈,映月无尘,形如偃月,人称月牙泉。就像一位酣睡的纯情少女,清澈见底的月牙泉躺在沙山的床上睡着了。隐隐约约,我听见那个来自大地深处的幽灵又一次对我说:“请放慢你的脚步,不要吵醒她。这里太粗糙、太阳刚、太没女人味了,山是没有树木的山,岩石也坚硬如铁。风是酷烈的风,总是卷沙走石,没有一丝一缕的柔情与温润,连这里的太阳也是白炽和干燥的。因此,这是需要一些阴柔的女性化的人文气息。于是,她来了,像飞天一样袅袅娜娜,握一把柔情,踩一朵祥云,轻轻地从天上飞下,然后就安安静静地卧在这里,任夜风嘶吼,飞沙拍窗,只把少女般的柔情和清纯留给你深爱着的大地。” 月牙泉,因为这块上帝的造物太纯真了,所以关于它的传说就很美丽、很动人。
  人们传说古时候某年大旱,田禾枯死,百姓哭声载道,白云仙子飘游于天看到此情此景伤心落泪,泪掉沙地,变成清泉,人们修庙供奉,香火不断。但神沙大仙认为白云仙子夺走了他的香火供奉,便起了移沙填泉的坏心,致使泉越来越小,眼看泉水被沙漠埋没,嫦娥仙子知道后,即将当天初五的新月放在菩萨庙前,顿时,出现了一弯形如偃月,碧波荡漾的清泉,就是现在的月牙泉。蹑手蹑脚地走进月牙泉,我看见泉边水草丛生,芦苇摇拽,垂柳婆娑,水光树影,相映成趣。清朝嘉庆十八年敦煌知县朱凤翔以《鸣沙山》为题写道:“隆隆白昼轻雷鸣,阿香呼起驱车行。又闻殷殷奋地出,渔阳插急声难平。惊风吹沙沙做雨,古潭老鱼立波舞,掀颠山谷轰喧阗,游人忽欲凌飞仙。须臾沙阑转寂静,山容对我仍怡然……”月牙泉,冥冥之中有神灵在保佑这片沙漠里的圣水,四面流沙绵历古今,却从未湮没这一湾清水。戈壁沙漠里长年无雨,阳光的年蒸发量超过降雨量几十倍,然而,月牙泉终年不涸,这难道不是地理上的一大奇观?这里有“地脉接昆仑,源通星宿海”的神话传说。
  神奇的泉水里,自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有人说,汉武帝时,大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国,取得天马而回。大军行至鸣沙山下,天气燥热,兵马酷渴,李将军以刀刺山,有泉涌出,形成月牙泉。又有人说,月牙泉是汉时的渥洼池。汉元鼎年间,天马生于池中,南阳新野人暴利长将其献于汉武帝,汉武帝挥笔写下《天马之歌》,至今留有“汉渥洼泉”石碑一座。 这种种神奇的传说,只不过寄托人们的希望和幻想。经过我仔细考察和了解,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的地理现象。在月牙泉的东北角上,自然形成了一个开阔的通道,它的存在使月牙泉得以地处沙漠之中却不被黄沙掩埋。白天月牙泉周围高耸的沙丘向下塌落,一到晚上,高原上特有的由于温差悬殊而形成的风道向里劲吹,绕着三面环抱的沙丘造成一股强大的风流向上盘旋,把白天塌下来的沙又重新卷上去,如此往复,年复一年,使月牙泉得以千古存在。都说泉中生产铁背鱼和七星草,泉边算命的道人笑着说:“铁背鱼晚上才出来,你现在肯定看不到。”我是一个固执的人,就问他:“那七星草呢?”他又笑了,说“让人挖完了。那草能治病。”我感到有点遗憾,没见到铁背鱼和七星草。
  远望阳光下金黄色的沙山,许许多多赞美月牙泉的诗词便回荡在耳畔:“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金沙四面山环抱,一池清水绿涟漪。一弯如月弦初上,半壁澄波镜比明,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止水正相生……”
  我爱你,少女一样清纯、美丽的月牙泉。
其他文献
柳的品种很多,分布广泛,欧、亚、非都有它们的族群,拉美也不难觅它们的手足兄弟。由于它的倜傥飘逸的风采,它们早在人类文明的起步时期,便登上大雅之堂。在圣人孔子编辑的《诗经·小雅·采薇》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后,历代文人骚客对于柳都情有独钟,青睐有加。这难道是因为它的婀娜多姿,还是因为它寓喻情志,象征春的盎然和勃勃生机,还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名种各样的,甚至不可替代的用途?我们说这些,远不是最
期刊
2008年8月,是一代“诗圣”泰戈尔逝世67周年纪念日(1941-2008)。泰戈尔,这位荣获诺贝尔奖文学奖的印度智者,以宣扬大爱、呼唤人类良知而享誉世界。他反对暴力,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然而,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之时,爱憎分明的泰戈尔没有沉默,而是选择了正义,对反人类的丑恶行径大加鞭笞。周恩来总理深情地说:“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
期刊
作为海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唐代美学史的专著,吴功正的《唐代美学史》以皇皇七十二万言,对唐代文学、绘画、书法、雕塑、乐舞、园林等不同门类的美学形态作了生动描述,展现出一幅阔大精微、鲜澄明亮的唐代美学全景图。美学著作本身首先应该是审美的,《唐代美学史》落笔神光离合,锦心绣口,读来如在诗画中行,令人神往。作为审美的实体,该书既是一部严肃的学术专著,也可视为唐代美学的普及性读本。吴功正先生敏而多思,才
期刊
[编者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陈辽先生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广求资讯,殚精竭虑写了一篇大文章,系统地阐明了自己的看法,颇值得一读。21世纪的中国文学的新趋势和新问题,也是文学圈内外很多人所关注的问题。本刊欢迎并期待有识之士为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登坛入室,各抒己见。    进入21世纪已有八年。抗日战争也只有八年时间,因此,可以对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文学作一次回顾。它有什么新趋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社会步入转型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化,从伦理型社会向法制型社会转化。”在社会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城市作为文明和繁华的化身逐渐凸现于人们——尤其是乡村人们的视野中。极大富足的物质享受、炫目的现代生活纷纷呈现出诱人的面目,世世代代安居于农村乐业于土地上
期刊
晚明首都南京的繁华,不过是大厦将倾的回光返照,明人绘《南都繁会图卷》就是描写这种繁华的。去年在《中国新闻周刊》上读到曹红蓓的《在烟花烂漫中坠落》一文,觉得她用这个标题来揭示这幅画卷所蕴涵的文化意味,不仅很到位,而且发人深思。的确,事物的败落,尤其是人的精神的败落,往往都是在表面繁华的“热闹”中发生的。目前中国的学术界(我主要指人文和社会科学)不就颇有些“在烟花烂漫中坠落”的样子吗?至少在大学文科各
期刊
古塔多半与佛寺为邻或共生。江南多佛寺,唐代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因此也多各式各样的塔,如南京灵谷寺的灵谷塔,镇江金山寺的慈寿塔等。  “塔”源于印度,名为“塔婆”或“浮图”,专门为存放佛骨而建。大多呈半圆形,译义应为坟或灵庙。这种建筑艺术于东汉末年随佛教传入中国。到中国后,经过建筑师的奇思妙想,将其改造成下宽上窄的宝塔形,成为中国式的塔。中国最古老的塔建于公元250年前后的
期刊
家乡住房的前门都朝南开。乡里人说,向南开的大门,是开向阳光、开向粮仓。家乡住房的后门又都对着日夜流淌的秦淮河。乡里人也说,依水而茅,人畜兴旺。  从山头朝村里看,一幢幢住房像一粒粒散落的珠子,在阳光和绿色的浸染下,像一块块墨色的翠玉。秦淮河好似一条银色的飘带,串连着这些散落的翠玉。走进村子,村妇们的捶衣声嬉戏声此起彼伏。虽然家家都有了洗衣机,但村妇们还是喜欢聚在一起洗衣,就像村里的老人们爱在村头的
期刊
拼凑生活    女儿翻出拼凑图案的玩具,五颜六色的拼块散落了一地。爷俩左拼右对,一头大汗,始终没有拼出一个完整的图案。望着无处安装的这些散件,有些沮丧。  妻忙完家务,一家三口围在那儿,开始新一轮的拼凑。很快,我们为这些散乱的拼块都找到它的位置,地板上出现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其实,现实生活本来就是散乱的,平淡是真。一家人在困难面前同心协力,平淡的日子也会过得幸福美满。无数个平淡的日子,恰如这散
期刊
中国自古就不缺少流氓。有了流氓,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流氓文化,也就会形成一种被流氓信奉的生存方式、生存手段,甚至思维习惯和逻辑。能够上升到一种思维习惯和逻辑,已是流氓文化的至高境界了。对于一般的流氓来说,这样的境界是很难达到的,比如那些街头游手好闲的小混混,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心思去追求这种流氓的高级形态。这种高级形态只能存在于那些多少有一些知识、才能——比如能运用汉语写出“漂亮”文章的文化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