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与工作,没有彼此。这是我目前的生活,也是我现在的工作。
从大学走出的我,走上了符合所学专业的职业,当上了一名高中教师,开始的我,很傻很天真,也很紧张。我每节课的目标不是在想着这节课要百分之几的学生听懂多少知识,掌握多少知识,讲究怎样的高效教学。其实我的心底,是要求自己一定要能上完45分钟的课,不能傻傻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此外,还有一点点高的要求,或者说一点责任心:有的学生,被分到其他班,被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教,而我班上的学生,分给了我这个初出茅庐,无经验,也可以说没什么知识的新老师教导,可不能因为我的“新”导致我的学生没能学好知识。就这两点了,我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工作生涯,令我出乎意料、受宠若惊的是,学生挺喜欢我,也接受我上的课,认真地听我上课,也虚心接受我对他们的一些建议和批评。
在开心之余,我反思学生为什么喜欢我,我有哪些地方被学生喜欢,成为教与学互动中的催化剂。希望这些总结成为我第二年教学起航的导航灯,在教学的迷途中指引方向;也希望为每年新走上教育工作道路的同僚提供经验,作个参考。
第一点:年轻老师,总是不知天高地厚(至少我是),我们年轻,活泼,活力,热情。我们的脸上,除了少一点皱纹,也少一点师长的严肃,学生看到的更多的是我活力和灿烂的笑容,甚至有娃(我管我的学生叫做娃)这样问我:“芳姐,你怎么每天都这么开心?每天都在笑?”
其实不用多解释,在人际交往中一个微笑是拉近你我的第一步,一个微笑足以让这些大孩子放下对我这个陌生人的戒备之心,对我这个“老师”的抗拒之心。(为什么说抗拒之心,我的娃是一群在学业上不出色的孩子,从老师那里得到比之于肯定更多的是否定),我和学生仅相差四、五岁,学生不仅没有距离感,更多把我当做大孩子,大姐姐,我们之间无话不谈、无话不说,没有一般师生之间猫与老鼠的关系,没有对一些敏感问题的忌讳。而且我的热情给学生枯燥、机械的高中生活带去一点活力,兴奋。当看到学生上完英语课后的懒腰,因为这些娃,早已听不懂这些英文,上完物理课后朦胧的眼睛,由于这些娃早已跟不上“光速”,他们只是“斜坡上匀速下滑的木块”,而看到我,便立即从春天的复苏进入夏天的火热,我想我是对的。
第二点:多元的知识储备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偶尔在上课来几句流利的英语、韩语或者日语,不仅能博得这群孩子们的倾慕,也能拉回课堂上几个神游的孩子。在课下,与孩子们谈论喜欢的明星,喜爱的音乐,爱看的电影,好玩的游戏,也只有在这时,孩子们才深切地体会到,原来老师和学生一样是普通人,也生活在当下的社会,也生活在他们的世界。若是能在交流中能给一些评价和对现代意识流、价值观的引导,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能帮助他们在成熟地去感受去喜爱新兴事物,或者引导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喜欢什么?而不是痴迷,陶醉,无法自拔,而当某些明星过气的时候,什么都没留下,只是换一个明星继续痴迷几天。比如有学生喜欢少女时代,喜欢他们的歌,喜欢他们每一个专辑的造型,喜欢他们拍的MV、画报等,那么我可以告诉他们日韩的MV是如何拍摄的,歌是怎么录的,海报是如何被PS的,有多少真实度。也告诉他们我喜欢金贤重,不仅仅因为他长得很帅气,而且他作为青春偶像明星,他有稚气活泼的一面,同时作为SS501的队长,也能看出他稳重,有领导力的一面,以及作为公众人物,他的礼貌,谦和,冷静,自信,都深深吸引我,这所有的评价,表面是在夸奖明星,潜移默化中在暗示学生学习这些优秀品质。
以上两点是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第一步,而人与人的交流,以及育人最关键的是理解,是信任。作为老师,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点点滴滴,作为一个高中生,他今天的优点或者不足,自有它的因果,去感受它,去理解它,而不仅仅是批评,否定,教书育人的目的不是改变别人,而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开心地生活。而我们对学生的理解换来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有了信任,我们就不必刻意注意学生的行为,去感受他们的心理变化,因为此时,他们会很乐意与你来分享他们生活的点滴,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能促进他们的学业。
其实在教学道路上我只是个新手,以上的总结也不过为班门弄斧,抒发心里的小小感受,也算我用心走过,应该还算一个合格的新手。我想教书是一项育人的工作,没有什么时候哪个学生会被塑造得完美,生命不息,进步不止,而作为工作者,更是要不断得用心,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踏实心安,走得有价值有意义。
现代中国教育,正在实行新课程改革,其改革体制基本沿袭大学生的课程模式,实行新课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从小基本没有劳动实践,除了读书,还要补课,整个成长过程几乎被知识给掩埋了,也许新课程的落实能给孩子们少一点压力,多一点清新自然的空气。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路上;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在路上;当代中国教育,在路上,期望我们一起携手走得更好,期望中国教育的明天更好。
从大学走出的我,走上了符合所学专业的职业,当上了一名高中教师,开始的我,很傻很天真,也很紧张。我每节课的目标不是在想着这节课要百分之几的学生听懂多少知识,掌握多少知识,讲究怎样的高效教学。其实我的心底,是要求自己一定要能上完45分钟的课,不能傻傻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此外,还有一点点高的要求,或者说一点责任心:有的学生,被分到其他班,被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教,而我班上的学生,分给了我这个初出茅庐,无经验,也可以说没什么知识的新老师教导,可不能因为我的“新”导致我的学生没能学好知识。就这两点了,我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工作生涯,令我出乎意料、受宠若惊的是,学生挺喜欢我,也接受我上的课,认真地听我上课,也虚心接受我对他们的一些建议和批评。
在开心之余,我反思学生为什么喜欢我,我有哪些地方被学生喜欢,成为教与学互动中的催化剂。希望这些总结成为我第二年教学起航的导航灯,在教学的迷途中指引方向;也希望为每年新走上教育工作道路的同僚提供经验,作个参考。
第一点:年轻老师,总是不知天高地厚(至少我是),我们年轻,活泼,活力,热情。我们的脸上,除了少一点皱纹,也少一点师长的严肃,学生看到的更多的是我活力和灿烂的笑容,甚至有娃(我管我的学生叫做娃)这样问我:“芳姐,你怎么每天都这么开心?每天都在笑?”
其实不用多解释,在人际交往中一个微笑是拉近你我的第一步,一个微笑足以让这些大孩子放下对我这个陌生人的戒备之心,对我这个“老师”的抗拒之心。(为什么说抗拒之心,我的娃是一群在学业上不出色的孩子,从老师那里得到比之于肯定更多的是否定),我和学生仅相差四、五岁,学生不仅没有距离感,更多把我当做大孩子,大姐姐,我们之间无话不谈、无话不说,没有一般师生之间猫与老鼠的关系,没有对一些敏感问题的忌讳。而且我的热情给学生枯燥、机械的高中生活带去一点活力,兴奋。当看到学生上完英语课后的懒腰,因为这些娃,早已听不懂这些英文,上完物理课后朦胧的眼睛,由于这些娃早已跟不上“光速”,他们只是“斜坡上匀速下滑的木块”,而看到我,便立即从春天的复苏进入夏天的火热,我想我是对的。
第二点:多元的知识储备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偶尔在上课来几句流利的英语、韩语或者日语,不仅能博得这群孩子们的倾慕,也能拉回课堂上几个神游的孩子。在课下,与孩子们谈论喜欢的明星,喜爱的音乐,爱看的电影,好玩的游戏,也只有在这时,孩子们才深切地体会到,原来老师和学生一样是普通人,也生活在当下的社会,也生活在他们的世界。若是能在交流中能给一些评价和对现代意识流、价值观的引导,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能帮助他们在成熟地去感受去喜爱新兴事物,或者引导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喜欢什么?而不是痴迷,陶醉,无法自拔,而当某些明星过气的时候,什么都没留下,只是换一个明星继续痴迷几天。比如有学生喜欢少女时代,喜欢他们的歌,喜欢他们每一个专辑的造型,喜欢他们拍的MV、画报等,那么我可以告诉他们日韩的MV是如何拍摄的,歌是怎么录的,海报是如何被PS的,有多少真实度。也告诉他们我喜欢金贤重,不仅仅因为他长得很帅气,而且他作为青春偶像明星,他有稚气活泼的一面,同时作为SS501的队长,也能看出他稳重,有领导力的一面,以及作为公众人物,他的礼貌,谦和,冷静,自信,都深深吸引我,这所有的评价,表面是在夸奖明星,潜移默化中在暗示学生学习这些优秀品质。
以上两点是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第一步,而人与人的交流,以及育人最关键的是理解,是信任。作为老师,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点点滴滴,作为一个高中生,他今天的优点或者不足,自有它的因果,去感受它,去理解它,而不仅仅是批评,否定,教书育人的目的不是改变别人,而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开心地生活。而我们对学生的理解换来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有了信任,我们就不必刻意注意学生的行为,去感受他们的心理变化,因为此时,他们会很乐意与你来分享他们生活的点滴,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能促进他们的学业。
其实在教学道路上我只是个新手,以上的总结也不过为班门弄斧,抒发心里的小小感受,也算我用心走过,应该还算一个合格的新手。我想教书是一项育人的工作,没有什么时候哪个学生会被塑造得完美,生命不息,进步不止,而作为工作者,更是要不断得用心,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踏实心安,走得有价值有意义。
现代中国教育,正在实行新课程改革,其改革体制基本沿袭大学生的课程模式,实行新课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从小基本没有劳动实践,除了读书,还要补课,整个成长过程几乎被知识给掩埋了,也许新课程的落实能给孩子们少一点压力,多一点清新自然的空气。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路上;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在路上;当代中国教育,在路上,期望我们一起携手走得更好,期望中国教育的明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