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在小学低、中段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字,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如此大的识字量,怎样让学生扎实的掌握,是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对识字方法、识字途径、识字评价标准等进行研究,试图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使识字总量稳步上升。
一、拓展识字方法的研究
在识字教学中,多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开放自主的识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实践中,我们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其《同步阅读》《亲近母语》《新语文读本》为主要补充教材,进行拓展识字方法的研究。除了比较识字法、实物图画演示法、故事趣味识字法、歌诀识字法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识字方法。
1.动作演示法
有些汉字,用动作演示一下,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如学“大”字时,可让学生双手向两侧平伸,叉开双腿,就变成了“大”字型;学习“看”字,可用一只手在眼睛上遮住阳光,往远处“看”;学习“灭”字,可用一块长条形的铁或石块往火上一压,火就“灭”了做演示。
2.谜语识字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中识字。如“比”字可编成字谜:“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两部分的笔画不同。“告”字可编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等等。
二、拓展识字途径的研究
建立大语文教学观,让识字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步入家庭,继而拓展到整个社会,做到时时可识字,处处能识字。
1.学校环境——识字大课堂
(1)课堂环境,重在创设。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重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而且有机地联系教科书中的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增识字词。 如学习《操场上》一课,结合认识“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字词,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边玩边学习。
(2)教室环境,重在营建。
①充分利用“识字走廊”。我们在教室的墙上开辟了一条“识字走廊”。上面所贴的可以是国名、省名、课程名称等,可以是将所学的生字组成词语,也可以是学生在课余学会的生字,让学生有空就认读。
②巧妙运用“姓名课桌”。学生的姓名中的汉字包罗万象,开学初我们就给每个学生印发了全班四十多个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配合学校辅导,帮助小孩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还为每个学生做了两张精致的名字卡,一张粘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一张可以用来作为检查的工具。
(3)校园环境,重在熏陶。在校园中,各办公室、专用教室等牌匾,校园内的告示牌、橱窗里的宣传标语、教学楼的警示语等,都是学生良好的识字资源。我们经常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识字。久而久之,学生连“静我校园、不喧哗追赶”“关心环境,做校园小卫士”等复杂的字都能认识了。
2.家庭环境——识字亲密园
(1)借助物品形象识字。我们积极倡议家长在现成的物品上,如门、窗、讲台、电视机、电脑等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能认识表示该物品的字,并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分类,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等。
(2)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我们鼓励亲子同读一本课外书,并要求学生定期填写“我读的书最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等,摘录好词好句,及时写好读后感受。我们还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识字量。
3.社会生活——识字七彩桥
(1)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识字。生活处处皆学问:一块块普普通通的公交车站牌,或每种蔬菜、禽蛋的名称,都是学生接触识字的机会。此外,社区那些文化、体育卫生、金融、邮电等设施,都与每家每户有联系,这些也是学生识字的好资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往往更加容易接受,你说这些字,还需要死记吗?
(2)在社会交往中识字。学生每天要接触人,接触社会,接触各种各样新鲜的事物。节假日随父母走亲访友,一声称呼、一句问候,学生会认识很多亲戚朋友;旅游途中,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也会让学生感到惊讶与欣喜。
(3)在新闻中识字。社会在发展,每天的新闻报道、各种突发的重大事件、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等,同样是学生识字的主题。当他们发现电视里、报纸上的新闻,他们能看懂、读通的时候,他们的识字欲望会空前高涨。
4.综合实践——识字高速路
(1)开展游戏、竞赛、游览等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平时,开展“识字大王”“识字之星”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在评比过程中学会反省自我,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看待别人,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另外,我们还定期举行秋游、春游等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信息无限的课外。
(2)设计“识字卡”。我们让学生自己设计“识字卡”,让学生收集、整理,巩固课外识字的成果。在每周的语文兴趣活动课中,以四人为单位进行小组交流,读给同学听。最后,将“识字卡”存入档案袋,不定时地拿出来读读,既巩固了会认的字,又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3)制作“识字剪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学生特别喜欢剪剪贴贴。因此,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制作了“识字剪报”;将报纸、商标、包装袋上的字剪下来,贴到画纸上,并将有创意、贴得好的剪报在“展示台”上展出。这样,避免了学生因不会写字带来的麻烦,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分阶段巩固识字的研究
“识字量大”对于部分学困生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已成为新课改实验教师的共识。如何识记大量的生字并巩固所学的汉字,就成为我们非常关注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及时巩固生字的好方法,即从影响记忆的三大要素出发,主要抓巩固识字的三个阶段。
1. 强刺激识记阶段——提高识记的正确率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视觉是人最可靠的感觉系统,而在视觉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高明的教师,往往重视事先采取预防性教学措施,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就给予强刺激,注意视觉定位,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不变形。具体说来有以下方法:
(1)形象辅助。如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境等加强生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学生所认生字的第一印象。如有教师教《菜园里》,让学生看各种蔬菜和蔬菜上的标牌,看看、摸摸、说说、认认,调动多种感官认字识字,教学效果很好。
(2)正面指导。一方面,教师的指导语要尽量采用肯定的判断句式,即宜用“是……”,而不宜用“不是……”。如教“真”,应明确指出中间是三横,这样有利于提高感知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慎用正误对照。识字教学的纠错原则是,谁错了就让谁按正确写法订正,尽量少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而且更应避免把个别学生的错误拿到全班学生面前来订正,以免错误的扩散。
(3)强化弱刺激点。对各部件的大小、长短、距离、方位、配置等方面的特征,要设法增强刺激度,对其中易被其他笔画所掩蔽的细小部分,可用色彩加以强化,使之醒目。如“尤”的点,“候”的竖,“死”的撇……这些汉字中的笔画在第一次教学时都应着重强调。
2.间隔性强化阶段——提高识字的保持率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最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在学生经过强刺激并正确识字后,还得进行间隔性的再现,否则仍然会遗忘的。我们可从两方面着手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1)从复现的时间上说,复现应在遗忘高峰前为最佳。我们的做法是:①教完一课,当日检测。②利用双休日进行复习巩固。③教完一单元,以句子的形式进行巩固。(2)从复现的形式上说,应力求丰富多样。如多种形式比赛读、找字卡、看画贴词语、找朋友、猜一猜等。
3.运用性深化阶段——提高识记的巩固率
尽管间隔性再现训练为学生提供了信息反复量,延长了信息储存期,提高了识记的效果,但不等于可以一劳永逸。只有经常运用,才能在大脑里留下永远的记忆痕迹,最终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因此,必须加强运用性的言语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巩固生字词。
(1)在课外阅读中巩固。教师可提供与学生识字量相当的阅读物,利用每周开设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展示性阅读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激发他们识更多的字、看更多的书的欲望,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在发展语言中巩固。教师可提供有关话题,或创设问题情境,或展示生动画面,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再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通过说写的练习,达到巩固识字、发展语言之目的。
(3)在各科教学中巩固。语文学科教师要主动与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联系,在其他学科教学中,通过读数学题目,读音乐歌词,使学生运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字词,以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4)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学生学了字词,自然会有表达的欲望,我们可以借助各种节日,让学生制作节日贺卡,在贺卡上写上一两句祝福的话,不认识的字可以问教师或家长。这样,学生边写边学,寓巩固生字于有趣的操作实践中,其乐融融。
四、拓展识字评价标准的研究
学业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课程实施有着很强的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识字教学的评价也是如此。因此,我以“快乐识字收获袋”为依据,通过多种手段,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1.对学生识字能力进行评价
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汉字的实际运用,充分尊重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如《雪孩子》一文共有“孩、让、起、玩、往、觉、烧”等10个生字。课堂上在学生感知并初步掌握生字后,结合课文内容编写成一首短小的儿歌:“孩子们,要知道,玩起火,不得了。烧了房,化成灰,可你还在睡大觉。往后起,不玩火,让我把它记心头”。儿歌将生字的语言环境改换了,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2.对学生识字兴趣和习惯进行评价
(1)用积极评价方式激发识字兴趣
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处于优势,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抵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的识字教学应千方百计地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兴趣,如可多设计一些新颖的练习引起学生的注意。评价时多以鼓励为主,多用“答得真好”“努力”“下次不能马虎”等激励性评语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2)用启发引导的评价方式培养识字习惯
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识字习惯较好,识字能力较强,教师可以请他们介绍一下识字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多方面进行识字。识字的习惯很多,教师要注意发掘,并启发引导,使这些习惯从学生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形成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识字方法。
3.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
新课标倡导教学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我们也力求如此。根据近期的识字教学任务,我们定期发给学生“我会读”,通过自评、家长反馈,来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为了让家长多参与评价,我们设计了《单元学习情况评价表》,在一个主题单元完成后,让学生带回请家长进行评价填写。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为此我们还设计了学习情况评价表(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我们通过以上方式,建立起了“四级评价”体系:一是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己找准今后的努力方向。二是同伴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在今后的学习中自我完善。三是教师评价,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四是家长参与,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业水平,提出希望,并配合学校教学。同时,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表现,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2)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我们在每篇课文学完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说就是终结性评价,而对于单元或学期来说就是过程评价。为使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我们在单元学习内容结束后,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通过这样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这样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有利于实现汉字的反复复习和巩固,尽可能地减少遗忘率。
两年的时间,我们通过拓宽识字的方法、识字的途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我们分别在学生刚进入三、四年级时,对学生进行识字率的测试,学生平均识字率为94.5%和98%,识字量平均为2200个和3100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也明显提高,二年级结束时达到了10万字,三年级结束时达到了30万字。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主动识字情感的支配下,自主识字、交流合作,真正感受到识字的快乐。这不仅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责编 张亚莎)
一、拓展识字方法的研究
在识字教学中,多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开放自主的识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实践中,我们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其《同步阅读》《亲近母语》《新语文读本》为主要补充教材,进行拓展识字方法的研究。除了比较识字法、实物图画演示法、故事趣味识字法、歌诀识字法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识字方法。
1.动作演示法
有些汉字,用动作演示一下,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如学“大”字时,可让学生双手向两侧平伸,叉开双腿,就变成了“大”字型;学习“看”字,可用一只手在眼睛上遮住阳光,往远处“看”;学习“灭”字,可用一块长条形的铁或石块往火上一压,火就“灭”了做演示。
2.谜语识字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中识字。如“比”字可编成字谜:“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两部分的笔画不同。“告”字可编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等等。
二、拓展识字途径的研究
建立大语文教学观,让识字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步入家庭,继而拓展到整个社会,做到时时可识字,处处能识字。
1.学校环境——识字大课堂
(1)课堂环境,重在创设。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重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而且有机地联系教科书中的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增识字词。 如学习《操场上》一课,结合认识“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字词,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边玩边学习。
(2)教室环境,重在营建。
①充分利用“识字走廊”。我们在教室的墙上开辟了一条“识字走廊”。上面所贴的可以是国名、省名、课程名称等,可以是将所学的生字组成词语,也可以是学生在课余学会的生字,让学生有空就认读。
②巧妙运用“姓名课桌”。学生的姓名中的汉字包罗万象,开学初我们就给每个学生印发了全班四十多个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配合学校辅导,帮助小孩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还为每个学生做了两张精致的名字卡,一张粘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一张可以用来作为检查的工具。
(3)校园环境,重在熏陶。在校园中,各办公室、专用教室等牌匾,校园内的告示牌、橱窗里的宣传标语、教学楼的警示语等,都是学生良好的识字资源。我们经常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识字。久而久之,学生连“静我校园、不喧哗追赶”“关心环境,做校园小卫士”等复杂的字都能认识了。
2.家庭环境——识字亲密园
(1)借助物品形象识字。我们积极倡议家长在现成的物品上,如门、窗、讲台、电视机、电脑等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能认识表示该物品的字,并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分类,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等。
(2)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我们鼓励亲子同读一本课外书,并要求学生定期填写“我读的书最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等,摘录好词好句,及时写好读后感受。我们还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识字量。
3.社会生活——识字七彩桥
(1)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识字。生活处处皆学问:一块块普普通通的公交车站牌,或每种蔬菜、禽蛋的名称,都是学生接触识字的机会。此外,社区那些文化、体育卫生、金融、邮电等设施,都与每家每户有联系,这些也是学生识字的好资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往往更加容易接受,你说这些字,还需要死记吗?
(2)在社会交往中识字。学生每天要接触人,接触社会,接触各种各样新鲜的事物。节假日随父母走亲访友,一声称呼、一句问候,学生会认识很多亲戚朋友;旅游途中,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也会让学生感到惊讶与欣喜。
(3)在新闻中识字。社会在发展,每天的新闻报道、各种突发的重大事件、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等,同样是学生识字的主题。当他们发现电视里、报纸上的新闻,他们能看懂、读通的时候,他们的识字欲望会空前高涨。
4.综合实践——识字高速路
(1)开展游戏、竞赛、游览等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平时,开展“识字大王”“识字之星”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在评比过程中学会反省自我,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看待别人,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另外,我们还定期举行秋游、春游等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信息无限的课外。
(2)设计“识字卡”。我们让学生自己设计“识字卡”,让学生收集、整理,巩固课外识字的成果。在每周的语文兴趣活动课中,以四人为单位进行小组交流,读给同学听。最后,将“识字卡”存入档案袋,不定时地拿出来读读,既巩固了会认的字,又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3)制作“识字剪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学生特别喜欢剪剪贴贴。因此,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制作了“识字剪报”;将报纸、商标、包装袋上的字剪下来,贴到画纸上,并将有创意、贴得好的剪报在“展示台”上展出。这样,避免了学生因不会写字带来的麻烦,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分阶段巩固识字的研究
“识字量大”对于部分学困生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已成为新课改实验教师的共识。如何识记大量的生字并巩固所学的汉字,就成为我们非常关注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及时巩固生字的好方法,即从影响记忆的三大要素出发,主要抓巩固识字的三个阶段。
1. 强刺激识记阶段——提高识记的正确率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视觉是人最可靠的感觉系统,而在视觉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高明的教师,往往重视事先采取预防性教学措施,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就给予强刺激,注意视觉定位,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不变形。具体说来有以下方法:
(1)形象辅助。如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境等加强生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学生所认生字的第一印象。如有教师教《菜园里》,让学生看各种蔬菜和蔬菜上的标牌,看看、摸摸、说说、认认,调动多种感官认字识字,教学效果很好。
(2)正面指导。一方面,教师的指导语要尽量采用肯定的判断句式,即宜用“是……”,而不宜用“不是……”。如教“真”,应明确指出中间是三横,这样有利于提高感知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慎用正误对照。识字教学的纠错原则是,谁错了就让谁按正确写法订正,尽量少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而且更应避免把个别学生的错误拿到全班学生面前来订正,以免错误的扩散。
(3)强化弱刺激点。对各部件的大小、长短、距离、方位、配置等方面的特征,要设法增强刺激度,对其中易被其他笔画所掩蔽的细小部分,可用色彩加以强化,使之醒目。如“尤”的点,“候”的竖,“死”的撇……这些汉字中的笔画在第一次教学时都应着重强调。
2.间隔性强化阶段——提高识字的保持率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最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在学生经过强刺激并正确识字后,还得进行间隔性的再现,否则仍然会遗忘的。我们可从两方面着手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1)从复现的时间上说,复现应在遗忘高峰前为最佳。我们的做法是:①教完一课,当日检测。②利用双休日进行复习巩固。③教完一单元,以句子的形式进行巩固。(2)从复现的形式上说,应力求丰富多样。如多种形式比赛读、找字卡、看画贴词语、找朋友、猜一猜等。
3.运用性深化阶段——提高识记的巩固率
尽管间隔性再现训练为学生提供了信息反复量,延长了信息储存期,提高了识记的效果,但不等于可以一劳永逸。只有经常运用,才能在大脑里留下永远的记忆痕迹,最终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因此,必须加强运用性的言语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巩固生字词。
(1)在课外阅读中巩固。教师可提供与学生识字量相当的阅读物,利用每周开设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展示性阅读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激发他们识更多的字、看更多的书的欲望,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在发展语言中巩固。教师可提供有关话题,或创设问题情境,或展示生动画面,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再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通过说写的练习,达到巩固识字、发展语言之目的。
(3)在各科教学中巩固。语文学科教师要主动与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联系,在其他学科教学中,通过读数学题目,读音乐歌词,使学生运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字词,以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4)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学生学了字词,自然会有表达的欲望,我们可以借助各种节日,让学生制作节日贺卡,在贺卡上写上一两句祝福的话,不认识的字可以问教师或家长。这样,学生边写边学,寓巩固生字于有趣的操作实践中,其乐融融。
四、拓展识字评价标准的研究
学业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课程实施有着很强的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识字教学的评价也是如此。因此,我以“快乐识字收获袋”为依据,通过多种手段,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1.对学生识字能力进行评价
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汉字的实际运用,充分尊重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如《雪孩子》一文共有“孩、让、起、玩、往、觉、烧”等10个生字。课堂上在学生感知并初步掌握生字后,结合课文内容编写成一首短小的儿歌:“孩子们,要知道,玩起火,不得了。烧了房,化成灰,可你还在睡大觉。往后起,不玩火,让我把它记心头”。儿歌将生字的语言环境改换了,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2.对学生识字兴趣和习惯进行评价
(1)用积极评价方式激发识字兴趣
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处于优势,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抵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的识字教学应千方百计地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兴趣,如可多设计一些新颖的练习引起学生的注意。评价时多以鼓励为主,多用“答得真好”“努力”“下次不能马虎”等激励性评语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2)用启发引导的评价方式培养识字习惯
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识字习惯较好,识字能力较强,教师可以请他们介绍一下识字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多方面进行识字。识字的习惯很多,教师要注意发掘,并启发引导,使这些习惯从学生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形成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识字方法。
3.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
新课标倡导教学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我们也力求如此。根据近期的识字教学任务,我们定期发给学生“我会读”,通过自评、家长反馈,来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为了让家长多参与评价,我们设计了《单元学习情况评价表》,在一个主题单元完成后,让学生带回请家长进行评价填写。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为此我们还设计了学习情况评价表(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我们通过以上方式,建立起了“四级评价”体系:一是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己找准今后的努力方向。二是同伴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在今后的学习中自我完善。三是教师评价,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四是家长参与,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业水平,提出希望,并配合学校教学。同时,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表现,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2)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我们在每篇课文学完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说就是终结性评价,而对于单元或学期来说就是过程评价。为使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我们在单元学习内容结束后,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通过这样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这样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有利于实现汉字的反复复习和巩固,尽可能地减少遗忘率。
两年的时间,我们通过拓宽识字的方法、识字的途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我们分别在学生刚进入三、四年级时,对学生进行识字率的测试,学生平均识字率为94.5%和98%,识字量平均为2200个和3100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也明显提高,二年级结束时达到了10万字,三年级结束时达到了30万字。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主动识字情感的支配下,自主识字、交流合作,真正感受到识字的快乐。这不仅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