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下的产物。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将课堂主体交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笔者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期为生物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始终围绕学生,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突破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达到素质教育培养的目的。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高中生物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特点开展教学,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制订主次分明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并非集中于所有教学内容,而是可以将其看作是教学内容的主攻方向。好似一篇课文的中心和主题,一旦有了主题,教师就可以围绕它组织教学,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同样需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制订教学目标属于关键环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目标为: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通过复杂的生命现象为学生讲解生物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二、引入合作学习,实现共同发展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延伸出的新型教学方法,将它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开展合作小组时,高中生物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性别、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科学分配小组,保证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发挥不同的优势,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和进步。
传统课堂教学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教学实践证实,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产生了愉快的意识和体验之后,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后续的学习。
如在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提前让每个小组搜集和该章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以下问题:“①光合作用需要哪些原料?②光合作用场所在哪里?③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④光合作用产物是什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各個小组开展实验,阐述想法。这样一来,通过设置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阐述内心想法,并明确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中提到:“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照下才能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虽然学生认真阅读了材料,但没有开展实验,就会对材料产生疑惑:“为何绿色生物能发挥光合作用?”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三、构建探究环境,培养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任何学科的文化价值和工具价值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高中生物学科也是如此,它可以为学生构建探究的知识环境,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高中生物教材开篇为“身边的生物科学”,体现了生物科学素养理念。所谓生物科学素养,即公民参与生产实践、经济活动、个人决策、社会生活等所需的探究能力、生物科学知识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中的每个模块都是科学家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结论后总结的思路与方法。因此在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和《生物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透过生命现象思考生命意义,摒弃题海战术和背诵实验步骤等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要基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充分了解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情况,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学科的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物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和困难,再加上高中生物教师采取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调动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高邮市第二中学)
《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始终围绕学生,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突破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达到素质教育培养的目的。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高中生物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特点开展教学,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制订主次分明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并非集中于所有教学内容,而是可以将其看作是教学内容的主攻方向。好似一篇课文的中心和主题,一旦有了主题,教师就可以围绕它组织教学,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同样需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制订教学目标属于关键环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目标为: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通过复杂的生命现象为学生讲解生物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二、引入合作学习,实现共同发展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延伸出的新型教学方法,将它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开展合作小组时,高中生物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性别、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科学分配小组,保证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发挥不同的优势,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和进步。
传统课堂教学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教学实践证实,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产生了愉快的意识和体验之后,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后续的学习。
如在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提前让每个小组搜集和该章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以下问题:“①光合作用需要哪些原料?②光合作用场所在哪里?③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④光合作用产物是什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各個小组开展实验,阐述想法。这样一来,通过设置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阐述内心想法,并明确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中提到:“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照下才能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虽然学生认真阅读了材料,但没有开展实验,就会对材料产生疑惑:“为何绿色生物能发挥光合作用?”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三、构建探究环境,培养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任何学科的文化价值和工具价值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高中生物学科也是如此,它可以为学生构建探究的知识环境,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高中生物教材开篇为“身边的生物科学”,体现了生物科学素养理念。所谓生物科学素养,即公民参与生产实践、经济活动、个人决策、社会生活等所需的探究能力、生物科学知识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中的每个模块都是科学家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结论后总结的思路与方法。因此在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和《生物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透过生命现象思考生命意义,摒弃题海战术和背诵实验步骤等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要基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充分了解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情况,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学科的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物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和困难,再加上高中生物教师采取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调动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高邮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