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从实际角度来说,相对于语数外学科,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想象力上有着更为突出的作用。一方面小学美术的教学更加倾向于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另一方面,实践是小学美术的特色,其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想象力。我们教师应重视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并将想象力渗透到每一次的教学中。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的一些思考,谈一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自古以来小学生的艺术教育就深受家长的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大脑研究的深化,证实美术对小学生理、心理、智力的健康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决定着儿童的未来发展。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许多美术作品的创作都需要时间,每一个美术作品最终的呈现都是从一笔一划中汇聚而来,而一些小学生缺少一定的美术教育资源。因此,许多教师开始尝试让小学生合作作画,这一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还帮助了小学生自主培养出团队合作精神。
(二)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新课程标准推进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成为新的教学目标。根据近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小学生对于色彩感饱和、实践性高的美术作品会投射更多的注意力。因此,小学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成长,不仅是在生活环境,还是小学生艺术创作的实践的过程中,小学生通过动手绘画或制作,从而在各类美术作品中表达属于自己的情感,最终促进小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扩展,达到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目的。因此,美术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诸如色彩、涂鸦、线条等艺术表达形式,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全面发展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前的引导性
美术并不是一门具有固定步骤的学科,它讲究灵活性与创造力,而这两者恰恰是教师无法用语言去教授的,因此注重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前的引导性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前中,教师可以首先将各类折纸、绘画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引起小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对绘画步骤进行一个简单化的分解,从而进一步引起小学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剪纸手工的教学开展前,教师可以提倡小学生以老鹰抓小鸡、龟兔赛跑等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动物形态的相关特征,使得每一个小学生都做到“成竹在胸”。从而引导小学生创造出更好的美术作品。
(二)注重小学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实践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小学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实践性。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主要有绘画、手工两方面的教程,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教师应当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在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对绘画与手工开展进一步的拓展,从而让小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也能学会感悟“美”。例如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色彩结构的基础上,提出铅笔画等素描基础,让小学生学会注重生活中的光影变换等;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相应的留白,避免小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在泥塑、剪纸、折纸等手工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题目进行科学的制定,给小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而在手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剪纸等具有实践性与文化意义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剪纸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肖故事,从而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而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较为复杂的图画剪纸,将手工课程与文化课程相结合,从而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再比如说,在“各种椅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手工制作,材料和形式是无限的。学生们首先敢于想象椅子的形状,然后选择制作它的材料,最后制作并着色。课堂不是唯一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选择自然和生活中的材料。例如学生可以使用罐头,废物包装,塑料管等,然后制作不同的椅子。学生的想象力多样化,成品自然多样化。有些学生用塑料袋做绿色椅子,有些学生用粘土制作实用的椅子,着色后非常漂亮。这种手工艺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三)丰富教学内容
从某种角度来说,想象就是创新的一个过程,而创新主要来自于创新动机。在实施美术教学时,教师想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应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出学生的创新动机。要注意教学内容应与学生兴趣、美术教学目标相符。如在学习《动物的花衣裳》一课时,教师可将动物花纹设计及装饰作为教学内容。这一内容不仅与教材内容相符,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调动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实施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到花纹设计及装饰中点线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兴趣作为重要导向,将美术教材作为核心,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搜集美术教学材料,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三、结束语
在现代小学教育美术教学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并不是完全遵循一个死板且固定的教育步骤而进行的。小学教育作为孩子一生之始的学习,如何有效地引起小学生兴趣,引导性地帮助小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点难点。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前的引导性,让小学生在学习前保持求知欲,同时也要重视小学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实践性,全方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有效目的。
參考文献
[1]张樱.思考小学低段美术活动中学生技能与想象力的培养[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2]王换群.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02):161-162.
[3]郑玉善.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05.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自古以来小学生的艺术教育就深受家长的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大脑研究的深化,证实美术对小学生理、心理、智力的健康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决定着儿童的未来发展。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许多美术作品的创作都需要时间,每一个美术作品最终的呈现都是从一笔一划中汇聚而来,而一些小学生缺少一定的美术教育资源。因此,许多教师开始尝试让小学生合作作画,这一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还帮助了小学生自主培养出团队合作精神。
(二)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新课程标准推进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成为新的教学目标。根据近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小学生对于色彩感饱和、实践性高的美术作品会投射更多的注意力。因此,小学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成长,不仅是在生活环境,还是小学生艺术创作的实践的过程中,小学生通过动手绘画或制作,从而在各类美术作品中表达属于自己的情感,最终促进小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扩展,达到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目的。因此,美术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诸如色彩、涂鸦、线条等艺术表达形式,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全面发展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前的引导性
美术并不是一门具有固定步骤的学科,它讲究灵活性与创造力,而这两者恰恰是教师无法用语言去教授的,因此注重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前的引导性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前中,教师可以首先将各类折纸、绘画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引起小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对绘画步骤进行一个简单化的分解,从而进一步引起小学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剪纸手工的教学开展前,教师可以提倡小学生以老鹰抓小鸡、龟兔赛跑等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动物形态的相关特征,使得每一个小学生都做到“成竹在胸”。从而引导小学生创造出更好的美术作品。
(二)注重小学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实践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小学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实践性。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主要有绘画、手工两方面的教程,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教师应当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在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对绘画与手工开展进一步的拓展,从而让小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也能学会感悟“美”。例如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色彩结构的基础上,提出铅笔画等素描基础,让小学生学会注重生活中的光影变换等;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相应的留白,避免小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在泥塑、剪纸、折纸等手工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题目进行科学的制定,给小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而在手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剪纸等具有实践性与文化意义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剪纸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肖故事,从而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而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较为复杂的图画剪纸,将手工课程与文化课程相结合,从而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再比如说,在“各种椅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手工制作,材料和形式是无限的。学生们首先敢于想象椅子的形状,然后选择制作它的材料,最后制作并着色。课堂不是唯一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选择自然和生活中的材料。例如学生可以使用罐头,废物包装,塑料管等,然后制作不同的椅子。学生的想象力多样化,成品自然多样化。有些学生用塑料袋做绿色椅子,有些学生用粘土制作实用的椅子,着色后非常漂亮。这种手工艺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三)丰富教学内容
从某种角度来说,想象就是创新的一个过程,而创新主要来自于创新动机。在实施美术教学时,教师想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应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出学生的创新动机。要注意教学内容应与学生兴趣、美术教学目标相符。如在学习《动物的花衣裳》一课时,教师可将动物花纹设计及装饰作为教学内容。这一内容不仅与教材内容相符,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调动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实施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到花纹设计及装饰中点线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兴趣作为重要导向,将美术教材作为核心,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搜集美术教学材料,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三、结束语
在现代小学教育美术教学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并不是完全遵循一个死板且固定的教育步骤而进行的。小学教育作为孩子一生之始的学习,如何有效地引起小学生兴趣,引导性地帮助小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点难点。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前的引导性,让小学生在学习前保持求知欲,同时也要重视小学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实践性,全方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有效目的。
參考文献
[1]张樱.思考小学低段美术活动中学生技能与想象力的培养[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2]王换群.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02):161-162.
[3]郑玉善.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