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师德素质重视师德修养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daid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因此,本文从以身作则、爱岗敬业、爱护学生、尊重家长、廉洁五个方面论述获得良好师德的条件和必要性。
  关键词
  师德 教育事 公正
  
  师德教育活动不但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实施“八荣八耻”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利保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其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
  (一)为人师表,教师的表率起着重要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模范之影响,这要求教师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自己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青少年学生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效仿的榜样,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老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学校时,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心为农民服务,身为“洋博士”的他,脱掉长袍,穿上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种地。陶先生一生良好的师表风范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严以律己,是保持良好师表的根本保证
  教师要做到严以律己,就要加强自身修养,言行一致。教师应是遵守纪律,执行制度的模范,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一定要带头模范遵守,如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齐;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二、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爱岗敬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的精心施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教书育人的要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保证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严谨治学,是爱岗敬业的体现
  教师的爱岗敬业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勤奋治学,刻苦钻研业务,对工作精益求精,那么他就是在努力实践着爱岗敬业的道德要求。
  热爱科学、刻苦攻读,勤奋求实,学而不厌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教师不能指望以僵化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和低下的能力结构去培养良才,只有在对知识、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支配下,以对民族、对国家、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努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实践,彻底改革一切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磨练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才能肩负起培养社会栋梁的重任。
  同时严谨治学还表现在教师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勇于改正自身缺点和错误。如有的教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弄虚作假,铺陈溢美之辞,不谈缺点错误;有的教师重经验轻科学,重传统轻创意,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等。教师如果严谨治学,就会自觉去查找自身缺点,努力克服,使工作更完善更出色。反之如果教师小视这些“小结”,有错不改,有过不咎,听之任之,就谈不上严谨治学,也谈不上爱岗敬业。
  (三)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
  培养和造就人不像制造一种物质产品那样有严格的“工序”规定,因为每一个教育者都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为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负责。所以要求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当认真对待学校的全部工作,以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哪怕是“细枝末节”的活动,不搪塞推脱,不敷衍塞责,不马虎了事,团结集体,精诚合作,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四)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由于教育工作清贫,却又艰苦,从业者奉献多而收获少。所以那些不求闻达,不慕名利,不谋富贵,甘为人梯乐教勤业的教师具有崇高而伟大的敬业精神,相反那些以“私”字当头,斤斤计较,只关心个人名利得失,不肯奉献只索取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什么“敬业”精神的。
  三、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唤,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热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人到所决定的。它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信任学生,这是为师执教对学生应有的起码态度和行为
  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是人对人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所以,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这是人对人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不仅是一个能不能做好教师工作的问题,还是有没有一个为人、为师应有的道德问题。同时,尊重信任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在被漠视和侮辱中成长的人难以有做人的尊严,既学不会尊重人,也不会自尊,心灵麻木,自尊丧失,而且会带来学生的畸形发展。
  (二)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一个教师如果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不是一个好教师。无数的事实说明,一个负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以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同他们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这样的教师不仅为学生所爱戴,也为社会所乐道赞赏。举观当代优秀教师,从他们众多的事迹中可以发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乐以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的爱,蕴含着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向往。正是这些教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根本所在,一个怀有关爱学生情感和信念的人,总会在工作中做出优异的成绩。相反,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也不会自觉的为学生去奉献,也不能做出优异的成绩。
  四、尊重家长,是师德的关键
  学生所受的教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校教育,一种是家庭教育。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这样的结合,是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联系,相互合作来实现的。教师如何对待家长,不仅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而且反映着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自己身体力行地尊重学生家长,而且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父母,特别是那些在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等不高的父母、有教养的好教师决不当着学生的面讲有损于他们家长威信的话;有教养的好教师会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一个好教师会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训斥、指责家长,不做侮辱学生人格的事、不说侮辱人格的话。否则就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家长会产生对教师的厌憎情绪,怕与教师交往,还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果。事实证明,教师教育学生尊重家长不但可以提高家长的威信和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力量。而且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教师教育下健康成长,对自己又是那样尊敬时,就会衷心地感谢教师,更加信任教师。因而,教师和家长就会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产生共同语言,统一对学生的教育。
  五、廉洁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人格条件
  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期望和社会瞩目性。在期待和瞩目他们培养良好人才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对世人有良好的文明示范作用以引导社会风尚的文明。所以教师廉洁从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只有廉洁,教师的人格才具有可信性
  教师的人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其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励制度,和任何惩罚无法代替的。相反,为师不廉,他们的人格及他们所进行的教育难以产生可信性,甚至被学生所看不起,如某些教师收了某位家长给自己的贿赂,立刻就让该家长的孩子坐上好的位置,课外“个别指点”;某些教师热衷于结交有权势或管钱、管物的家长,你给我实惠,我给你子女特别关照等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老师形象,削弱了学校育人效果,加剧了“行业不正之风,玷污了这个净化人心灵的神圣殿堂,毒害了学生心灵。”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只有廉洁,才能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二)只有廉洁,教师才能保持教育公正性
  教师公正是在教师活动中,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我国当代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它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要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要使每以为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而不公正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在教育中学生的差异性是普遍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公正地对待他,所以要做到教育公正,首先要做到廉洁。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孩子都有他们闪光的一席地,作为老师,应该让所有孩子(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均等的机会,为孩子们提供多彩的舞台,让个性之花竞相争艳。于是在2006年4月,我园申报并立项了苏州“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公平教育的策略研究”, 开始了深入研究。在课题组长的宏观把控下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相互配合与严密探索实践下,课题研究科学规范,研
期刊
主题背景下园本阅读是从我园“环境与课程整合,游戏与教学融合”教学特色寻找发展的课程着手,将阅读内容与主题内容相整合,在学习主题内容的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它是选择与主题内容相匹配的阅读材料,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背景下进行阅读活动。主题背景下阅读活动使幼儿既能够把主题活动中形成的经验迁移到阅读活动中来,同时,又能够将阅读中生成的内容在主题活动中拓展,进一步丰富主题的内容,让阅读活动与主题活动能够相互促进,帮
期刊
摘 要  环境是指幼儿身心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凤阳本土文化资源正是我园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让幼儿与凤阳本土文化资源亲密的对话”是我园市级课题《凤阳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中的一大举措。凤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本土教育资源。因此我园立足凤阳本土,优化我园环境,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笔者尝试从诸方面进行思考和阐述,旨在进一步更新教育者的健康教育理念,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幼儿园 健康教育 健康课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健康第一”的思想重新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于是,过去在幼儿园工作中存在的“重教轻养”、“重智轻体”的思想逐步被教师们认识到了不足,也逐步被正确的健康观念所替
期刊
摘要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并在其中巩固以往所学知识,感知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区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孩子极大的兴趣,使得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自主、宽松的区域活动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更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近年来,我园通过对多层次、多侧面的区域设置的研究,结合各阶段开展的主题教学,积极探索各区域的合理设置
期刊
摘要   节奏乐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对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节奏乐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在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受条件的限制,节奏乐活动往往被忽略和拒绝,孩子们享受不到节奏乐的美妙。本文表明教师要走出节奏乐活动一定要有“专门性材料”才能开展
期刊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想象画作为幼儿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思维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前期的经验准备:生活是幼儿想象力的源泉,体验生活并述说生活是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基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首先,应经常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去郊外体验大自然的风光,让孩子在美丽的风光里精神得到陶冶
期刊
摘要  国外儿童媒体识读教育理论经过了4个发展阶段,包括机械主义媒介教育理论、实证主义媒介教育理论、媒介宏观教育理论和协商性媒体教育理论阶段。国外儿童媒体教育研究的开端是在被动的、不自觉的社会文化道德保守力量的推动下进行的,经历了实证主义阶段,确立了儿童的主体地位与社会权力,在当今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借助于网络媒介技术的发展而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文化融合主义范式。  关键词  儿童 媒体 媒体识读教
期刊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是眼、手、脑共同参与的艺术活动。它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增强了幼儿双手的灵巧性,对发展幼儿实际操作能力有着实际意义。而美术活动中,属儿童绘画最能引发幼儿的兴趣,是一种轻松、愉快且具有自主能动性的游戏形式,是儿童的心灵之窗,融合着德、智、体、美多元素质,也是一种与他人交流的形象语言,更是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的最佳载体。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
期刊
当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使他们无意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人人为我的心理倾向。独生子女所处的特殊环境,使得大多数的孩子久而久之无意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他们在家长、老师的悉心关心下一天天的长大,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体会到了长辈抚育自己的辛苦,也不意味着他们会自然的爱自己、爱他人。  一、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爱  目前的幼儿园教材中,“爱心”行为的教育目标,还不像其它学科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