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094-01
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约3倍于人口的患病率,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低血糖症,严重者可出现低血糖昏迷,如不及时诊断与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现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7.8±163岁。糖尿病史最长者35年,最短者3年,平均16.7±154年。其中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58例,合并高血压8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肾病7例,肾功能不全8例,视网膜病变15例,糖尿病足10例。全部病例均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其中服用优降糖12例,消渴丸10例,美吡达4例,消渴丸和优降糖同时用5例,注射普通胰岛素6例,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连用2例,,注射人胰岛素6例,饮食过少或未按时进餐6例,活动过量3例。
2 临床分析
本组病例中有明显饥饿乏力、出汗、焦虑、脸色苍白、心悸、心动过速、血压偏高、肢冷震颤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36例占60%,无明显上述症状者24例占40%,其中8例发生意识障碍(浅、中度昏迷4例,深度昏迷4例),偏瘫6例,癜痫样发作1例,出现精神症状5例,血压下降、休克1例,抽搐1例,表情淡漠、无食欲、反应迟钝2例。上述病人急诊血糖在0.5~30mmol/l之间。
3 治疗结果
患者入院后(或发病时)立即停降糖药,其中32例症状较轻,神志清楚者进食糖水或甜食后治愈,28例症状较重者给予50%葡萄糖40~120毫升静注,继而用10%葡萄糖500毫升静滴,经治疗大部分低血糖症状可迅速消除,神志转清。但有5例长期服用降糖药的患者(4例服用优降糖,1例服用达美康)在停用葡萄糖静滴后5~8小时,再次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昏迷,急查血糖仍低于3.0mmol/l,经再次静滴10%葡萄糖并适量进食后康复。
4 讨论
(1)老年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的耐受性较差,可能有下列几种因素:
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肾脏排泄功能、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会明显改变降糖药的药代动力学,易导致药物蓄积过量,特别是半衰期长的药物。
②调节血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特别是胰岛素的拮抗激素相对或绝对减少或消耗过多。糖异生系统失常等情况均可发生低血糖。
③老年人不能适应生活规律的变化,食量减少,活动量增加或胃肠道疾病时,若按常规剂量用药,易导致低血糖
(2)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比青壮年更容易发生药源性低血糖,所以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特别注意。
①对老年糖尿病患,药物治疗剂量偏小,注意自小剂量开始,逐步调量,在进食少或协同使用有降糖作用的药物时宜相应减少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定时检测血糖,根据测定的结果及时合理地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②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过量或应用不当是引起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诱因,因为优降糖作用强,半衰期长达12小时,药效作用时间为10~15小时,所以它容易引起低血糖[1],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服用长效降糖药物而出现的低血糖症状时,一定要考虑药物的蓄积作用、低血糖反应时间延长,应严密观察血糖,不能进食者继续补充葡萄糖,能进食者鼓励进餐,至少观察48小时,血糖不继续`下降,大于10mmol/l后方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
③随着胰岛素的广泛应用,发生低血糖的也逐渐增多,动物短效胰岛素由于过量或未按时进食而发生餐前低血糖多,人胰岛素纯度高,而且中短效预混制剂半衰期长,低血糖反应往往在下半夜到次晨发生,本组有1例1型糖尿病患者,用诺和灵30R以后,反复发生后半夜低血糖昏迷,甚至还怀疑是否合并其它引起低血糖的肿瘤存在,住院期间经每日10次(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半夜12时,晨3时,晨6时)糖尿病监测(用稳捷血糖仪)连续3天,然后绘出血糖变化曲线,分析后发现患者自半夜12时以后,血糖逐渐降低,3时最低。考虑患者低血糖为早餐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与晚餐前胰岛素作用叠加所致。因此嘱其继续监测睡前血糖并适当加小餐,以后低血糖消失。
④低血糖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短效药物过量或饮食减少或运动量加大引起低血糖,往往症状发生快而明显,以自主神经兴奋为多见,而长效药物或病程长合并植物神经病变者以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如表情淡漠、嗜睡、抽搐、昏迷者为主。个别还表现性格情绪异常、睡眠差、甚至恶梦。低血糖表现与血糖绝对值、血糖下降速度、个体差异有关,人胰岛素治疗中引起不自觉低血糖也有报道[2]。
总之:我们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要特别注意低血糖的情况,治疗中发现的任何不适反应,均应查血糖后在处理。医务人员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要做好用药知识的宣教,不仅要指导病人用药,而且要使病人或家属了解药物作用特点、副作用及低血糖的早期表现,外出时要备带“糖尿病急救卡”和甜食,经常进行血糖、尿糖监测,并遵循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原则,保持生活规律,按时按量进餐。注意个体差异,定期检查并发症,老年或有严重心、脑、肾、肝疾患者不用优降糖,同时血糖也不宜控制过于严格,要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振东、李耀东.优降糖致低血糖反应41例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1994.2(4):248
[2] 金星等.胰岛素注射治疗中的不自觉低血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3.7(3):176
作者单位:121001 辽宁省锦州市石化医院
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约3倍于人口的患病率,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低血糖症,严重者可出现低血糖昏迷,如不及时诊断与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现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7.8±163岁。糖尿病史最长者35年,最短者3年,平均16.7±154年。其中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58例,合并高血压8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肾病7例,肾功能不全8例,视网膜病变15例,糖尿病足10例。全部病例均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其中服用优降糖12例,消渴丸10例,美吡达4例,消渴丸和优降糖同时用5例,注射普通胰岛素6例,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连用2例,,注射人胰岛素6例,饮食过少或未按时进餐6例,活动过量3例。
2 临床分析
本组病例中有明显饥饿乏力、出汗、焦虑、脸色苍白、心悸、心动过速、血压偏高、肢冷震颤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36例占60%,无明显上述症状者24例占40%,其中8例发生意识障碍(浅、中度昏迷4例,深度昏迷4例),偏瘫6例,癜痫样发作1例,出现精神症状5例,血压下降、休克1例,抽搐1例,表情淡漠、无食欲、反应迟钝2例。上述病人急诊血糖在0.5~30mmol/l之间。
3 治疗结果
患者入院后(或发病时)立即停降糖药,其中32例症状较轻,神志清楚者进食糖水或甜食后治愈,28例症状较重者给予50%葡萄糖40~120毫升静注,继而用10%葡萄糖500毫升静滴,经治疗大部分低血糖症状可迅速消除,神志转清。但有5例长期服用降糖药的患者(4例服用优降糖,1例服用达美康)在停用葡萄糖静滴后5~8小时,再次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昏迷,急查血糖仍低于3.0mmol/l,经再次静滴10%葡萄糖并适量进食后康复。
4 讨论
(1)老年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的耐受性较差,可能有下列几种因素:
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肾脏排泄功能、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会明显改变降糖药的药代动力学,易导致药物蓄积过量,特别是半衰期长的药物。
②调节血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特别是胰岛素的拮抗激素相对或绝对减少或消耗过多。糖异生系统失常等情况均可发生低血糖。
③老年人不能适应生活规律的变化,食量减少,活动量增加或胃肠道疾病时,若按常规剂量用药,易导致低血糖
(2)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比青壮年更容易发生药源性低血糖,所以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特别注意。
①对老年糖尿病患,药物治疗剂量偏小,注意自小剂量开始,逐步调量,在进食少或协同使用有降糖作用的药物时宜相应减少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定时检测血糖,根据测定的结果及时合理地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②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过量或应用不当是引起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诱因,因为优降糖作用强,半衰期长达12小时,药效作用时间为10~15小时,所以它容易引起低血糖[1],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服用长效降糖药物而出现的低血糖症状时,一定要考虑药物的蓄积作用、低血糖反应时间延长,应严密观察血糖,不能进食者继续补充葡萄糖,能进食者鼓励进餐,至少观察48小时,血糖不继续`下降,大于10mmol/l后方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
③随着胰岛素的广泛应用,发生低血糖的也逐渐增多,动物短效胰岛素由于过量或未按时进食而发生餐前低血糖多,人胰岛素纯度高,而且中短效预混制剂半衰期长,低血糖反应往往在下半夜到次晨发生,本组有1例1型糖尿病患者,用诺和灵30R以后,反复发生后半夜低血糖昏迷,甚至还怀疑是否合并其它引起低血糖的肿瘤存在,住院期间经每日10次(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半夜12时,晨3时,晨6时)糖尿病监测(用稳捷血糖仪)连续3天,然后绘出血糖变化曲线,分析后发现患者自半夜12时以后,血糖逐渐降低,3时最低。考虑患者低血糖为早餐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与晚餐前胰岛素作用叠加所致。因此嘱其继续监测睡前血糖并适当加小餐,以后低血糖消失。
④低血糖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短效药物过量或饮食减少或运动量加大引起低血糖,往往症状发生快而明显,以自主神经兴奋为多见,而长效药物或病程长合并植物神经病变者以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如表情淡漠、嗜睡、抽搐、昏迷者为主。个别还表现性格情绪异常、睡眠差、甚至恶梦。低血糖表现与血糖绝对值、血糖下降速度、个体差异有关,人胰岛素治疗中引起不自觉低血糖也有报道[2]。
总之:我们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要特别注意低血糖的情况,治疗中发现的任何不适反应,均应查血糖后在处理。医务人员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要做好用药知识的宣教,不仅要指导病人用药,而且要使病人或家属了解药物作用特点、副作用及低血糖的早期表现,外出时要备带“糖尿病急救卡”和甜食,经常进行血糖、尿糖监测,并遵循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原则,保持生活规律,按时按量进餐。注意个体差异,定期检查并发症,老年或有严重心、脑、肾、肝疾患者不用优降糖,同时血糖也不宜控制过于严格,要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振东、李耀东.优降糖致低血糖反应41例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1994.2(4):248
[2] 金星等.胰岛素注射治疗中的不自觉低血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3.7(3):176
作者单位:121001 辽宁省锦州市石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