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实施和深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体现“探究”理念,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和训练,真正把学生的发展目标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生物科学教育的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想借此一角,略谈个人的想法和做法。
一、探究性教学
日常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让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何在课堂中真正有效地实施这一教学目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探究性教学需要摆正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探究性教学中,需要教、学双方的主动和积极参与,特别对学生在教學中的“主人”地位给予肯定。教学中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辅助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的及时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养成探究性思维习惯。这种教学的结果是学生通过课堂不仅获得了自身发展的最基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到怎样去学,如何才能学得到;学生的头脑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中心,通过学习活动懂得知识和信息怎样归类、怎样取舍、怎样加工和整合生成新的知识。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以境引疑以境诱思
探究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一个好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不仅给学生以思维和活动的导向,更能将学生的思维聚集于探究的过程、思维的方式和方法上来。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时,绘制“我呼出的CO2中C元素的‘旅游路径’图”,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倾听和评价、完善;在进行生物固氮教学时,以实验现象为引导:取天然池塘水分成两份,一份中加入适量的N肥,发现水体基本没有变化;另一份加入少量的磷肥,发现水体很快发生富营养化现象。
3、让学生感受探究的方式和过程,享受探究的愉悦
探究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手段促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通过探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正确表达自己的观念;通过探究培养自己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亲历”探究过程享受成功的骄傲和失败的教训,特别是通过科学发现史的教学享受科学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合理结论的过程,完善自己的科学探究方法。如在进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设计系列实验、合理进行实验结果预测、与科学家们探究过程的比较等途径,让学生感觉到我也是“科学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纠正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不足,从而获得更好的方法和经验。
二、探究性教学课堂案例(《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流程)
1、设境激疑。展示日常生活中植物向性运动(如:向日葵幼嫩花盘向光生长、黄山迎客松伸展的枝条迎接着远方的来客、回味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境等)。
2、归纳现象。植物生长具有向光生长的现象(一种植物对光作出的反应现象)。
3、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自己对向光性现象希望了解的问题(如:是光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了植物不同部位生长速度吗?植物生长的部位在哪里?向光性原因、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不同植物的向光性表现是否相同等)。
4、提出假设。通过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分析,确定较科学的探究目标,并提出合理的假设。由于学生理解的错误,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合理,如“光照影响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导致植物不同部位生长速度不等”,通过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以在植物体内转运的事实,可引导学生确定假设的不合理性等。
5、模拟探究。根据学生中存在的典型探究问题,确定几个主要的探究目标,并让学生分组设计探究计划。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的设计与科学家们已有的实验进行比较,教师可以给定实验材料;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简洁方法表述自己的实验、对自己的实验探究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等。
6、科学发现过程。简要介绍“生长素的科学发现史”。介绍中特别注意相关探究中问题提出的方法、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实际实验结果等。
7、比较与反思。通过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验设计,通过比较、反思,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此阶段的学生学习应该出现“升华”。
8、延伸探究。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有关生长素的探究还存在着许多“空白”,不妨让学生进行一次延伸探究,如光的波长、光照强度是否影响植物的向光性等。这一阶段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兴趣。
当然,在探究性教学中,因目标的“探究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限制以及学科知识获得的途径、学生学习时间、学习条件等限制,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基础知识的教学。但是,作为中学日常教学,特别是在以实验探究为特征的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教会学生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我们应该努力实践的。
一、探究性教学
日常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让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何在课堂中真正有效地实施这一教学目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探究性教学需要摆正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探究性教学中,需要教、学双方的主动和积极参与,特别对学生在教學中的“主人”地位给予肯定。教学中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辅助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的及时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养成探究性思维习惯。这种教学的结果是学生通过课堂不仅获得了自身发展的最基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到怎样去学,如何才能学得到;学生的头脑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中心,通过学习活动懂得知识和信息怎样归类、怎样取舍、怎样加工和整合生成新的知识。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以境引疑以境诱思
探究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一个好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不仅给学生以思维和活动的导向,更能将学生的思维聚集于探究的过程、思维的方式和方法上来。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时,绘制“我呼出的CO2中C元素的‘旅游路径’图”,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倾听和评价、完善;在进行生物固氮教学时,以实验现象为引导:取天然池塘水分成两份,一份中加入适量的N肥,发现水体基本没有变化;另一份加入少量的磷肥,发现水体很快发生富营养化现象。
3、让学生感受探究的方式和过程,享受探究的愉悦
探究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手段促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通过探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正确表达自己的观念;通过探究培养自己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亲历”探究过程享受成功的骄傲和失败的教训,特别是通过科学发现史的教学享受科学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合理结论的过程,完善自己的科学探究方法。如在进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设计系列实验、合理进行实验结果预测、与科学家们探究过程的比较等途径,让学生感觉到我也是“科学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纠正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不足,从而获得更好的方法和经验。
二、探究性教学课堂案例(《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流程)
1、设境激疑。展示日常生活中植物向性运动(如:向日葵幼嫩花盘向光生长、黄山迎客松伸展的枝条迎接着远方的来客、回味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境等)。
2、归纳现象。植物生长具有向光生长的现象(一种植物对光作出的反应现象)。
3、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自己对向光性现象希望了解的问题(如:是光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了植物不同部位生长速度吗?植物生长的部位在哪里?向光性原因、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不同植物的向光性表现是否相同等)。
4、提出假设。通过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分析,确定较科学的探究目标,并提出合理的假设。由于学生理解的错误,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合理,如“光照影响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导致植物不同部位生长速度不等”,通过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以在植物体内转运的事实,可引导学生确定假设的不合理性等。
5、模拟探究。根据学生中存在的典型探究问题,确定几个主要的探究目标,并让学生分组设计探究计划。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的设计与科学家们已有的实验进行比较,教师可以给定实验材料;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简洁方法表述自己的实验、对自己的实验探究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等。
6、科学发现过程。简要介绍“生长素的科学发现史”。介绍中特别注意相关探究中问题提出的方法、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实际实验结果等。
7、比较与反思。通过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验设计,通过比较、反思,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此阶段的学生学习应该出现“升华”。
8、延伸探究。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有关生长素的探究还存在着许多“空白”,不妨让学生进行一次延伸探究,如光的波长、光照强度是否影响植物的向光性等。这一阶段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兴趣。
当然,在探究性教学中,因目标的“探究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限制以及学科知识获得的途径、学生学习时间、学习条件等限制,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基础知识的教学。但是,作为中学日常教学,特别是在以实验探究为特征的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教会学生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我们应该努力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