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141-02
急性颅脑外伤是外科常见的急诊,病情严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而死亡率高,认真,耐心的护理与患者康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护士要细心,周到,全面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综合治疗和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 ,我院共收治颅脑外伤80例(GCS小于等于8分)均经头颅CT确诊,其中男60例(75%),女20例(25%),年龄3—72岁,平均38岁。脑挫伤20例,颅底骨折5例,颅骨骨折60例,颅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29例,头皮血肿64例,脑干损伤4例,脑外伤并发脑疝8例。受损伤原因:车祸51例,跌伤12例,击伤8例,砸伤9例。56例无手术指征者在神经外科临床室(NICU)进行救治,给予相应急救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4例需手术者迅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送入NICU进行多系统综合监护,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CS)评定结果 :Ⅰ级(痊愈)52例(65%),Ⅱ级25例(31%),死亡2例。
2.护理体会
病情观察和评估 严密观察伤情演变重型颅脑损伤的病理变化复杂症状与体征随之演变,如观察病情不仔细容易造成病情延误产生不良后果,就诊24-72小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及肢体活动等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早期迹象以便及时处理。
2.1.1 意识 意识是颅脑外伤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意识的观察常通过询问,交谈 查痛觉,吞咽反射等进行。可根据格拉斯哥(GCS)评分法评定伤重情况。意识障碍程度越深表示颅内损伤越重。如,重症脑挫裂伤病人为持续性昏迷,轻型脑挫裂伤病人昏迷时间长短不一。病人表现出表情淡漠,反映迟钝,倦怠等抑制状态或出现烦躁易怒等。有潜在颅内压增高的可能,应立即将病人安置在重危室或抢救室报告负责医生。
2.1.2 瞳孔 瞳孔是评估颅脑外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关键之一。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两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多为脑桥损伤。本组有14例通过护士认真仔细观察及时提醒医生,争取手术时机,挽救了患者生命。
2.1.3 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不但反应颅脑损伤的轻重进展情况同时也反映有无其他合并伤的存在。若伤后血压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发生。
2.1.4 颅内压 颅内压增高的最典型体征是头痛,喷射状呕吐,视乳头水中,应当对重症患者实施颅内压时时监测,当颅内压高于5.30KPA时,应报告医生及时采取措施。
2.2 基础及并发症的护理
2.2.1 持续氧气吸入,确保有效的氧供给。氧浓度一般在30%-50%,经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确保氧饱和度大于97%,给昏迷病人吸氧要定时翻身扣背,清楚呼吸道内分泌物,因为昏迷患者咳漱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造成误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2.2.2 高热护理每4小时测体温1次,若体温升高机体基础代谢增高,耗氧量也增高,同时加速脑细胞的破坏,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通过物理降温来降低组织代谢,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脑缺氧状态,有利于受伤脑细胞恢复。
2.2.3 饮食护理可采取鼻胃管鼻饲法供给营养,伤后72小时后,即可开始进行鼻饲流食每间隔2小时一次(夜间除外),清醒患者鼓励进食,以增加抵抗力,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为宜。
2.2.4 防止继发感染和损伤,保持床单干燥,整洁,每2-3小时翻身一次,以防褥疮发生。昏迷病人专人守护防止发生意外。抽蓄患者可在上下牙齿间放牙垫避免咬伤。
2.3 恢复期护理
2.3.1 健康指导 向患者家属介绍住院环境,医院制度及探视规则,保持病房安静减少院内感染机会,让患者家属了解颅脑外伤常见并发症状好协助观察病情做好护理。
2.3.2 心理护理 不论损伤轻重,病人及家属均对脑损伤的恢复存在一定忧虑,担心能否适应今后工作,生活是否受到影响。患者病情较重,应动员家属面对现实,并与患者交流增进感情,给予心理支持,接受疾病的挑战减轻挫折感,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帮助克服恐慌心理,树立康复信心。
2.3.3 功能锻炼 康复训练应在病情稳定后早期开始,包括肢体的被动及主动练习,语言能力及记忆力的恢复,教会病人及家属自我护理方法,加强练习,尽早最大强度地恢复功能,以恢复自理及工作能力,尽早回归社会,
2.3.4 出院指导 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颅骨缺损者要带好帽子,有家属陪伴,防止发生意外,告知患者颅骨缺损修补一般需要在脑外伤术后半年之后,按医生嘱咐,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时访问。
(责任审校:李林)
急性颅脑外伤是外科常见的急诊,病情严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而死亡率高,认真,耐心的护理与患者康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护士要细心,周到,全面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综合治疗和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 ,我院共收治颅脑外伤80例(GCS小于等于8分)均经头颅CT确诊,其中男60例(75%),女20例(25%),年龄3—72岁,平均38岁。脑挫伤20例,颅底骨折5例,颅骨骨折60例,颅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29例,头皮血肿64例,脑干损伤4例,脑外伤并发脑疝8例。受损伤原因:车祸51例,跌伤12例,击伤8例,砸伤9例。56例无手术指征者在神经外科临床室(NICU)进行救治,给予相应急救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4例需手术者迅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送入NICU进行多系统综合监护,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CS)评定结果 :Ⅰ级(痊愈)52例(65%),Ⅱ级25例(31%),死亡2例。
2.护理体会
病情观察和评估 严密观察伤情演变重型颅脑损伤的病理变化复杂症状与体征随之演变,如观察病情不仔细容易造成病情延误产生不良后果,就诊24-72小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及肢体活动等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早期迹象以便及时处理。
2.1.1 意识 意识是颅脑外伤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意识的观察常通过询问,交谈 查痛觉,吞咽反射等进行。可根据格拉斯哥(GCS)评分法评定伤重情况。意识障碍程度越深表示颅内损伤越重。如,重症脑挫裂伤病人为持续性昏迷,轻型脑挫裂伤病人昏迷时间长短不一。病人表现出表情淡漠,反映迟钝,倦怠等抑制状态或出现烦躁易怒等。有潜在颅内压增高的可能,应立即将病人安置在重危室或抢救室报告负责医生。
2.1.2 瞳孔 瞳孔是评估颅脑外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关键之一。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两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多为脑桥损伤。本组有14例通过护士认真仔细观察及时提醒医生,争取手术时机,挽救了患者生命。
2.1.3 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不但反应颅脑损伤的轻重进展情况同时也反映有无其他合并伤的存在。若伤后血压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发生。
2.1.4 颅内压 颅内压增高的最典型体征是头痛,喷射状呕吐,视乳头水中,应当对重症患者实施颅内压时时监测,当颅内压高于5.30KPA时,应报告医生及时采取措施。
2.2 基础及并发症的护理
2.2.1 持续氧气吸入,确保有效的氧供给。氧浓度一般在30%-50%,经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确保氧饱和度大于97%,给昏迷病人吸氧要定时翻身扣背,清楚呼吸道内分泌物,因为昏迷患者咳漱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造成误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2.2.2 高热护理每4小时测体温1次,若体温升高机体基础代谢增高,耗氧量也增高,同时加速脑细胞的破坏,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通过物理降温来降低组织代谢,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脑缺氧状态,有利于受伤脑细胞恢复。
2.2.3 饮食护理可采取鼻胃管鼻饲法供给营养,伤后72小时后,即可开始进行鼻饲流食每间隔2小时一次(夜间除外),清醒患者鼓励进食,以增加抵抗力,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为宜。
2.2.4 防止继发感染和损伤,保持床单干燥,整洁,每2-3小时翻身一次,以防褥疮发生。昏迷病人专人守护防止发生意外。抽蓄患者可在上下牙齿间放牙垫避免咬伤。
2.3 恢复期护理
2.3.1 健康指导 向患者家属介绍住院环境,医院制度及探视规则,保持病房安静减少院内感染机会,让患者家属了解颅脑外伤常见并发症状好协助观察病情做好护理。
2.3.2 心理护理 不论损伤轻重,病人及家属均对脑损伤的恢复存在一定忧虑,担心能否适应今后工作,生活是否受到影响。患者病情较重,应动员家属面对现实,并与患者交流增进感情,给予心理支持,接受疾病的挑战减轻挫折感,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帮助克服恐慌心理,树立康复信心。
2.3.3 功能锻炼 康复训练应在病情稳定后早期开始,包括肢体的被动及主动练习,语言能力及记忆力的恢复,教会病人及家属自我护理方法,加强练习,尽早最大强度地恢复功能,以恢复自理及工作能力,尽早回归社会,
2.3.4 出院指导 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颅骨缺损者要带好帽子,有家属陪伴,防止发生意外,告知患者颅骨缺损修补一般需要在脑外伤术后半年之后,按医生嘱咐,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时访问。
(责任审校: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