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既是新形势下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又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路径”,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平安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既是新形势下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又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路徑”。分别从社会治理主体、依据、趋势和人才队伍,四个方面强调了在新时代下如何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社会治理社会化”,本身服务于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格局更加错综复杂,社会关系更加多样化、人民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社会治理突显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治理不是党委和政府独自承担的任务,而是中国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社会治理社会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社会化体现在在党委领导下,发挥政府、基层组织、人民团体等多元主体作用,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党委领导要发挥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确保社会治理的统一性、有序性和方向感、凝聚力。确保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个领域。
政府负责要联动融合,集约高效。实现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
基层组织包括农村基层组织、城市基层组织、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要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发挥基层自治功能。要充分调动基层百姓积极性和主动性,弥补基层人员少、任务重的问题。例如2016年3月在下城区武林街道由18名热心居民组成了“武林大妈”社会组织,他们穿上红马甲,别着红袖章,在社区里巡逻,在楼道里搜索,在地铁里指引……没有惊天动地,却也必不可少。“武林大妈”已经成为杭州一张暖心的金名片。
人民团体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按照其各自特点组成的从事特定的社会活动的全国性群众组织。包括工商联、各级工、青、妇等组织,这些人民团体,既是人民群众自己的组织,又是中国共产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有的还是一种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人民团体要把党和政府的政策精准化、通俗化传达给广大基层群众,要把基础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反映给党和政府,发挥好承上启下作用。
社会治理社会化是要转“过度行政化”的社会管理方式,要引入社会力量,要利用社会资源,推动社会事务多主体共同治理的过程。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人民需求越来越多样,要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要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需要党委和政府把老百姓、把社会人民团体、把社会组织和人民团体等都调动起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变,市场机制及社会机制的作用日益重要,顺应时代演变趋势,要明确法治社会建设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在社会领域构建统一、规范、全面和可行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体系;要树立对尊崇法治、敬畏法治、践行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与人文环境。
构建制度体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关键在法治社会的建设,法治社会建设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从社会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推进社会领域立法。科学界定政府、社会组织、个人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多种形式保障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权的实现、健全社会领域的立法和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律制度。
理顺社会与政府关系。有过去传统社会下的“大政府、弱社会”向“强政府、强社会”,政府要通过“放管服”职能转变,改变过去什么都管,但很多方面都管不好的现象,让公益性、慈善性等属于社会组织服务范围的,政府放手做好服务工作。设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做到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政府通过法治社会的建设,健全规则和规范,不断提升政府效能,不断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
培育良好环境。破除管控思维,树立合作意识。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处处体现“法治”精神,在全社会都应当树立对尊崇法治、敬畏法治、践行法治的信仰。法治精神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遇事学会用法律法规解决问题和违反法律必须受到惩罚,养成用法律观念思考问题的意识。在全社会都应当树立对尊崇法治、敬畏法治、践行法治的信仰。
三、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社会治理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以应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社会治理智能化是指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先进的科学理念和信息技术运用于社会治理领域。体现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
现代科技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娱乐等各个方面,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都发生变化,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同时现代技术的使用,增强了对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归纳和整理的效率,由过去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现在海量的“全体数据”的使用,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快速、准确的理论依据,解决了社会治理最大难题——不可控性、难以预见性。社会治理智能化能更好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更好满足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需求,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和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智能化需要以城市为载体,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现在各地在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能够为我们提供各种服务。要求政府要承担主导作用,要不断整合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和不同层级的数据。实现统筹利用和信息共享,提高数据使用效率。要拓展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构建全国基本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提高社会治理决策的便捷性、科学性和统一性。
社会治理智能化符合当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党中央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带领人民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
四、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
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复杂化和现代化,要求新时代社会治理必须依靠专业人才从事专业性社会治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社会救助、基层服务、特殊困难群众救助、贫困帮扶、慈善事业、纠纷调等领域直接提供服务。同时专业人员还必须遵循社会治理的客观规律,按照专业化管理标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社会治理。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非常紧缺,社会治理专业化程度又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大力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不断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政府主导,社会协调。拓宽社会工作者培训渠道,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设计、在职社会工作者通过网络和社会培训班等方式培训。要规划社会工作者职业生涯。完善选拔任用条件、健全激励考核机制、拓宽职业晋升空间。
为适应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建立一支专业化社会治理工作者队伍,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社会治理整体水平迈向现代化。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平安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9-11-1(1).
[2]吴忠民,李回英,王道勇.社会建设概论[M].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8):316—334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既是新形势下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又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路徑”。分别从社会治理主体、依据、趋势和人才队伍,四个方面强调了在新时代下如何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社会治理社会化”,本身服务于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格局更加错综复杂,社会关系更加多样化、人民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社会治理突显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治理不是党委和政府独自承担的任务,而是中国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社会治理社会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社会化体现在在党委领导下,发挥政府、基层组织、人民团体等多元主体作用,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党委领导要发挥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确保社会治理的统一性、有序性和方向感、凝聚力。确保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个领域。
政府负责要联动融合,集约高效。实现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
基层组织包括农村基层组织、城市基层组织、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要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发挥基层自治功能。要充分调动基层百姓积极性和主动性,弥补基层人员少、任务重的问题。例如2016年3月在下城区武林街道由18名热心居民组成了“武林大妈”社会组织,他们穿上红马甲,别着红袖章,在社区里巡逻,在楼道里搜索,在地铁里指引……没有惊天动地,却也必不可少。“武林大妈”已经成为杭州一张暖心的金名片。
人民团体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按照其各自特点组成的从事特定的社会活动的全国性群众组织。包括工商联、各级工、青、妇等组织,这些人民团体,既是人民群众自己的组织,又是中国共产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有的还是一种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人民团体要把党和政府的政策精准化、通俗化传达给广大基层群众,要把基础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反映给党和政府,发挥好承上启下作用。
社会治理社会化是要转“过度行政化”的社会管理方式,要引入社会力量,要利用社会资源,推动社会事务多主体共同治理的过程。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人民需求越来越多样,要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要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需要党委和政府把老百姓、把社会人民团体、把社会组织和人民团体等都调动起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变,市场机制及社会机制的作用日益重要,顺应时代演变趋势,要明确法治社会建设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在社会领域构建统一、规范、全面和可行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体系;要树立对尊崇法治、敬畏法治、践行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与人文环境。
构建制度体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关键在法治社会的建设,法治社会建设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从社会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推进社会领域立法。科学界定政府、社会组织、个人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多种形式保障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权的实现、健全社会领域的立法和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律制度。
理顺社会与政府关系。有过去传统社会下的“大政府、弱社会”向“强政府、强社会”,政府要通过“放管服”职能转变,改变过去什么都管,但很多方面都管不好的现象,让公益性、慈善性等属于社会组织服务范围的,政府放手做好服务工作。设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做到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政府通过法治社会的建设,健全规则和规范,不断提升政府效能,不断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
培育良好环境。破除管控思维,树立合作意识。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处处体现“法治”精神,在全社会都应当树立对尊崇法治、敬畏法治、践行法治的信仰。法治精神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遇事学会用法律法规解决问题和违反法律必须受到惩罚,养成用法律观念思考问题的意识。在全社会都应当树立对尊崇法治、敬畏法治、践行法治的信仰。
三、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社会治理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以应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社会治理智能化是指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先进的科学理念和信息技术运用于社会治理领域。体现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
现代科技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娱乐等各个方面,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都发生变化,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同时现代技术的使用,增强了对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归纳和整理的效率,由过去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现在海量的“全体数据”的使用,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快速、准确的理论依据,解决了社会治理最大难题——不可控性、难以预见性。社会治理智能化能更好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更好满足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需求,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和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智能化需要以城市为载体,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现在各地在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能够为我们提供各种服务。要求政府要承担主导作用,要不断整合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和不同层级的数据。实现统筹利用和信息共享,提高数据使用效率。要拓展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构建全国基本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提高社会治理决策的便捷性、科学性和统一性。
社会治理智能化符合当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党中央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带领人民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
四、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
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复杂化和现代化,要求新时代社会治理必须依靠专业人才从事专业性社会治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社会救助、基层服务、特殊困难群众救助、贫困帮扶、慈善事业、纠纷调等领域直接提供服务。同时专业人员还必须遵循社会治理的客观规律,按照专业化管理标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社会治理。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非常紧缺,社会治理专业化程度又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大力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不断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政府主导,社会协调。拓宽社会工作者培训渠道,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设计、在职社会工作者通过网络和社会培训班等方式培训。要规划社会工作者职业生涯。完善选拔任用条件、健全激励考核机制、拓宽职业晋升空间。
为适应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建立一支专业化社会治理工作者队伍,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社会治理整体水平迈向现代化。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平安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9-11-1(1).
[2]吴忠民,李回英,王道勇.社会建设概论[M].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8):31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