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作文不同于平时的写文章,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写特定的内容,高考作文命题趋向的特征,审题,拟题,点题。
【关键词】高考作文;不同于;平时;写文章
高考作文是写文章,但不同于平时的写文章。它既有任意的条件选择,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表现最突出的是在时间上和内容上,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写特定的内容,这是不容许考生自由选择的。高考作文是一项综合性考查的内容,可以体现考生的认识、观点、思想、情趣,乃至整个语文水平。故此,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探讨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就是从战略的角度来了解彼方,洞悉对方的战略攻势,然后有准备的应战。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可看出以下几点特征:
1.命题形式,“三分天下”
所谓“三分”,就是三种形式,即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其中命题作文这种形式出现已久,其好处是考生容易把握主题,一般不会脱题;而弊端是命题限制了文体,不利于发挥考生的特长,而且由于表现同一主题或观点,文章的高下等级只能在表现技巧和语言的运用上来区分。
再说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是一段文字材料或图表,如06年全国卷I作文题就是这样命题的。这种考法能避免所有考生作文时表现同一个主题或观点,也能避免所有考生选用同一种文体,有利于发挥考生的文体特长。弊端是如果考生的阅读能力不强的话,不容易理解材料内容的含义,找不准表现主题的角度,而最容易脱题。
还有话题作文,这种考法和材料作文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将材料内容的主题概括为一个词语或一句话,称之为“话题”。这样一来,话题作文除了兼具材料作文的优点之外,还因为命题中已经将材料内容的关键词语或主题概括出来了,所以理解难度相应降低,而且只要写在话题范围之内,就不容易脱题。
2.命题内容,弃“政”从“文”
在早年的高考作文中,政治思想是第一位的,称之为“突出政治”。随着国家大政方针的改变,教育教学的内容也随之变化。特别是语文这门学科,脱离了将语文课当作政治课的范囿,还原了其反映社会生活的人文性的本质。因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人,所以“文学”又可称之为“人学”。这样一来,高考作文的内容表现富于人性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反映在这些关系中人们的感知和认知方面的差异。或记人,则以人示意;或叙事,则以事明理;或议论,则以理服人;或抒情,则以情感人。
二、审视题意
有道是“文无常法,而文常有法”,这里谈的就是“文常有法”,也就是怎样写好高考文章。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基础等级的第一点便是符合题意。所谓“符合”,其含义就是恰当、适合。所谓“题意”,就是命题的宗旨,文章的主题、观点和思想。符合题意就是所写文章的主题或观点与命题或材料中的主题一致。要做到符合题意,就必须先确保审题正确,即对命题或材料进行准确、全面地审读和理解,从而得出选题范围、适用体裁以及文章格调等,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偏不漏地理解。如果哪一部分理解错了或遗漏了,就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全面地审题呢?通过对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研究,破解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结构,发现这些类型的作文试题通常有几个部分来组成,而每一部分的用意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具体地说,就是把作文试题提供的一段文字通过仔细审读,分成四个(材料作文三个)部分,即材料、提示、概括和要求。材料是话题的出处,话题是由材料内容概括出来的,也就是材料内容的主题。提示部分用以启迪考生的思维,提示考生写作的思路。概括是将材料内容的主题概括为一个词语或一句话,称之为“话题”。要求是对作文的硬性规定,常见的要求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或只写几百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等。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这四部分内容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话题作文试题。要说明的是,材料型作文试题没有概括出材料的主题(话题),这种试题形式也可称之为隐含话题的话题作文。至于图画类材料作文试题,则要先完成图文转换的过程,然后按文字材料型试题理解即可。
应该注意的是,有的考生在考场作文时往往对整个试题不加审读,只看一眼话题便开始写作,或者“省油吃素糕”,干脆用话题作为文章的标题,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根据试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的要求,可看出考生所写文章的主题(包括散文、记叙文和小说)或论点必须与话题内容保持一致,否则便是脱题。
三、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起统领全文的作用,也是文章的眼睛。常言说得好:“题好一半文”。拟出一个好的文章标题,使之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产生共鸣。那么,怎样的标题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呢?这里有几点建议以供参考:(一)宜简不宜繁。文章的标题最好是一个短语,这个短语的结构不要复杂,删掉那些冗长的修饰语,尽量做到简明扼要。(二)议论文的标题应加一个动词,如:议、谈、论等,使之和议论的内容组成一个动宾短语,这样的题目表意明确,读者也一目了然。(三)散文的标题应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也就是说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应是一个名词,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而记叙类文章的标题也可以是一个主谓短语,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四)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诗情画意或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散文或记叙类文章的题目,如《雪落黄河静无声》、《月是故乡明》等。
上文我曾多次提到读者,其实写文章就是为给人看的,而高考作文更是如此,更需要注意读者,考生一定要有读者意识,而高考作文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只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甚获好感,就会得高分的。
四、注意点题
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文章内容丰富,文笔也不错,但就是不够贴近话题。这样的文章怎么看也与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符合题意”不符。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种问题呢?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在文章关键的地方点一下话题或命题的题旨。这个“点”就是联系,之所以称之为“点”,有一点就明之意。这些关键的地方可以在文章的篇首或篇中,也可以在文章的篇末。其具体的做法是根据文意运行的过程而决定,没有一定的程序。
先说篇首点题。篇首点题可给读者以开头紧扣题目的良好印象,也能激发读者急于探究文意的欲望。如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再说篇中点题。这种点题方法往往在每一个段落或每一个论据的引用中反复点题。这样一来,既可以推动文意的发展,也能使读者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如韩愈的《师说》就是这种点题方式。
最后说篇末点题。这种点题方式也可称之为照应点题,既可以回顾全文内容,点明题旨,也可以强调、深化主题或观点。如贾谊的《过秦论》就是这种方式点题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由此可见,在文章恰当的地方点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偏离话题的文章有妙手回春之功效。有时,文意的运行已经偏离了话题,但只要一点题,又与话题联系上了,也称之为“起死回生”。至于在文章什么位置点题合适,就依上文所述,根据文意的运行发展而定。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得高分要考虑的要素很多,拙文仅就其中几点谈了一些浅陋的见解。如果这些见解能对考生有所帮助,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同时,也敬请同仁们多提出批评指正,共同帮助高考考生的作文拿高分。
【关键词】高考作文;不同于;平时;写文章
高考作文是写文章,但不同于平时的写文章。它既有任意的条件选择,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表现最突出的是在时间上和内容上,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写特定的内容,这是不容许考生自由选择的。高考作文是一项综合性考查的内容,可以体现考生的认识、观点、思想、情趣,乃至整个语文水平。故此,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探讨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就是从战略的角度来了解彼方,洞悉对方的战略攻势,然后有准备的应战。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可看出以下几点特征:
1.命题形式,“三分天下”
所谓“三分”,就是三种形式,即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其中命题作文这种形式出现已久,其好处是考生容易把握主题,一般不会脱题;而弊端是命题限制了文体,不利于发挥考生的特长,而且由于表现同一主题或观点,文章的高下等级只能在表现技巧和语言的运用上来区分。
再说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是一段文字材料或图表,如06年全国卷I作文题就是这样命题的。这种考法能避免所有考生作文时表现同一个主题或观点,也能避免所有考生选用同一种文体,有利于发挥考生的文体特长。弊端是如果考生的阅读能力不强的话,不容易理解材料内容的含义,找不准表现主题的角度,而最容易脱题。
还有话题作文,这种考法和材料作文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将材料内容的主题概括为一个词语或一句话,称之为“话题”。这样一来,话题作文除了兼具材料作文的优点之外,还因为命题中已经将材料内容的关键词语或主题概括出来了,所以理解难度相应降低,而且只要写在话题范围之内,就不容易脱题。
2.命题内容,弃“政”从“文”
在早年的高考作文中,政治思想是第一位的,称之为“突出政治”。随着国家大政方针的改变,教育教学的内容也随之变化。特别是语文这门学科,脱离了将语文课当作政治课的范囿,还原了其反映社会生活的人文性的本质。因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人,所以“文学”又可称之为“人学”。这样一来,高考作文的内容表现富于人性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反映在这些关系中人们的感知和认知方面的差异。或记人,则以人示意;或叙事,则以事明理;或议论,则以理服人;或抒情,则以情感人。
二、审视题意
有道是“文无常法,而文常有法”,这里谈的就是“文常有法”,也就是怎样写好高考文章。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基础等级的第一点便是符合题意。所谓“符合”,其含义就是恰当、适合。所谓“题意”,就是命题的宗旨,文章的主题、观点和思想。符合题意就是所写文章的主题或观点与命题或材料中的主题一致。要做到符合题意,就必须先确保审题正确,即对命题或材料进行准确、全面地审读和理解,从而得出选题范围、适用体裁以及文章格调等,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偏不漏地理解。如果哪一部分理解错了或遗漏了,就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全面地审题呢?通过对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研究,破解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结构,发现这些类型的作文试题通常有几个部分来组成,而每一部分的用意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具体地说,就是把作文试题提供的一段文字通过仔细审读,分成四个(材料作文三个)部分,即材料、提示、概括和要求。材料是话题的出处,话题是由材料内容概括出来的,也就是材料内容的主题。提示部分用以启迪考生的思维,提示考生写作的思路。概括是将材料内容的主题概括为一个词语或一句话,称之为“话题”。要求是对作文的硬性规定,常见的要求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或只写几百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等。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这四部分内容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话题作文试题。要说明的是,材料型作文试题没有概括出材料的主题(话题),这种试题形式也可称之为隐含话题的话题作文。至于图画类材料作文试题,则要先完成图文转换的过程,然后按文字材料型试题理解即可。
应该注意的是,有的考生在考场作文时往往对整个试题不加审读,只看一眼话题便开始写作,或者“省油吃素糕”,干脆用话题作为文章的标题,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根据试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的要求,可看出考生所写文章的主题(包括散文、记叙文和小说)或论点必须与话题内容保持一致,否则便是脱题。
三、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起统领全文的作用,也是文章的眼睛。常言说得好:“题好一半文”。拟出一个好的文章标题,使之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产生共鸣。那么,怎样的标题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呢?这里有几点建议以供参考:(一)宜简不宜繁。文章的标题最好是一个短语,这个短语的结构不要复杂,删掉那些冗长的修饰语,尽量做到简明扼要。(二)议论文的标题应加一个动词,如:议、谈、论等,使之和议论的内容组成一个动宾短语,这样的题目表意明确,读者也一目了然。(三)散文的标题应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也就是说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应是一个名词,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而记叙类文章的标题也可以是一个主谓短语,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四)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诗情画意或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散文或记叙类文章的题目,如《雪落黄河静无声》、《月是故乡明》等。
上文我曾多次提到读者,其实写文章就是为给人看的,而高考作文更是如此,更需要注意读者,考生一定要有读者意识,而高考作文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只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甚获好感,就会得高分的。
四、注意点题
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文章内容丰富,文笔也不错,但就是不够贴近话题。这样的文章怎么看也与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符合题意”不符。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种问题呢?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在文章关键的地方点一下话题或命题的题旨。这个“点”就是联系,之所以称之为“点”,有一点就明之意。这些关键的地方可以在文章的篇首或篇中,也可以在文章的篇末。其具体的做法是根据文意运行的过程而决定,没有一定的程序。
先说篇首点题。篇首点题可给读者以开头紧扣题目的良好印象,也能激发读者急于探究文意的欲望。如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再说篇中点题。这种点题方法往往在每一个段落或每一个论据的引用中反复点题。这样一来,既可以推动文意的发展,也能使读者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如韩愈的《师说》就是这种点题方式。
最后说篇末点题。这种点题方式也可称之为照应点题,既可以回顾全文内容,点明题旨,也可以强调、深化主题或观点。如贾谊的《过秦论》就是这种方式点题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由此可见,在文章恰当的地方点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偏离话题的文章有妙手回春之功效。有时,文意的运行已经偏离了话题,但只要一点题,又与话题联系上了,也称之为“起死回生”。至于在文章什么位置点题合适,就依上文所述,根据文意的运行发展而定。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得高分要考虑的要素很多,拙文仅就其中几点谈了一些浅陋的见解。如果这些见解能对考生有所帮助,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同时,也敬请同仁们多提出批评指正,共同帮助高考考生的作文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