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砖混结构房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被我们忽略一些质量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对房屋结构的质量安全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重视砖混结构房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本文通过对砖混结构房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砖混结构施工质量问题措施
一、引言
砖混结构住宅中的“砖”,是指一种统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有其他尺寸的异型粘土砖、空心砖等。“混”是指由钢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钢筋混凝土配料,包括楼板、过梁、楼梯、阳台、排檐。这些配件与砖做的承重墙相结合,可以称为砖混结构住宅,由于抗震的要求,砖混住宅一般在5层、6层以下。
所谓的砖混结构通常是指是指在建筑物中附壁柱或是竖向承重结构的墙等选用的砌筑砌块或是砖,柱、桁架、屋面板、楼板、梁等一般是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更为简单一点的讲,砖混结构就是以大部分砖墙承重以及小部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所以通常又称之为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通常砖混结构的设计的计算性要求不高,主要倾向于构造设计和概念设计,由于砖混结构的主导承重结构是砖砌墙体,因此,砂浆和砖的强度也就对房屋的强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作为多层砖混结构用来提高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构造柱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时现阶段还存在有些管理人员对构造柱的作用原理了解的不到位,导致在施工中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这造成一部分位置的构造柱没有达到抗震目的,同时还影响了总体结构的安全,所以这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构造柱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总体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砖混结构房屋的施工质量问题已经不单纯的是建设的问题,同时也是普遍的社会问题。这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切身利益和政府的管理问题。因此,为了确保砖混结构房屋施工的质量,并符合总体设计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此类的质量问题或是技术问题是,应当立即采取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控制要点,做到严格规范,加强质量管理,保证施工工程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
二、砖混结构房屋的优点
因为砖是建筑施工中最小的标准化建筑构件,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场地要求较低,产地较为广泛,并且可砌成各种各样形状的墙体。砖本身具有大气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很好的耐久性。所以可以节省木材、钢材和水泥的用量,不需要模板,而且造价偏低。施工设备与施工工艺简单。砖的保温隔热性和隔音要比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更为优秀,所以砖混结构广泛的用于低层住宅建设中,是社会上一直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
三、砖混结构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一)钢筋施工中的问题
1、钢筋搭接不规范问题。我们通常以楼层高度为依据来决定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就是楼层高加上35d,而且一般情况是在每一楼层的楼面上进行搭接位置的设立。但是有很多工程的柱筋搭接却是人为意识来确定的,搭接长度也没有达到35d的要求,更有甚者还出现了I级钢筋两端都不弯钩或是单端弯钩的情况。导致在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没有达到要求。
2、纵向钢筋上下错位问题。因为在砖砌体预留柱位时上下两个楼层位置有偏差或是柱筋定位放线时与原来的设计位置偏离,导致柱筋的上下错位,最终造成不得不选取弯折方法来弥补错位的问题。最终的结果是构造柱上下轴心不一致,这违反了标准规范要求,并且严重影响了房屋的抗震能力。
3、箍筋歪斜、松散且数量不足问题。箍筋施工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例如在砌体施工期间,因为成品保护不周到,导致严重松散、歪斜、滑移、合模板前也未修整;绑扎间距过大或大小间距不等等。
4、沒按规定加密箍筋。感觉规范的要求,圈粱与柱相交时,在交点处一定范围内需要加密箍筋。在圈梁上下的加密范围都不应当小于1/6层高或是45厘米,箍筋间距不要大于10厘米,而箍筋间距在纵筋搭接区段内的不要大于20m。但在实际的施工中,却出现了上述亮点要求没有向操作人员说明,进而导致了工程质量隐患。
5、拉结筋的摆放问题。规范明确规定构造柱与240厚墙应当沿这墙高每50厘米设置2Φ6(在墙体每增加120厘米厚是增加1Φ6)。针对于水平拉结钢筋的连结,每边探入墙内都应当大于100厘米。但时在实际施工操作中,通常会把拉结筋错放或漏放,端头未作弯钩及拉结筋锚固长度不足。
(二)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骨料级配问题。通常构造柱的截面大小为240mmx240mm,而且混凝土浇筑高度也通常都大于2.6m。所以针对这样偏小的截面面积,为确保混凝土浇筑顺畅并且密实不会出现断条卡壳问题,规范规定骨料粒径不要大于20mm,但是很多施工现场对骨料的选配很不在乎,时常会因为骨料过大而出现断条和不密实情况。
2、坍落度问题。规范规定构造柱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控制在50到70mm,是为了方便混凝土经过振捣更为充分流入马牙槎的洞内,进而更为有效地与砌体互相结合。但实际的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的坍落度偏小,振捣不密实,加之流动性不好,导致表面出现麻面、蜂窝,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尤其是根部容易出现烂根的现
象,转根部清理不够切底。规范规定构造柱根部需要事先预留清扫口,为了方便清除砌筑时的碎砖块和落地灰等杂物。但很多实际施工现场没有留清扫口或是对其清理不净,结果往往是层层柱根在隔层,整个构造柱从实质上来讲是一个有着多处断条的钢筋连体柱,并且断点叉都在楼面上钢筋搭接处,这对上述这种柱子是没办法起抗震作用的,适得其反会对墙体节点处造成破坏,从而破坏了的建筑整体性。
3、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规范规定混凝土施工缝必须要用润湿和冲洗,之后再铺1到2cm厚水泥砂浆之后才可以继续浇筑混凝土,但是实际施工时很多人却笑了这道工序,造成新老混凝土在界面结合不好,导致暗缝内伤。
(三)砌体施工存在的问题
1、砌筑方法不当,墙体在砌筑之前没有立杆摆样,导致墙体有竖向通缝现象,砌体的整体性受到影响。砌筑用砂浆、砖的强度没有符合总体设计的要求,有的甚至在施工中为了力求施工方便而添加回影响砂浆强度的外加剂。
2、马牙槎留设不够规范。留设马牙槎主要是为了加强混凝土砖砌体与构造柱的有效结合,形成一体。这样一方面增强了抗震效果,同时还可以利用露出砌体的混凝土面来核查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这方面的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槎口深度和高度不一,先进后退,遇到内外墙丁字砌体节点时,内墙只留直槎,甚至有的工程干脆不用马牙槎。
3、砌体砂浆不清理。在砌体施工过程中,挂在砖口上挤揉出的砂浆,通常不清理。因为砖本身有大有小都有可能挤出砂浆,这等于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大小。此外,因为砂浆的阻碍,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出现表面孔洞、蜂窝,或者是柱筋外露。
四、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钢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控制垂直度。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构造柱保持垂直,各层施工前都要首先安定柱子的轴线位置,并且在砌筑中要严格控制砌体垂直度,以砖为模会直接影响柱子的垂直度,因此,砌筑过程中应随时的调整已经绑扎的钢筋笼,砌体与可用柱的拉结筋来固定。
2、确保钢筋下料正确。纵筋下料的长度是以单个的楼层高度加上弯钩长度和搭接长度为基准的。箍筋的弯钩角度应当根据抗震要求为135、135类计算。箍筋制作时应计算加密部位箍筋的增加数量。
3、拉结筋。拉结筋应当根据楼层所需数量提前制作并且放置在砌筑操作的现场,确保随用随拿,以防漏放。拉结筋不应该在构造柱中部穿过去,应该靠在柱子的纵筋边,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受到阻碍。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粗骨料粒直径应当小于2cm,在施工现场可以用筛子进行筛选或者可以事前直接选购合适骨料。很多的施工现场构造柱选用一个楼层高度(即2.6到3.0m)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手段,所以必须对混凝土的振捣方式、坍落度和级配进行严格的控制,认真的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2、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清扫柱根施工垃圾。在清扫口内为了方便清理垃圾,每层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都需要超过楼面板高度5厘米左右。清扫口宜在楼层砌筑过程中进行2到3次的清理。混凝土在正式浇筑前要用清水冲洗柱根,之后根据规范要求,先浇筑1到2cm厚水泥砂浆。
(三)砌筑质量控制措施
在每道工序施工前需要进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加强质量管理,落实责任制。定是不定时的检查砂浆的饱满度以及强度,外加剂使用需要严格根据有关规范进行;还要确保墙体轴线与构造柱的轴线一致,结构上应当对位。严格控制垂直度;马牙槎也要符合规范标准,先退后进,保证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饱满密实;保持砖模表面的清洁,对挤揉出来的砂浆用工具随时清扫掉。
关键词:砖混结构施工质量问题措施
一、引言
砖混结构住宅中的“砖”,是指一种统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有其他尺寸的异型粘土砖、空心砖等。“混”是指由钢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钢筋混凝土配料,包括楼板、过梁、楼梯、阳台、排檐。这些配件与砖做的承重墙相结合,可以称为砖混结构住宅,由于抗震的要求,砖混住宅一般在5层、6层以下。
所谓的砖混结构通常是指是指在建筑物中附壁柱或是竖向承重结构的墙等选用的砌筑砌块或是砖,柱、桁架、屋面板、楼板、梁等一般是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更为简单一点的讲,砖混结构就是以大部分砖墙承重以及小部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所以通常又称之为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通常砖混结构的设计的计算性要求不高,主要倾向于构造设计和概念设计,由于砖混结构的主导承重结构是砖砌墙体,因此,砂浆和砖的强度也就对房屋的强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作为多层砖混结构用来提高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构造柱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时现阶段还存在有些管理人员对构造柱的作用原理了解的不到位,导致在施工中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这造成一部分位置的构造柱没有达到抗震目的,同时还影响了总体结构的安全,所以这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构造柱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总体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砖混结构房屋的施工质量问题已经不单纯的是建设的问题,同时也是普遍的社会问题。这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切身利益和政府的管理问题。因此,为了确保砖混结构房屋施工的质量,并符合总体设计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此类的质量问题或是技术问题是,应当立即采取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控制要点,做到严格规范,加强质量管理,保证施工工程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
二、砖混结构房屋的优点
因为砖是建筑施工中最小的标准化建筑构件,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场地要求较低,产地较为广泛,并且可砌成各种各样形状的墙体。砖本身具有大气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很好的耐久性。所以可以节省木材、钢材和水泥的用量,不需要模板,而且造价偏低。施工设备与施工工艺简单。砖的保温隔热性和隔音要比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更为优秀,所以砖混结构广泛的用于低层住宅建设中,是社会上一直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
三、砖混结构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一)钢筋施工中的问题
1、钢筋搭接不规范问题。我们通常以楼层高度为依据来决定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就是楼层高加上35d,而且一般情况是在每一楼层的楼面上进行搭接位置的设立。但是有很多工程的柱筋搭接却是人为意识来确定的,搭接长度也没有达到35d的要求,更有甚者还出现了I级钢筋两端都不弯钩或是单端弯钩的情况。导致在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没有达到要求。
2、纵向钢筋上下错位问题。因为在砖砌体预留柱位时上下两个楼层位置有偏差或是柱筋定位放线时与原来的设计位置偏离,导致柱筋的上下错位,最终造成不得不选取弯折方法来弥补错位的问题。最终的结果是构造柱上下轴心不一致,这违反了标准规范要求,并且严重影响了房屋的抗震能力。
3、箍筋歪斜、松散且数量不足问题。箍筋施工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例如在砌体施工期间,因为成品保护不周到,导致严重松散、歪斜、滑移、合模板前也未修整;绑扎间距过大或大小间距不等等。
4、沒按规定加密箍筋。感觉规范的要求,圈粱与柱相交时,在交点处一定范围内需要加密箍筋。在圈梁上下的加密范围都不应当小于1/6层高或是45厘米,箍筋间距不要大于10厘米,而箍筋间距在纵筋搭接区段内的不要大于20m。但在实际的施工中,却出现了上述亮点要求没有向操作人员说明,进而导致了工程质量隐患。
5、拉结筋的摆放问题。规范明确规定构造柱与240厚墙应当沿这墙高每50厘米设置2Φ6(在墙体每增加120厘米厚是增加1Φ6)。针对于水平拉结钢筋的连结,每边探入墙内都应当大于100厘米。但时在实际施工操作中,通常会把拉结筋错放或漏放,端头未作弯钩及拉结筋锚固长度不足。
(二)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骨料级配问题。通常构造柱的截面大小为240mmx240mm,而且混凝土浇筑高度也通常都大于2.6m。所以针对这样偏小的截面面积,为确保混凝土浇筑顺畅并且密实不会出现断条卡壳问题,规范规定骨料粒径不要大于20mm,但是很多施工现场对骨料的选配很不在乎,时常会因为骨料过大而出现断条和不密实情况。
2、坍落度问题。规范规定构造柱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控制在50到70mm,是为了方便混凝土经过振捣更为充分流入马牙槎的洞内,进而更为有效地与砌体互相结合。但实际的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的坍落度偏小,振捣不密实,加之流动性不好,导致表面出现麻面、蜂窝,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尤其是根部容易出现烂根的现
象,转根部清理不够切底。规范规定构造柱根部需要事先预留清扫口,为了方便清除砌筑时的碎砖块和落地灰等杂物。但很多实际施工现场没有留清扫口或是对其清理不净,结果往往是层层柱根在隔层,整个构造柱从实质上来讲是一个有着多处断条的钢筋连体柱,并且断点叉都在楼面上钢筋搭接处,这对上述这种柱子是没办法起抗震作用的,适得其反会对墙体节点处造成破坏,从而破坏了的建筑整体性。
3、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规范规定混凝土施工缝必须要用润湿和冲洗,之后再铺1到2cm厚水泥砂浆之后才可以继续浇筑混凝土,但是实际施工时很多人却笑了这道工序,造成新老混凝土在界面结合不好,导致暗缝内伤。
(三)砌体施工存在的问题
1、砌筑方法不当,墙体在砌筑之前没有立杆摆样,导致墙体有竖向通缝现象,砌体的整体性受到影响。砌筑用砂浆、砖的强度没有符合总体设计的要求,有的甚至在施工中为了力求施工方便而添加回影响砂浆强度的外加剂。
2、马牙槎留设不够规范。留设马牙槎主要是为了加强混凝土砖砌体与构造柱的有效结合,形成一体。这样一方面增强了抗震效果,同时还可以利用露出砌体的混凝土面来核查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这方面的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槎口深度和高度不一,先进后退,遇到内外墙丁字砌体节点时,内墙只留直槎,甚至有的工程干脆不用马牙槎。
3、砌体砂浆不清理。在砌体施工过程中,挂在砖口上挤揉出的砂浆,通常不清理。因为砖本身有大有小都有可能挤出砂浆,这等于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大小。此外,因为砂浆的阻碍,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出现表面孔洞、蜂窝,或者是柱筋外露。
四、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钢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控制垂直度。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构造柱保持垂直,各层施工前都要首先安定柱子的轴线位置,并且在砌筑中要严格控制砌体垂直度,以砖为模会直接影响柱子的垂直度,因此,砌筑过程中应随时的调整已经绑扎的钢筋笼,砌体与可用柱的拉结筋来固定。
2、确保钢筋下料正确。纵筋下料的长度是以单个的楼层高度加上弯钩长度和搭接长度为基准的。箍筋的弯钩角度应当根据抗震要求为135、135类计算。箍筋制作时应计算加密部位箍筋的增加数量。
3、拉结筋。拉结筋应当根据楼层所需数量提前制作并且放置在砌筑操作的现场,确保随用随拿,以防漏放。拉结筋不应该在构造柱中部穿过去,应该靠在柱子的纵筋边,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受到阻碍。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粗骨料粒直径应当小于2cm,在施工现场可以用筛子进行筛选或者可以事前直接选购合适骨料。很多的施工现场构造柱选用一个楼层高度(即2.6到3.0m)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手段,所以必须对混凝土的振捣方式、坍落度和级配进行严格的控制,认真的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2、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清扫柱根施工垃圾。在清扫口内为了方便清理垃圾,每层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都需要超过楼面板高度5厘米左右。清扫口宜在楼层砌筑过程中进行2到3次的清理。混凝土在正式浇筑前要用清水冲洗柱根,之后根据规范要求,先浇筑1到2cm厚水泥砂浆。
(三)砌筑质量控制措施
在每道工序施工前需要进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加强质量管理,落实责任制。定是不定时的检查砂浆的饱满度以及强度,外加剂使用需要严格根据有关规范进行;还要确保墙体轴线与构造柱的轴线一致,结构上应当对位。严格控制垂直度;马牙槎也要符合规范标准,先退后进,保证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饱满密实;保持砖模表面的清洁,对挤揉出来的砂浆用工具随时清扫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