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方入妙耳。指导学生评(频)改作文有利于提高其习作水平。
【关键词】评改示范;方法结构;主动参与;频改;激趣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方入妙耳。”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在“频改”过程中也最容易领悟文章“入妙”之法。为了改变传统作文评改影响学生水平提高的状况,我尝试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学生是参与者、是主体,教师的“主导”重点在于“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其参与作文评改。笔者就以下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评(频)改作文而提高习作水平的点滴做法及感受。
一、示范习法
教师在评改作文之初教给学生评析的方法,重在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思想与方法。教师先将例文在投影上放大展出,教师带领学生读例文,让学生对文章有大概的了解。提醒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习作好在哪儿,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安排、条理清晰否、材料的选择、审题立意等多角度地去思考。即便是示范,但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思考的结果,不断呈现出来,教师不断总结,好的地方打上波浪线,不足的划横线,写上评价语,让学生知道好或不好在什么地方。
例如:六上有篇习作是先向爸爸或妈妈表达爱,对其说一声“我爱你”或写在纸上表达,然后观察他们有何反应,把过程记下来。一生是这样写的(片段):“妈妈,我有话对你说。”“说吧,什么事?”“哦,妈妈,我……那个……那……个,我……嗯,我想吃鸡蛋饼。”我支吾半天,却从嘴里挤出几句答非所想的话。很多学生都认为小作者这儿写得很生动,好在哪儿?学生噼噼啪啪说开了:小作者的语言、神态、动作都写得传神。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得出评语:通过语言及神态的描写,写出了“我”在向妈妈表达时难为情的样子。我们继续评改,“……妈妈满脸疑惑地接过卡纸看了看,摸了摸我的头,“你没发烧吧?”“没有,妈妈,我爱你,我是真心的。”情急之下,对妈妈的爱终于说出来了!我鼓足了勇气,只感觉心在“扑通扑通”地跳。妈妈先是一愣,很快,幸福的表情立刻溢上脸庞。妈妈紧紧地抱着我,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女儿长大了,也懂事了,妈妈太高兴了,我也爱你!”妈妈听了女儿的表达后这样的激动,透过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感受到妈妈此时感到很幸福,这一幕描写得细致、真实而感人。总结得知,对于习作的优点之处,评价语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可以从关键的字、词入手,写出你的感受;可以从习作的结构入手,思考这样安排的好处;还可以从写法入手,体悟这样写的妙处……
反之,对于习作的不足之处也这样评改、频繁改。不足之处画上横线,进行修改,然后再改,直到满意为止。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文如何评改,通过师生的示范,学生一目了然,为以后评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提供了方法保障,也是让学生自己学会评改文章、提高习作水平之根本。
二、评改有法
展台投放出学生的优秀作文。学生先自由阅读例文。提醒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习作好在哪儿,有哪些不足。
接着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四人一小组,指定其中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为小组长,组长分配任务,可以每人评一段话,都要发表意见,优点或不足都可以,说不到的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补充。由组长执笔或由组长指定其他学生执笔,根据同组内学生的发言进行整合,写下合理的建设性的评语。
最后全班进行组际交流。每小组指定一个人来到讲台前,把小组交流讨论的结果投放在展台上,供全班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讲解,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相互补充。一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过程,通过参与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互动性,就必然会引出各种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幼稚的、不全面的问题和答案,就会出现动态变化的局面。看起来,这些回答或问题不全面,有些混乱,但它是学生具体、真
【关键词】评改示范;方法结构;主动参与;频改;激趣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方入妙耳。”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在“频改”过程中也最容易领悟文章“入妙”之法。为了改变传统作文评改影响学生水平提高的状况,我尝试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学生是参与者、是主体,教师的“主导”重点在于“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其参与作文评改。笔者就以下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评(频)改作文而提高习作水平的点滴做法及感受。
一、示范习法
教师在评改作文之初教给学生评析的方法,重在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思想与方法。教师先将例文在投影上放大展出,教师带领学生读例文,让学生对文章有大概的了解。提醒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习作好在哪儿,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安排、条理清晰否、材料的选择、审题立意等多角度地去思考。即便是示范,但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思考的结果,不断呈现出来,教师不断总结,好的地方打上波浪线,不足的划横线,写上评价语,让学生知道好或不好在什么地方。
例如:六上有篇习作是先向爸爸或妈妈表达爱,对其说一声“我爱你”或写在纸上表达,然后观察他们有何反应,把过程记下来。一生是这样写的(片段):“妈妈,我有话对你说。”“说吧,什么事?”“哦,妈妈,我……那个……那……个,我……嗯,我想吃鸡蛋饼。”我支吾半天,却从嘴里挤出几句答非所想的话。很多学生都认为小作者这儿写得很生动,好在哪儿?学生噼噼啪啪说开了:小作者的语言、神态、动作都写得传神。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得出评语:通过语言及神态的描写,写出了“我”在向妈妈表达时难为情的样子。我们继续评改,“……妈妈满脸疑惑地接过卡纸看了看,摸了摸我的头,“你没发烧吧?”“没有,妈妈,我爱你,我是真心的。”情急之下,对妈妈的爱终于说出来了!我鼓足了勇气,只感觉心在“扑通扑通”地跳。妈妈先是一愣,很快,幸福的表情立刻溢上脸庞。妈妈紧紧地抱着我,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女儿长大了,也懂事了,妈妈太高兴了,我也爱你!”妈妈听了女儿的表达后这样的激动,透过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感受到妈妈此时感到很幸福,这一幕描写得细致、真实而感人。总结得知,对于习作的优点之处,评价语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可以从关键的字、词入手,写出你的感受;可以从习作的结构入手,思考这样安排的好处;还可以从写法入手,体悟这样写的妙处……
反之,对于习作的不足之处也这样评改、频繁改。不足之处画上横线,进行修改,然后再改,直到满意为止。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文如何评改,通过师生的示范,学生一目了然,为以后评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提供了方法保障,也是让学生自己学会评改文章、提高习作水平之根本。
二、评改有法
展台投放出学生的优秀作文。学生先自由阅读例文。提醒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习作好在哪儿,有哪些不足。
接着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四人一小组,指定其中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为小组长,组长分配任务,可以每人评一段话,都要发表意见,优点或不足都可以,说不到的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补充。由组长执笔或由组长指定其他学生执笔,根据同组内学生的发言进行整合,写下合理的建设性的评语。
最后全班进行组际交流。每小组指定一个人来到讲台前,把小组交流讨论的结果投放在展台上,供全班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讲解,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相互补充。一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过程,通过参与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互动性,就必然会引出各种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幼稚的、不全面的问题和答案,就会出现动态变化的局面。看起来,这些回答或问题不全面,有些混乱,但它是学生具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