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创新教学。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创设教学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是由师生共同决定的。目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已受到广泛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是指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識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的唯一任务,体现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本位思想。而探究式教学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课堂支配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组织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2.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想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气氛中,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动量定理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一个鸡蛋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至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肯定会回答说破碎。紧接着又提问:“假如另一个同样的鸡蛋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至一个很厚的海绵垫,是否会破碎?为什么?”通过连续提问的方式给学生描绘了一个物理情景。在提问的同时,也可以安排演示实验,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欲望。
3.注重结论的产生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只重视知识结论的理解和应用。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从解题的“熟练技工”转变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必须解决的问题。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由一些概念、规律、定理组成,这些知识在高考中的必然考查,使得教师十分注意它们的相关应用,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教给他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模式进行训练,培养了一批很会考试的学生。学生对于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结论都能倒答如流,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又有几个能说明白呢?爱因斯坦说过:“什么叫素质?当我们把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我们的学生忘掉教师所教的知识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呢?这种只重结论的教学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积淀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
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教师从传授知识中解脱出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科学的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4.注重评价的过程化与多元化
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情况,而忽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和学生的情感变化。探究式教学注重过程、注重情感、注重交流与合作、注重科学精神。因此,在评价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以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首先,注重过程评价。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主要体现在探究过程中,因此要根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方案设计的周密性、探究的实效性等各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其次,注重多元化评价。(1)平时考查与考试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重视书面形式的理论考查,又要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查;(3)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能力是一个人稳定的、潜在的、综合的心理特征,能力测验具有受记忆力影响较小,并且无法突击准备的特点;(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定量分数值,还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情感因素,如学习态度的变化、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等。这些都可以用定性的专门术语来描述评价;(5)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实现自我目标。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收稿日期:2012-09-26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创设教学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是由师生共同决定的。目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已受到广泛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是指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識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的唯一任务,体现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本位思想。而探究式教学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课堂支配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组织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2.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想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气氛中,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动量定理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一个鸡蛋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至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肯定会回答说破碎。紧接着又提问:“假如另一个同样的鸡蛋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至一个很厚的海绵垫,是否会破碎?为什么?”通过连续提问的方式给学生描绘了一个物理情景。在提问的同时,也可以安排演示实验,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欲望。
3.注重结论的产生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只重视知识结论的理解和应用。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从解题的“熟练技工”转变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必须解决的问题。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由一些概念、规律、定理组成,这些知识在高考中的必然考查,使得教师十分注意它们的相关应用,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教给他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模式进行训练,培养了一批很会考试的学生。学生对于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结论都能倒答如流,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又有几个能说明白呢?爱因斯坦说过:“什么叫素质?当我们把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我们的学生忘掉教师所教的知识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呢?这种只重结论的教学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积淀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
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教师从传授知识中解脱出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科学的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4.注重评价的过程化与多元化
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情况,而忽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和学生的情感变化。探究式教学注重过程、注重情感、注重交流与合作、注重科学精神。因此,在评价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以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首先,注重过程评价。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主要体现在探究过程中,因此要根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方案设计的周密性、探究的实效性等各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其次,注重多元化评价。(1)平时考查与考试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重视书面形式的理论考查,又要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查;(3)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能力是一个人稳定的、潜在的、综合的心理特征,能力测验具有受记忆力影响较小,并且无法突击准备的特点;(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定量分数值,还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情感因素,如学习态度的变化、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等。这些都可以用定性的专门术语来描述评价;(5)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实现自我目标。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收稿日期:201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