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学生的感受与情感,这与德育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教师需要通过音乐作品中饱含的情感力量去进行感染与教育。从根本上看,音乐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在某种程度上去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借助情感共鸣与兴趣引导,可以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体现出音乐学科的德育功能。总体上来说,音乐作为独特的语言,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在念头的通达与美感的浸润中来培养学生的情操。本文尝试探索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德育功能的方式,旨在通过德育渗透去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对策
音乐可以借助旋律、节奏与曲调等去传达特殊的情感,更容易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在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的作用下,教学的育人功能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此外,通过音乐对学生精神上造成的影响,可以推动学生去在音乐鉴赏中理解道德与情感,提高思维的敏锐度,能够更好地感知音乐中包含的一些元素,并加以学习与发展。对于道德的外在显现,音乐教学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行为,加深学生对道德的基础认知,同时,教师应积极加以指引,注重在音乐鉴赏中去构建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学生情操与三观的培养中去实现良好的德育渗透过程。以下以具体的教学策略为切入点,探讨了音乐教学中如何去展开德育渗透的教学过程。
一、设立情境导入,渗透音乐鉴赏
音乐艺术的起源与发展都是和人类活动与其思想感情紧密相连的,更多时候,音乐与历史、文化、情感、时代等相互交融。因而,谈及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让教师去设立相关的情境,在环境的渲染下去表现出德育教育的主题,将音乐相关的信息多元化地展示出来。借助音乐鉴赏课程,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体味音乐中的情感,在联系教学背景的同时去理解曲调中的情感诉求与思想表达。在情感的传达与震撼下,小学生更容易感受到音乐的力量,无论是爱国歌曲、励志歌曲或者有关亲情与友情的歌曲,在情境的塑造下更加饱满,能够给小学生带来更大的触动,音乐鉴赏教學的德育效果被完全地激发出来。
如,教师在诸如《映山红》这首红歌的教学中,可以联系《闪闪的红星》电影创造相关的故事情境,讲述在特殊历史时期下人物的成长过程,让小学生学会代入其中,换位思考,理解少年英雄所具有的独特品质。在音乐曲调与氛围的渲染下,能够促使教学发挥出更好的德育教学效果。而对于《鲁冰花》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自己与母亲已经别离许久,让学生在代入的过程中体验心中涌起的悸动,仿佛在泪光中回忆起了母亲的笑容与叮嘱,感受到了对母亲的思念整体上,通过情感的烘托与情境的导入,对音乐的鉴赏过程可以让学生去更好的理解情感与道德的本质,促进学生去积极思考,从侧面去进行德育教学的渗透。
二、加强知识技能教学,促进学生认识自我
德育教学的展开是多方面的,由于小学生不具备相应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表达缺乏明显的感知力。因而,教师需要加强小学生在音乐上的知识技能,使其能够理解音乐中节奏与曲调的变化,并且鼓励其去参与团队合唱、乐队协奏等,在合作精神的培养中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为全面地认识自我,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德育的渗透,让小学生能够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中逐渐产生自信,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去进行积极主动的追求,在自主化的尝试与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其积极运用学到的音乐知识去从生活的角度理解音乐与品德之间的关系。综合上,通过道德意识的养成,小学生能够更为知礼守节。
如,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穿插合唱比赛,让学生在歌唱的训练中能够去更好地与他人相处,理解个人行为对团队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歌,从《种太阳》到《让我们荡起双桨》,在团队的驱动下能够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尝试对歌曲做一些小小的微调。由此,在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养成中,音乐教学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推动了德育教学的发展,小学生更能明白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此外,合唱比赛也给了小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在领队、指挥等角色的培养中,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够相信自我。
三、组织音乐活动,展开德育表演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与其他艺术紧密相关的,作为艺术的载体,自然也就承担了更重的教育职责。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学科的艺术性与包含性,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在组织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去进行德育教育。其中,话剧、音乐剧等就是非常优良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德育表演,借助另一种艺术形式去实践学生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在独特的音乐演奏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在表演中酝酿情感,在情感张力的表现中去更好地诠释表演内容,加深了其对故事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活动更好地渗透了德育教学,音乐能够拔高情景剧中的人物形象,使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松花江上》这首歌曲为蓝本进行剧本创作,描绘那一段凄惨的历史,通过与“九一八”事件相连,小学生能够借助舞台去理解家乡陷落、四处流亡,连学习与娱乐都成了奢侈的这样一种景象。在音乐活动的组织之下,能够让学生去更好的理解这种表演的精神内核,在悲伤的曲调与真实的历史展示之下,能够在小学生心底留下鲜明的印记,更好地渗透了德育教育,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了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之后,教师还可以结合《保卫黄河》《长江之歌》等,在歌曲的渲染中去歌颂对祖国的热爱,在赞美中使小学生能够形成民族荣誉感,进一步发展德育教育内容。
总结:音乐教育对实现德育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中分展现出音乐学科的特色,努力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去健全小学生的人格培养,在优良品德的塑造中落实德育教育工作。教师也需要调动身边的教学资源,为小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其在音乐学习中受到巨大的感染,推动德育教学的完善化。
参考文献:
[1]劳丹,袁振祖.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
[2]李灿.高中音乐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J].当代音乐.2019.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对策
音乐可以借助旋律、节奏与曲调等去传达特殊的情感,更容易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在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的作用下,教学的育人功能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此外,通过音乐对学生精神上造成的影响,可以推动学生去在音乐鉴赏中理解道德与情感,提高思维的敏锐度,能够更好地感知音乐中包含的一些元素,并加以学习与发展。对于道德的外在显现,音乐教学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行为,加深学生对道德的基础认知,同时,教师应积极加以指引,注重在音乐鉴赏中去构建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学生情操与三观的培养中去实现良好的德育渗透过程。以下以具体的教学策略为切入点,探讨了音乐教学中如何去展开德育渗透的教学过程。
一、设立情境导入,渗透音乐鉴赏
音乐艺术的起源与发展都是和人类活动与其思想感情紧密相连的,更多时候,音乐与历史、文化、情感、时代等相互交融。因而,谈及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让教师去设立相关的情境,在环境的渲染下去表现出德育教育的主题,将音乐相关的信息多元化地展示出来。借助音乐鉴赏课程,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体味音乐中的情感,在联系教学背景的同时去理解曲调中的情感诉求与思想表达。在情感的传达与震撼下,小学生更容易感受到音乐的力量,无论是爱国歌曲、励志歌曲或者有关亲情与友情的歌曲,在情境的塑造下更加饱满,能够给小学生带来更大的触动,音乐鉴赏教學的德育效果被完全地激发出来。
如,教师在诸如《映山红》这首红歌的教学中,可以联系《闪闪的红星》电影创造相关的故事情境,讲述在特殊历史时期下人物的成长过程,让小学生学会代入其中,换位思考,理解少年英雄所具有的独特品质。在音乐曲调与氛围的渲染下,能够促使教学发挥出更好的德育教学效果。而对于《鲁冰花》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自己与母亲已经别离许久,让学生在代入的过程中体验心中涌起的悸动,仿佛在泪光中回忆起了母亲的笑容与叮嘱,感受到了对母亲的思念整体上,通过情感的烘托与情境的导入,对音乐的鉴赏过程可以让学生去更好的理解情感与道德的本质,促进学生去积极思考,从侧面去进行德育教学的渗透。
二、加强知识技能教学,促进学生认识自我
德育教学的展开是多方面的,由于小学生不具备相应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表达缺乏明显的感知力。因而,教师需要加强小学生在音乐上的知识技能,使其能够理解音乐中节奏与曲调的变化,并且鼓励其去参与团队合唱、乐队协奏等,在合作精神的培养中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为全面地认识自我,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德育的渗透,让小学生能够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中逐渐产生自信,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去进行积极主动的追求,在自主化的尝试与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其积极运用学到的音乐知识去从生活的角度理解音乐与品德之间的关系。综合上,通过道德意识的养成,小学生能够更为知礼守节。
如,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穿插合唱比赛,让学生在歌唱的训练中能够去更好地与他人相处,理解个人行为对团队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歌,从《种太阳》到《让我们荡起双桨》,在团队的驱动下能够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尝试对歌曲做一些小小的微调。由此,在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养成中,音乐教学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推动了德育教学的发展,小学生更能明白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此外,合唱比赛也给了小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在领队、指挥等角色的培养中,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够相信自我。
三、组织音乐活动,展开德育表演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与其他艺术紧密相关的,作为艺术的载体,自然也就承担了更重的教育职责。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学科的艺术性与包含性,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在组织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去进行德育教育。其中,话剧、音乐剧等就是非常优良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德育表演,借助另一种艺术形式去实践学生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在独特的音乐演奏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在表演中酝酿情感,在情感张力的表现中去更好地诠释表演内容,加深了其对故事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活动更好地渗透了德育教学,音乐能够拔高情景剧中的人物形象,使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松花江上》这首歌曲为蓝本进行剧本创作,描绘那一段凄惨的历史,通过与“九一八”事件相连,小学生能够借助舞台去理解家乡陷落、四处流亡,连学习与娱乐都成了奢侈的这样一种景象。在音乐活动的组织之下,能够让学生去更好的理解这种表演的精神内核,在悲伤的曲调与真实的历史展示之下,能够在小学生心底留下鲜明的印记,更好地渗透了德育教育,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了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之后,教师还可以结合《保卫黄河》《长江之歌》等,在歌曲的渲染中去歌颂对祖国的热爱,在赞美中使小学生能够形成民族荣誉感,进一步发展德育教育内容。
总结:音乐教育对实现德育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中分展现出音乐学科的特色,努力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去健全小学生的人格培养,在优良品德的塑造中落实德育教育工作。教师也需要调动身边的教学资源,为小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其在音乐学习中受到巨大的感染,推动德育教学的完善化。
参考文献:
[1]劳丹,袁振祖.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
[2]李灿.高中音乐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J].当代音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