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过程之东亚儒学的诠释学建构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亚儒学在台湾学界渐成显学。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研讨的课题已不仅限于对东亚儒学具体存在样态、特征的静态把握,而是转向“东亚儒学何以可能”的问题,亦即对一体而多元的东亚儒学之动态生成过程的探究。“作为过程的东亚儒学”的重要性由此凸显。就此而言,东亚儒学之所以能够将具有超时空价值的儒家经典落实于具体而特殊的时空场域之中,做到推新意于陈编,并形成寓一于多、一多相贯的儒学共同体,就在于儒家经典与解经者之间的“时间间距”带来的诠释张力。因此,根据哲学诠释学,时间间距非但不会构成经典文本诠
其他文献
目前,全国各院校大学英语课堂已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教学模式、内容、优势与弊端或系统评价等方面,而对个体差异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523份全国
马克思主义的数字化既是与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协调发展的外在要求,又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而已经成熟的数字化技术、正在兴起的数字化产业和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