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经济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也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对外政策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愈发重要。本篇论文就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进行阐述,并且就其重要性进行说明,指出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措施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 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城镇与农村的二元发展体制,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对外贸易的不断开放,在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政策方面大力号召城乡一体化以及城镇融合,例如河北雄安新区的成立。虽然农村与城镇无论在基础设施、科教文卫、收入水平以及资源环境方面都存在差距,但是随着最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所以,探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尤为重要。
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指在整个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核心。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
第一,自然资源作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点,也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要避免边破坏边治理现象,大力倡导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及循环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统一。
第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而农产品本身的产量和质量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提高产量,改善质量,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做到紧密的结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效的缓解现阶段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与有限的农业生产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第三,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技术,所以我们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保证其合理的物质积累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现代社会是科技改变一切的时代,所以,科学技术为农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杂交水稻、有机农产品、机械农作等,带动着农村经济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带领我国农村经济走上了模式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为我国农业产业的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中引进了很多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例如: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从国外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理念中进行学习,例如:引进农业生产中的基因技术;重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自主研发,保证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观念,更新其发展模式,以城市带动农村,并且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加速城乡融合,打破城乡壁垒,提高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覆盖范围,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农村市场作为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提高农民阶级的收入水平可以有效地增加其购买消费能力以及打开农村市场,拉动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不断增长的国民经济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形成良性发展循环,不断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不可替代性,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核心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生产活动,例如废物的循环再利用、不断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污染排放量、推行低碳经济和有机生活,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農业科技水平的地区差异性
虽然我国的农业自动化、现代化、机械化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基数以及农业人口基数的庞大,导致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比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幅员辽阔,而科技含量比重低下造成的直观问题就是地区农业之间发展的差异性明显,且农业技术流动性较差,以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为例,二者在地域上面属于接壤关系,但是由于二者分管于不同的政府组织,发展规划以及农业政策的差异性会直接导致科技水平的不均衡,尽管气候、土壤以及日照等因素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科技水平下二者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不尽相同,阻碍了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变革,从宏观角度来看,并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院校的常年扩招,很多80后和90后都走出农村,在大城市中谋求发展,近几年引发人们热议的农民工问题,以及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衍生问题,都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而且我国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的经济发展路线决定西部地区和某些山区,经济水平极端低下,教育制度的缺失以及科技水平的限制,又进一步降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质量,农民缺乏知识教育导致无法从现有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到其他行业,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数量多、质量低的特点,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的稳定。
(三)以环境换发展的现象层出不穷
自然环境不可再生的特点,使得人们愈发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违法违规性质的生产行为,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乡镇工业企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带头作用,而这些企业往往因为技术水平不够或者处于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放任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为了农村政府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将味精厂等具有严重污染性质的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对象,不仅造成上下游的水源和空气质量的污染,而且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造成对环境的不可再生损失。
三、改善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建议
(一)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在全国范围农村的普及
科学技术水平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够流于形式,所以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科学技术培训机制,包含知识普及以及事后反馈等环节,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从观念上接受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发展趋势,组织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业科技交流会,提高科学技术的传播速度,加快农村经济现代化。
(二)健全保障农村环境的法律政策
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监管不到,监管不利和监管不严的问题,尤其在环境监管部分,所以加强对于农村干部组织的纪律规范,加大园林部门对于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培养全体村民实行人人监管的习惯,建立健全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重视发展农村的教育培训
我们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青壮年身上,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主力,有效地加强其理论教育的灌输和实践教育的培养,借鉴现有成熟的教育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加强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让农民群体提高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为农民群体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加强其专业技能培训和发展,解决教育资金短缺和办学环境恶劣的现状,使得教育资源在我国得到合理配置。
四、总论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周期性质的任务,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进步,紧密联合社会中的各个部门,国家政府要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通过有效地结合工业和服务业的现有资源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唐功军,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农民致富之友》,2017 (6)
[2]阎元礼,关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 (2)
[3]韩银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 (7)
[4]李奂莹,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现代化农业》 , 2015 (11)
[5]孙杰,新时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 , 28 (6)
关键词:农村; 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城镇与农村的二元发展体制,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对外贸易的不断开放,在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政策方面大力号召城乡一体化以及城镇融合,例如河北雄安新区的成立。虽然农村与城镇无论在基础设施、科教文卫、收入水平以及资源环境方面都存在差距,但是随着最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所以,探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尤为重要。
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指在整个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核心。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
第一,自然资源作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点,也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要避免边破坏边治理现象,大力倡导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及循环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统一。
第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而农产品本身的产量和质量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提高产量,改善质量,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做到紧密的结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效的缓解现阶段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与有限的农业生产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第三,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技术,所以我们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保证其合理的物质积累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现代社会是科技改变一切的时代,所以,科学技术为农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杂交水稻、有机农产品、机械农作等,带动着农村经济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带领我国农村经济走上了模式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为我国农业产业的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中引进了很多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例如: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从国外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理念中进行学习,例如:引进农业生产中的基因技术;重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自主研发,保证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观念,更新其发展模式,以城市带动农村,并且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加速城乡融合,打破城乡壁垒,提高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覆盖范围,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农村市场作为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提高农民阶级的收入水平可以有效地增加其购买消费能力以及打开农村市场,拉动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不断增长的国民经济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形成良性发展循环,不断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不可替代性,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核心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生产活动,例如废物的循环再利用、不断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污染排放量、推行低碳经济和有机生活,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農业科技水平的地区差异性
虽然我国的农业自动化、现代化、机械化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基数以及农业人口基数的庞大,导致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比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幅员辽阔,而科技含量比重低下造成的直观问题就是地区农业之间发展的差异性明显,且农业技术流动性较差,以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为例,二者在地域上面属于接壤关系,但是由于二者分管于不同的政府组织,发展规划以及农业政策的差异性会直接导致科技水平的不均衡,尽管气候、土壤以及日照等因素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科技水平下二者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不尽相同,阻碍了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变革,从宏观角度来看,并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院校的常年扩招,很多80后和90后都走出农村,在大城市中谋求发展,近几年引发人们热议的农民工问题,以及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衍生问题,都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而且我国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的经济发展路线决定西部地区和某些山区,经济水平极端低下,教育制度的缺失以及科技水平的限制,又进一步降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质量,农民缺乏知识教育导致无法从现有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到其他行业,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数量多、质量低的特点,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的稳定。
(三)以环境换发展的现象层出不穷
自然环境不可再生的特点,使得人们愈发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违法违规性质的生产行为,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乡镇工业企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带头作用,而这些企业往往因为技术水平不够或者处于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放任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为了农村政府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将味精厂等具有严重污染性质的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对象,不仅造成上下游的水源和空气质量的污染,而且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造成对环境的不可再生损失。
三、改善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建议
(一)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在全国范围农村的普及
科学技术水平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够流于形式,所以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科学技术培训机制,包含知识普及以及事后反馈等环节,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从观念上接受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发展趋势,组织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业科技交流会,提高科学技术的传播速度,加快农村经济现代化。
(二)健全保障农村环境的法律政策
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监管不到,监管不利和监管不严的问题,尤其在环境监管部分,所以加强对于农村干部组织的纪律规范,加大园林部门对于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培养全体村民实行人人监管的习惯,建立健全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重视发展农村的教育培训
我们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青壮年身上,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主力,有效地加强其理论教育的灌输和实践教育的培养,借鉴现有成熟的教育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加强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让农民群体提高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为农民群体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加强其专业技能培训和发展,解决教育资金短缺和办学环境恶劣的现状,使得教育资源在我国得到合理配置。
四、总论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周期性质的任务,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进步,紧密联合社会中的各个部门,国家政府要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通过有效地结合工业和服务业的现有资源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唐功军,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农民致富之友》,2017 (6)
[2]阎元礼,关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 (2)
[3]韩银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 (7)
[4]李奂莹,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现代化农业》 , 2015 (11)
[5]孙杰,新时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 , 2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