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导学案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提升教学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师生间互动。导学案编制的重点在“导”,关键在“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中惊喜大于困惑。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学案;合作探究;困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44-01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跟“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的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导学案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提升教学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师生互动。我主要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谈一谈对该种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看法。
一、导学案的有效运用助力学生自主学习,把握学习目标
农村小学的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工作十分重要,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引人入境的作用。傳统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短,使得新课导入时间不足,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而应用课前导学案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陷。例如,每学一个知识点,教师利用导学案作为载体,教会学生如何复习旧知识、如何学习新知识,并针对自己的问题自主查漏补缺。在上课之前,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预习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对本节课所要讲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结合自测,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便在听课过程中,针对自己学习存在的问题,认真听讲。
二、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导学案编制的重点在“导”,关键在“学”。课前导学完成后,根据教学安排,进入合作探究环节。具体是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竞赛,诊断性检测学生课前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在这一环节中,尽可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以探究思考题的形式把教材中的重难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分析、解答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例如,在进行“圆的面积”教学过程中,教师编写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预习自学。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按照导学案的预设设置梯度问题,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最后分组,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能否类比转化,把“圆的面积”转化成“近似长方形面积或近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可设置问题为为“把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面积=( )×( ),因此圆的面积=( )×( )”学生根据导学案合作探究,交流,分析、解答问题。期间,教师结合课件进行启发引导,最后进行总结,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三、导学案的有效运有利于降低学生负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上课状态不佳,学习兴趣不浓,经常打瞌睡,做小动作,学不会,不能完成作业,学生厌学情绪浓厚。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多半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模式,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激发起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方式简单、单调,学习被动。二是布置过多的机械性重复的作业,没有挑战性,把学习变成了体力劳动,导致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太重。编制符合农村学生实际的导学案,突出减负要求,把课堂练习及拓展与课外作业整合在一起,全部呈现在导学案上。便于学生全面把握,有计划的按时完成,不布置过多机械重复的作业,使学生练会为原则。优化学生课内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保持学生良好学习兴趣和积极学习的学习热情。
四、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师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上来,老师再就这些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对同一个问题认识有争议时,可及时调准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大家比较判断,从中得出最佳答案。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后及时地进行对应练习,努力做到每节课都能“堂堂清”。教师也可以通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存在哪些不足。例如:1、导学案的设计有梯度吗?是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2、练习设计有针对性吗?能否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等等。导学案能清楚地反映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有助于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不断总结提高。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导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惊喜大于困惑。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结合本班学情进行资源整合,才能更好地利用好导学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的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一定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学案;合作探究;困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44-01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跟“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的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导学案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提升教学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师生互动。我主要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谈一谈对该种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看法。
一、导学案的有效运用助力学生自主学习,把握学习目标
农村小学的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工作十分重要,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引人入境的作用。傳统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短,使得新课导入时间不足,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而应用课前导学案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陷。例如,每学一个知识点,教师利用导学案作为载体,教会学生如何复习旧知识、如何学习新知识,并针对自己的问题自主查漏补缺。在上课之前,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预习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对本节课所要讲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结合自测,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便在听课过程中,针对自己学习存在的问题,认真听讲。
二、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导学案编制的重点在“导”,关键在“学”。课前导学完成后,根据教学安排,进入合作探究环节。具体是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竞赛,诊断性检测学生课前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在这一环节中,尽可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以探究思考题的形式把教材中的重难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分析、解答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例如,在进行“圆的面积”教学过程中,教师编写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预习自学。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按照导学案的预设设置梯度问题,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最后分组,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能否类比转化,把“圆的面积”转化成“近似长方形面积或近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可设置问题为为“把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面积=( )×( ),因此圆的面积=( )×( )”学生根据导学案合作探究,交流,分析、解答问题。期间,教师结合课件进行启发引导,最后进行总结,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三、导学案的有效运有利于降低学生负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上课状态不佳,学习兴趣不浓,经常打瞌睡,做小动作,学不会,不能完成作业,学生厌学情绪浓厚。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多半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模式,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激发起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方式简单、单调,学习被动。二是布置过多的机械性重复的作业,没有挑战性,把学习变成了体力劳动,导致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太重。编制符合农村学生实际的导学案,突出减负要求,把课堂练习及拓展与课外作业整合在一起,全部呈现在导学案上。便于学生全面把握,有计划的按时完成,不布置过多机械重复的作业,使学生练会为原则。优化学生课内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保持学生良好学习兴趣和积极学习的学习热情。
四、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师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上来,老师再就这些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对同一个问题认识有争议时,可及时调准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大家比较判断,从中得出最佳答案。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后及时地进行对应练习,努力做到每节课都能“堂堂清”。教师也可以通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存在哪些不足。例如:1、导学案的设计有梯度吗?是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2、练习设计有针对性吗?能否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等等。导学案能清楚地反映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有助于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不断总结提高。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导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惊喜大于困惑。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结合本班学情进行资源整合,才能更好地利用好导学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的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一定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