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 要 新课程初中体育教学“情感维度目标”的达成,需要体育教师对实施情感教育有比较好的认识。本文重点阐述情感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三个作用。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情感教学 作用
一、有利于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主张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主要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20世纪80年代,这一分类方法传入我国,并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对教学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情感目标的重要性,但不容置疑的是:与情感领域相比,认知与动作技能领域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我们可以较为轻松地用来评点和证明学生的成绩。正是由于情感目标的评价薄弱,使得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的陈述与实施日益消蚀。
长期以来的传统体育教学中,一线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和陈述中,往往并无清醒的认识,其操作性在实践中更无彰显,于是,情感目标在更多时候成了一种形式。探究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缺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原因有:情感的目的性价值的忽视;教师言语的“文本论”;师生交往的阻隔;教学的竞技化倾向等。重建一种新型的情感目标建立与达成方式,是时代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一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这将使我们在理论上更加深对情感教育的理解,在实践中更为突出情感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学习情感
体育学习中的积极情感可概括如下:
(一)道德感
在体育学习中,道德感就是用社会道德原则去感知各种体育现象、体育活动及方式方法后所体验到的一切情感,是一种与个人良好的个性品质紧密相关的情感。在体育活动中强调并实践公平公正和遵守规则,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将会逐步渗透和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形成正直的品质,而且能培养学生勤奋、勇敢、顽强的个性品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理智感
学生体育学习理智感的形成,在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应用价值和对运动美的追求,使体育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达标和升学,而是理智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去实现终身体育,在体育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身心素质。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渴求与兴趣是体育学习中理智感形成的基础,理智感的形成同样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三)美感
体育中的美感包括技术动作本身的美、战术应变中的美、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美、竞争与合作中的美等等,是学生在实践中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学生美感的形成需要自身的体验同时也需要通过教育加以培养和提高。对于一位初中生而言,110M跨栏的美并不能轻易的体验到,但是,在学习之前,体育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刘翔奥运夺冠军的场面及其他一些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样既能加速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课程实施中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否充分发挥是体育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正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在体育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他们坚持锻炼的前提,如何通过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进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要求,这也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們,只有那些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价值需要的客观事物,才能为主体所选择,并作为认识活动的客体或对象。人的认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指向性,而选择性和指向性是通过人的情感而实现的。要选择就必须有所保留又有所抛弃,要指向就必须有所接近又有所避开,既要所肯定又有所否定,而人的情感恰好具有这两极性的特点。人对于那些符合或满足自身需要的客观事物,总是产生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喜爱和接近的态度或情绪体验,而对那些与自身需要无关或相抵触的客观事物,则报以消极、否定、厌恶和疏远的情感倾向。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情感化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积极性情感和能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兴,刘强.浅谈体育情感教育[J].泰安师专学报.2001(03).
[2] 唐建华.论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改中教师观念的更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3] 魏雪丽.初中体育教学的情感投入[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9(11).
摘 要 新课程初中体育教学“情感维度目标”的达成,需要体育教师对实施情感教育有比较好的认识。本文重点阐述情感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三个作用。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情感教学 作用
一、有利于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主张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主要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20世纪80年代,这一分类方法传入我国,并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对教学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情感目标的重要性,但不容置疑的是:与情感领域相比,认知与动作技能领域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我们可以较为轻松地用来评点和证明学生的成绩。正是由于情感目标的评价薄弱,使得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的陈述与实施日益消蚀。
长期以来的传统体育教学中,一线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和陈述中,往往并无清醒的认识,其操作性在实践中更无彰显,于是,情感目标在更多时候成了一种形式。探究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缺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原因有:情感的目的性价值的忽视;教师言语的“文本论”;师生交往的阻隔;教学的竞技化倾向等。重建一种新型的情感目标建立与达成方式,是时代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一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这将使我们在理论上更加深对情感教育的理解,在实践中更为突出情感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学习情感
体育学习中的积极情感可概括如下:
(一)道德感
在体育学习中,道德感就是用社会道德原则去感知各种体育现象、体育活动及方式方法后所体验到的一切情感,是一种与个人良好的个性品质紧密相关的情感。在体育活动中强调并实践公平公正和遵守规则,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将会逐步渗透和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形成正直的品质,而且能培养学生勤奋、勇敢、顽强的个性品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理智感
学生体育学习理智感的形成,在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应用价值和对运动美的追求,使体育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达标和升学,而是理智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去实现终身体育,在体育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身心素质。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渴求与兴趣是体育学习中理智感形成的基础,理智感的形成同样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三)美感
体育中的美感包括技术动作本身的美、战术应变中的美、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美、竞争与合作中的美等等,是学生在实践中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学生美感的形成需要自身的体验同时也需要通过教育加以培养和提高。对于一位初中生而言,110M跨栏的美并不能轻易的体验到,但是,在学习之前,体育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刘翔奥运夺冠军的场面及其他一些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样既能加速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课程实施中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否充分发挥是体育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正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在体育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他们坚持锻炼的前提,如何通过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进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要求,这也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們,只有那些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价值需要的客观事物,才能为主体所选择,并作为认识活动的客体或对象。人的认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指向性,而选择性和指向性是通过人的情感而实现的。要选择就必须有所保留又有所抛弃,要指向就必须有所接近又有所避开,既要所肯定又有所否定,而人的情感恰好具有这两极性的特点。人对于那些符合或满足自身需要的客观事物,总是产生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喜爱和接近的态度或情绪体验,而对那些与自身需要无关或相抵触的客观事物,则报以消极、否定、厌恶和疏远的情感倾向。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情感化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积极性情感和能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兴,刘强.浅谈体育情感教育[J].泰安师专学报.2001(03).
[2] 唐建华.论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改中教师观念的更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3] 魏雪丽.初中体育教学的情感投入[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