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审题解题技能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在步入小学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数学中的应用题型是最常见的,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育之中的重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应用题也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的难点,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的讲授方法单一,教学的内容也没有切合实际,在解题模式以及套路化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缺乏,无法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更不能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意义也就丧失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被很好启迪。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审题解题;技能
  引言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总是隐含在题目中,解答时必须根据题目要求,将隐含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明显的数量关系,将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简单的数量关系,根据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从多角度、全方位展开思考,把已知条件转化成不同方式,表述为一个形异实同的条件,找到解题的有效途径。应用题型的解题条件转化的实质就是优化解题思路、明确解答条件的过程。
  1规范审题指导,强化解题意志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单纯的计算题,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并不困难,但是把相同的知识点,放在应用题中考察,很多学生就无法正确解答,甚至完全无法作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读不懂应用题的题目,分析不出题干中所给出的各个条件和所提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自然就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应用题的题干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分析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接下来的解题过程奠定基础。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审题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通读题干,确定题目考察的内容,圈出题干中的已知条件。然后分析各个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理清各方面的关系的基础上,最后就可以进行列式开始解题了。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讲解如下应用题,“已知蓝鲸的体重是150吨,身长25.9米,而世界上最大的一棵巨杉,质量是蓝鲸的18.7倍,高是蓝鲸体长的3.2倍。这颗巨杉重多少吨?高多少米?”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所求问题是巨杉的重量和高度,圈出的已知条件有蓝鲸的体重和身长,以及蓝鲸的体重、身长与巨杉的重量、高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蓝鲸体重的18.7倍为巨杉的重量,蓝鲸身长的3.2倍为巨杉的高度。分析出了这些数据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之后,最后就可以列出算式,求出这道应用题的答案了。
  2答案开放化
  在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中,答案固定、方向明确、模式化套用的痕迹太重,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數学素养的培育,也是很多小学生不喜欢解应用题的原因所在。对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多练习一些开放性的应用题,设置不唯一的答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并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发散性、创造性的思考。这样既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根据实际环境的不同,学生理应有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策略来探寻最好的结果。通过开放性的题目和答案设置,学生再也不用为答案是否准确而感到焦虑,反而更能发散自己的思维。
  3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但推理能力比较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题目的讲解,将自己的分析方式以及对问题的推理过程展示给学生,以此来引导学生建立解题思路,然后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或问题的要求,鼓励学生应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题目。例如,在以上题目中,“而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比三年级、四年级两个年级相加还多10人”,在解答问题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该问题的解答需要哪些条件?所需条件中有哪些条件是已知的?哪些条件是未知的?对于未知的条件应该如何去寻找?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三年级的参赛总人数,二是四年级的参赛总人数,其中三年级的参赛总人数是已知条件,四年级的参赛人数是未知条件,而四年级的参赛人数可以通过三年级的参赛人数来求得,这样解题思路就理清了。
  结语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条件的转换,需结合问题解答的实践过程和实际分析理顺条件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解题条件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更简便的解题方法,达到条件推导与问题解决的有效整合与统一,为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霞.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4):18.
  [2]王生虎.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3):39.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很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多元化的手段与方法积极构建高效课堂,这是教师努力工作的方向。然而,现下的语文课堂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能够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高效率的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以写作为导向的能力和知识的综合体。怎样提高英语写作水平?通过对高中英语基础训练的探讨,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语写作难的原因,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基本训练  前言:  英语写作是探究写作意图的艺术,是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和语言输出阶段。英语写作能力是指英语书面表达思想的能力。英文句子是人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过程,
期刊
摘要: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的侧重点也有所改变,对于包括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等在内的语文综合素养越来越多地进行了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要想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进一步培养,有很多的途径可以选择。文章要论述的则是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谓是一剂良药。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
期刊
摘要:莫扎特作为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生创作音乐种类众多,歌剧是他众多创作中尤为出彩的创作领域,所作男中音咏叹调被誉为男中音咏叹调中的“瑰宝”,他的歌剧对男中音尤其是抒情型男中音起的发展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唐·璜》中的咏叹调《请到窗前来吧》便是最能代表莫扎特歌剧创作特征的作品之一。本文旨在通过结合自身实践与咏叹调音乐特点分析来阐述对该首咏叹调的艺术特点、演唱技巧的个人见解。  关键词:咏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主要就是教师创设一种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学习中,通过互动学习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使得学生可以进行更广阔的和自由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个性更好的发展。目前小学数学情境互动学习方式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情境互动学习方式
期刊
摘要:以英语教学为例,探讨了深度学习在英语学科中的有效应用,并分析了深度学习在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深度学习;英语教学;阅读素养  前言:深度学习是一种以情境指向发展高阶思維为基础的理解学习,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素养,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  1背景分析  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外语阅读素养包括学生会运用所学语言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建构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带有目的性的创造或引入含有一定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从而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感与体验感引,充分理解初中英语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初中阶段又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应有所提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增加情境教学法。文章将探析情境教学法如何提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阅读,语法等方面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
期刊
摘要: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出发,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从知识的解释与传播入手,而且要帮助学生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历史基础知识;同时,实现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历史问题等多种素养的发展,如历史思维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材料是培养学生多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这一点,笔者简要分析历史文献资料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与此同时,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相关实践,探讨如何合理利用中学历史教材,以期对初中历史教学
期刊
摘要:在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再是化学知识与能力的陪衬、附属,而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知识不应是冷冰冰的,不应该只躺在书本上,要走到生活中,走到学生心理,要有热度。化学作为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要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改变着生活,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到科学从浅入深的发展历程,从而
期刊
摘要:在现在的初中教学中,育人的作用逐渐凸显,社会对于初中教育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就是要使班主任在进行学生教育,区分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特点和天性充分利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课堂构建,不再强调班主任权威性,而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班主任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初中班主任工作;应用  引言  班级集体作为学生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