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从大处着眼,即指语文课堂教学要以新课标为依据,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小处着眼,即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因为一堂课正是由无数个细节有机组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抓住每一个可以发挥利用的细节不放松。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更要让学生会学,使得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抓课堂细节,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笔者曾听一位老师执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济南的冬天”给自己的印象。一位学生说“济南的冬天独具特色”。这位教师在给学生一个“说得非常好”的表扬后就了事了。当时总觉得这里似乎缺点什么,但由于是听课也就没多想。第二天,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设了这样一问。无独有偶,一个学生居然也说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特色”这句话。我突然想起前一天听课时的感觉,便问道:“你是怎么理解的,能具体谈谈吗?”没想到他一个字也说不上来。其他同学也都眼瞪瞪地望着他,没有一个举手要求补充的。我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是理解全篇内容的突破口。我便启发引导学生:“他的这个观点大家同意吗?请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谁先弄明白。”一石激起千层浪。虽只是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却迅速将学生推向了自主探究的漩涡。大约八分钟后,绝大多数同学面带微笑地举起了手。就在这短短的八分钟时间内,学生们不仅弄清了这个问题,理解了全篇文章的内容,而且还深入分析了文章的主旨,还有的学生对作者独特的布局谋篇进行了探讨。这不正是新课标所倡导而又为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新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鉴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课堂上我们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说教,而应该尽可能地捕捉一些细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启发与鼓励。如一次在教学玛丽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是针对职业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现象,结合自己的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在上课前用一个生动有趣的小问题或者小故事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教师要讲的内容当中,以达到职高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字:问题故事兴趣教学    职业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对于职校学生,如果我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它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生获得知识、开拓视野、丰富心理生活最重要的动力。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激发学生对数学本身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性的根本所在。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否 则就会感到是一种负担。     一、
教与学是一种信息的相互传递。教师与学生都需要不断从对方获取信息来调控自己思维的对象、趋向、进程和节奏,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是由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来决定的,这是谁也替代不了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能起主导作用。学生知教师之所想当然必要,但教师知学生之所想则更为必要。教师虽然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但回答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并且回答的也多是教师根据教材提出的往往带有主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