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情境教学提升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的实践体会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ffhvkn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还原教材情境,人为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场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即达到“景”“情”“语”浑然一体的境界。
  下面笔者就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1.利用多媒体创设艺术情境,引发学生想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声音、画面等多媒体手段,将情境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进入情境,理解课文。下面就以七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为例,具体讲述一下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少年闰土》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闰土的变化。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年闰土的巨大变化和悲惨处境,就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少年闰土的英雄形象,以此形成巨大的反差。文章中有较多关于农村美好景象的描写,但是现代初中生多数来自城镇,在他们的成长中很少有野外的经历,很难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因此笔者决定在指导学生朗读文本,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后,充分利用多媒体,还原教材情境,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
  师:下面我们去体验一下闰土月夜刺猹的情景。(教师将教室灯光调暗,利用多媒体放映了一张深蓝天空中有圆月亮的背景图片)
  师:大家现在已经处于夜晚的农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倾听。(教师播放了一段录音,当中有乡下夜晚的虫鸣鸟叫)
  师:同学们现在想象一下闰土刺猹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生: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月亮高挂在夜空中,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沙地……
  (教师同时展示插图,最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这次教学,笔者通过音乐的渲染和画面的呈现,使学生迅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被宁静的月夜,一望无际的沙地和少年闰土惊险刺猹的场景所深深吸引,从而深刻理解了文章中所描述的景象,与作者感同身受,体验了其激动的心情,感受到作者与闰土深厚的友谊。
  2.利用角色扮演设立情境,提高学生理解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有丰富的形象,但这些形象与影视绘画作品中的不同,它不具有实体性,不能通过视觉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必须借助想象、联想等还原出来。情境教学为学生丰富的联想创造了可能。为了使课文情境真切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人为地设立课文中的情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真正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利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去呈现人物形象,在表演过程中收获愉悦的感受,同时深刻理解课文。
  笔者在讲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时,就采用了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编排一出话剧,亲身体会范进喜而发疯的可笑,胡老爹的势利和市侩嘴脸。学生利用两天课下的时间,兴致高昂地编排了这出课本剧,有的小组观摩了相关视频,有的小组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还有的小组对角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融入自己的理解,把人物表现得入木三分。例如范进去借盘缠时,胡屠夫的谩骂;得知范进中举后,胡屠夫态度的转变;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的第一真实反应等,学生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往往是关注故事的内容、人物的语言,但是通过这次角色扮演,学生更多关注到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等,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3.利用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中,教师的语言主要是通过语音、语调、体态、表情、动作、手势等方式传达出来。教师形象化、有感染力的语言能顺利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情感。
  笔者在讲授八年级下册《革命烈士詩二首》中的《把牢底坐穿》时,利用教师语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师: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战士被逮捕时,没有屈服于敌人的严刑拷打,还用笔书写了自己的革命意志。今天我们就来诵读、欣赏两首革命烈士的诗。(教师情绪饱满地朗读诗文,利用轻重音、停顿等技巧,满怀激情地朗读出革命者“愿把这牢底坐穿”的誓言,为学生营造情感情境)
  笔者激昂热情的朗读,带动了学生的激情,引发了学生对于先烈的敬佩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教师利用语言激发真情感,在师生之间产生了互相感染的效应,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厂中学)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和“学”与“做”相结合,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师生通过共同的“学”与“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既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建构,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从课文用词的变化、句式的变化、语气的变化等比较中,把握课文的语言节奏,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特点。比如,《爱莲说》和《陋室铭》中就有很多语言点可以比较。首先,这两篇文章中都有一个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期刊
《人间词话》是学术大师王国维的代表作,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这样一部文学评论类书籍,这给教师提出了挑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六十则云:“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句话是王国维对“诗人”(创作者)提出的要求,同样适合阅读者、鉴赏者、评论者。入乎其内,要透过表层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潜
期刊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就是将两种或多种文本放在一起对照阅读,这样既可以看到异同,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又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笔者试着以《湖心亭看雪》为例浅谈比较阅读教学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还原比较,赏析语言  第一组: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第二组: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邀余同饮。余痛饮三大白而别。  第三组:独往湖心亭看雪。  
期刊
本课例所呈现的“前置性补偿”,有课前调研,据此确立教学的重难点;有导入时,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完成比对勾连后的“知识补偿”“心理补偿”;也有在教学过程中,回扣“前置性补偿学习单”,在学习具体知识前的“同伴补偿”“思维补偿”。笔者以统编教材八上第二单元作文指导“学写传记”为例,探寻“前置性补偿”观照下的作文教学。  【前置准备】  一、前置性写作  本次“前置性写作”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素写”,即学
期刊
观摩了特级教师徐金国老师执教的《卖炭翁》一课,并聆听了徐老师《关注文本内容,更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的讲座,笔者对语文阅读教学应更多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课例具体阐述。  一、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是一种专业化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语言形式,这应当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  徐老师的《卖炭翁》,整节课共分为四个板块,设计了有层进关系的四个学
期刊
批判性思维属于理性思维的一种,主要是指在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肯定、质疑或批判。初中生身心发育正处于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不仅可以有效落实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丰富语文学习内容,拓展语文学习深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禁锢,充分锻炼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学习习惯。  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对初中语文课程的有益
期刊
周记自由活泼,能展现学生的灵气和才情,是让学生自由表达生活的重要途径。  其實,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乐意写周记的,初始阶段他们还是觉得非常头痛,主要是没东西可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立足教材,鼓励学生走进文本,体验和感悟教材中的精华,从而积极地孕育写作情感与写作的兴趣。如果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倾诉欲望。  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写
期刊
在名著阅读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部分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不足,阅读方法欠缺。改变这一现状,可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探索解决之道。  老师与家长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经典阅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以此引导他们主动阅读。专家讲座、多媒体教学、电影观摩、片段鉴赏等,都可作为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突破口。  制订名著阅读计划,让学生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系统融入了名著阅读的整体设计与思考。那么,如何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指导?特别是当阅读对象是外国科幻作品,阅读群体是农村初中学生的时候。  去年,指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名著时,笔者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后,概括每章的情节,总结人物形象。结果发现,学生阅读的速度很慢,兴致不高。是不是学生普遍对这部名著不感兴趣呢?调查下来,却发现事实恰恰相反,许多学生很喜欢这部名著。那么,教师对学生名著阅
期刊
【编者按】“新优质初中”特指此前比较薄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本地生源流失明显,如今教育部门不仅在财政投入、硬件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更是通过课程开发、学科教研、科研送教等方式提升其教育质量的一批学校。“补偿教学”是指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减少其课业学习困难和增进课业学习能力。一般情况下,这种针对性的补偿教学行为是“后置”的,强调知识的训练与巩固。但根据新优质初中学情,学生知识缺漏、学习动力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