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网规模的快速发展、电力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训工作愈来愈为迫切,农电工队伍建设在电网稳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供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农网是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电工是县级供电企业的一支生力军,是电力企业与用户沟通的一道桥梁,因而,农电工培训也是顺应新形势下农电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如何抓好农电工培训质量,将成为农电队伍建设,促进供电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近几年的农电培训情况,结合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工现状,作一些实践性的梳理,浅谈教学建议与应对措施。
一、当前农电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培训是提高农电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供电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现就针对农电工现状,分析农电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工现状分析
由于农电工长期在基层一线,担负着农村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重任,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县级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浙江省电力公司农电工大约有 4万余人,这支队伍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生力军,在农村电网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县级供电企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我省农电工整体情况复杂,年龄结构偏大,综合素质虽然近几年有所改观,但还有待提高。从2009至2010年金华地区某县供电局农电工参加浙江省供用电中级工技能鉴定207人情况(见表1)和杭州地区某市供电局农电工人员 143人(见表2)情况分析,存在以下特点:
1、文化结构变化。过去农电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目前整体结构变化较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小学文化、初中、高中文化,最近几年有大专甚至本科毕业的逐渐增多。但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不高。
2、年龄结构偏大。从各县市局来参加培训的农电工看,有些農电工年龄偏大,但这部分人员,有着相当的工作经验,实践知识比较丰富,但理论知识尚待提高。
3、综合素质不一,悬殊较大。通常人们对对农电工认识不足,存在以偏盖全。认为农电工素质低,文化底子薄,技术不高等等。其实,虽然有少数农电工在装表接电等工作中可能出现某些明令禁止的不良现象,造成不良影响,但大多数农电工朴实肯干,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农电工已经从过去单一角色转变为电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多种角色,相当一部分人具有不畏苦、不畏难的精神特点。因此,对农电工队伍应该有个新的认识。
4、农电工现有的业务技能知识与不断发展的农村用电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加强农电工业务能力专业技术以及农村常用电器设备知识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教育迫在眉睫。农村供电网络点多面广、高低压线路长,进行系统的培训策划与实施是帮助农电工适应新形势,成为企业发展的良好动力的一大举措。
影响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工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
从以上两个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工现状分析可见影响农电工培训的两大因素:
1、影响农电工培训内因方面:
从内因来看,一方面农电工文化程度偏低、个体差异大,势必存在不同的培训需求。而不同的培训需求,对于单一的培训方式来说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从近年来杭州地区和金华地区几个县局的培训情况看,整个农电队伍普遍都是年龄偏大、知识面不宽,导致接受能力受限,是影响培训效果之主要因素。
2、影响农电工培训外因方面:
从外因来看,一方面师资情况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培训中心,教师教学不能只是从书本到书本,纸上谈兵,还必须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培训教师应该进行转型,由“单纯教师”向“培训师”的角色实现转变。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讲究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已不能满足当今农电工的培训需求,特别是新形势下讲究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重要。因此,电力培训教师应努力让自己满足供电企业,而不是让供电企业满足自己。这就要求电力培训教师加强对供电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另一方面县级供电企业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量大,员工存在工学矛盾,学员培训常常“人在心不在”,甚至报个到就走人,缺课现象较多;三是缺乏培训激励机制,导致农电工培训缺乏积极性。
二、提升农电工培训效果的教学建议与应对措施
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电工的业务技术能力、科学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把握需求,合理设计课程与方案,探寻有效的农电工培训模式,是提升农电工培训效果的关键。
(一)结合实际,把握农电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是指特定工作的实际需要与任职者具有的知识技能之间的差距。了解把握培训需求是开展培训的第一环节。由于供电企业农电工工作地域分布广、培训需求多种多样,因此首先要深入农电生产一线调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优势,把握了解农电人员的培训需求。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趋势对员工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技能相一致。
1、探索科学的培训需求管理和需求预测体系。一是建议与县级供电企业合作开展农电培训,形成一种培训机构与县级供电企业共同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和需求预测的互动机制;二是构建正确的培训体系。(1)在思想上要树立为县级供电企业服务的理念。服务的理念是培训理念体系的核心。培训工作必须围绕为县级供电企业生产与管理服务,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管理和技术技能提升服务。(2)在管理上要建立农电工培训需求管理体系。培训需求管理是确保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前提。(3)建立培训需求预测机制。广泛利用多级培训网络,培训行政管理等体系,形成常态化的需求信息收集机制。对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开发等提供较好的前期指导。
2、形成多样化、合理的培训组织方式。由脱产培训、班组学习、网络培训多层次组成。合理的培训组织方式多个载体互为补充,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以满足今后农电工培训需求。
(二)因材施教,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形式比较单调,农电工与教师互动不够,应根据农电工的不同性格与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要改革传统培训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帮助农电工适应新形势下新的工作要求。
(1)善于处理“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矛盾。作为教师既要遵循教学规律、掌握教学原理,又要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灵活性。如对于一些公式推导、计算有些年龄偏大的学员听不懂,甚至对于一些电工和数学符号的意义表示都不知道,因此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收不到如期效果。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培训需要,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让农电工更好地联系本职工作,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必须因材施教,转变单一的定量分析,根据实际事例多进行定性分析,不拘一格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精神体现在教学之中。
(2)授课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讲求培训实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培训实用性。一是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相结合。遵循农电工特点,培训前要求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师将学员带来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使培训更好地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现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培训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虽然技能培训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主,但是教师还是要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因为他们中有些人文化虽然不高,但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较好的技能水平,如果通过角色扮演和拓展训练等方式,从教学上推行“理论-实训”一体化、运用实际案例剖析、师生互动释疑等方法,会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3)课程设计以需求为导向、培训方案以实用为目标。
在制订农电工的教育培训方案时,针对农电工在抄核收、用电管理、配电线路、变电站等不同的岗位;针对农电工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现状,分别制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和不同需要的培训计划。组织职工学习科学文化、学习电力专业技术知识,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劳动竞赛和事故预案及反事故演习等措施来提高农电工的技术业务素质。
系统化设计农电工培训课程。一般来说,农电工培训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个人素质培训。可以说是培训的最高层次。提高农电工的思想素质,使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才能努力去学习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技术;第二层次是理论知识培训。增强理论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适应能力;第三个层次是技能培训。抽象的书本知识要化为实际技术,需经过不断的反复实践,比如通过举办技能比赛来加快适应具体的操作。
(三)注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对于农电工培工作,除了培训需求到位、课程设计合理以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质量是培训工作的生命线。提升培训质量,树立培训质量至上的理念至关重要。当前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即要改变培训数量的快速增长与质量的提升缓慢不匹配的现象,因而,广泛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培训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1)实训设备要体现“实用型、适当超前、模拟操作”的原则
农电工技能实训设施建设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训装置的研发上,要体现“实用实际、适当超前”的原则,注重将工作实际中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综合提炼,同时加入实训设备应有的考核鉴定元素,力争在一套实训装置上满足相关专业所需的技能培训。对于现场装置构成复杂或者现场工作过程中的综合性问题,则要采取仿真模拟的设备进行真实再现。比如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实训中,负控系统的构成复杂,它除了负控终端和负荷监控系统外,还要由客户端控制装置(断路器)、各种电量采集装置和通信桥路等共同构成,从而使受训农电工能够得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
(2)多样化实施农电工培训方式。在对农电工进行培训时,必须结合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等因素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例如:金华地区某供电局近几年在对农电工培训方面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以及“师带徒”等方式,组织他们参加有关知识讲座、技术问答、模拟演习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拓展训练、营销服务课程中,模拟设置一些项目、场景,让学员参与等方式,以达到掌握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这里还要强调“集中授课”不可忽视,针对专业知识、企业文化、制度、安全规程等有一定理论性的课程,由培训中心集中培训比较好。例如:台州地区多个县级供电局,今年在农电中级、高级工培训时大多推行“集中授课”的方式组织培训,考试成绩明显提高。但要指出的是在授课过程中须改变单纯的说教,应增加生动性和有趣性。
(四)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符合培训需求的师资结构体系。
师资状况是培训开发的先决条件,如何形成科学合理、符合培训需求的师资结构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充分利用企业专家具有传授技能的丰富经验之优势,采取企业专家与教师相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构建开放式培训师资结构体系;(2)树立培养优秀培训师资队伍的理念。改革完善教师岗位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更加合理的评价机制;(3)提升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培训项目的团队开发能力与教学的整体实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培训项目开发能力。 (五)丰富培训内容,建立农电工培训考核与激励机制。农电工的培训考核与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培训质量有着不可预估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教师任教、培训项目研究、课件开发等有关业务方面注重激励、丰富培训内容,通过各类考核机制,对教师和专家在任教方面有突出表现的给予奖励,定期或不定期对优秀的培训课题研究人员、课件开发人员以及教师进行考核并给予精神与物质方面的奖励,同时建立相配套的学员培训考核与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综上所述,提高农电工教育培训质量,直接影响县级供电企业的和谐发展。 笔者由衷地希望今后能通过电力公司培训中心開展的培训工作促进县级供电企业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教育发展和企业创新的互动双赢 。
注:参考文献①刘舒生1991年主编的《教学法大全》;②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2008年出版的《企业培训工作者通往成功之路的工具》。
附件:表一、表二。
附表一:
附表二: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一、当前农电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培训是提高农电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供电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现就针对农电工现状,分析农电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工现状分析
由于农电工长期在基层一线,担负着农村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重任,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县级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浙江省电力公司农电工大约有 4万余人,这支队伍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生力军,在农村电网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县级供电企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我省农电工整体情况复杂,年龄结构偏大,综合素质虽然近几年有所改观,但还有待提高。从2009至2010年金华地区某县供电局农电工参加浙江省供用电中级工技能鉴定207人情况(见表1)和杭州地区某市供电局农电工人员 143人(见表2)情况分析,存在以下特点:
1、文化结构变化。过去农电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目前整体结构变化较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小学文化、初中、高中文化,最近几年有大专甚至本科毕业的逐渐增多。但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不高。
2、年龄结构偏大。从各县市局来参加培训的农电工看,有些農电工年龄偏大,但这部分人员,有着相当的工作经验,实践知识比较丰富,但理论知识尚待提高。
3、综合素质不一,悬殊较大。通常人们对对农电工认识不足,存在以偏盖全。认为农电工素质低,文化底子薄,技术不高等等。其实,虽然有少数农电工在装表接电等工作中可能出现某些明令禁止的不良现象,造成不良影响,但大多数农电工朴实肯干,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农电工已经从过去单一角色转变为电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多种角色,相当一部分人具有不畏苦、不畏难的精神特点。因此,对农电工队伍应该有个新的认识。
4、农电工现有的业务技能知识与不断发展的农村用电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加强农电工业务能力专业技术以及农村常用电器设备知识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教育迫在眉睫。农村供电网络点多面广、高低压线路长,进行系统的培训策划与实施是帮助农电工适应新形势,成为企业发展的良好动力的一大举措。
影响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工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
从以上两个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工现状分析可见影响农电工培训的两大因素:
1、影响农电工培训内因方面:
从内因来看,一方面农电工文化程度偏低、个体差异大,势必存在不同的培训需求。而不同的培训需求,对于单一的培训方式来说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从近年来杭州地区和金华地区几个县局的培训情况看,整个农电队伍普遍都是年龄偏大、知识面不宽,导致接受能力受限,是影响培训效果之主要因素。
2、影响农电工培训外因方面:
从外因来看,一方面师资情况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培训中心,教师教学不能只是从书本到书本,纸上谈兵,还必须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培训教师应该进行转型,由“单纯教师”向“培训师”的角色实现转变。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讲究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已不能满足当今农电工的培训需求,特别是新形势下讲究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重要。因此,电力培训教师应努力让自己满足供电企业,而不是让供电企业满足自己。这就要求电力培训教师加强对供电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另一方面县级供电企业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量大,员工存在工学矛盾,学员培训常常“人在心不在”,甚至报个到就走人,缺课现象较多;三是缺乏培训激励机制,导致农电工培训缺乏积极性。
二、提升农电工培训效果的教学建议与应对措施
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电工的业务技术能力、科学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把握需求,合理设计课程与方案,探寻有效的农电工培训模式,是提升农电工培训效果的关键。
(一)结合实际,把握农电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是指特定工作的实际需要与任职者具有的知识技能之间的差距。了解把握培训需求是开展培训的第一环节。由于供电企业农电工工作地域分布广、培训需求多种多样,因此首先要深入农电生产一线调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优势,把握了解农电人员的培训需求。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趋势对员工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技能相一致。
1、探索科学的培训需求管理和需求预测体系。一是建议与县级供电企业合作开展农电培训,形成一种培训机构与县级供电企业共同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和需求预测的互动机制;二是构建正确的培训体系。(1)在思想上要树立为县级供电企业服务的理念。服务的理念是培训理念体系的核心。培训工作必须围绕为县级供电企业生产与管理服务,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管理和技术技能提升服务。(2)在管理上要建立农电工培训需求管理体系。培训需求管理是确保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前提。(3)建立培训需求预测机制。广泛利用多级培训网络,培训行政管理等体系,形成常态化的需求信息收集机制。对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开发等提供较好的前期指导。
2、形成多样化、合理的培训组织方式。由脱产培训、班组学习、网络培训多层次组成。合理的培训组织方式多个载体互为补充,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以满足今后农电工培训需求。
(二)因材施教,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形式比较单调,农电工与教师互动不够,应根据农电工的不同性格与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要改革传统培训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帮助农电工适应新形势下新的工作要求。
(1)善于处理“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矛盾。作为教师既要遵循教学规律、掌握教学原理,又要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灵活性。如对于一些公式推导、计算有些年龄偏大的学员听不懂,甚至对于一些电工和数学符号的意义表示都不知道,因此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收不到如期效果。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培训需要,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让农电工更好地联系本职工作,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必须因材施教,转变单一的定量分析,根据实际事例多进行定性分析,不拘一格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精神体现在教学之中。
(2)授课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讲求培训实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培训实用性。一是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相结合。遵循农电工特点,培训前要求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师将学员带来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使培训更好地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现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培训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虽然技能培训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主,但是教师还是要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因为他们中有些人文化虽然不高,但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较好的技能水平,如果通过角色扮演和拓展训练等方式,从教学上推行“理论-实训”一体化、运用实际案例剖析、师生互动释疑等方法,会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3)课程设计以需求为导向、培训方案以实用为目标。
在制订农电工的教育培训方案时,针对农电工在抄核收、用电管理、配电线路、变电站等不同的岗位;针对农电工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现状,分别制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和不同需要的培训计划。组织职工学习科学文化、学习电力专业技术知识,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劳动竞赛和事故预案及反事故演习等措施来提高农电工的技术业务素质。
系统化设计农电工培训课程。一般来说,农电工培训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个人素质培训。可以说是培训的最高层次。提高农电工的思想素质,使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才能努力去学习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技术;第二层次是理论知识培训。增强理论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适应能力;第三个层次是技能培训。抽象的书本知识要化为实际技术,需经过不断的反复实践,比如通过举办技能比赛来加快适应具体的操作。
(三)注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对于农电工培工作,除了培训需求到位、课程设计合理以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质量是培训工作的生命线。提升培训质量,树立培训质量至上的理念至关重要。当前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即要改变培训数量的快速增长与质量的提升缓慢不匹配的现象,因而,广泛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培训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1)实训设备要体现“实用型、适当超前、模拟操作”的原则
农电工技能实训设施建设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训装置的研发上,要体现“实用实际、适当超前”的原则,注重将工作实际中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综合提炼,同时加入实训设备应有的考核鉴定元素,力争在一套实训装置上满足相关专业所需的技能培训。对于现场装置构成复杂或者现场工作过程中的综合性问题,则要采取仿真模拟的设备进行真实再现。比如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实训中,负控系统的构成复杂,它除了负控终端和负荷监控系统外,还要由客户端控制装置(断路器)、各种电量采集装置和通信桥路等共同构成,从而使受训农电工能够得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
(2)多样化实施农电工培训方式。在对农电工进行培训时,必须结合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等因素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例如:金华地区某供电局近几年在对农电工培训方面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以及“师带徒”等方式,组织他们参加有关知识讲座、技术问答、模拟演习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拓展训练、营销服务课程中,模拟设置一些项目、场景,让学员参与等方式,以达到掌握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这里还要强调“集中授课”不可忽视,针对专业知识、企业文化、制度、安全规程等有一定理论性的课程,由培训中心集中培训比较好。例如:台州地区多个县级供电局,今年在农电中级、高级工培训时大多推行“集中授课”的方式组织培训,考试成绩明显提高。但要指出的是在授课过程中须改变单纯的说教,应增加生动性和有趣性。
(四)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符合培训需求的师资结构体系。
师资状况是培训开发的先决条件,如何形成科学合理、符合培训需求的师资结构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充分利用企业专家具有传授技能的丰富经验之优势,采取企业专家与教师相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构建开放式培训师资结构体系;(2)树立培养优秀培训师资队伍的理念。改革完善教师岗位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更加合理的评价机制;(3)提升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培训项目的团队开发能力与教学的整体实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培训项目开发能力。 (五)丰富培训内容,建立农电工培训考核与激励机制。农电工的培训考核与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培训质量有着不可预估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教师任教、培训项目研究、课件开发等有关业务方面注重激励、丰富培训内容,通过各类考核机制,对教师和专家在任教方面有突出表现的给予奖励,定期或不定期对优秀的培训课题研究人员、课件开发人员以及教师进行考核并给予精神与物质方面的奖励,同时建立相配套的学员培训考核与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综上所述,提高农电工教育培训质量,直接影响县级供电企业的和谐发展。 笔者由衷地希望今后能通过电力公司培训中心開展的培训工作促进县级供电企业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教育发展和企业创新的互动双赢 。
注:参考文献①刘舒生1991年主编的《教学法大全》;②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2008年出版的《企业培训工作者通往成功之路的工具》。
附件:表一、表二。
附表一:
附表二: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