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他们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和谐氛围,一切顺其自然。教师顺学而教,小学生顺心而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使其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价值,演绎精彩课堂。师生同处于教与学的快乐氛围之中,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刺激小學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P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7-0176-01
一、信息素养概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该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依赖,并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当中。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信息的泛化,受到多元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一些道德因素成为了信息素养质变的主要影响。总的来说,信息素养包含三方面内涵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指的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信息能力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信息道德则有着更为广泛的覆盖面,针对的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规范性。可见,信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与道德素质,而新时代对于人才的界定有着新的标准,信息素养作为重要的一项指标,从小培养也就体现出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就直接成为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
信息素养并非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化的德育教育,因此教育的养成是一条漫漫长路,且任重道远。小学生正值接受教育的基础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发展之基础的重要时期,教育内容将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同时对于其未来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信息氛围的创设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因此意识的培养将直接作用于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追求信息的自觉性,提升信息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力。对此,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给予积极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互联网的优势性魅力,使学生能够看到信息世界当中的缤纷色彩。对于当前的小学生来说,网络并不陌生,但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显然不足,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有效处理各类事务,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教学应当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比如可以以贴近小学生生活为立足点进行教学,设置教师信箱等栏目,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分析能力。
2、以“寓教于乐”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小学作为教育历程的最基础阶段,决定了信息技术学科亦是相关技能与知识教育的起步阶段,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体现,在与是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和检索,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编辑与上网能力,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生成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利用网络服务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最基本目标。本文认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尤为明显,并且认知水平决定了只有寓教于乐,才能有效激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打字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效果,而类似于“金山打字通”这种打字游戏软件的应用则能够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打字的要领。衡量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是否能够高效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检索。本文认为对于这项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除了进行基本的操作教学之外,还要积极强化对小学生搜索内容的引导,以保证所有的知识均能够切实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积极的帮助为宗旨。另外,当前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最明显体现就是信息技术交互性的优势,各种交流软件的应用已经普及,培养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意义重大。对此,教师应当重点引导学生在特定的适合儿童上网聊天的软件当中进行信息交流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处于健康的环境下。
3、灌输“文明用网”思想强化学生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具有着极其广泛的覆盖范围,当前的互联网当中充斥着诸多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均起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中筛除糟粕,保留合理价值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成为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举措。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大对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引导,使小学生认识到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大力培养小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安全意识,通过“文明用网”理念的灌输来强化学生的信息道德建设。
三、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能力与道德三个层面,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在很大意义上体现于此。因此,教师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应当紧密围绕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确保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护航,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P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7-0176-01
一、信息素养概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该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依赖,并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当中。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信息的泛化,受到多元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一些道德因素成为了信息素养质变的主要影响。总的来说,信息素养包含三方面内涵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指的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信息能力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信息道德则有着更为广泛的覆盖面,针对的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规范性。可见,信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与道德素质,而新时代对于人才的界定有着新的标准,信息素养作为重要的一项指标,从小培养也就体现出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就直接成为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
信息素养并非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化的德育教育,因此教育的养成是一条漫漫长路,且任重道远。小学生正值接受教育的基础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发展之基础的重要时期,教育内容将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同时对于其未来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信息氛围的创设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因此意识的培养将直接作用于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追求信息的自觉性,提升信息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力。对此,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给予积极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互联网的优势性魅力,使学生能够看到信息世界当中的缤纷色彩。对于当前的小学生来说,网络并不陌生,但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显然不足,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有效处理各类事务,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教学应当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比如可以以贴近小学生生活为立足点进行教学,设置教师信箱等栏目,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分析能力。
2、以“寓教于乐”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小学作为教育历程的最基础阶段,决定了信息技术学科亦是相关技能与知识教育的起步阶段,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体现,在与是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和检索,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编辑与上网能力,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生成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利用网络服务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最基本目标。本文认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尤为明显,并且认知水平决定了只有寓教于乐,才能有效激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打字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效果,而类似于“金山打字通”这种打字游戏软件的应用则能够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打字的要领。衡量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是否能够高效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检索。本文认为对于这项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除了进行基本的操作教学之外,还要积极强化对小学生搜索内容的引导,以保证所有的知识均能够切实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积极的帮助为宗旨。另外,当前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最明显体现就是信息技术交互性的优势,各种交流软件的应用已经普及,培养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意义重大。对此,教师应当重点引导学生在特定的适合儿童上网聊天的软件当中进行信息交流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处于健康的环境下。
3、灌输“文明用网”思想强化学生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具有着极其广泛的覆盖范围,当前的互联网当中充斥着诸多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均起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中筛除糟粕,保留合理价值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成为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举措。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大对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引导,使小学生认识到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大力培养小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安全意识,通过“文明用网”理念的灌输来强化学生的信息道德建设。
三、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能力与道德三个层面,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在很大意义上体现于此。因此,教师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应当紧密围绕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确保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护航,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