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活能力”的几点想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r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说过: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也特别指出“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所以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物理教学应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综合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广大物理教师也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加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树立新的课程教学观,打破传统模式教学,注重培养具有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和体验性的能力型学生,将课本的“死知识”内化变成学生的“活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实践《纲要》中所提到的“三个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活能力”呢?
  一、学思结合,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创新思维
  美国教育家奥斯本说:“让所有的学科采用独创式的教学法,亦即将思索能力与学习能力结合起来的学习法。依据这种教学法,便可在注入知识的同时发展思考力。”我们在教学中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创新思维。
  案例1:在高一《物理》(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的力的合成一节中,教材中写道: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即求这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讲解这一概念可以这样设计:在引入合力时,我们经常说“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这对质点的运动来说是正确的,但对于其他物体,例如一张转动的车轮,就不一定正确。教师心里要明确这点,但在这节的学习中不必讲给学生听。可以问学生:效果相同的含义?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提水桶时两人提和一人提时)让学生讨论和体会。
  第62页的实验看起来与原来老教材中的实验一样,但新教材的写法和学生的做法都有很大差别。老教材把实验的结果告诉了学生,实际上是一个验证性实验。新教材没有写出实验的结果,所以是个探究性的实验。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书中写出了探究时要注意的4个问题,以及“建议用虚线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合力的箭头端连接”等话语,这个实验每个学生都要做,做完再讨论总结。
  学生通过第63页的“思考与讨论”领悟到:两个力的合力时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的大小相加。(老师最后点拨)
  这既是为即将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做铺垫,又是为理解矢量的概念做心理准备,更与65页研究位移相加时的“思考与讨论”相呼应,学生体会、领悟和发挥它们的作用。
  分析完后,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进行瞬间记忆思考,并训练课后练习第二题。总结提问时,不是简单地提问力的合力是什么,而是启发性地提问:效果相同的含义?是什么?请学生思考讨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依据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加深概念在大脑中的印痕。
  二、知行统一,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也是物理教学的根本;而亲自实践与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实践活动和思维方法,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物理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和形象表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目标要求,所以教师应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上多动脑筋,增加实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枯燥的学习为快乐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2:高一《物理》(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过程复杂,不容易直接研究它的速度、位移等的变化规律,需要将它分解成较简单的运动来研究。利用实验事实得出结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从观察中总结出两球总是同时落地,得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同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有利于深层次理解平抛运动的性质。
  在研究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时按下绷簧,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因惯性自由下落,A、B两球同时开始运动,A球平抛运动;B球自由落体。
  如果我们的理论分析是正确的,做实验时应出现什么现象?两球应同时落地。
  如果我们的理论分析是错误的,做实验时应出现什么现象?两球不会同时落地。
  为了验证规律,我们观察的重点是什么?两小球是否同时落地。
  注:观察技巧。那就是不要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听。两个小球落地后不止蹦一下,我们只听它们落地的第一声响;如果我们只听到一声响,说明两个小球同时落地,如果听到两个落地声,说明两个小球先后落地。(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一个,由此可知我们的推论是正确的。
  教师点评,探究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未知规律的动机。这比学到具体知识更重要。
  总结实验规律时,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1.在课本图5.3—6的实验中,无论A球的水平初速度大小如何,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教师点评:水平分运动和竖直分运动各自独立地按自己的规律进行,互不干扰。这一现象还说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2.下图所示的是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闪光照片,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点评:水平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的小球和自由下落的小球总是在同一水平线上,说明它们在同一段时间的竖直位移总是相等的,即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跟自由落体运动遵循相同的规律,所以,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运动是一种重要的运动,学习平抛运动,不仅是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因材施教,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因材施教,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所以教师角色就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辅导者、合作者和忠实的合作伙伴。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案例3:在“功”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因此,我们所设计的问题是:“你背着书包从一楼走到三楼,你对书包有没有做功?为什么?司机用力推一辆车子,车子却纹丝不动,司机对车子有没有做功?为什么?运动员用力将足球踢出去,足球在飞行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有没有做功?为什么?你背着书包在三楼的阳台上走了一段路,你对书包有没有做功?为什么?”这几个问题从三个角度加深了学生对做功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最后请部分同学举例,加深对做功条件的理解和体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体验,思维活跃,讨论激烈,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总之,只有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并不断优化,充分尊重学生在认知活动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师生情感交融,学生真实体验、自主学习的环境,就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真实本领和“活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 “导思式教学法”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把地理教学过程分为“激情体验、引导自学、讨论归实、总结创新”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地理“双基”教学,并使教学成为开放的系统,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进而实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地理教学导思式教学法生活经验    现行地理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
摘要: 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在VFP6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优势更为突出。生动实用的案例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容易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同时还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中职学校VFP6案例教学法    Visual FoxPro6.0(VFP6)是一种为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的环境,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开发工具之一。各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这门
摘要: 文章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为载体,围绕“教给学生调控的技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学会感恩,使学生快乐成长;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几大主题论述了究竟怎样教学生的问题。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教学实践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我的课堂除了教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外还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作者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现状、成因、加强方式和
摘要: 黑客的攻击、病毒的蔓延、网络色情的泛滥、网络犯罪的增加,使信息安全日益严峻,同时信息安全人才严重短缺。在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中进行信息安全与保密课程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有利于高职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有助于培养掌握一定信息安全技能的人才。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信息安全与保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一、引言  除了黑客的攻击、病毒的蔓延外,以网络为工具的犯罪行为在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