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律的人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ch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有一个假期,每天的状况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吃饭也没准儿,有一顿没一顿,饥一顿饱一顿。也就是说,你不像上班上学时那么有规律,这样的假期不是休息,而是对身体的摧残。
  而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其实,生物钟早就叫醒了自己,一想是假期,翻身就是一个“回笼觉”。再醒来已经是早上八九点了,既然误点了,也就不吃早饭了。既然误了早餐,索性也就不要辜负整个上午,于是又一觉,睡到11点多—这一天只好从午饭开始。
  有时候,也会自我安慰:好歹有了假期,不认真睡觉,干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啊!其实,这不过是对自己无力自律的辩解和纵容。
  我原来有一个同事,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无论刮风下雨都是这样。用他的话说,这是小时候早起放羊落下的毛病,到了点就睡不着了,睡不着就得起。不过,他早起既不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也不是焚香沐手读书,起来就只是待着。他说,有一次实在没事干,打开电脑玩了几局游戏,才吃饭上班去了。虽然这样有点儿浪费时间,但我依然对他雷打不动的习惯表示佩服,因为对一个赖床的人来说,无论人家早起干什么,我都仰慕得不行。
  一句话,你做不到的事情,人家做到了,你就得服,不服不行。
  我有一个朋友,他起得更早,凌晨4点半就起床,也是天天如此。不过,他起来是读书或者写文章。用他的话说,这个时间段最安静,适合思考一些事,更容易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天亮之后,他就会放下手头儿的事,去早市赶集。他说科比见过洛杉矶凌晨4点的样子,而他见过早市的春夏秋冬。买回一天需要的新鲜蔬菜,他就着手做早饭,等媳妇起床了,他的早饭也刚刚做好。
  当然了,他睡得也足够早。有一年,我們在一起开笔会,晚饭后主办方有一个小型歌会,大家一起秀歌喉,结果这位老兄困得东倒西歪的。他说:“我习惯于早睡,这么晚了,我可真受不了。”其实,那一刻也不过是晚上10点多钟。
  朋友原来是公务员,后来辞职自己干。自己干的最大好处是自由,最大坏处也是自由。“人太自由了之后要是管不了自己,也就完了。”这是朋友常说的一句话。这一晃,他已经单干20多年了,日子经营得有声有色。
  《挪威的森林》的作者村上春树坚持每日跑步长达36年,没有强大的自律是坚持不了这么久的。为此,他还写了一本书,叫《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很畅销。马云和马化腾能走到现在,在商界叱咤风云,必然跟他们的自律是分不开的。别的不说,如果他们任由自己胡吃海喝,不注意锻炼,公司变形不变形不知道,身材肯定变形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那些自律的皇帝真了不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都是自己的,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可以任意妄为。但有些皇帝仍要夙兴夜寐、日理万机,没完没了地批奏章,到民间查访百姓疾苦,结果自然是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多年之前,我特别羡慕那些退休了的同事,觉得他们不必签到签退、不必坐班、不必评比、不必开会,一起遛个弯转个圈,悠闲自在,一天就过去了。等自己上了点儿岁数,便开始惧怕退休。这种惧怕是因为自己开始看清了自己,知道如果没点儿事做,每天待在家里,不是躺着就是坐着,这样的日子将会变得十分可怕。美好的退休生活不是简单的能早起、三餐不误,而是应该比上班的时候更有趣味,人生更有意义。
  当然了,自律不是让自己完美无缺,而是最大程度的节制;自律不是说你一个懒觉都不睡,而是要明白人活着不是为了睡懒觉。这种节制,不只是懂得要对自己好,还要懂得对别人好,对社会好,就是心底有规矩,胸中有乾坤,就是身处暗屋,守心如一。
  这么说来,自律差不多就是一种修养了。
其他文献
一  我到西西里岛,是来看“黑手党”的。  但这话有毛病,既谓之“黑”,有别于光天化日之白净、朗朗乾坤之通透,当属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之时现身的隐秘存在,应该是肉眼凡胎的旅行者无缘得见的。  然而,西西里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熔金般耀眼的阳光!  已经是黄昏时分,亮度不仅不见减弱,反倒灿烂辉煌。  从停机坪步行到航站楼,即便戴着墨镜,强烈的光线依然让我眯起眼睛。斜阳把行走的人的影子拉长,投射在草坪
期刊
1  我刚毕业的时候在沿海城市的一家企业(非外企)上班,我在那里待了三年多。那个公司其实也不错,2000年的时候我每月能拿到5000多块钱工资,对于一个二线城市来说,真是相当高了。  公司有个很奇怪的地方,它要求我们都穿西装、打领带。一群工程师天天穿着西装调试电路板、编写程序,旁边放着一大堆电子元件和电烙铁。我们的领带必须拿领带夹夹住,不然搭到电烙铁上会烧起来。有个同事不留神,领带就烧起来了,呼呼
期刊
一  郎平要离开了。郎平在采访中证实,自己决定在东京奥运会之后隐退的想法“没有改变”。原本,郎平和中国排协签订的合同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后到期,疫情之下,奥运会顺延一年,合同便也顺延一年。离开的时间虽然推迟了,但结果没有改变—郎平要隐退了。  郎平是中国体育的一个现象级符号,《华盛顿邮报》曾如此评价:“没有哪个体育明星会超越郎平在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的地位。”“她不仅是个排球运动员或教练,
期刊
2002年,畅销书排行榜上有一本名叫《像少年啦飞驰》的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考到远方的一所大学,整天混日子,后又参加辩论赛、迷恋上摩托车,最后回到上海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归于平静生活。某种程度上,这是作者韩寒彼时对于自己生活的一种想象。6年后,郭敬明推出了讲述一群年轻人在上海打拼的《小时代1.0折纸时代》,这本书同样在2008年畅销书排行榜上。  这两本书的畅销,或许是因为有无数对故事产生共鸣
期刊
一  不少人上了张爱玲的当—先是认定交付真心的女人很难善终,塑造了自己悲观的爱情观;又被“出名要趁早”蛊惑,做什么都急吼吼的。可是能有几个人会像张爱玲那样提笔就老,早早显露看透世事的天才气;又有几个人像乔布斯那样,可以骄傲地说:“我很幸运,很早就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英国女作家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出版第一本书的时候已经58岁,放在以作家为职业的人里真是够晚的了。  我在脑海中搜索不到佩内洛普
期刊
一  今天要讲一个女司机的故事。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司机,她开的车也不是一辆普通的车。能开着车把自己开进历史的人不多,她算其中一个。  1888年8月5日,在德国西南部曼海姆到普福茨海姆的乡间小路上,人们目睹了令人惊恐的一幕:一辆马车样式的车,没有马拉着,却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飞驰,扬起一阵阵尘土。而在车斗里坐着且驾着这辆怪车的,不是车夫,而是一位穿着体面的贵妇,她还带着两个半大的小孩儿。  这位镇定自
期刊
一  我姐唱歌走调儿极其严重,属于那种“你不看歌词压根儿不知道她在唱什么”的类型。一般人知道自己有这样的短板,可能就彻底不唱了。但我姐不,她似乎完全不被此事困扰。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她刚上大学时带我去她学校参加某个活动。大家起哄让我们姐俩表演个节目,我姐大大方方地说:“我唱歌走调儿,就让我小妹儿唱,我跟着哼几句凑个数吧。”  结果这个凑数的唱得那个大声啊,把我带得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中间我几
期刊
我虽然在卫校读了5年书,可由于这学校是父母选的,心里到底有些不情愿,一直过得稀里糊涂的。心底觉得自己是误闯兔子洞的爱丽丝,总有一天会回到自己的世界,因此只是勉强应付学业,既不和同学深交,也没有过多关注老师。一晃,毕业已经十几年了,同学的姓名还能记住一?二,老师们的名字却没有记住一个,但偶尔午夜梦回,还是有几个鲜活的身影倒映在心湖的幽深处。一  卫校里,几百个女学生,只有十来个男学生。这里的男生一向
期刊
一  我人生中第一块手表,在高二时获得。  手表是妈妈给我们买的—那时我和妹妹正在县城一所中学读高中,平常住校,周末回家。家里只有爸爸,每日忙于农事。家里那栋我们小学五年级时盖起来的小二楼,因为长年缺乏打扫,且用了别人用来抵债的质量欠佳的水泥,好像总是比别人家更容易脏。在扫把够不到的高高的屋角,蜘蛛放心地结起高高低低的蛛网,不多时,地面就又积满浮尘,水泥好像会不断地自己生出灰尘一样。屋子里的每个角
期刊
2019年的春天,我来到北京,出租房在西城区一幢高楼的22层,很高;8.7平方米,很小。这个空中蜗居是我临时的家,安放流浪的身躯,也安放文学的梦想。  我的房间有一个奇怪的阳台,没有出入的门,进出阳台必须爬窗户。  我中年发福的身材其实已经不适合翻爬窗户了。入住的头几天,我看着高高的窗台,为难极了。我有些担心,怕窗户太窄,爬的时候会被卡住;怕自己动作笨拙,上了窗台下不来;又有些隐隐的羞怯,总觉得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