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私募虽然经历了数年的发展,但这个行业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信息披露不健全。按常理,阳光私募公布业绩时,净值中体现的应该只能是其投资收益,通过非常规手段提高净值的不应该向公众发布。但不少阳光私募并不愿意遵守这个原则,而有的信托公司出于利益考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近年来,随着居民财富的逐渐累积,中高端理财市场的迅速成长以及越来越多来自公募基金、券商、保险公司、民间的投资精英选择进入阳光私募基金业,我国的阳光私募基金行业从2004年起步以来,成长迅速。2007年的大牛市,更是推动了我国的私募基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阳光私募已成为中高端理财市场的重要投资品种,并逐渐成为流行的投资趋势。
与此同时,私募产品数量加速扩大,成长速度惊人。在投研团队、绝对收益理念、营销方面,都较早几年有了很大变化。而政策的支持,也在逐步提高阳光私募的社会地位。但是不可避免的,私募阳光的背后也有阴影。
人造净值误导投资者
根据好买基金网的排名,一季度最牛阳光私募产品为华富励勤1期,该产品一季度收益率高达27.2%。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另一家较有影响力的阳光私募排名网站朝阳永续上,排在第一位的并非华富励勤1期,而是同亿富利1期。一个收益率如此高的私募产品,朝阳永续为何没有收录?华富励勤为何又能取得如此超高收益?朝阳永续表示,之所以没有给予该产品排名,是因为这个产品的收益率存在不合常理的地方。
据朝阳永续负责私募排名的张先生介绍,他们曾就华富励勤1期的收益情况咨询过该产品的受托人。该信托公司当时介绍说,是因为算法发生了变化,导致该产品净值上升,而并非投资带来的实际收益。不过,信托公司不肯透露是因何种原因使算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此,记者以产品排名为由,咨询了华富励勤1期的管理人北京华富励勤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接电话的一位男士表示,该产品一季度表现较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的策略做得比较好,买中了不少好股票;二是由于申购赎回令产品份额发生了变化,致使净值被动升高。他还表示,这些净值都是信托公司算出来的,他们事先并不知情;也不存在误导投资者的意思。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是产品份额变动导致净值上升,可能性较大的是管理人回购并注销了部分份额,令产品份额缩小,就像回购股票使股价上升一样。若真如此,实际上就成了人造“净值”,有可能会误导投资者。不过,这种推断并未得到相关各方的证实。
信息披露亟待完善
阳光私募虽然经历了数年的发展,但这个行业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信息披露不健全。按常理,阳光私募公布业绩时,净值中体现的应该只能是其投资收益,通过非常规手段提高净值的不应该向公众发布。但不少阳光私募并不愿意遵守这个原则,而有的信托公司出于利益考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类似华富励勤1期收益率披露让投资者看不懂的事或许并非个案。目前阳光私募要壮大,把第一期产品净值做好非常重要。于是有些私募会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比如让信托产品资金先建好仓,然后在净值公告日,以手中的专户资金去抬轿,故意打高产品净值。这种手法非常隐秘,若信托公司不管,其它机构很难监管。
不少结构化产品的净值披露更不正常。据了解,一些管理人在发行结构化产品时,往往会设置两个产品。其中一个产品以固定收益的方式存在,另一个产品的收益则是浮动的。而实际上,两个产品都在投资股票市场,只是在披露净值时,业绩都会反映在收益是浮动的这个产品上。很多时候,这个产品的收益率都非常高,很容易误导投资者。
观察人士认为,要解决阳光私募产品信息披露问题,最主要的环节还是在于信托公司。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若信托公司不作为,让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得以滋生,必将影响到阳光私募的成长,也将影响到信托业的长远发展。
谨防PE成避税工具
近十年来,国际资本市场上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日前,天津股权投资基金服务中心董事长王树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在天津,目前拥有注册股权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企业超过1000家,已成为以私募方式募集股权投资基金、物权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构成的基金中心城市。但王树海同时提醒说,税收政策过于“优惠”,要谨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为避税工具。
基于深入研究和长期实践,王树海认为,税收政策过于“优惠”,实际上并不利于私募股权基金的长远发展。PE投资具有全国性,吸引PE基金落户并不意味着该基金对省内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加大,所增加的仅是账面GDP。事实上,各地竞争性质的优惠措施反而引发会计处理争议,也不利于社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
在西方,政府为弥补在附加权益征税方面的“漏洞”,已经加强了对银行、PE和对冲基金的监管。与此同时,在华投资回报率高,政策和税收限制少,这让中国成为了PE公司的理想地。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中国对PE公司给予税收优惠,美国对本土并购公司加强税赋。
2008年金融危机前,监管上的麻痹,给PE留下了巨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对冲基金通常都会设立离岸基金,这样不仅可以避税,还可以避开美国和欧洲法律的投资人数限制。从经验上看,无论是凯雷和黑石这样的国际巨头,还是鼎晖和弘毅这样的国内玩家,都会选择诸如维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都柏林和卢森堡这样的地方作为注册地。在监管机构的默许下,PE在有利的环境下,操作了一个又一个的造富游戏。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各种弊端都暴露出来。各国政府和大型投资者吃惊地发现,在原先监管缺失的环境下,金融世界的弄潮儿,竟然有这么多是“裸泳”的。美国和英国成为此次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因此他们呼吁监管的声音也格外响亮。
王树海认为,金融监管措施的重大失误,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这样的认识是投资者大笔财富付之东流后才得到的。因此,切莫因为盲目追求账面GDP的增长而忽视金融监管力度,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为避税工具,把中国变成“避税天堂”。
近年来,随着居民财富的逐渐累积,中高端理财市场的迅速成长以及越来越多来自公募基金、券商、保险公司、民间的投资精英选择进入阳光私募基金业,我国的阳光私募基金行业从2004年起步以来,成长迅速。2007年的大牛市,更是推动了我国的私募基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阳光私募已成为中高端理财市场的重要投资品种,并逐渐成为流行的投资趋势。
与此同时,私募产品数量加速扩大,成长速度惊人。在投研团队、绝对收益理念、营销方面,都较早几年有了很大变化。而政策的支持,也在逐步提高阳光私募的社会地位。但是不可避免的,私募阳光的背后也有阴影。
人造净值误导投资者
根据好买基金网的排名,一季度最牛阳光私募产品为华富励勤1期,该产品一季度收益率高达27.2%。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另一家较有影响力的阳光私募排名网站朝阳永续上,排在第一位的并非华富励勤1期,而是同亿富利1期。一个收益率如此高的私募产品,朝阳永续为何没有收录?华富励勤为何又能取得如此超高收益?朝阳永续表示,之所以没有给予该产品排名,是因为这个产品的收益率存在不合常理的地方。
据朝阳永续负责私募排名的张先生介绍,他们曾就华富励勤1期的收益情况咨询过该产品的受托人。该信托公司当时介绍说,是因为算法发生了变化,导致该产品净值上升,而并非投资带来的实际收益。不过,信托公司不肯透露是因何种原因使算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此,记者以产品排名为由,咨询了华富励勤1期的管理人北京华富励勤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接电话的一位男士表示,该产品一季度表现较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的策略做得比较好,买中了不少好股票;二是由于申购赎回令产品份额发生了变化,致使净值被动升高。他还表示,这些净值都是信托公司算出来的,他们事先并不知情;也不存在误导投资者的意思。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是产品份额变动导致净值上升,可能性较大的是管理人回购并注销了部分份额,令产品份额缩小,就像回购股票使股价上升一样。若真如此,实际上就成了人造“净值”,有可能会误导投资者。不过,这种推断并未得到相关各方的证实。
信息披露亟待完善
阳光私募虽然经历了数年的发展,但这个行业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信息披露不健全。按常理,阳光私募公布业绩时,净值中体现的应该只能是其投资收益,通过非常规手段提高净值的不应该向公众发布。但不少阳光私募并不愿意遵守这个原则,而有的信托公司出于利益考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类似华富励勤1期收益率披露让投资者看不懂的事或许并非个案。目前阳光私募要壮大,把第一期产品净值做好非常重要。于是有些私募会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比如让信托产品资金先建好仓,然后在净值公告日,以手中的专户资金去抬轿,故意打高产品净值。这种手法非常隐秘,若信托公司不管,其它机构很难监管。
不少结构化产品的净值披露更不正常。据了解,一些管理人在发行结构化产品时,往往会设置两个产品。其中一个产品以固定收益的方式存在,另一个产品的收益则是浮动的。而实际上,两个产品都在投资股票市场,只是在披露净值时,业绩都会反映在收益是浮动的这个产品上。很多时候,这个产品的收益率都非常高,很容易误导投资者。
观察人士认为,要解决阳光私募产品信息披露问题,最主要的环节还是在于信托公司。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若信托公司不作为,让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得以滋生,必将影响到阳光私募的成长,也将影响到信托业的长远发展。
谨防PE成避税工具
近十年来,国际资本市场上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日前,天津股权投资基金服务中心董事长王树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在天津,目前拥有注册股权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企业超过1000家,已成为以私募方式募集股权投资基金、物权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构成的基金中心城市。但王树海同时提醒说,税收政策过于“优惠”,要谨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为避税工具。
基于深入研究和长期实践,王树海认为,税收政策过于“优惠”,实际上并不利于私募股权基金的长远发展。PE投资具有全国性,吸引PE基金落户并不意味着该基金对省内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加大,所增加的仅是账面GDP。事实上,各地竞争性质的优惠措施反而引发会计处理争议,也不利于社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
在西方,政府为弥补在附加权益征税方面的“漏洞”,已经加强了对银行、PE和对冲基金的监管。与此同时,在华投资回报率高,政策和税收限制少,这让中国成为了PE公司的理想地。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中国对PE公司给予税收优惠,美国对本土并购公司加强税赋。
2008年金融危机前,监管上的麻痹,给PE留下了巨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对冲基金通常都会设立离岸基金,这样不仅可以避税,还可以避开美国和欧洲法律的投资人数限制。从经验上看,无论是凯雷和黑石这样的国际巨头,还是鼎晖和弘毅这样的国内玩家,都会选择诸如维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都柏林和卢森堡这样的地方作为注册地。在监管机构的默许下,PE在有利的环境下,操作了一个又一个的造富游戏。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各种弊端都暴露出来。各国政府和大型投资者吃惊地发现,在原先监管缺失的环境下,金融世界的弄潮儿,竟然有这么多是“裸泳”的。美国和英国成为此次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因此他们呼吁监管的声音也格外响亮。
王树海认为,金融监管措施的重大失误,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这样的认识是投资者大笔财富付之东流后才得到的。因此,切莫因为盲目追求账面GDP的增长而忽视金融监管力度,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为避税工具,把中国变成“避税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