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笔者通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和研究,结合学生的心理现状,利用化学教学这一阵地,综合论述了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丰富的化学知识、良好的教学情境、有趣的化学实验以及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来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效率
一、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实验技能、参与情感体验,养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学,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更应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应该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锲而不舍地注重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充分全面成长,成为人格健全、有信仰、有灵魂的人。教学中要利用好实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充分准备,做好演示实验;其次,对实验形式加以变通,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另外,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微型化,这是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布置给学生并跟上相应的监督反馈措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实验课上,在教师的有效调控下,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去做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性”实验。学生具备了积极的心态与主动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才有生长的土壤。探索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它运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并从中体验到类似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那种探索的愉悦感。在积极、自觉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意识会被激发,创造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培养,化学实验永远是值得我们教育者认真研究的教学形式。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动力、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从知识的价值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调查发现,学生对有价值的事物,特别是新生事物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一般比较感兴趣。而化学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它的价值存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研究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进行联系,创设让学生能体会到所学内容价值意义的教学情境。
2.从学生的情感角度创设情境
学生的情感是广泛的、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化学知识融入学生的情感。
3.从知识迁移的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化学中有些概念或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与现实生活也难于直接联系,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从概念或理论的形成原因与形成过程入手,通过比喻、类比、课件模拟等方法将知识进行迁移,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与应用。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虽然是自然科学,揭示自然规律的课程,但是其方法论和思维训练的功能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生活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契机,抓住适时的机会,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学习中。
1.充分挖掘教学内容
学习是学生的主动活动,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理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在教学中,笔者着眼于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来进行教学,使化学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真正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效益。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挖掘教材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审美享受。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建立民主的课堂,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广度和趣味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应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化学问题。成员之间要鼓励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实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教师善于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情绪,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合适的师生沟通方式,合理控制难度和密度等因素。
3.加强交流,触动学生心底情感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点拨和启发,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过少,往往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偏见,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不好的印象,往往会不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久而久之,就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与尽量多的学生沟通,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效率
一、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实验技能、参与情感体验,养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学,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更应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应该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锲而不舍地注重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充分全面成长,成为人格健全、有信仰、有灵魂的人。教学中要利用好实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充分准备,做好演示实验;其次,对实验形式加以变通,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另外,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微型化,这是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布置给学生并跟上相应的监督反馈措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实验课上,在教师的有效调控下,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去做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性”实验。学生具备了积极的心态与主动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才有生长的土壤。探索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它运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并从中体验到类似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那种探索的愉悦感。在积极、自觉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意识会被激发,创造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培养,化学实验永远是值得我们教育者认真研究的教学形式。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动力、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从知识的价值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调查发现,学生对有价值的事物,特别是新生事物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一般比较感兴趣。而化学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它的价值存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研究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进行联系,创设让学生能体会到所学内容价值意义的教学情境。
2.从学生的情感角度创设情境
学生的情感是广泛的、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化学知识融入学生的情感。
3.从知识迁移的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化学中有些概念或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与现实生活也难于直接联系,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从概念或理论的形成原因与形成过程入手,通过比喻、类比、课件模拟等方法将知识进行迁移,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与应用。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虽然是自然科学,揭示自然规律的课程,但是其方法论和思维训练的功能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生活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契机,抓住适时的机会,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学习中。
1.充分挖掘教学内容
学习是学生的主动活动,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理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在教学中,笔者着眼于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来进行教学,使化学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真正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效益。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挖掘教材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审美享受。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建立民主的课堂,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广度和趣味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应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化学问题。成员之间要鼓励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实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教师善于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情绪,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合适的师生沟通方式,合理控制难度和密度等因素。
3.加强交流,触动学生心底情感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点拨和启发,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过少,往往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偏见,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不好的印象,往往会不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久而久之,就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与尽量多的学生沟通,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