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家层面及地方省、市关于交通拥堵点综合治理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制定和实施了一批宏观、中微观的交通拥堵治理方案和措施。本文总结贵州省治堵工作开展以来的成效,梳理治堵工作的不足,明确交通拥堵点(段)的划分、筛选,明确交通拥堵点(段)治理的工作范围、工作目的、工作深度等內容,提出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点、路段的治理策略、治理措施、方案制备、方案评价、治理新技术等。
关键词:交通拥堵划分;交通拥堵点(段)筛选;治理工作机制;治理策略;治理措施;治理新技术
1 贵州省交通拥堵治理经验总结
受山地丘陵等喀斯特地貌影响,贵州省城市道路通行条件先天不足,异形路口、狭小路口较多,加之公交车专用道、非机动车道匮乏,公交车与私家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人与车混行现象突出,环岛性路口、未渠化路口通行能力差,成为交通拥堵节点。通过在历年的交通拥堵治理项目中,总结主要有以下经验:
(1)缺乏一套稳健的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工作机制。组织机构、编制单位业务能力及经验、成果作用等难以形成一套完整体系。
(2)缺乏一套稳健的城市交通拥堵点(段)治理方案编制要求。对治堵的工作内容、研究深度、主要研究手段等需要建立完善的交通堵点排查梳理、原因分析、对策措施、方案制备、评估建档的工作方法。
(3)缺乏统一、直观的交通拥堵治理启动阈值。在拥堵点(段)改善项目中,大多数项目并没有启动阈值,仅凭人为主观判断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拥堵治理,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大,且难以大规模核查和筛选,不利于整体统筹。
(4)技术上未结合贵州省情对先进经验、做法进行梳理、提炼,先进技术推广使用有待加强。如借道左转、可变车道、潮汐车道、移位左转等应用。
2 交通拥堵点(段)筛选确定
2.1 交通拥堵分类
(1)交通拥堵按时间特性划分常发性拥堵与偶发性拥堵。
(2)交通拥堵按空间划分为节点拥堵、路段拥堵和片区拥堵。
(3)交通拥堵按根本成因划分为道路设施通行能力不足、交通组织与控制欠优化、交通秩序混乱、车道破损或被占用四类。
2.2 交通拥堵特征
(1)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将路段的平均行程速度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共5个等级。路段交通拥堵,按行程速度将拥堵划分为五级,1级表示畅通,3、4级属于普通拥堵,5级属于严重拥堵。
(2)结合《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确定信号交叉口的机动车服务水平及延误的关系,当交叉口现状的饱和度大于0.85,必须计算延误指标;当延误与饱和度对应的服务水平不一致,则宜以延误对应的服务水平为准。交叉口拥堵程度,按饱和度对应的服务水平划分为5级,A级表示畅通,F级为严重拥堵。
2.2.1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启动阈值
综合考虑速度、饱和度、排队长度、服务水平等指标,确定交通拥堵治理启动阈值。
1)路段类项目启动阈值
2)交叉口类项目启动阈值
2.2.2 交通拥堵点(段)筛选流程
交通拥堵点筛选流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识别阶段、定性分析阶段、定量分析阶段、确定拥堵范围阶段。
3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工作机制
提出交通拥堵点(段)的治理工作机制,对组织实施机制、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治理方案设计等内容,符合常态化交通拥堵治理要求。
3.1 组织实施机制
(1)成立交通综合治理领导机构。一般宜成立由相应层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政府领导、相关政府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交通拥堵治理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工作。
(2)建立专业咨询机制。一般应聘请具有经验的交通专业机构开展交通拥堵点(段)治理方案编制工作。
(3)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相关部门制定财政计划,专款专用,用于支付交通拥堵点(段)治理项目的前期费用与工程实施费用。
3.2 工作流程
(1)实施治理的交通拥堵点(段)。相关部门或机构,在自行排查梳理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排查后提出交通拥堵点(段)分布。
(2)制定交通拥堵点(段)治理方案。
(3)明确任务分工。制定堵点治理工作计划,建立责任单位任务分解表,落实资金来源,报政府相关部门印发各责任单位组织开展治理工作。
(4)开展治堵工作。堵点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按照交通拥堵治理方案及年度实施计划组织抓好落实,要根据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力开展治理。
(5)考核评定机制。可出台关于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组织相关单位对年度治理工作任务开展考核验收工作。
4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策略与措施
开展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工作,需先行研判适宜的交通发展(改善)总体策略。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只适宜于通过局部改善与调整优化能够有效改善交通拥堵问题的情形,对需要通过新建道路设施或者大力调整交通结构方能改善交通拥堵问题的,不属于交通拥堵点(段)治理范畴。
4.1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策略研判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策略分为以下四类。
(1)交通秩序整治主导策略:通过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完善违章抓拍系统、加强交通管理执法等整治交通秩序,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2)交通组织与控制优化主导策略:通过交通组织优化、交通渠化优化、交通控制优化等提高通行能力,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3)道路设施局部改善主导策略:通过车行设施改善、非机动车设施改善、人行设施改善与公交设施改善等提高通行能力,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4)交通拥堵点(段)治理总体策略选择研判。
4.2 治理措施
根据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可选策略,将治理措施分为三类,交通秩序整治、交通组织与控制优化、道路设施局部改善。
(1)交通秩序整治类措施包括: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完善违章抓拍系统、加强交通管理执法。
(2)交通组织与控制优化类措施包括:交通组织优化、交通渠化优化、交通控制优化。
(3)道路设施局部改善类措施包括:车行设施改善、非机动车设施改善、人行设施改善、公交设施改善。
5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新技术
结合国内主要城市的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贵州省也逐步开展新型交通组织的研究。目前新型交通组织已经成了提升道路交通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有潮汐车道设置、交叉口待行区设置、借道左转设置、可变导向车道设置等,需在拥堵治理改善中予以推广利用。
(1)潮汐车道。(2)交叉口待行区。(3)借道左转设置借道左转交叉口的交通特征宜同时满足。(4)可变导向车道、设置可变导向车道交叉口的交通特征宜同时满足。
6 结论
结合贵州省地方交通拥堵治理特点,在准确把握、深入分析贵州省城市道路现状交通拥堵特征、拥堵点分布以及成因的基础上,针对现状问题与不足,并结合未来交通发展形势,研究提出可实施性强、匹配度高的贵州省交通拥堵点(段)综合治理工作指南和技術指南,聚焦拥堵节点改善、热点难点问题治理,突出政策标准、体制机制建设,注重新型交通方式、新业态发展和科技手段运用,有效缓解现状交通拥堵状况,支撑城市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杜,1998.
[2]GB/T 29107-2012,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评价规范[S].
[3]GB 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S].
[4]GB/T 51328-2018,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S].
[5]CJJ 37-201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
关键词:交通拥堵划分;交通拥堵点(段)筛选;治理工作机制;治理策略;治理措施;治理新技术
1 贵州省交通拥堵治理经验总结
受山地丘陵等喀斯特地貌影响,贵州省城市道路通行条件先天不足,异形路口、狭小路口较多,加之公交车专用道、非机动车道匮乏,公交车与私家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人与车混行现象突出,环岛性路口、未渠化路口通行能力差,成为交通拥堵节点。通过在历年的交通拥堵治理项目中,总结主要有以下经验:
(1)缺乏一套稳健的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工作机制。组织机构、编制单位业务能力及经验、成果作用等难以形成一套完整体系。
(2)缺乏一套稳健的城市交通拥堵点(段)治理方案编制要求。对治堵的工作内容、研究深度、主要研究手段等需要建立完善的交通堵点排查梳理、原因分析、对策措施、方案制备、评估建档的工作方法。
(3)缺乏统一、直观的交通拥堵治理启动阈值。在拥堵点(段)改善项目中,大多数项目并没有启动阈值,仅凭人为主观判断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拥堵治理,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大,且难以大规模核查和筛选,不利于整体统筹。
(4)技术上未结合贵州省情对先进经验、做法进行梳理、提炼,先进技术推广使用有待加强。如借道左转、可变车道、潮汐车道、移位左转等应用。
2 交通拥堵点(段)筛选确定
2.1 交通拥堵分类
(1)交通拥堵按时间特性划分常发性拥堵与偶发性拥堵。
(2)交通拥堵按空间划分为节点拥堵、路段拥堵和片区拥堵。
(3)交通拥堵按根本成因划分为道路设施通行能力不足、交通组织与控制欠优化、交通秩序混乱、车道破损或被占用四类。
2.2 交通拥堵特征
(1)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将路段的平均行程速度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共5个等级。路段交通拥堵,按行程速度将拥堵划分为五级,1级表示畅通,3、4级属于普通拥堵,5级属于严重拥堵。
(2)结合《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确定信号交叉口的机动车服务水平及延误的关系,当交叉口现状的饱和度大于0.85,必须计算延误指标;当延误与饱和度对应的服务水平不一致,则宜以延误对应的服务水平为准。交叉口拥堵程度,按饱和度对应的服务水平划分为5级,A级表示畅通,F级为严重拥堵。
2.2.1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启动阈值
综合考虑速度、饱和度、排队长度、服务水平等指标,确定交通拥堵治理启动阈值。
1)路段类项目启动阈值
2)交叉口类项目启动阈值
2.2.2 交通拥堵点(段)筛选流程
交通拥堵点筛选流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识别阶段、定性分析阶段、定量分析阶段、确定拥堵范围阶段。
3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工作机制
提出交通拥堵点(段)的治理工作机制,对组织实施机制、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治理方案设计等内容,符合常态化交通拥堵治理要求。
3.1 组织实施机制
(1)成立交通综合治理领导机构。一般宜成立由相应层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政府领导、相关政府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交通拥堵治理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工作。
(2)建立专业咨询机制。一般应聘请具有经验的交通专业机构开展交通拥堵点(段)治理方案编制工作。
(3)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相关部门制定财政计划,专款专用,用于支付交通拥堵点(段)治理项目的前期费用与工程实施费用。
3.2 工作流程
(1)实施治理的交通拥堵点(段)。相关部门或机构,在自行排查梳理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排查后提出交通拥堵点(段)分布。
(2)制定交通拥堵点(段)治理方案。
(3)明确任务分工。制定堵点治理工作计划,建立责任单位任务分解表,落实资金来源,报政府相关部门印发各责任单位组织开展治理工作。
(4)开展治堵工作。堵点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按照交通拥堵治理方案及年度实施计划组织抓好落实,要根据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力开展治理。
(5)考核评定机制。可出台关于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组织相关单位对年度治理工作任务开展考核验收工作。
4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策略与措施
开展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工作,需先行研判适宜的交通发展(改善)总体策略。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只适宜于通过局部改善与调整优化能够有效改善交通拥堵问题的情形,对需要通过新建道路设施或者大力调整交通结构方能改善交通拥堵问题的,不属于交通拥堵点(段)治理范畴。
4.1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策略研判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策略分为以下四类。
(1)交通秩序整治主导策略:通过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完善违章抓拍系统、加强交通管理执法等整治交通秩序,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2)交通组织与控制优化主导策略:通过交通组织优化、交通渠化优化、交通控制优化等提高通行能力,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3)道路设施局部改善主导策略:通过车行设施改善、非机动车设施改善、人行设施改善与公交设施改善等提高通行能力,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4)交通拥堵点(段)治理总体策略选择研判。
4.2 治理措施
根据交通拥堵点(段)治理可选策略,将治理措施分为三类,交通秩序整治、交通组织与控制优化、道路设施局部改善。
(1)交通秩序整治类措施包括: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完善违章抓拍系统、加强交通管理执法。
(2)交通组织与控制优化类措施包括:交通组织优化、交通渠化优化、交通控制优化。
(3)道路设施局部改善类措施包括:车行设施改善、非机动车设施改善、人行设施改善、公交设施改善。
5 交通拥堵点(段)治理新技术
结合国内主要城市的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贵州省也逐步开展新型交通组织的研究。目前新型交通组织已经成了提升道路交通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有潮汐车道设置、交叉口待行区设置、借道左转设置、可变导向车道设置等,需在拥堵治理改善中予以推广利用。
(1)潮汐车道。(2)交叉口待行区。(3)借道左转设置借道左转交叉口的交通特征宜同时满足。(4)可变导向车道、设置可变导向车道交叉口的交通特征宜同时满足。
6 结论
结合贵州省地方交通拥堵治理特点,在准确把握、深入分析贵州省城市道路现状交通拥堵特征、拥堵点分布以及成因的基础上,针对现状问题与不足,并结合未来交通发展形势,研究提出可实施性强、匹配度高的贵州省交通拥堵点(段)综合治理工作指南和技術指南,聚焦拥堵节点改善、热点难点问题治理,突出政策标准、体制机制建设,注重新型交通方式、新业态发展和科技手段运用,有效缓解现状交通拥堵状况,支撑城市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杜,1998.
[2]GB/T 29107-2012,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评价规范[S].
[3]GB 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S].
[4]GB/T 51328-2018,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S].
[5]CJJ 37-201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