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探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若干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现代档案管理;问题;创新
新世纪、新阶段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工作要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要与时俱迸,树立大服务理念,摆正位置,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发展自己。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工作要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要与时俱迸,树立大服务理念,摆正位置,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发展自己。
1.企业档案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管理者的档案管理意识模糊
我们的一些企业管理者注重的是直观的经济效益,看重的是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部门或机构的工作,而对档案管理方面的意识十分模糊,不懂得把档案管理摆在何种位置,不知道应该如何管理档案工作,经常对档案工作瞎指挥,乱决策,造成了企业上下档案观念严重缺乏,不归档,不建档,乱建档,乱归档,乱借出,乱散布等现象屡见不鲜,致使许多重要的,宝贵的档案资料流失,甚至被他人利用。
1.2企业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不支持
有些企业管理者,虽然知识档案是有用的,但是认为档案工作是只会花钱不会赚钱的事情,所以觉得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资金和精力,由此,造成了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不规范,档案人员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提高,使企业的档案工作形同虚设。
1.3企业档案的“主体”错位
当前不少企业的档案主体观念存在偏差,影响了企业档案工作水平,不少企业几乎把企业的人事档案当成了企业档案的全部,即主体,而忽略了企业自身发展所形成的真正确定企业命运的颇有价值的“主体”档案,直接影响企业档案的开发利用和企业的发展。
2.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内容
2.1思想创新
思想创新是档案管理创新成功的前提,档案管理工作,甚至是档案工作,能够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能否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为此,我们要解放思想,真正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明确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任务和职责,以知识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支点,把实现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之中,改变档案工作只是简单的收集,整理,保管的观念,以创新思维指导档案工作实践,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变动被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等待为出击,拓宽档案的社会功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2机制创新
1)管理内容创新。新形势,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一改以往档案资料单一,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应充分利用一切社会活动中的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不断增加档案资料信息的详细度及丰富度,使档案的信息单一需求转变为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2)管理功能创新。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档案载体实现了多样化,档案资源利用的范围扩大,档案保管工作得不到完善,为更好地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使人们可以随时查阅资料齐全,信息准确的档案信息,档案部门应将档案馆建设成档案储存,应用管理和信息加工的基地,更加强调其教育,咨询,交流功能,并创新中介服务,信息服务和文化休闲功能。3)管理技术创新。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应用,办公自动化的推广,给这些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样也更快,更好地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使得档案已由传统手写文件过渡到手写文件与电子文档并行使用的书面,然而,电子文档固然先进,但也有其一定的弊端,只有有效的,可靠的技术保障才能保证档案信息高质量,高速度的存储与转换,利用。
2.3形式创新
1)开发利用现有档案信息资源。档案管理部门应加经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的配合,建立统一的档案存储规划,采用标准分类,编制统一,通用的档案管理软件。2)设立档案服务中心。确保档案资源的准确与安全,保证档案资源能够得到及时的修复,应建立包括档案数据管理中心和档案恢复保护中心的档案服务中心。3)积极开展在线服务。在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健全目录搜索中心,汇集档案全系统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
3.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与措施
3.2坚持依法治档
法制化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以依法治档为根本,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档案管理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因此,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依法治档的道路。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应运而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新的形势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地方要充分利用地方的立法权限,建立一整套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法律法规,是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有效。
3.3档案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档案管理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必然,档案管理工作也将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档案管理者应具备服务意识,又要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档案汇集着大量的指示,也记载着丰富的信息,成为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而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科技情况下的档案管理可按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打印,既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档案管理中要注重档案信息的组织化、系统化,在输入检索词时再点查找范围,检索得出的文件就是与事件密切相关的,既准确又不浪费时间,只有这样,丰富的库藏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然而,现代科技的一大弊端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系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3.4加强档案室硬件建设、建立合理的档案管理模式
首先,从长远目标考虑,企业必须建立具有一定承压能力的专业化档案室,配备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的手摇式档案柜组。从短期目标考虑,应将现有档案室里的档案和文印分墙隔开,做到档案室专用;购买必要的书柜书架,实行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购买一批档案柜、照片档案盒、卷皮、全引目录皮表、案卷目录皮表、案卷题名皮表,为整理档案提供方便;还要购买必要的防暑、防湿、防鼠、防盗设备,确保档案安全。另外,企业要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式管理和网点式管理相结合。总公司对总部各部门档案集中管理,总部各部门所存档案定期向档案室移交,未移交前,档案柜统一存放档案室,由各部门掌管档案柜钥匙,并将档案柜内资料列出清单报档案室汇总备查,档案室钥匙只保留在档案员一人手中。
4.结束语
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工作要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要与时俱进,树立大服务理念,要摆正位置,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李漫.我国档案工作标准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
[2]陆树峰.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关键词:现代档案管理;问题;创新
新世纪、新阶段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工作要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要与时俱迸,树立大服务理念,摆正位置,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发展自己。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工作要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要与时俱迸,树立大服务理念,摆正位置,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发展自己。
1.企业档案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管理者的档案管理意识模糊
我们的一些企业管理者注重的是直观的经济效益,看重的是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部门或机构的工作,而对档案管理方面的意识十分模糊,不懂得把档案管理摆在何种位置,不知道应该如何管理档案工作,经常对档案工作瞎指挥,乱决策,造成了企业上下档案观念严重缺乏,不归档,不建档,乱建档,乱归档,乱借出,乱散布等现象屡见不鲜,致使许多重要的,宝贵的档案资料流失,甚至被他人利用。
1.2企业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不支持
有些企业管理者,虽然知识档案是有用的,但是认为档案工作是只会花钱不会赚钱的事情,所以觉得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资金和精力,由此,造成了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不规范,档案人员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提高,使企业的档案工作形同虚设。
1.3企业档案的“主体”错位
当前不少企业的档案主体观念存在偏差,影响了企业档案工作水平,不少企业几乎把企业的人事档案当成了企业档案的全部,即主体,而忽略了企业自身发展所形成的真正确定企业命运的颇有价值的“主体”档案,直接影响企业档案的开发利用和企业的发展。
2.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内容
2.1思想创新
思想创新是档案管理创新成功的前提,档案管理工作,甚至是档案工作,能够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能否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为此,我们要解放思想,真正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明确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任务和职责,以知识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支点,把实现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之中,改变档案工作只是简单的收集,整理,保管的观念,以创新思维指导档案工作实践,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变动被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等待为出击,拓宽档案的社会功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2机制创新
1)管理内容创新。新形势,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一改以往档案资料单一,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应充分利用一切社会活动中的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不断增加档案资料信息的详细度及丰富度,使档案的信息单一需求转变为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2)管理功能创新。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档案载体实现了多样化,档案资源利用的范围扩大,档案保管工作得不到完善,为更好地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使人们可以随时查阅资料齐全,信息准确的档案信息,档案部门应将档案馆建设成档案储存,应用管理和信息加工的基地,更加强调其教育,咨询,交流功能,并创新中介服务,信息服务和文化休闲功能。3)管理技术创新。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应用,办公自动化的推广,给这些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样也更快,更好地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使得档案已由传统手写文件过渡到手写文件与电子文档并行使用的书面,然而,电子文档固然先进,但也有其一定的弊端,只有有效的,可靠的技术保障才能保证档案信息高质量,高速度的存储与转换,利用。
2.3形式创新
1)开发利用现有档案信息资源。档案管理部门应加经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的配合,建立统一的档案存储规划,采用标准分类,编制统一,通用的档案管理软件。2)设立档案服务中心。确保档案资源的准确与安全,保证档案资源能够得到及时的修复,应建立包括档案数据管理中心和档案恢复保护中心的档案服务中心。3)积极开展在线服务。在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健全目录搜索中心,汇集档案全系统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
3.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与措施
3.2坚持依法治档
法制化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以依法治档为根本,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档案管理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因此,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依法治档的道路。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应运而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新的形势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地方要充分利用地方的立法权限,建立一整套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法律法规,是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有效。
3.3档案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档案管理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必然,档案管理工作也将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档案管理者应具备服务意识,又要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档案汇集着大量的指示,也记载着丰富的信息,成为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而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科技情况下的档案管理可按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打印,既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档案管理中要注重档案信息的组织化、系统化,在输入检索词时再点查找范围,检索得出的文件就是与事件密切相关的,既准确又不浪费时间,只有这样,丰富的库藏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然而,现代科技的一大弊端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系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3.4加强档案室硬件建设、建立合理的档案管理模式
首先,从长远目标考虑,企业必须建立具有一定承压能力的专业化档案室,配备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的手摇式档案柜组。从短期目标考虑,应将现有档案室里的档案和文印分墙隔开,做到档案室专用;购买必要的书柜书架,实行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购买一批档案柜、照片档案盒、卷皮、全引目录皮表、案卷目录皮表、案卷题名皮表,为整理档案提供方便;还要购买必要的防暑、防湿、防鼠、防盗设备,确保档案安全。另外,企业要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式管理和网点式管理相结合。总公司对总部各部门档案集中管理,总部各部门所存档案定期向档案室移交,未移交前,档案柜统一存放档案室,由各部门掌管档案柜钥匙,并将档案柜内资料列出清单报档案室汇总备查,档案室钥匙只保留在档案员一人手中。
4.结束语
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工作要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要与时俱进,树立大服务理念,要摆正位置,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李漫.我国档案工作标准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
[2]陆树峰.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