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水墨在当代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us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道坚: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知识界对于全球化的思考,人们开始考察欧洲和美国以外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同发展轨迹,反思是否有“另一些现代性”(another modernities)存在。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界和艺术界也在思考如何定义“当代性”,如何使众多有着优秀传统文脉的本土性文化诉求重新获得新的文化位置。中国特有的传统媒材艺术的当代化过稈和当代性呈现,在这个背景下,将具有特别的“范型”意义。
  作为当代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墨画领域所呈现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更是令人鼓舞,由传统派、学院派与实验派组成的水墨艺术系统,贯通古今、联系中外,这样一个开放的水墨艺术系统前所未有地刷新了近代以来的中国艺术史。它的传统派,主张回望传统、回归古典,联系传统文脉,传承本土文化精神;实验派注重当下感受和体验,维护个人之独立性以强调艺术家的知识分子立场,因而与当代艺术交叉,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居间的学院派则广泛联系中外古今,四通八达吸收、传递、输送各种文化资源,并力图以现代化而非西方化的方式,进行当下的文化创造。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系统是一个最能体现本土文化精神或说是“在地”(in-the-site)文化精神的艺术系统,其中的三股力量形成了一个互补共荣的充满张力的有弹性的结构,它超越了20世纪“85美术新潮”时期传统派与革新派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的尖锐对立。与之相联系的则是,在艺术实践与相关的理论探讨中,东、西方文化的尖锐对立也已不复存在,这显示了这个系统前所未有的开放与自信。有充分的理由表明,前述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新变化与新维度,在相当程度上与这个系统近30年来的艺术创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是这个作为参照系的水墨艺术系统近30年的工作积淀,使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水墨性、水墨精神与水墨方式成为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了中国的当代艺术,使中国当代艺术得以承接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史文脉,从而获得自己日渐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
  杭春晓:
  什么是中国画的自由生长?就是不再将“中西”、“古今”视作两个封闭、对立的图像谱系,而是将之视为多元化的、丰富而复杂的视觉经验,并根据习画者自身的视觉理解,选择自己敏感的图像经验,而不是受限于什么“主体界定”的目标中,从而在“无中西”、“无古今”的状态下,以一种开放的视觉体验方式。
  在本质主义的二元对立模式中,“试图建立可被接受的现代中国身份”成为了控制所有人的权力话语,或显性、或隐性地支配着我们的看法、判断。主体性的本质主义概念,隐含着一种思维逻辑上的悖论:我们用于确立主体定义的材料,如语言、概念等,正是由“非主体”构建的权力化知识系统所决定,无论它是来源于古代世界,还是西方世界。那么,这种注定“非自我”的主体界定,发生于中西力量失衡条件下的功利主义思潮中,其结果,自然也一定呈现为无法确定的“动荡”身份,并进而转化为“所谓主体”的“文化焦虑”。
  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焦虑下的负担呢?答案是,放下“二元对立”的思维——不仅包括“东方一西方”的对方,还包括“现代一传统”的对立。并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源于本质主义陷阱下的“中国主体性”之追求。我们只有在“无中无西”、“无古无今”的视域中,中国画才能真正轻松地面对绘画本身,成为视觉体验的践行者,而不是在“身份纠结”中左右羁绊。其中,“无中无西”可以概括为“画无中西”,它是针对“东方一西方”的二元对立:而“无古无今”则可以理解为“画无古今”,它是针对“现代一传统”的二元对立。只有通过这种认知,才能让我们摆脱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画学难题”,实现中国画在当下语境中的自由生长。
  什么是自由生长?就是不再将“中西”、“古今”视作两个封闭、对立的图像谱系,而是将之视为多元化的、丰富而复杂的视觉经验,并根据习画者自身的视觉理解,选择自己敏感的图像经验,而不是受限于什么“主体界定”的目标中,从而在“无中西”、“无古今”的状态下,以一种开放的视觉体验方式,在中西、古今大量丰富的绘画经验中,寻找个体敏感的视觉元素,并进行一种有效“转换”。如果要将这种态度更为明确地表达,它应该是:欲求摆脱“身份焦虑”的中国画,只有通过“去中国画”的方式实现。当然,所谓“去中国画”中的“中国画”,是指一种本质主义陷阱中的“主体假想”。
  鲁明军:
  当代水墨或许在书写方式上与文人画还是不乏同构之处,绘制方式、形制样式等属于处常的一面。但无论从观看方式,还是从展示方式,二者之间事实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写生取代了仿古,看画取代了观画,公共展示取代了私人把玩,这是求变的一面。
  从书写方式而言,崔振宽、周韶华等沿袭了传统的话语方式,突出了笔墨及形式的继承与创变,画面的形制也多立轴和长卷,偶尔也有扇面、册页等。但显然,对于崔振宽、周韶华而言,创作不再是一个人在书斋內通过仿古、复古,诉诸笔墨的新变以及身心的内省和静修,而更多是通过写生去体验自然精神,在传统文人画家的话语实践中,仿古与复古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元四家、清初四王包括近代黃宾虹、金城等无不如此,而在崔振宽、周韶华等当代水墨画家这里,显然写生(速写)成为重要的创作方式之一。这当然与他们所受的现代美术教育不无关系。
  书写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其观看方式也已不同于传统的方式,存这里,已经没有“看”、“观”与“读”的区分,从而都可以归结为与“内省的冥想”开关的“观看”,其更多倾向一种相对单纯的视觉直观。实际上,与之密切相关的则是作品的展示方式,从此,进入画廊、美术馆或博物馆等公共空间成了其话语实践的一部分。反过来,展示方式也成为观看方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传统的士大夫群体的共同把玩也被美术馆展示所取代。对于画者而言,可能考虑更多的不再是个人或朋友的趣味,而是可能的展场效果。
  可见,当代水墨或许在书写方式上与文人画还是不乏同构之处,绘制方式、形制样式等属于处常的一面。但无论从观看方式,还是从展示方式,二者之间事实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写生取代了仿古,看画取代了观画,公共展示取代了私人把玩,这是求变的一面。因此,讨论水墨我们固然可以将其归结为笔墨,归结为形式,归结为风格,乃至画意,但是我们不能抽离了书写、观看和展示方式而单纯地就笔墨论笔墨,就形式论形式,就风格论风格,就画意论画意。诚如巫鸿先生所说的:“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段君:
  写意水墨的精神在于其实验性,即实验精神,它反对必然性,反对以假设为出发点,它表现的不是现成既定的对象,而是通向未知的可能性想象。写意若想在当代煥发生机,须在谙熟传统的基础上,摆脱写意过去颇为陈旧的传统形象。
  写意精神是水墨的核心,但写意精神的核心又是什么呢,用朱振庚的话说,是梁楷、徐渭之作的以神通力。而当代写意的状况正如刘骁纯所言:“当前写意画坛的中年骨干之所以成为中坚和 骨干,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一步步建立起了自成体系的有一定高度和难度的个人规范,危机在于,其中有的艺术家沉浸在个人规范之中,作品渐显僵化、程式化、生产流程化,写意逐渐失去了神髓而变成了躯壳。对于这类希望和危机并存的艺术家,有必要重提写意状态。”
  写意水墨的精神在于其实验性,即实验精神,它反对必然性,反对以假设为出发点,它表现的不是现成既定的对象,而是通向未知的可能性想象。写意若想在当代焕发生机,须在谙熟传统的基础上,摆脱写意过去颇为陈旧的传统形象,正如朱振庚所言:“用古不为古用,是为善用古,‘古’子内而发新于外,是为善‘推陈’。用古当善推陈,徒古之貌,无今之新,乃食古寄生者也。”
  颜勇:
  将当代水墨艺术置于墨道关系发展史的理路中进行观照与解释,不失为一种较稳妥可取的途径。如果说,相对于南北宗论者的伪写意——割裂墨道关系的“写意”,“道”被替换后的水墨艺术是一次反动,那么,相对后者的伪图真——割裂墨道关系的“图真”,当代水墨艺术似乎又是次反动。只不过,这一次发生在“道”已于一切具体现实社会秩序与制度中黯然退却之时日。
  当代水墨艺术的涌现标志着失声已久的传统文化于现代社会中之再发现与再利用——借用柏格森的术语来说,这是“道”的一种“绵延”。问题在于,此时此际,“传统”本身在复杂的“开放社会”中扮演着一个非常曖昧的角色。首先,曾经以“主义”推翻“道”的官方一反故态,俨然以光大复兴“传统”为己责,通过舆论、展览等一系列的“术”之操纵,“道”之卷土重来似乎指日可待。但除去经济方面的考虑,官方所提倡的传统只是一个具有向心力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之代名词,“术”所指向仍然是“主义”而非“道”。就其深层意识而言,仍然是文以载“主义”的逻辑,是以号召伟大图真性艺术的模式去推行“反”图真性艺术,而绝无可能支持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写意(藏道子身者的艺术)。
  在工业文明与随之而来的各种单命已然摧毁一切后,当代人对传统精神家园的想象与回归欲望成为水墨写意创作的重要心理因素。然而当代知识分子在思想基因中对“道”的隐约记忆,以及当代画家在达到“游于艺”状态时对“志于道”的尴尬认识,又可能使水墨写意堕入自我否定与自我消解的困境,以至于丝毫不比南北宗论者的为艺术而艺术具有更多的合法性。
其他文献
自1994年3月份正式成立,被惯称为“广州嘉德”的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有限公司至今已逾18年历史。18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州嘉德”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最早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建设者之一,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小同首创或是华南地区首创的拍賣会,对于市场的培育以及行业发展的推动,起着举是轻重的作用,为繁荣南方及至全国的艺术品市场付出了艰辛,其功不可没——2010冬季拍賣会,范成大《自书四时田园诗卷》33
期刊
齐白石曾在一封写给比自己小32岁的徐悲鸿的信里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齐白石的成名,曾得益于徐悲鸿的慧识与提携。  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57岁时,齐白石到达北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他自己曾这样叙述当时的卖画生涯:“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生涯落寞得很。”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活何
期刊
王世襄先生在收藏中对漆器非常关注。2003年,他的收藏品举行拍卖,其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漆盒,在他多部著作中都有收录。这个漆盒是圆的,面有一点点鼓起,犀皮漆,以红为主,非常漂亮。我知道这件漆盒是王世襄先生的心爱之物,我也知道它在多部著作中都出现过,所以我就把这个漆盒拍到了,今天在观复博物馆里展出。我想,我们对收藏的爱好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别人已经做过的成就上做起。别人的成就可能是我们的一个经验。王
期刊
2011年9月16日,我在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参观考察,受到该馆亚洲大洋洲非洲美术部中国美术科主任盛昊博士的热情接待。我们从博物馆后面的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踏上二三十级台阶后,豁然眼前的是高悬于台阶之卜的吴昌硕篆书“与古为徒”横匾。横匾书法结宁茂密,用笔圆转,行书长题更与篆书正文互寓庄谐,交相辉映。在异国他乡的美国驻足吴昌硕题书的匾下,胸中涌动的是一种庄严和亲切,令人产生崇高的美感。  但是,关于此
期刊
在今天,国际行的大型博览会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4个大型的艺术博览会举办:3月的美国军械库艺术博览会,迪拜艺术博览会,5月的阿姆斯特丹艺术博览会,6月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10月的Frieze艺术博览会、多伦多国际艺博会,11月的伊斯坦布尔当代艺术博览会、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这都还没算上那些夹在中间的小型艺博会。画廊商每年拖着他们价值不菲的艺术品来往于世界各地
期刊
根据出土的古钱实物资料分析,广东在秦代开始使用金属铸币。到了近代,广东率先使用机器铸制银币、铜元,以先进技术使我国陈日的铸币工艺焕发青春,开拓了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广东货币种类繁多,币材多样,自铸银币的广泛使用形成了货币的银本位制度,丰富了我国的货币文化,成为中国货币史上重要的一页。  广东出土宋以前的铸币  广东地处祖国南疆,在古代被描述为瘴气弥漫的蛮荒之地,文献史料很少记载这里的铸币情况
期刊
2010年的钱币拍卖,可以说是十余年来最为火爆的一年,嘉德,诚轩,上海泓盛,华夏国拍等多数拍卖公司均录得历年以来最好的成绩,拍卖场次得到强势扩容,成交额大幅攀升,或交率更是频频出现9成以上的罕见佳绩。而2010年钱币的民间交易同样十分畅旺,大规模资金的纷纷进人,不断把币市推向水涨船高。  2010年,也是钱币各个门类全面盛放的年份:古钱人气买气再次攀升,无论是成交金额还是成交率,都要畅旺于?330
期刊
汉诺威的“画廊散步日”  “国际性开放性的城市”这个称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虽然我们在理解这个词时往往与经济挂钩,即使“经济、生意、赚钱”这些话题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必然不可忽视,但是除此之外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我们到底还需要什么?我们还期待着什么?开放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开放性城市”应该不仅仅只局限于经济范围内来理解,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向世界,向
期刊
艺术品的电子商务时代    据国家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突破了4万亿元,同比增长22%,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由国家工信部牵头、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已形成初稿,电子商务将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目前从事艺术收藏类的电子商务网站共有200多家,2010年中国通过网络成交的艺术收藏品约100万件,交易金额达
期刊
嘉德:古钱有跃进的表现    嘉德2010年秋拍,专门为历代古钱特设专场,而有别于往年常见的将古钱、金银锭、金银币合为  场的形式,2010年秋的“金泉古韵——博宝艺术网收藏历代古钱”专场,767件拍品,成交总额为3635万元,成交率达9成。这个成绩相对于嘉德2010春拍金银币、金银锭、古钱合为一场成交2415.05万,是一个很大进步,而在2009年春、秋拍卖,嘉德将古钱、金银锭、金银币合为场也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