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所有已经达成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没有单纯的依靠传统产业恢复生机的,而无一例外地都是凭借着开发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融合与替代,达成了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地方传统工业进行区域性的重振。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必须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老工业基地,这是因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其实并不是由市场经济的要求而诞生的,它是由我国经济的计划体制之下,国家对重工业进行大力投资而形成的,是典型的催化工业,甚至我国的重工业经济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远超于我国的平均经济水平,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即使是在当前,传统工业全面衰退的情况之下,我国的重工业也仍然高于全国平均经济水平。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处于一个持续的经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我国的经济体制势必要经历一些大的变动,大的改革,对我国原有的传统经济体制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关于我国当下的传统工业如果想进行改革,既有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也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暴露的新问题。当代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趋势,在当前的趋势之下,传统工业基地当中的问题早已经不是单纯的比例分配问题,与现代科技相比的低下的产业技术水平,以及持续低迷的产业机构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矛盾。在短时间内,想用高新工业代替传统的重工业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意识到的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在当前的新兴经济的冲击之下,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有一定的缩小,但绝对量和产值并不会相应的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就应当通过融合的方式,将高新技术融入进产业的运作当中。以沈阳这个典型老工业基地为例,重新审视和调整老工业塞地改造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传统产业,升级,对策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众所周知的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以传统老工业基地为支柱力量,因此如果想对东北地区的经济进行复兴,那么对传统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否正确的认识发展当下高新科技产业与传统老工业结构之间的问题,并且妥善的处理相关问题,是解决传统老工业升级转型的关键。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在当前社会的战略性地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进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传统产业的转型方向具有相当的领导作用,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希望所在。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所有已经达成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没有单纯的依靠传统产业恢复生机的,而无一例外地都是凭借着开发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融合与替代,达成了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地方传统工业进行区域性的重振。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必须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老工业基地,这是因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其实并不是由市场经济的要求而诞生的,它是由我国经济的计划体制之下,国家对重工业进行大力投资而形成的,是典型的催化工业,甚至我国的重工业经济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远超于我国的平均经济水平,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即使是在當前,传统工业全面衰退的情况之下,我国的重工业也仍然高于全国平均经济水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全名工业化的进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进,重要的传统产业仍然还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余地,远远未到夕阳产业的境地,规模化的发展经济仍然需要将原有的工业生产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核心,沈阳市作为传统工业为主,长期以来依靠重工业发展经济的大城市,虽然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之下传统产业的能力已经大不如前,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产业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仍旧持续的为沈阳市的经济水平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曾有调查显示,截止至2000年,沈阳市工业的总经济产值当中,传统重工业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左右,截止至2016年,传统重工业的所占比也居于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高位,由此可见在当前的社会体制之下,传统重工业对于沈阳市而言还是主要的经济支柱,新型的高新工业尚且不能支持沈阳市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起码在短时间内,想用高新工业代替传统的重工业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意识到的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在当前的新兴经济的冲击之下,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有一定的缩小,但绝对量和产值并不会相应的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就应当通过融合的方式,将高新技术融入进产业的运作当中。
二、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建议
通过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探索我们可以得知,我国的重工业经济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远超于我国的平均经济水平,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即使是在当前,传统工业全面衰退的情况之下,我国的重工业也仍然高于全国平均经济水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全名工业化的进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进,重要的传统产业仍然还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余地,远远未到夕阳产业的境地,规模化的发展经济仍然需要将原有的工业生产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核心。
现如今,我国的传统工业已经到了一个需要进行大面积改变的地步,传统的技术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进行技术结构的更新换代才能进一步适应我国的当前经济需要。尽管在当前的新兴经济的冲击之下,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有一定的缩小,但绝对量和产值并不会相应的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就应当通过融合的方式,将高新技术融入进产业的运作当中。根据以上想法,如果想要对传统老工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有如下建议。
2.1.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产业大力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进程
当前时代下,计算机技术是提供工业发展动力的源泉,以高新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达到了急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产业也成为当下时代中最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各地的产业园区层出不穷,以沈阳市为例。
沈阳市的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对于电子信息的要求十分迫切,曾有调查显示,截止至2000年,沈阳市工业的总经济产值当中,传统重工业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左右,截止至2016年,传统重工业的所占比也居于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高位,由此可见在当前的社会体制之下,传统重工业对于沈阳市而言还是主要的经济支柱,新型的高新工业尚且不能支持沈阳市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起码在短时间内,想用高新工业代替传统的重工业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意识到的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在当前的新兴经济的冲击之下,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有一定的缩小,但绝对量和产值并不会相应的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就应当通过融合的方式,将高新技术融入进产业的运作当中。 到目前为止,沈阳市以传统重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在全部的产业总值中仍然占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比重,数量如此庞大的传统产业的资产存在,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同时这些经济基础也要依托于新兴产业的融合,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才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
2.2.开展校企联合活动,使传统产业注入新型人才
即使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当中,校企联合已经成为了培养人才的大方向,但是大多數的企业还是不愿意信任高职院校,甚至部分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综合水平低下,不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从目前来看,只有机电系的金工实习车间,在这方面高职院校需加大经济投入,使其实践基地成为机电、数控、模具等专业的实训中心。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建设工地,最好将其打造成为专业的实习基地。至于在校外的的实践教学学基地,这就需要校方积极和社会各界达成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达成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全真实的环境和实践过程,这对学生毕业之后融入工作岗位也会有一定的推动效果。但是这对学校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因此学校在提升学生素质的时候也应该积极的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企业展开合作在对学生进行校企联合创新创业的培训当中,大多数企业仅仅是以点评的模式参加进了教育活动当中去,并没有对人才的培养进行实质性的帮助,这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是一个不小的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校企合作培养金融相关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进程。
四、总结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所有已经达成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没有单纯的依靠传统产业恢复生机的,而无一例外地都是凭借着开发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融合与替代,达成了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地方传统工业进行区域性的重振。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必须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老工业基地,这是因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其实并不是由市场经济的要求而诞生的,它是由我国经济的计划体制之下,国家对重工业进行大力投资而形成的,是典型的催化工业,甚至我国的重工业经济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远超于我国的平均经济水平,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即使是在当前,传统工业全面衰退的情况之下,我国的重工业也仍然高于全国平均经济水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全名工业化的进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进,曾有调查显示,截止至2000年,沈阳市工业的总经济产值当中,传统重工业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左右,截止至2016年,传统重工业的所占比也居于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高位,由此可见在当前的社会体制之下,传统重工业对于沈阳市而言还是主要的经济支柱,新型的高新工业尚且不能支持沈阳市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起码在短时间内,想用高新工业代替传统的重工业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意识到的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在当前的新兴经济的冲击之下,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有一定的缩小,但绝对量和产值并不会相应的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就应当通过融合的方式,将高新技术融入进产业的运作当中。
重要的传统产业仍然还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余地,远远未到夕阳产业的境地,规模化的发展经济仍然需要将原有的工业生产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核心,沈阳市作为传统工业为主,长期以来依靠重工业发展经济的大城市,虽然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之下传统产业的能力已经大不如前,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产业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仍旧持续的为沈阳市的经济水平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申俊喜.传统产业高技术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05(1)
2.温凤媛,周媛,李浩田.国外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借鉴与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吴晓波,裴珍珍.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及其实现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
4.王育宝,胡芳肖.国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经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
5.杨慧.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模式探索—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09(6)
6.胡宇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宁波路径研究[J].经济丛刊,2012(3)
7.谭少峰,蔡广林,桑妮.我市用高新、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情况的调查[J].宝鸡社会科学,2001(4)
8.吴净.青岛市以“两化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关键词:传统产业,升级,对策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众所周知的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以传统老工业基地为支柱力量,因此如果想对东北地区的经济进行复兴,那么对传统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否正确的认识发展当下高新科技产业与传统老工业结构之间的问题,并且妥善的处理相关问题,是解决传统老工业升级转型的关键。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在当前社会的战略性地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进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传统产业的转型方向具有相当的领导作用,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希望所在。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所有已经达成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没有单纯的依靠传统产业恢复生机的,而无一例外地都是凭借着开发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融合与替代,达成了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地方传统工业进行区域性的重振。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必须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老工业基地,这是因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其实并不是由市场经济的要求而诞生的,它是由我国经济的计划体制之下,国家对重工业进行大力投资而形成的,是典型的催化工业,甚至我国的重工业经济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远超于我国的平均经济水平,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即使是在當前,传统工业全面衰退的情况之下,我国的重工业也仍然高于全国平均经济水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全名工业化的进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进,重要的传统产业仍然还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余地,远远未到夕阳产业的境地,规模化的发展经济仍然需要将原有的工业生产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核心,沈阳市作为传统工业为主,长期以来依靠重工业发展经济的大城市,虽然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之下传统产业的能力已经大不如前,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产业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仍旧持续的为沈阳市的经济水平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曾有调查显示,截止至2000年,沈阳市工业的总经济产值当中,传统重工业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左右,截止至2016年,传统重工业的所占比也居于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高位,由此可见在当前的社会体制之下,传统重工业对于沈阳市而言还是主要的经济支柱,新型的高新工业尚且不能支持沈阳市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起码在短时间内,想用高新工业代替传统的重工业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意识到的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在当前的新兴经济的冲击之下,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有一定的缩小,但绝对量和产值并不会相应的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就应当通过融合的方式,将高新技术融入进产业的运作当中。
二、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建议
通过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探索我们可以得知,我国的重工业经济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远超于我国的平均经济水平,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即使是在当前,传统工业全面衰退的情况之下,我国的重工业也仍然高于全国平均经济水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全名工业化的进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进,重要的传统产业仍然还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余地,远远未到夕阳产业的境地,规模化的发展经济仍然需要将原有的工业生产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核心。
现如今,我国的传统工业已经到了一个需要进行大面积改变的地步,传统的技术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进行技术结构的更新换代才能进一步适应我国的当前经济需要。尽管在当前的新兴经济的冲击之下,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有一定的缩小,但绝对量和产值并不会相应的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就应当通过融合的方式,将高新技术融入进产业的运作当中。根据以上想法,如果想要对传统老工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有如下建议。
2.1.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产业大力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进程
当前时代下,计算机技术是提供工业发展动力的源泉,以高新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达到了急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产业也成为当下时代中最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各地的产业园区层出不穷,以沈阳市为例。
沈阳市的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对于电子信息的要求十分迫切,曾有调查显示,截止至2000年,沈阳市工业的总经济产值当中,传统重工业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左右,截止至2016年,传统重工业的所占比也居于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高位,由此可见在当前的社会体制之下,传统重工业对于沈阳市而言还是主要的经济支柱,新型的高新工业尚且不能支持沈阳市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起码在短时间内,想用高新工业代替传统的重工业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意识到的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在当前的新兴经济的冲击之下,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有一定的缩小,但绝对量和产值并不会相应的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就应当通过融合的方式,将高新技术融入进产业的运作当中。 到目前为止,沈阳市以传统重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在全部的产业总值中仍然占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比重,数量如此庞大的传统产业的资产存在,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同时这些经济基础也要依托于新兴产业的融合,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才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
2.2.开展校企联合活动,使传统产业注入新型人才
即使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当中,校企联合已经成为了培养人才的大方向,但是大多數的企业还是不愿意信任高职院校,甚至部分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综合水平低下,不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从目前来看,只有机电系的金工实习车间,在这方面高职院校需加大经济投入,使其实践基地成为机电、数控、模具等专业的实训中心。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建设工地,最好将其打造成为专业的实习基地。至于在校外的的实践教学学基地,这就需要校方积极和社会各界达成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达成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全真实的环境和实践过程,这对学生毕业之后融入工作岗位也会有一定的推动效果。但是这对学校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因此学校在提升学生素质的时候也应该积极的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企业展开合作在对学生进行校企联合创新创业的培训当中,大多数企业仅仅是以点评的模式参加进了教育活动当中去,并没有对人才的培养进行实质性的帮助,这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是一个不小的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校企合作培养金融相关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进程。
四、总结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所有已经达成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没有单纯的依靠传统产业恢复生机的,而无一例外地都是凭借着开发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融合与替代,达成了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地方传统工业进行区域性的重振。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必须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老工业基地,这是因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其实并不是由市场经济的要求而诞生的,它是由我国经济的计划体制之下,国家对重工业进行大力投资而形成的,是典型的催化工业,甚至我国的重工业经济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远超于我国的平均经济水平,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即使是在当前,传统工业全面衰退的情况之下,我国的重工业也仍然高于全国平均经济水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全名工业化的进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进,曾有调查显示,截止至2000年,沈阳市工业的总经济产值当中,传统重工业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左右,截止至2016年,传统重工业的所占比也居于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高位,由此可见在当前的社会体制之下,传统重工业对于沈阳市而言还是主要的经济支柱,新型的高新工业尚且不能支持沈阳市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起码在短时间内,想用高新工业代替传统的重工业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意识到的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在当前的新兴经济的冲击之下,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有一定的缩小,但绝对量和产值并不会相应的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就应当通过融合的方式,将高新技术融入进产业的运作当中。
重要的传统产业仍然还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余地,远远未到夕阳产业的境地,规模化的发展经济仍然需要将原有的工业生产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核心,沈阳市作为传统工业为主,长期以来依靠重工业发展经济的大城市,虽然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之下传统产业的能力已经大不如前,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产业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仍旧持续的为沈阳市的经济水平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申俊喜.传统产业高技术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05(1)
2.温凤媛,周媛,李浩田.国外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借鉴与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吴晓波,裴珍珍.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及其实现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
4.王育宝,胡芳肖.国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经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
5.杨慧.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模式探索—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09(6)
6.胡宇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宁波路径研究[J].经济丛刊,2012(3)
7.谭少峰,蔡广林,桑妮.我市用高新、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情况的调查[J].宝鸡社会科学,2001(4)
8.吴净.青岛市以“两化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