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专业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to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艺术专业在读的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其专属方法和路径,笔者认为以此为契机深入浅出地探讨艺术专业类高校如何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学生管理机制,创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生
  一、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办好艺术类专业高等教育,必须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要位置。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直以来,各大高等院校均面向云南、新疆等偏远多民族地区招收艺术类少数民族考生。目前笔者工作所在的浙江传媒学院部分专业方向已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在籍学习。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基本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与汉族大学生相比,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学习艺术类专业的民族大学生更具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对他们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密联系其思想行为特点来进行。
  二、艺术类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分析
  (1)生活习惯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学生在高校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调查发现,对于来我校求学的民族学生的生活而言,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心理状态、日常起居习惯、饮食习惯、消费行为以及人际交往等。首先,民族学生的心理状态波动主要表现在入学报到初期的适应性阶段,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来自西部偏远地区,跨越千山万水来求学的他们往往在入学初会表现出更多的思念家乡等心情起伏。其次,学校并没有针对民族生设立专门的寝室,而是让民族生和汉族生一起居住,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些许生活模式、习惯等的不同。第三,就饮食习惯、消费行为而言,少数民族学生有自己的饮食禁忌,因此大都不会和同学们一起吃饭,而是选择去学校的清真食堂就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和同学们交流交往。
  (2)专业学习方面。在学业方面,艺术类专业民族学生在不同科目上会表现出不同的能力。首先,语言类课程是民族学生在学业上面临的一大障碍。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表示,自己认为比较难以通过或学起来比较吃力的科目是《大学英语》、《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等语言类课程,这主要是由地域文化差异和从小到大的学习环境差异所造成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薄弱,这造成了他们日常学习上的困难,从而限制了民族学生的进一步全面发展。其次,民族学生大都表现出极其丰富的艺术气息,具有浓厚的地域民族艺术特色,因此在艺术专业的学习上,他们往往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擅长的一面,例如《表演课》、《主持课》、《舞蹈课》等,这和他们文化课成绩的相对落后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3)课外活动方面。艺术类院校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这给包括民族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同学提供了课堂之外的广阔舞台,调查发现,无论是社团活动还是社会实践,少数民族同学均能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参与热情。首先,在社团活动方面,少数民族同学主要关注的是兴趣类社团活动。这主要源于民族学生的艺术天赋,在各式各样的兴趣社团中,他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交流兴趣爱好,这也有助于他们融入集体。其次,在社会实践方面,很多少数民族的同学出于体验社会的目的,尽可能多的让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式各样的社会活动,如暑期社会实践、假期兼职等,以尽早的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铺路打基础。
  三、加强艺术类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強民族学生三观建设。民族学生从偏远地区来求学、生活,需要经受住不同价值观的侵袭、考验,这就需要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民族学生中积极宣传、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通过课堂宣讲、开展活动、影片欣赏等方式,以民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良好氛围,帮助、引导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辅以必要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纠正民族学生身上的不良现象,更好地保护学生。
  (2)积极搭建多样化交流平台,促进民族学生融入集体。通过多种渠道促进民族学生积极的融入学校集体生活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通过搭建形式多样化的交流平台,为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牵线搭桥是促进融合较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学校思政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尽量多的通过“感情教育”来推进,为此可以透过两个方面的努力来完成此项工作,我们可以鼓励民族学生在多个场合介绍自己所在家乡的民俗风情给汉族同学,同时也要让汉族的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到民族学生的活动中去,例如引导同学们了解、参加不同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在相关的节日期间制造相应的节日气氛,这既能体现出学校对民族学生的关爱与尊重,又能增进不同民族同学之间的了解,以此为契机通过彼此之间感情的交流加强民族学生尽快的融入学校集体生活。
  (3)鼓励学生们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课堂内外全面育人。全面育人的实现不可能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同时也离不开课堂外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参加各种类别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更加充分的认识社会,通过分析艺术类民族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我们发现,艺术类专业的民族大学生们更加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我们更应该以此为契机积极鼓励学生们投身各类实践活动,以此来施展专业、服务社会、磨练品格。学校方面应该努力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调动校内、校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学校、全社会、全方位支持民族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这对于增强民族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静.民族学生内地求学适应性问题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8.
  [2]江晓燕等.浅探应用型本科院校民族学生德育途径[J].求知导刊,2017.
  作者简介:高梦昱(1989—),男,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校园法治。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近年来,国家对扶贫问题提起了高度的重视,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和多项实施方案确保职业教育扶贫富民工程顺利实施,把实施职业教育扶贫富民工程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推进教育扶贫的实施,给贫困学生的教育提供了有效保障。  一、职业学校教育扶贫思路
期刊
摘 要:在学前教育当中幼儿教师作为其主要的施教者,其角色有着一定的独特性,由于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不是很成熟,有着一定的模仿性和可塑造性,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之间所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情绪组成教育环境整体部分。所以,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对于其自身的教师工作以及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还会在一定意义上对幼儿的心理作用产生影响。在学前教育当中幼师生作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人员,其心理问题不
期刊
摘 要:享受儿童权利是幼儿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学习品质的内在需要,本文将从儿童的儿童生存权、儿童发展权、儿童参与权等几个重要的儿童权利方面进行论述,阐述在家庭教育的大背景下,重视儿童权利对提高幼儿学习品质的作用,为推动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儿童权利;学习品质  一、当前儿童所处的社会大环境  现在社会的坚持“以人为本”。儿童作为社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爱护和保
期刊
摘 要: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转型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念及方法的传入是史学科学化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社会史的关注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别于传统历史研究的一大特点。社会是的研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科学性,并且有效促进了唯物史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近代的史学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社会史;科学;唯物史观  中国的传统史学“均以一定的观念预设为旨归,或贯通上下古
期刊
摘 要:高校统战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三者有机结合,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三大重要任务和使命,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当今高校统战工作的现状为切入点,以高校辅导员实际统战工作为立足点,在肯定现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统战工作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和新路径。  关键词:新形势;少数民族;大学生;统战工作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
期刊
摘 要:由于乡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有限,建设一支高素养的本土化的乡村教师队伍便显得十分重要,而建设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补充。一是要做好乡村教师后备队伍的定向招生培养工作;二是要改善乡村教师的生存和工作环境,保障乡村教师的生活权益;三是要给予乡村教师学习大力的政策倾斜支持,保证乡村地区本土化的职前培养与乡村教师在职培训并驾齐驱。  关键词: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策略  一、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
期刊
摘 要:在高职院校开展党建导师制是提升学生党建工作实效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阐述了实施党建党员导师制的现实意义,探讨了党建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内容和取得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党建导师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是由14世纪创办牛津大学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创[1]。党建导师制是通过教师党员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更好
期刊
摘 要:高校基层党支部在高校的党务工作和学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和整体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方式方法也应当随之改变,必须不断适应新时期党的建设和高校事业对基层党支部的要求,要不断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机制和教育方法,因此,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活力的研究是新时期党的重大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活力  一、增强高校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爆炸式的增长模式中,高校内部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实现了对党建工作变化和创新,不仅需要保证党政建设的高效性,还需要在党政建设的指引下,不断的深入“老百姓”的内心。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的“中国梦”构建,完成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道路。并基于大数据的优势下,利用相关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务实队伍建设,丰富党建主要的内容,创新党建的主要方式,提升以高效为基础的
期刊
摘 要: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传统农村经济转型,造就一大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出现断档,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思想行为、学业成绩、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保障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监护;家庭教育;解决措施  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下,农村悄然变化,曾几何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道农民,成为城市建设的另一主力军,他们像候鸟一样成年累月地往返于农村城市之间,而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