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IDFA的列车:LAST TRIAN HOME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途”一词总是给人无尽的想象,一方面,它无始无终,充满了矛盾和对立;另一方面,它又连载着已过和将来,在梦想和希望破灭之际依然给你向往。在中国,旅途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成为一面无比微妙的放大镜。
   从2006年到2008年,伴随着张哥和陈姐的每一个春节,导演范立欣深入到这一对农民工夫妇的家庭,以归家之旅为主线,记录下他们返乡和外出打工的点点滴滴。每年,大量的农民工乘坐春节的回家列车,在辞旧迎新之间颠簸,在人流熙攘中他们的面孔渐渐模糊,然而在范立欣的这部以“归途列车”命名的纪录片中,因其表达了对这些身影的“尊敬和敬仰”,成为2009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IDFA)的最佳纪录长片——VPRO IDFA(尤里斯·伊文思奖)的最终获得者,也因此获得12500欧元的奖金。该片同时入围2010年的美国圣丹斯电影节。
   早在为《沿江而上》做录音师时,范立欣就为《归途列车》做了细致深入的素材采集,并最终酝酿了这部87分钟的“激动人心的影片”。IDFA的评委盛赞其“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与全世界相关的课题”。这部影片也同时成为成功的融资典范,毕竟,以80万欧元打造一部纪录片,这在华人世界里尚属凤毛麟角。
  
  春运:一个最具视觉震撼力的故事
  
  在武汉读英语专业的范立欣,摄影是其狂热的爱好。大学毕业后,他在武汉电视台做了摄影师,开始对纪录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2年,一起共事的陈为军邀请范立欣为他的一个片子做剪辑,这部名为《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作品,获得了2003 年IDFA最佳纪录片提名,而范立欣的纪录片生涯也就此与IDFA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3年前后,范立欣来到北京就职央视国际频道,时常拍摄农村题材的纪录片。城乡生活存在的巨大差异,在他的心里起了巨大的波澜。“我经常看到一有农民工上公共汽车,很多人就赶快躲开。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那个时候我就想做一部关于农民工题材的片子。”范立欣很多的想法都是来自于一个画面或者来自一个镜头,火车站前一刻寂静无声,后一刻人潮涌动,这种视觉画面使范立欣很快就把主要事件锁定在春运。从春运又想到农民工、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
  当年在一分钱没有的情况下,央视《纪事》栏目组给了范立欣非常大的帮助。火车站、飞机场,六个城市、近三个月的前期拍摄,这一切为《归途列车》铺垫了充分的调研。
  
  浓缩点:一个正在经历变化的家庭
  
  最初的版本围绕三个主要人物,都是农民工出身,也都带着迁徙的背景,从一个地方生长再到另一个地方工作或生活。一个是成功奋斗出来已经买车买房子的上海中产阶级家庭;一个是正在往上奋斗,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还有一个就是现在《归途列车》中的张哥的家庭。三个不同的人物,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一个切片,主要事件则围绕三个家庭如何过春节,如何经历春运。
  在和制片人的交流中,范立欣认识到需要做一个选择,这个题材可以往电影纪录片上发展,它和电视纪录片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前者更多的是以人物推动故事的发展,必须明确一个关键的人物,范立欣最终选择了张哥和陈姐这对夫妇的正在经历变化的家庭。
  
  福地:IDFA
  
  IDFA一直是纪录片人追梦之地,而历年来,真正进入IDFA伊文思奖竞赛单元的中国片子只有三个,一个是范立欣作为剪辑师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另一个是他作为录音师的《沿江而上》,还有就是他亲自执导、最终夺魁的《归途列车》。IDFA对范立欣似乎情有独钟,连续三年,他收获颇丰:
  2007年,《沿江而上》在IDFA上放映,范立欣和制片方EYESTEEL FILM到现场带着《归途列车》的片花与各个节目编辑、制片人谈起方案。很快,英国的Channel 4给了《归途列车》第一桶金——大约是七八万英镑。
  2008年,范立欣第二次来到IDFA,有了之前的经验,《归途列车》正式参加方案预售环节,并获得3万多欧元Jan Vrijman基金。
  2009年的故事振奋了中国纪录片界:《归途列车》最终获得VPRO IDFA最佳纪录片奖。
  此后是源源不断的电视台(PBS、ITVS、TV5)预购以及部分地区的发行版权。而除了电视台和发行商,《归途列车》更是几乎“扫荡”了加拿大所有重要影视机构、电影节的资金和赞助:魁北克省政府基金(SODEC)、热门纪录片节(HOT DOCS)的基金、加拿大国家艺术基金(THE 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和加拿大电影局的资助,并且还得到与SODEC同样分量的加拿大影视机构TELEFILM的支持。
  
  感言:“上天的垂青,成就了这个片子”
  
  “我非常幸运。”范立欣谈到自己的片子的主题时说,拍摄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大事件,雪灾、奥运、全球经济危机,实际上是中国乃至世界在面临挑战之际的变化过程。这中间更是有一个必然性:因为每一场社会的巨大变革,都跟农民工有关、都跟中国有关、都跟世界有关,这些都为《归途列车》的主题做了更深刻的归纳。
  
  采访当天,恰巧还有两位纪录片界好友(《生于2008》的导演范俭和龙马风制片公司的制作人梁为超)一同坐席,一番畅聊后,四个人带着对纪录片的美好憧憬往窗外望去。马路对面就是万达国际影城,《阿凡达》正在里面刷新着票房的又一次高潮……“我们的纪录片也应该在里面放映”,大家不约而同地喃喃自语。
  
  《大众DV》:《归途列车》中我们看见大量的矛盾冲突,是否经过你刻意的安排和剪辑?
  范立欣:对于纪录片来说忠实于生活、事件本身非常关键,而不是创造一些虚伪的故事或者矛盾。我只是节选出一些生活的片断和事件,而不是去伪造这些冲突。所有的矛盾都是在这三年的时间内自己慢慢发生的,在这个社会的变化当中,家庭内部自然而然产生的矛盾。我相信我们深入任何一个农民工家庭,如果花足够多时间,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矛盾,甚至是更多的矛盾。
  当然为了让电影好看,采用很多故事化的剪辑手段来让这个故事更加浓缩,这个是很有必要的。失去了矛盾,就没办法抓住观众,没有办法更好地传达你要传达的信息。我不会为了忠实于所谓的自然生活而放弃了我的故事情节,因为你已经选择了电影这个方式。
  很多时候当我拍到一个很好的场景或者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场景,我就觉得很有感触,无论哪个导演,都没有生活这个导演伟大。在一些场景里人物的对白,你根本没有办法在你写剧本的时候构思出来。其实生活本身很有戏剧化的,关键看你作为导演能不能去发现它。
  我很高兴《归途列车》里有很多打动人的情节。这些都不是我们故意创造出来的,纪录片真的就是那么动人。很多是靠时间累计出来的,在工厂拍摄的时候,他们工作,我有时就在旁边写些自己的文件。不一定总是在拍,有的时候就只是把机器放在旁边。他们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2点才睡觉,我们就等到12点开始拍,然后我们午夜两三点再睡。睡觉的时候,我们就倒在工厂的衣服堆上。吃饭、聊天,我们都在一起。
  《大众DV》:前后三年一共拍摄了多少素材?
  范立欣:素材大概在260-300小时之间,因为拍了3个不同的格式:开始用的是一台Panasonic DVCPRO50,后来用一台Panasonic HVX200,再后来用了一段时间索尼PMW—EX1。
  因为DVCPRO用的是50兆的码流,所以虽然用到标清格式不多,但是质量很好。EX1在低照度拍摄上表现特别好。可是我们在2008年雪灾春运时用P2拍摄暗部,感觉有欠缺。那段时间在火车站上,环境光几乎昏暗,但很多时候都不能用灯,因为雪灾,几十万人被困火车站,一旦我们打灯,极有可能引起骚乱,连录音都是偷偷的,根本不敢做很大的动作。
  
  《大众DV》:在你拿到资金前后,预算进行了哪些调整?
  范立欣:整个摄制组人数不多,三至四人。我是导演,摄影师是孙少光,录音师范立明是我的哥哥,再加上一个灯光师。第一年借助了很多文件、证明,大小公章,才得以出入到工厂、火车站,第二年再去的时候,他们一看见我,就说一声“哦,小范来了”,大家都熟了。
  我们前期拍摄成本非常节省,在工厂里的起居、饮食不需要很多钱。基本上三分之二的资金用于在加拿大的后期制作上,从2009年3月拍完回加拿大,我们请了侯麦的剪辑师Mary Stephens,再加上调色、转胶、做声音编辑,用了将近7个月的时间。
  尽管我是个很节约的人,但我的预算经验是,专业的部分一定不能省钱。
  
  《大众DV》:国际联合制作是必须的吗?对于独立制作人,你有什么建议?
  范立欣:吸引到国外的资金,意义不仅在于钱,而且是进入国际的播出系统。所以要看导演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样的期待。如果你并不在乎是不是被全世界看到,当然不必非要找国外的资金,因为这个过程太复杂、太漫长了。面对国际买家,你需要懂得把自己的故事浓缩成一个简短的提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样片,需要和你的制片一起和买家做提案,需要了解复杂的国际制片公司的合同(包括法律和财经方面的知识),当然你还需要有外语沟通的能力。所以,第一看你自己想要什么,第二看你的能力在哪儿。
  如果你能在国内找到钱,或者你自己能掏腰包把这个电影拍出来,有播出平台就OK了。
  对于纪录片来讲,不光是找到一个好的故事,更要学会怎么讲故事。
  也许很多独立导演刚开始做纪录片的时候,都会觉得关注弱势群体或者自己找到一个特别边缘的题材,就一定会吸引眼球。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我们看到中国的农民工是个大话题,全世界都在看。在《时代》杂志,中国农民工是年度人物第二名。可是怎么表现这个话题,需要找到你的故事。
  
  《大众DV》:好的提案之间是否有种互通的模式?
  范立欣:对,基本上每个电影节都会有提案训练的大师班,还是有个套路在里面。当然,有的时候需要有一些针对性,需要找到合适的项目。首先有一个好的故事,然后你要把这个故事和这个人物讲得非常引人入胜,比如《归途列车》提案中我们提到这个片子是关于世界上最大的年度人口迁徙,大家一听就觉得这是个很大的事情。
  提案不仅是为了国际联合制作,将来中国直播分离机制逐渐完善,不同的买家面对20个导演来提案,只能选3个片子,导演必定要面临这个课题。
  提案是一个导演必须亲自做的事,因为人家不光是要看你这个故事,还要看说故事的人,看你这个人和这个故事是不是能结合到一起。制作纪录片不是快速的事情,花两年、三年都很正常……当买家面对一个导演的提案,如果他感受不到导演对自己方案的热情的话,他会怀疑你是否只是现在头脑一热。一定要让人知道:这个方案就是你的“娃”,这个娃如果不生下来,你这辈子就死不瞑目。
  
  《大众DV》:从《好死不如赖活着》、《沿江而上》到《归途列车》,这些片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范立欣:这些片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一个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拍摄对象。我觉得这些人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但是,我不会用一个怜悯的姿态去对待他,因为怜悯,就意味着你把自己放到一个高的地位上。
  这些片子里的人,甚至比我们生活中很多的人都有骨气。他们靠着自己的劳动和奉献精神,作为自己的脊梁。他们有一些很小,但是又很光荣的目标,他们都在向着这个目标奋斗。他们希望自己的家人生活得更好一些,这个目标既小又大,其实是非常令人敬畏的:不管你生活在什么阶层、什么地方,就是要给你爱的人最好的生活,这个是有共鸣的。我相信观众们也是希望看到这样的故事。
其他文献
“阿凡达”其实是梵文的词汇,意思为“化身”。最近如火如荼的3D电影《阿凡达》采用了拉丁写法:Avatar,当然意思并没有变化。在这部电影中故事的发生地“潘多拉”星球源于希腊神话,在全球化的今天,这样故事描述方式算是“博采众长”吧。  与以往不同,阿凡达创造的是无数部影片所不能达到的票房神话,也许这是导演卡梅隆的特异功能,我们现在仍然对他的上一部作品《泰坦尼克号》膜拜不已,从一个神话到另一个神话,除
期刊
被“冯迷”们翘首以盼了近一年的《唐山大地震》终于在2010年7月中旬上映了,除了震撼的IMAX视觉效果,这个“谋杀”观众纸巾的故事就像片花中那句“亲人,永远是亲人!”的广告语一样触动了不少人的内心世界。而这个故事背后,也有不少年轻人的理想成为了现实。   肖洋,《唐山大地震》年轻的“80后”剪辑师,一个理想主义的坚持者。在肖洋看来,这部票房已经突破5亿元的影片除了有丰沛的情感外,更让人震撼的是影片
期刊
从法兰克福晕晕乎乎地飞了十多小时回到杭州,第二天又马不停蹄地再飞,降落的地点,是雾城重庆。以前我总以为上海是一个够魔幻的地方,令我没想到的是,重庆竟是一个使我产生更多魔幻想象的城市。它的整一个世界都笼罩着似是从古墓中掘起来那股迷离,在这样的环境中,注定是要邂逅一个“范特西”(魔幻)的影展的。    造影青春的“范特西”    离开机场,与CIFVF的接待志愿者约在瓷器口古镇见面,组委会把所有入选的
期刊
事实上,如今炙手可热的3D电影,中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进行了尝试,只是当时还没有“3D”的噱头,被称作是立体电影。1960年,上海东湖电影院成为全国第一家立体电影院。影院采用国产立体电影设备改建而成,片源以国产的彩色立体纪录片为主,比如《青春的旋律》《欢乐的童年》《黄浦江畔》。从那时开始,立体电影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大银幕上。   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
期刊
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放映的8分钟的主题电影《和谐中国》是在一个49米层的放映厅里放映的,这是郑大圣导演采用CG技术和中国传统的手工水墨动画完成的最新作品。  “700个座位,每天60场循环放映,四万多人次的流水席。我认为它是一个公众事件中的公共设施,一个超大型行为艺术中的公共装置。”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电影系的郑大圣对“实验影像”有着独到的见解。    跟美国人学什么    郑大圣说,他学电影最
期刊
3D电影引发的热浪还未消散,4D电影的概念又接踵而至,大有让人应接不暇之势。  4D影院最早出现在美国,如著名的《蜘蛛侠》、《飞跃加州》等影片,都广泛采用了4D电影的形式。事实上,我们常说的4D电影是3D立体电影与具备特殊设备的影院相结合的产物,除了通常3D电影具备的立体视觉画面外,影院还具有环境模拟仿真系统和动作模拟系统,营造出与影片内容相一致的环境。从而将电影画面带给观众的立体视觉感受拓展到感
期刊
在一起工作的28天,我每天都在心里叫他“虐待狂”。回到自己的工作环境中,我却觉得,这段为日本导演大野当摄影师的日子,是我体力、耐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一次“强化培训”。    彩云之南,拥有许多世界级的美景。在日本电视人眼中,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梅里雪山等,都是不可错过的拍摄题材。对云南的民族风情和各地的民风民情,他们也很感兴趣。  去年,作为日本东京旅游卫视导演大野清司的摄像师,到云南的
期刊
光影与色彩一直是构成影像艺术现实语境的载体,是艺术灵魂的舞者,更是展现情感、意境,表达艺术创想的核心。不管是在影像制作的前期、中期,乃至后期,使用各种营造光影和色彩的手段都是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由此可见,在影视制作过程中,要想获得精确的光影和色彩就必须得有可以提供数据准确的专业的视频观测工具——硬件示波器,在我所接触到的硬件示波器中,Blackmagic Design公司的Blackmagi
期刊
在今年采访南非世界杯的无数记者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东方面孔,学生相貌,手里拿着比普通数码单反还要小一圈的相机,游走于南非的大街小巷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团队,凭借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装备,完成了200多篇图文报道和近100个视频报道;而这些视频在优酷、56等视频网站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20万。《南方周末》、《华盛顿邮报》等知名媒体都对这个报道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这就是来自广东省汕头大学的世
期刊
我准备拍摄一个名为《小西天》的实验性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将视角聚焦在北京的小西天,而在形式上并非是一般的以追踪人物生存轨迹为主的常规方式。而是采用一种论文式的结构来讨论小西天这个名词地理上的含义与概念。纪录片因其与其他片种的拍摄方式不同,特别是在硬件上有很多特殊的要求,为了选择一款合适的摄影机,我可谓煞费苦心,经过大量的比较与思量,我选择2009年推出的这款JVC GY-HM100EC。    小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