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的临床与遗传学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minyi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 Ⅶ,FⅦ)缺陷症患者进行凝血指标与基因水平的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

用ELISA法检测FⅦ抗原(FⅦ antigen,FⅦ∶Ag)及一期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FⅦ活性(FⅦ activity,FⅦ∶C)等凝血相关指标进行表型诊断;用Sanger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7所有外显子、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DNA;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SIFT和PolyPhen-2)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分析突变位点对FⅦ蛋白分子内氨基酸相互作用的影响。

结果

先证者PT明显延长为36.3 s,FⅦ∶C和FⅦ∶Ag减低为2%和44%;父亲、母亲、妹妹和女儿的PT均稍延长、FⅦ∶C均较正常对照水平稍减低,父亲及妹妹的FⅦ∶Ag水平稍降低。测序发现先证者F7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1201A>G(Lys341Glu)杂合突变和第6内含子的3′端剪接位点突变(IVS6-1G>A);父亲、妹妹存在IVS6-1G>A杂合突变,母亲、女儿存在Lys341Glu杂合突变。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果表明Lys341Glu错义突变可影响蛋白质的功能;蛋白模型分析发现FⅦ蛋白Lys341Glu突变使第341~368位氨基酸的空间构型发生改变。

结论

先证者Lys341Glu杂合突变协同IVS6-1G>A杂合突变是导致其FⅦ缺陷症的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1个Ⅰ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Ⅰ)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直系血亲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相关基因的序列,对发现的可疑致病变异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在先证者ANK1基因的第2外显子编码区检出1个新的杂合性移码缺失(c.247delG:p.His83Ser fs*3)。Sanger测序
目的对一个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家系进行基因检测,为其家系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一个具有DMD生育史的家系进行Dystrophin基因全部79个外显子的缺失与重复检测。选用5个多态性位点(3′-STR,5′-STR,45-STR,49-STR,50-STR)进行单倍型连锁分析。结果两例DMD患儿(先证者及其弟弟)
目的探讨miR-137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UVECs细胞分为低糖组(用5.5 mmol/L的葡萄糖处理)、高糖组(用33.36 mmol/L的葡萄糖处理)、anti-NC(转染anti-NC后用33.36 mmol/L葡萄糖处理细胞)和anti-miR-137组(转
目的通过对1个疑似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为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法对脐血标本进行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法验证变异位点。结果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胎儿NPHS1基因存在c.1440+1 G>A剪接位点杂合变异和c.925 G>T(p.Glu309X)杂合无义变异;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胎儿母亲NPHS1基因存在c.1440+1
目的分析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MYO7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病史采集、全身体格检查、听力检查。收集先证者及父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使用二代捕获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耳聋基因突变检测,对先证者父母MYO7A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qPCR分析。结果先证者双耳对称,出生后3天发现双耳听力异常,听阈110~120 dBnHL,无前庭及视网膜病变,为极重度感
目的探讨中国婴儿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的致病机制。联合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 array)及甲基化特异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ethylation specific-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
目的对1例染色体核型与表型严重不符的21三体综合征患儿进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析,探讨对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MC)的携带者进行CNV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患儿主要表现为肥胖以及身材矮小,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提示其为21三体综合征。因其核型与表型不符,使用高通量测序技
目的对1例毛发-鼻-指综合征(Tricho-rhino-phalangeal syndrome,TRPS)患儿的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病因。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患儿进行panel测序,对可疑基因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进行父母位点检测确定变异来源。结果家系中患儿检测到TRPS1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c.1995dup
目的对1个早发性帕金森病家系的PARK7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探讨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利用纯合子定位结合cDNA测序对1个近亲结婚的早发性帕金森病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纯合子定位发现先证者基因组纯合区间有1个早发性帕金森病的候选致病基因(PARK7),PARK7的扩增测序结果显示存在c.56C>G (p.Thr19Arg)纯合错义变异,经检索HGMD数据库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错义变